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897717丛书名: 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
编辑推荐
更多图书请点击:
,,,,,,,,,,,,,
他是中华千古**个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之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个真正勇于实践的人;他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养生秘诀》(作者曾国藩)是“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之一部,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
内容简介
《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融合了曾国藩一生的管 理智慧、谋略智慧、 生活智慧、家教智慧,共14种,其内含的思想智慧囊 括了领导学、管理学、 政治学、人才学、教育学、养生学等各个方面,是一 部系统了解并掌握曾 国藩智慧的精品读物。不仅全面地反映了曾国藩在官 场、家庭、养生、管 理上的诸多智慧与原文风采,更配有以结合当前社会 实际的历史故事、事 实案例为基础的多重解读,以助读者全面而系统、继 承而创新地学习、借 鉴曾国藩的卓越人生智慧。
《曾国藩养生秘诀》是丛书之一部。曾国藩的养 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 的理论和典籍,《曾国藩养生秘诀》(作者曾国藩)也 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其养生 九诀: 一日眠食有恒,二日戒恼怒,三日节欲,四日每夜临 睡热水洗脚,五日两 饭后千步,六日不轻服药,七日静坐有常时,八日骑 射练筋骨,九日种花 养鱼怡性情。
《曾国藩养生秘诀》是丛书之一部。曾国藩的养 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 的理论和典籍,《曾国藩养生秘诀》(作者曾国藩)也 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其养生 九诀: 一日眠食有恒,二日戒恼怒,三日节欲,四日每夜临 睡热水洗脚,五日两 饭后千步,六日不轻服药,七日静坐有常时,八日骑 射练筋骨,九日种花 养鱼怡性情。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曾国藩养生观
第一章 精神情志篇
一 思想清静
二 精神乐观
三 意志坚强
四 心胸开阔
五 仁者寿高
六 节制怒火
第二章 兴趣爱好篇
一 诗词歌赋
二 琴棋书画
三 花木鸟鱼
四 郊外漫游
五 练武习射
第三章 饮食烟酒篇
一 饮食的质
二 饮食的量
三 合理烹调
四 饮食时间
五 食补与食疗
六 烟酒茶
第四章 起居节劳篇
一 起居有常
二 居住环境
三 劳逸适度
四 节欲延年
五 失眠调治
第五章 疏医远巫篇
一 疏医远巫
二 动静养生
三 适当进补
第六章 重点保养篇
一 头发面
二 耳目
三 口齿
四 胸背腰腹
五 四肢
参考资料
综合性资料
引言
第二部分 曾国藩疾病观
第一章 曾氏疾病篇
一 失眠
二 眼病
三 疮癣
四 眩晕
五 耳呜
六 腰痛
七 腹泻
八 汗症
九 中暑
十 晚年多病
第二章 亲人疾病篇
一 祖父病
二 母亲病
三 妻妾病
四 澄弟病
五 温弟病
六 沅弟病
七 季弟病
八 纪泽父子病
九 纪鸿父子病
第三章 其他人疾病篇
一 胡林翼病
二 将士疾病
参考资料
引言
第三部分曾国藩修身观
一 忠义篇
二 仁慈篇
三 孝悌篇
四 忍气篇
五 诚恕篇
六 名利篇
七 清廉节俭篇
八 谦虚篇
九 勤早篇
十 谨慎篇
参考资料
综合性资料
第一部分 曾国藩养生观
第一章 精神情志篇
一 思想清静
二 精神乐观
三 意志坚强
四 心胸开阔
五 仁者寿高
六 节制怒火
第二章 兴趣爱好篇
一 诗词歌赋
二 琴棋书画
三 花木鸟鱼
四 郊外漫游
五 练武习射
第三章 饮食烟酒篇
一 饮食的质
二 饮食的量
三 合理烹调
四 饮食时间
五 食补与食疗
六 烟酒茶
第四章 起居节劳篇
一 起居有常
二 居住环境
三 劳逸适度
四 节欲延年
五 失眠调治
第五章 疏医远巫篇
一 疏医远巫
二 动静养生
三 适当进补
第六章 重点保养篇
一 头发面
二 耳目
三 口齿
四 胸背腰腹
五 四肢
参考资料
综合性资料
引言
第二部分 曾国藩疾病观
第一章 曾氏疾病篇
一 失眠
二 眼病
三 疮癣
四 眩晕
五 耳呜
六 腰痛
七 腹泻
八 汗症
九 中暑
十 晚年多病
第二章 亲人疾病篇
一 祖父病
二 母亲病
三 妻妾病
四 澄弟病
五 温弟病
六 沅弟病
七 季弟病
八 纪泽父子病
九 纪鸿父子病
第三章 其他人疾病篇
一 胡林翼病
二 将士疾病
参考资料
引言
第三部分曾国藩修身观
一 忠义篇
二 仁慈篇
三 孝悌篇
四 忍气篇
五 诚恕篇
六 名利篇
七 清廉节俭篇
八 谦虚篇
九 勤早篇
十 谨慎篇
参考资料
综合性资料
前 言
也许有人奇怪,既然是“曾国藩养生秘诀”,那 么他为什么并没有高 寿,而在1811年生,1872年过世,只活了62岁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这是养生的目的和结果,具体到曾国藩身上,有 四点值得注意。
1.寿命长短,不全取决于养生一端,还有其他 的制约因素;善于养 生,只构成长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除寿终正寝以外,还有许多自然生长之外的因素 ,在影响着人的寿 命,比如战争,比如古书中一再强调的“仁者,寿” ,民间或其他所传信 的:杀生太多,要减寿数;善事功德,自添福分。当 我们用科学的世界 观来解释这类现象时,会找到依据,也会遇到困难, 仍取“神秘”一词, 给它存了疑。当然,其所谓“神秘”的指处,还是有 不同,科学与非科学 的界限,即在于此。
2.寿命长短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曾氏家族 却没有长寿的“传统”。
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活了75岁,父亲曾竹亭活了 67岁;几位弟弟, 国华(温弟)死于三河兵败,年36岁,国葆(季弟)死于 传染病,年35 岁,国荃(沅弟)及国潢(澄弟)均活了66岁;三个儿子 ,第一个纪第 幼折(在古代很平常),纪泽活了51岁,纪鸿只活了33 岁。曾国藩的先 天素质本来不很好。家书经常讲到他与弟兄及后辈子 侄体质都弱。在他眼 中,恐怕只有祖父星冈公身体最强健。在做京官期间 ,曾国藩就常因看书 太多、用心太过而头昏耳鸣,因此他给父母的信中说 要“优游涵养,优哉 游哉,谨守父母保身之训(节欲、节劳、节思)”。
3.工作辛苦,压力大,心血积亏。
曾国藩一生,在领军打仗以前,可能只有十年寒 窗较单纯,十年京官 较清闲。这对养生是有益的。自带兵以后,用曾国藩 自己的话说:他本来 就不适宜带兵打仗,身处行伍的痛苦,与其他带兵之 人大不同。在建军 初、中期,他只是帮办、民勇的性质,从朝廷到地方 ,都不买他的账,却 要独力单挑,抗击百万太平军。兵源、器械、军费、 物资,筹措起来,耗 尽心力,而且遭地方官绅牵制,被咸丰皇帝猜忌,“ 小人误国,而不能不 迁就,赔笑说好话;为国杀贼,却还要防疑忌,免杀 身大祸”。这份苦衷、 这份血诚,乃至以后的成就,那是叫他的门生佩服得 不得了的了,那么曾 国藩所消耗的心血,“心已用烂,胆已惊碎”,虽亿 万人等、千古功臣,都 少有体验。加之曾国藩自律甚严,十分勤劳,日理万 机一词用在他身上, 丝毫不过分,心血积亏,那不是一星半点的亏。虽然 万丈栋梁,也是挡不 住重压与虫蚀的。
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氏多次上书请求归隐 ,未获批准。后又以 久病之躯赴天津处理教案,做了卖国贼,激起全国公 愤,晚年时沉重的心 理打击,这是其一;以他的才识,大致可以想到受命 去天津的正负结果, 却仍以年老衰疲之躯悲壮地去了,这是其二。因而, 他在去前,写了遗 书:“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 。”(见《同治九年六月赴 天津示二子》)人到老,得一个卖国贼的称号,而且 是要流传历史的,曾国 藩这时即使想养生,心情、身体上都是很难做到的了 。明明知道,却还要 去,这等精神才是古代忠臣的绝唱了。
4.前人说“七十”就是“古来稀”,尤其在兵 马动荡的岁月,曾国藩 活62岁,虽然今人不觉其高寿,而在那时,也还当得 起“难能可贵”四 字。而就在他之后的70年中(即到1949年),中国人民 大众的平均寿命 也只有35岁。据考证,在久远的上古时期,人类祖先 的平均寿命只有22 岁,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君王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为止,历经4000余 年,约有67个王朝,446位皇帝(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诸 侯国),他们的平 均寿命只有42岁。大家所熟知的刘备、曹操,只活了 60多岁,智慧的化 身诸葛亮,只活到54岁。
2.兴趣爱好方面:他主张读有益之书,好书也 “足以养生却病”,临 死之前几天,还在读《理学宗传》。他还写诗词作对 联,抒怀写态,乐以 忘忧;他酷爱下棋、书法、赏画。每天总要下上几局 围棋,书法上也有很 深的研究和造诣;他爱种花栽树,以怡性情,强调屋 前屋后要多种树;他 爱登山旅游,主张平时应多走路,可到郊外漫游,既 赏心悦目,又可以练 筋动骨;提倡练武习射,并以此要求子弟,不可贪图 安逸。
3.饮食烟酒方面:他主张食宜清淡,多吃素食 ,注意烹调,饮食定 时,并对食补和食疗有一些研究;他32岁就戒除烟瘾 ,主张烟必戒,酒少 喝,对嗜酒之人如澄弟,则主张彻底戒掉;他爱喝茶 ,不重名茶,而爱喝 家乡的茶。
4.起居节劳方面:他主张卧起有常,形成生活 起居的规律性,主张起 居应时,尤重早起;他对居住环境的选择,不是依据 风水学说,而是注意 通风除湿、阳光充足、室内卫生、室外生态环境等因 素,这在整个社会还 很愚昧,迷信盛行的年代,是很可贵的;他还主张劳 逸适度,认为人不可 不劳,但不可过劳,对过劳之人,他提倡节劳节思; 他多次谈到节欲,不 仅仅是节制权欲名欲物欲,也要节制性欲,纪泽新婚 不久,他就要求纪泽 应率新妇早起,教其节劳节欲;对失眠也有些研究, 中年以后,他备受失 眠折磨,可谓久病成良医了。
5.疏医远巫方面:他主张远离医生和巫师,不 轻于用药,认为“良医 活人者十之七,死人者十之三;庸医活人者十之三, 死人者十之七”。但 疏医慎药,又“不可一概而施”。可见他并非绝对不 用药物,不请医生, 而只是注重通过自我调节来养生却病;为此,他主张 动静结合,即主张习 劳、习射、登山、散步,又提倡静养,并多次强调静 坐的好处。他主张适 当进补;对食补药补均有见解,并认为患病之时,或 自感有病之时,均不 可实施药补。
6.重点保养方面:将分头发面、耳目、口齿、 胸背腰腹、四肢五个方 面谈。在这几个方面,有的创剧痛深,有的见解独到 。如晚年“目疾尤 苦”,而睡前用“极热之水洗脚”,至今仍为至理, 毛泽东同志早年也力倡 此法。
从绝对年限看,曾国藩不算高寿,但就其个体而 言,也属难得;这中 间,他的养生思想起到独特的作用,其根本,可归结 为:清淡,节制(或 者表述为适可而止)。
从上可以得出结论,曾国藩在养生方面,即使不 能说有一套完整的思 想,也在许多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 虽然从他个体特性而 来,却有广泛的实用性,在今天仍然可以发挥效用。
这即是编者的愿望。
曾国藩养生思想的来源 还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养生思想从哪里来 。
在做京官期间,曾国藩就常因看书太多、用心太 过而头昏耳鸣,因此 他给祖父、父母的信中说要“优游涵养,优哉游哉, 谨守父母(节欲、节 劳、节思)保身之训”。由此可知,他们是有一点家 传的养生本领的。中 医,曾国藩是粗通一二,但用药观点与良医合,其养 生思想本源,不全从 医学中来,要从中国文化中去寻找。实际上,中国医 学,其本源就是从中 国文化中来的。
因此,有以下结论:曾国藩由科举中来,“出身 词林”,受中国传统文 化熏陶颇深,他的养生思想中,不仅有他祖父星冈公 的影子,也深蕴中国 几千年的文化。
在曾国藩的养生观中,有着对前人养生思想的合 理继承,尤其是孔 子、老子两位圣人的养生思想,除了老子气功修炼得 道的这一观点之外, 几乎都有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是古代的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宋明以后, 似乎可以表述为统治 阶级倡导的文化,当然,其影响至深的还是那些不离 人之本性的东西)对 曾国藩大有影响。
孑L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活了72 岁,被后人称为“大成 至圣先师”。孔子不是文弱书生,他身材高大,体格 健壮,文武双全。他一 生历经奔波,饱尝打击和挫折,却活了72岁,可见其 养生是卓有成效的。
孔子的养生观可以归纳为四点: 1.自强不息,以苦为乐。孔子55岁开始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在极不 方便的交通食宿条件下,用14年时间,周游各诸侯国 。一次师生们被困于 陈、蔡两国之间,孔子问弟子们:“我们既不是虎又 不是鹿,为什么都困 于旷野之中?”他的高足颜回于是发表了一番“夫子 之道至大,故不能容” 的高论,孔子大悦,说:“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给 你做账房先生。”这句 有些失态的话反映了孔子极度高兴的心情。孑L子一 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相 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并整理《诗经》、《尚书 》,编修《春秋》,传 上古文化于万世,劳苦功高。
2.仁者爱人,大德必寿。“仁”是儒学的道德 基石。在孑L子以前,大德 必寿已有事例:传说周文王90岁,周武王93岁,尧帝 118岁,舜帝110岁。
3.重视锻炼,健身为本。孔子喜爱射箭、驾车 、弹琴,还经常和他的 弟子们一起进行郊游、登山,泰山上还有“孔子登临 处”的古迹。
4.衣食住行,处处留意。在衣着上,孑L子夏天 穿葛布单衣,既透汗, 又凉爽;睡时一定穿睡衣,洗澡有“明衣”;坐的是 “瓜络”做的垫子, 冬保暖,夏防潮;饮食上,讲究卫生,食不求饱,讲 究烹调,“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饮食多样,“斋必变食”,饮酒勿醉, 不随便用药;在住所上, 孔子只求寝处适宜,反对贪图舒适安逸,倡导早起。
对在大白天睡懒觉的 宰予,他非常气愤地斥责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污也!”在行 的方面,孔子善于走路锻炼。《论语·乡党》中形容 他快步前进,如同鸟 儿展翅飞翔。
此外,孔子还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得。 前后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养生思想在曾 国藩的养生观中有很 深的烙印。
老子的养生思想对曾国藩的养生观也有很大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 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朝国家 图书馆馆长。孔子 31岁时曾去周都洛阳向他问礼,当时老子已有八九十 岁。老子究竟有多 少寿数,难以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长寿,他所 著的《道德经》,有 许多养生的论述,成为我国养生学和医学的理论源泉 ,因此老子被尊崇为 中国养牛学的祖师。
老子的养生思想主要有三条: 1.保养精气。他提倡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注 重节俭,谦谨和爱心, 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2.顺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的理论,是老 子的天道观和养生观。顺乎自然的规律,才能长寿。
3.气功修炼。老子关于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以柔克刚的论述,指导 后人创造出许多锻炼方法,如静坐功,这种方法一直 为曾国藩所推崇。气 功修炼达到上乘境界叫做得道,此时精满,气充,神 足。
曾国藩死状初探 曾国藩去世前,问起妻子欧阳夫人,父亲曾竹亭 逝世时的情况(他父 亲死于1857年),说:“吾他日当俄然而逝,不至如 此也。”事实确是如 此,他死得并不痛苦。
1872年正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忽然右足麻木,中 医称为“肝风”,回 到内室,对二女纪曜说:“吾适以大限将至,不自意 又能复常也。” 二十六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路过金陵,他出城 迎接,在轿中背诵 《四书》,忽然间,手颤抖着,指身边的戈什哈①, 似欲说点什么,却口噤 不能出声,急回署中服药,医者都说他“心血极亏” 。
二月初二,伏案批阅公文,又发轿中病症,他自 知来日不多,召纪 泽、纪鸿二子,费了很大精力,才说明自己的一个心 意:丧事应遵古礼, 不用僧与道。
二月初四午后,由长子纪泽陪同,在总督花园散 步,忽喊足麻,抽 搐,儿子急扶他至花厅,已不能言语,于是更衣端坐 ,家人环集左右, 刻钟后,安详去世。
佛学认为,人最后的养生福分是善终。如果不能 善终,命了之时,会 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急得像落汤的螃蟹和热锅中的 蚂蚁。佛经上说,这 种情况下,人就像乌龟脱壳那么痛苦,外表的挣扎只 是表象,内心的恐 惧、痛苦和彷徨,更非笔墨所能描述。
曾国藩之死状,意识是清楚的,自知临去的大致 时间,也知道心血久 亏、功能衰竭而导致无病而终,算得上是佛经中所说 的“中善终”。
这是养生的目的和结果,具体到曾国藩身上,有 四点值得注意。
1.寿命长短,不全取决于养生一端,还有其他 的制约因素;善于养 生,只构成长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除寿终正寝以外,还有许多自然生长之外的因素 ,在影响着人的寿 命,比如战争,比如古书中一再强调的“仁者,寿” ,民间或其他所传信 的:杀生太多,要减寿数;善事功德,自添福分。当 我们用科学的世界 观来解释这类现象时,会找到依据,也会遇到困难, 仍取“神秘”一词, 给它存了疑。当然,其所谓“神秘”的指处,还是有 不同,科学与非科学 的界限,即在于此。
2.寿命长短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曾氏家族 却没有长寿的“传统”。
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活了75岁,父亲曾竹亭活了 67岁;几位弟弟, 国华(温弟)死于三河兵败,年36岁,国葆(季弟)死于 传染病,年35 岁,国荃(沅弟)及国潢(澄弟)均活了66岁;三个儿子 ,第一个纪第 幼折(在古代很平常),纪泽活了51岁,纪鸿只活了33 岁。曾国藩的先 天素质本来不很好。家书经常讲到他与弟兄及后辈子 侄体质都弱。在他眼 中,恐怕只有祖父星冈公身体最强健。在做京官期间 ,曾国藩就常因看书 太多、用心太过而头昏耳鸣,因此他给父母的信中说 要“优游涵养,优哉 游哉,谨守父母保身之训(节欲、节劳、节思)”。
3.工作辛苦,压力大,心血积亏。
曾国藩一生,在领军打仗以前,可能只有十年寒 窗较单纯,十年京官 较清闲。这对养生是有益的。自带兵以后,用曾国藩 自己的话说:他本来 就不适宜带兵打仗,身处行伍的痛苦,与其他带兵之 人大不同。在建军 初、中期,他只是帮办、民勇的性质,从朝廷到地方 ,都不买他的账,却 要独力单挑,抗击百万太平军。兵源、器械、军费、 物资,筹措起来,耗 尽心力,而且遭地方官绅牵制,被咸丰皇帝猜忌,“ 小人误国,而不能不 迁就,赔笑说好话;为国杀贼,却还要防疑忌,免杀 身大祸”。这份苦衷、 这份血诚,乃至以后的成就,那是叫他的门生佩服得 不得了的了,那么曾 国藩所消耗的心血,“心已用烂,胆已惊碎”,虽亿 万人等、千古功臣,都 少有体验。加之曾国藩自律甚严,十分勤劳,日理万 机一词用在他身上, 丝毫不过分,心血积亏,那不是一星半点的亏。虽然 万丈栋梁,也是挡不 住重压与虫蚀的。
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氏多次上书请求归隐 ,未获批准。后又以 久病之躯赴天津处理教案,做了卖国贼,激起全国公 愤,晚年时沉重的心 理打击,这是其一;以他的才识,大致可以想到受命 去天津的正负结果, 却仍以年老衰疲之躯悲壮地去了,这是其二。因而, 他在去前,写了遗 书:“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 。”(见《同治九年六月赴 天津示二子》)人到老,得一个卖国贼的称号,而且 是要流传历史的,曾国 藩这时即使想养生,心情、身体上都是很难做到的了 。明明知道,却还要 去,这等精神才是古代忠臣的绝唱了。
4.前人说“七十”就是“古来稀”,尤其在兵 马动荡的岁月,曾国藩 活62岁,虽然今人不觉其高寿,而在那时,也还当得 起“难能可贵”四 字。而就在他之后的70年中(即到1949年),中国人民 大众的平均寿命 也只有35岁。据考证,在久远的上古时期,人类祖先 的平均寿命只有22 岁,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君王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为止,历经4000余 年,约有67个王朝,446位皇帝(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诸 侯国),他们的平 均寿命只有42岁。大家所熟知的刘备、曹操,只活了 60多岁,智慧的化 身诸葛亮,只活到54岁。
2.兴趣爱好方面:他主张读有益之书,好书也 “足以养生却病”,临 死之前几天,还在读《理学宗传》。他还写诗词作对 联,抒怀写态,乐以 忘忧;他酷爱下棋、书法、赏画。每天总要下上几局 围棋,书法上也有很 深的研究和造诣;他爱种花栽树,以怡性情,强调屋 前屋后要多种树;他 爱登山旅游,主张平时应多走路,可到郊外漫游,既 赏心悦目,又可以练 筋动骨;提倡练武习射,并以此要求子弟,不可贪图 安逸。
3.饮食烟酒方面:他主张食宜清淡,多吃素食 ,注意烹调,饮食定 时,并对食补和食疗有一些研究;他32岁就戒除烟瘾 ,主张烟必戒,酒少 喝,对嗜酒之人如澄弟,则主张彻底戒掉;他爱喝茶 ,不重名茶,而爱喝 家乡的茶。
4.起居节劳方面:他主张卧起有常,形成生活 起居的规律性,主张起 居应时,尤重早起;他对居住环境的选择,不是依据 风水学说,而是注意 通风除湿、阳光充足、室内卫生、室外生态环境等因 素,这在整个社会还 很愚昧,迷信盛行的年代,是很可贵的;他还主张劳 逸适度,认为人不可 不劳,但不可过劳,对过劳之人,他提倡节劳节思; 他多次谈到节欲,不 仅仅是节制权欲名欲物欲,也要节制性欲,纪泽新婚 不久,他就要求纪泽 应率新妇早起,教其节劳节欲;对失眠也有些研究, 中年以后,他备受失 眠折磨,可谓久病成良医了。
5.疏医远巫方面:他主张远离医生和巫师,不 轻于用药,认为“良医 活人者十之七,死人者十之三;庸医活人者十之三, 死人者十之七”。但 疏医慎药,又“不可一概而施”。可见他并非绝对不 用药物,不请医生, 而只是注重通过自我调节来养生却病;为此,他主张 动静结合,即主张习 劳、习射、登山、散步,又提倡静养,并多次强调静 坐的好处。他主张适 当进补;对食补药补均有见解,并认为患病之时,或 自感有病之时,均不 可实施药补。
6.重点保养方面:将分头发面、耳目、口齿、 胸背腰腹、四肢五个方 面谈。在这几个方面,有的创剧痛深,有的见解独到 。如晚年“目疾尤 苦”,而睡前用“极热之水洗脚”,至今仍为至理, 毛泽东同志早年也力倡 此法。
从绝对年限看,曾国藩不算高寿,但就其个体而 言,也属难得;这中 间,他的养生思想起到独特的作用,其根本,可归结 为:清淡,节制(或 者表述为适可而止)。
从上可以得出结论,曾国藩在养生方面,即使不 能说有一套完整的思 想,也在许多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 虽然从他个体特性而 来,却有广泛的实用性,在今天仍然可以发挥效用。
这即是编者的愿望。
曾国藩养生思想的来源 还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养生思想从哪里来 。
在做京官期间,曾国藩就常因看书太多、用心太 过而头昏耳鸣,因此 他给祖父、父母的信中说要“优游涵养,优哉游哉, 谨守父母(节欲、节 劳、节思)保身之训”。由此可知,他们是有一点家 传的养生本领的。中 医,曾国藩是粗通一二,但用药观点与良医合,其养 生思想本源,不全从 医学中来,要从中国文化中去寻找。实际上,中国医 学,其本源就是从中 国文化中来的。
因此,有以下结论:曾国藩由科举中来,“出身 词林”,受中国传统文 化熏陶颇深,他的养生思想中,不仅有他祖父星冈公 的影子,也深蕴中国 几千年的文化。
在曾国藩的养生观中,有着对前人养生思想的合 理继承,尤其是孔 子、老子两位圣人的养生思想,除了老子气功修炼得 道的这一观点之外, 几乎都有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是古代的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宋明以后, 似乎可以表述为统治 阶级倡导的文化,当然,其影响至深的还是那些不离 人之本性的东西)对 曾国藩大有影响。
孑L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活了72 岁,被后人称为“大成 至圣先师”。孔子不是文弱书生,他身材高大,体格 健壮,文武双全。他一 生历经奔波,饱尝打击和挫折,却活了72岁,可见其 养生是卓有成效的。
孔子的养生观可以归纳为四点: 1.自强不息,以苦为乐。孔子55岁开始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在极不 方便的交通食宿条件下,用14年时间,周游各诸侯国 。一次师生们被困于 陈、蔡两国之间,孔子问弟子们:“我们既不是虎又 不是鹿,为什么都困 于旷野之中?”他的高足颜回于是发表了一番“夫子 之道至大,故不能容” 的高论,孔子大悦,说:“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给 你做账房先生。”这句 有些失态的话反映了孔子极度高兴的心情。孑L子一 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相 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并整理《诗经》、《尚书 》,编修《春秋》,传 上古文化于万世,劳苦功高。
2.仁者爱人,大德必寿。“仁”是儒学的道德 基石。在孑L子以前,大德 必寿已有事例:传说周文王90岁,周武王93岁,尧帝 118岁,舜帝110岁。
3.重视锻炼,健身为本。孔子喜爱射箭、驾车 、弹琴,还经常和他的 弟子们一起进行郊游、登山,泰山上还有“孔子登临 处”的古迹。
4.衣食住行,处处留意。在衣着上,孑L子夏天 穿葛布单衣,既透汗, 又凉爽;睡时一定穿睡衣,洗澡有“明衣”;坐的是 “瓜络”做的垫子, 冬保暖,夏防潮;饮食上,讲究卫生,食不求饱,讲 究烹调,“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饮食多样,“斋必变食”,饮酒勿醉, 不随便用药;在住所上, 孔子只求寝处适宜,反对贪图舒适安逸,倡导早起。
对在大白天睡懒觉的 宰予,他非常气愤地斥责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污也!”在行 的方面,孔子善于走路锻炼。《论语·乡党》中形容 他快步前进,如同鸟 儿展翅飞翔。
此外,孔子还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得。 前后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养生思想在曾 国藩的养生观中有很 深的烙印。
老子的养生思想对曾国藩的养生观也有很大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 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朝国家 图书馆馆长。孔子 31岁时曾去周都洛阳向他问礼,当时老子已有八九十 岁。老子究竟有多 少寿数,难以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长寿,他所 著的《道德经》,有 许多养生的论述,成为我国养生学和医学的理论源泉 ,因此老子被尊崇为 中国养牛学的祖师。
老子的养生思想主要有三条: 1.保养精气。他提倡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注 重节俭,谦谨和爱心, 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
2.顺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的理论,是老 子的天道观和养生观。顺乎自然的规律,才能长寿。
3.气功修炼。老子关于以静制动,以弱胜强, 以柔克刚的论述,指导 后人创造出许多锻炼方法,如静坐功,这种方法一直 为曾国藩所推崇。气 功修炼达到上乘境界叫做得道,此时精满,气充,神 足。
曾国藩死状初探 曾国藩去世前,问起妻子欧阳夫人,父亲曾竹亭 逝世时的情况(他父 亲死于1857年),说:“吾他日当俄然而逝,不至如 此也。”事实确是如 此,他死得并不痛苦。
1872年正月二十三日,曾国藩忽然右足麻木,中 医称为“肝风”,回 到内室,对二女纪曜说:“吾适以大限将至,不自意 又能复常也。” 二十六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路过金陵,他出城 迎接,在轿中背诵 《四书》,忽然间,手颤抖着,指身边的戈什哈①, 似欲说点什么,却口噤 不能出声,急回署中服药,医者都说他“心血极亏” 。
二月初二,伏案批阅公文,又发轿中病症,他自 知来日不多,召纪 泽、纪鸿二子,费了很大精力,才说明自己的一个心 意:丧事应遵古礼, 不用僧与道。
二月初四午后,由长子纪泽陪同,在总督花园散 步,忽喊足麻,抽 搐,儿子急扶他至花厅,已不能言语,于是更衣端坐 ,家人环集左右, 刻钟后,安详去世。
佛学认为,人最后的养生福分是善终。如果不能 善终,命了之时,会 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急得像落汤的螃蟹和热锅中的 蚂蚁。佛经上说,这 种情况下,人就像乌龟脱壳那么痛苦,外表的挣扎只 是表象,内心的恐 惧、痛苦和彷徨,更非笔墨所能描述。
曾国藩之死状,意识是清楚的,自知临去的大致 时间,也知道心血久 亏、功能衰竭而导致无病而终,算得上是佛经中所说 的“中善终”。
免费在线读
相反,精神乐观却是有益于健康的。英国著名化 学家法拉第由于工作 紧张,休息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经常失眠、头 痛。一次他请医生看 病,医生给他开的处方不是药物,而是一句英国谚语 :“一个丑角进城, 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于是经 常去看喜剧、滑稽戏、 马戏表演,到海滨度假,保持心情愉快。不久,他的 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一直活到76岁。
精神乐观有益于健康,笑就成了身心健康的法宝 ,俗话说:“笑一笑, 十年少。”这句话揭示了笑与长寿之问的密切联系。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 将至”、“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使人永葆青春 ,乐观使人消愁。
医学研究发现,笑是一种有益的特殊的人体运动 。笑不仅能使隔肌、 胸腔、腹部、心脏、肺脏、肝脏得到锻炼,有利于清 除呼吸道异物,还能 使面部、臀部、脚部的肌肉都得到松弛,从而解除了 厌烦、内疚、抑郁、 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历史上“笑”曾被用来治病。
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70多岁了,膝下无子 无女,忧郁成疾。
名医张仲景知道后,赶来为沈老诊治。沉思许久,写 下处方:“用五谷 杂粮面各1斤,蒸熟揉成蛋一样大的团子,外涂朱砂 ,一顿食用。”沈槐 看了处方,觉得非常可笑。他吩咐家人依法炮制,把 五斤面团子做好, 挂在房檐下,逢人便指着房檐下那些面团子得意地把 张仲景奚落一番: “大家看,这就是大名医张仲景开给我吃的五谷杂粮 面团,这五斤要一 顿吃完!这真是笑话!哈哈,哈哈哈……”大笑一番 。过了些日子,张 仲景又来看望沈槐,见老先生眉舒目展,恢复了往日 的容颜,高兴地说: “恭贺老先生病祛体康,学生斗胆,班门弄斧了。” 沈老医生这才恍然大 悟。原来张仲景故意开了个荒唐处方,让沈老见而发 笑,忘却无子之忧, 病体因之康复。
清代有一个八府巡按患有精神抑郁症,成天闷闷 不乐,愁眉苦脸,请 了很多名医诊治,吃了不少的药而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一天,有位老中医 路过此地,家人请他为八府巡按治病。这位老中医进 入官府,按脉良久, 沉吟不语,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似地对病人说:“哦 ,你得的是月经不调 症嘛!”这位八府巡按一听,禁不住捧腹大笑。并且 边笑边说:“我堂堂七 尺男儿,怎么会得月经不调呢!?”此后,每当提到 此事,这位八府巡按总 是大笑不止,在一次次的开怀大笑中,抑郁症不药而 愈。
“笑声人心心自俏,遇事不烦烦自消。”笑声朗 朗,精神乐观,对养生 有好处,对某些疾病也有调节和治疗的作用。因此精 神乐观历来为许多养 生家所重视。享年104岁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诚 挚坦率、爽朗乐观。
他在满百岁时对孩子说:“从今天起我的年龄是1岁 ,我的名字叫‘麦 麦’”;还自称是黄陂的“木兰山下乡巴佬”;自己 属牛,常称自己是“老 牛”。1990年春,看护他的春明姑娘随口说:“春天 来了。”他马上接着 说:“春天来了,大地欢笑,老牛吃青草,蜜蜂嗡嗡 叫,春明蹦蹦跳。”引 起众人一片欢笑。他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幼儿园 的孩子见到他争先恐 后地叫“老爷爷”、“祖爷爷”!他常问:“小朋友 ,你几岁了?”“5岁”, “6岁”。他忙说:“你们猜我几岁呢?我才4岁,是 你们的小弟弟。”出生 于两个世纪的人一齐笑了。
东汉末年著名养生家皇甫隆十分重视精神乐观。
魏武帝曹操向他询问 养生经验,他所答有二:一是抑情养性,二是琢齿漱 津。“抑情”指调节 精神情态;“养性”指培养道德情操。“琢齿”又称 叩齿,坚持每晨叩齿; “漱津”又称咽唾,就是吞咽口中唾液。抑情养性的 重点,在于去掉私心 杂念,保持精神乐观。皇甫隆之所以能“年出百岁, 而体力不衰,耳聪目 明,颜色和悦”,是与他的乐观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身体可以被网禁,意见可以被压制,但 每一个人在思想深处 都是自由的。无论一个人所处环境如何,他都可以选 择乐观。生活中值得 为之乐一乐的事太多,只恐怕我们一叶障目,熟视无 睹。曾经有一位公司 职员,他身体健全,但枯燥的工作使他几乎体验不到 生活的乐趣,一次他 受命接待一位双目失明的瑞士客人,陪他到各处游览 。盲人听觉很好,他 要这位职员给他讲解他看到的东西。盲人听得很认真 ,不时提出一些问 题,职员不得不更加仔细地观察。事后,职员感叹到 :他以前从来没有如 此深人地观察过,许多美好的事物都熟视无睹,是这 位盲人,揭开了蒙在 他眼前的幔纱。事实上,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人 生中的乐事,处处皆 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发现和感受。
……P17-18
精神乐观有益于健康,笑就成了身心健康的法宝 ,俗话说:“笑一笑, 十年少。”这句话揭示了笑与长寿之问的密切联系。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 将至”、“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使人永葆青春 ,乐观使人消愁。
医学研究发现,笑是一种有益的特殊的人体运动 。笑不仅能使隔肌、 胸腔、腹部、心脏、肺脏、肝脏得到锻炼,有利于清 除呼吸道异物,还能 使面部、臀部、脚部的肌肉都得到松弛,从而解除了 厌烦、内疚、抑郁、 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历史上“笑”曾被用来治病。
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70多岁了,膝下无子 无女,忧郁成疾。
名医张仲景知道后,赶来为沈老诊治。沉思许久,写 下处方:“用五谷 杂粮面各1斤,蒸熟揉成蛋一样大的团子,外涂朱砂 ,一顿食用。”沈槐 看了处方,觉得非常可笑。他吩咐家人依法炮制,把 五斤面团子做好, 挂在房檐下,逢人便指着房檐下那些面团子得意地把 张仲景奚落一番: “大家看,这就是大名医张仲景开给我吃的五谷杂粮 面团,这五斤要一 顿吃完!这真是笑话!哈哈,哈哈哈……”大笑一番 。过了些日子,张 仲景又来看望沈槐,见老先生眉舒目展,恢复了往日 的容颜,高兴地说: “恭贺老先生病祛体康,学生斗胆,班门弄斧了。” 沈老医生这才恍然大 悟。原来张仲景故意开了个荒唐处方,让沈老见而发 笑,忘却无子之忧, 病体因之康复。
清代有一个八府巡按患有精神抑郁症,成天闷闷 不乐,愁眉苦脸,请 了很多名医诊治,吃了不少的药而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一天,有位老中医 路过此地,家人请他为八府巡按治病。这位老中医进 入官府,按脉良久, 沉吟不语,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似地对病人说:“哦 ,你得的是月经不调 症嘛!”这位八府巡按一听,禁不住捧腹大笑。并且 边笑边说:“我堂堂七 尺男儿,怎么会得月经不调呢!?”此后,每当提到 此事,这位八府巡按总 是大笑不止,在一次次的开怀大笑中,抑郁症不药而 愈。
“笑声人心心自俏,遇事不烦烦自消。”笑声朗 朗,精神乐观,对养生 有好处,对某些疾病也有调节和治疗的作用。因此精 神乐观历来为许多养 生家所重视。享年104岁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诚 挚坦率、爽朗乐观。
他在满百岁时对孩子说:“从今天起我的年龄是1岁 ,我的名字叫‘麦 麦’”;还自称是黄陂的“木兰山下乡巴佬”;自己 属牛,常称自己是“老 牛”。1990年春,看护他的春明姑娘随口说:“春天 来了。”他马上接着 说:“春天来了,大地欢笑,老牛吃青草,蜜蜂嗡嗡 叫,春明蹦蹦跳。”引 起众人一片欢笑。他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幼儿园 的孩子见到他争先恐 后地叫“老爷爷”、“祖爷爷”!他常问:“小朋友 ,你几岁了?”“5岁”, “6岁”。他忙说:“你们猜我几岁呢?我才4岁,是 你们的小弟弟。”出生 于两个世纪的人一齐笑了。
东汉末年著名养生家皇甫隆十分重视精神乐观。
魏武帝曹操向他询问 养生经验,他所答有二:一是抑情养性,二是琢齿漱 津。“抑情”指调节 精神情态;“养性”指培养道德情操。“琢齿”又称 叩齿,坚持每晨叩齿; “漱津”又称咽唾,就是吞咽口中唾液。抑情养性的 重点,在于去掉私心 杂念,保持精神乐观。皇甫隆之所以能“年出百岁, 而体力不衰,耳聪目 明,颜色和悦”,是与他的乐观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身体可以被网禁,意见可以被压制,但 每一个人在思想深处 都是自由的。无论一个人所处环境如何,他都可以选 择乐观。生活中值得 为之乐一乐的事太多,只恐怕我们一叶障目,熟视无 睹。曾经有一位公司 职员,他身体健全,但枯燥的工作使他几乎体验不到 生活的乐趣,一次他 受命接待一位双目失明的瑞士客人,陪他到各处游览 。盲人听觉很好,他 要这位职员给他讲解他看到的东西。盲人听得很认真 ,不时提出一些问 题,职员不得不更加仔细地观察。事后,职员感叹到 :他以前从来没有如 此深人地观察过,许多美好的事物都熟视无睹,是这 位盲人,揭开了蒙在 他眼前的幔纱。事实上,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人 生中的乐事,处处皆 是,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发现和感受。
……P17-1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