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15190
★ 世界育儿权威西尔斯博士40年心血之作
★ 畅销20余年的育儿经典,至今仍位居美国各大书店育儿畅销书榜前列
★ 美国儿科学会鼎力推荐,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高岚教授作序推荐
★ 0~10岁亲密育儿集大成之作,稳固建立孩子与父母一生的亲密关系
★ 全新修订第4版
★ “改变千万父母育儿观念的一本好书!”
Θ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
Θ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
Θ我们想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
Θ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假思索地生活和做事。
Θ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Θ我们**能做的就是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Θ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
西尔斯博士根据40年的儿科临床实践,以及与妻子玛莎共同养育8个子女的经验,结合发展心理学的“亲密理论”,总结出了一套“亲密育儿法”。这种养育方法强调的是,在孩子幼年时,父母要尽早与其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亲密情感。
在本书中,西尔斯夫妇自孩子出生起,从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诸多关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时也为父母们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Chapter 1 亲密育儿法
养育的类型
亲密育儿的十大原则
Chapter 2 婴儿期: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何与0~1岁的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
亲密育儿:对孩子进行早期管教的关键
亲密育儿是如何使管教孩子变得容易起来的
Chapter 3 幼儿期:了解你的孩子
初学走路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为什么?
与学步阶段的孩子交谈:他们能够听懂多少
引导学步期孩子的行为
给孩子创造一个充分自由和安全的活动空间
从与你同为一体到成为独立个体:孩子可预期的行为
帮助学步期孩子轻松进入独立阶段
2~3岁孩子的行为特征
3岁后,对孩子的养育变得容易起来
Chapter 4 正确地对孩子说“不”
说“不”的重要性
有创意地说“不”
用尊重的态度说“不”
在孩子面临危险时说“不”
Chapter 5 平息孩子的脾气发作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如何防止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火山爆发”时,你该做些什么
如何应付和预防稍大一点的孩子发脾气
Chapter 6 父亲的管教者角色
做了父亲:请抽出时间和你的孩子在一起
帮助父亲成为管教者的八点建议
Chapter 7 自尊:良好品行的基础
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的十个途径
Chapter 8 帮助你的孩子表达情感
让孩子自由表达情感
提高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Chapter 9 使怒气为你所用
小孩子们为什么会发火
大人的愤怒会对养育和管教产生什么影响
要学会处理愤怒
父母内心的平和
Chapter 10 喂养出良好的行为
对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食物
密切追踪引起不良反应的食物
Chapter 11 早期睡眠训练
婴儿在夜间的需求
夜间管教的若干原则
处理常见的夜间养育问题
Part II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Chapter 12 打屁股:不可以?可以?还是有时可以?
不要责打孩子的十个理由
是否存在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打屁股方法
Chapter 13 通过行为塑造进行管教:替代打屁股的各种办法
正确地夸奖孩子
忽略孩子的小过错
暂停孩子的不良行为
让孩子明白: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
引导孩子的行为
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
谈判的艺术
取消孩子的特殊待遇
Chapter 14 打破恼人的坏习惯
打破坏习惯的步骤
吮吸手指
当吮吸手指造成伤害时
Chapter 15 管教令人讨厌的行为
咬人、打人、推人和踢人
穿衣的训练
超级市场里的管教
教孩子学会刷牙
给孩子洗脸变得更为容易
安抚尖声哭叫
清除肮脏的字眼
弄脏了内裤
用不礼貌的方式称呼别人
发牢骚
孩子与你顶嘴
让缺乏活力的孩子兴奋起来
Chapter 16 兄弟姐妹间的争斗与对抗
让孩子接受新生婴儿
要促进兄弟姐妹间的融洽
阻止兄弟姐妹间出现不和谐
Part III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
Chapter 17 道德品质和礼貌
培养有道德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父母该怎么做
培养诚实的孩子
鼓励孩子诚实
偷东西
欺骗
教你的孩子学会道歉
当孩子打断别人谈话时
教孩子学会讲礼貌
教孩子学会分享
Chapter 18 培养健康的性别意识
培养健康的性别认同
为孩子树立健康的性别榜样
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好奇
手淫
在特殊阶段对特殊孩子的管教
Chapter 19 对多动症孩子的管教
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进行管教
管教天性不易满足的孩子
养育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
养育害羞的孩子
养育胆怯的孩子
离婚后对孩子的养育
保姆的管教者角色
结束语 养育计划的一个范例
步骤一: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步骤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关于本书的读者赞誉
为了孩子的未来——海阔而天空
今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与期待吗?我们一定曾希望有人能倾听、理解、包容我们。我们曾目光闪亮地跑去告诉大人们一个个很神奇的想法,但常常会被告知等你长大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了。当我们偶尔发现有人愿意认真地倾听我们的想法时,我们会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现在我们也成了父母,我们将如何来陪伴孩子们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一个海阔天空的未来,这是本书的作者威廉医生和其妻子玛莎,撰写这本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书的一个初衷。
如何抚育和教育孩子是我们人类文化行为中的重要事件。作为父母,我们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科学研究的结果突出地说明了,出生后3~5年中的经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充分满足孩子在身体、情感、智力以及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将会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植就良好的根基。
父母需要不断地与子女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是教育子女的基础。父母怎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卓有成效,有效的就是去了解你的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游戏,同时进行有效的正面支持与奖励。对此,本书的到第四章做出了给父母以应对策略的描述。
动物心理学家利昂史密斯博士曾教野熊打篮球。这些熊从野外运来完全是野生的,根本不懂打篮球。史密斯博士训练野熊时,他既不叫嚷,也不训斥,更不打野熊。他的全部训练方法就是和它们一起活动,进行正面支持与奖励。他让熊站在球场靠近篮板的一个角上,另一个角是篮球。如果熊只是在自己这个角上转动,那它什么也得不到。但如果熊朝篮球的方向哪怕迈出很小的一步,它就可以得到一小块糖和博士的抚摸的奖励。史密斯博士坚持用这种方法,逐步使熊接近篮球。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让熊捡起球,带球到篮下,投球。
虽然这个例子很简单,但对所有父母来说却具有深刻的意义。让我们来看看史密斯怎么做的。首先,确定应该支持的行为和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拿球投篮是需要支持的,那么我们就去支持和陪伴;其次,史密斯博士对期待表现出的行为给予支持与奖励;第三,并不是在好的行为后完成时才给予大的肯定与奖励,而是一步一步地持续给予关注与支持。
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养育策略。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时,该行为就可能重复。但是在生活中,许多父母不知不觉地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方法。他们无意中对子女不好的行为给予了奖励,教他们做完全违反父母本意的事情。数以百万计的父母就是在无意之中教会了他们的子女一些不好的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喜欢的——与同伴好好地玩、把玩具给同伴玩、不任性、不发脾气、听父母的话,父母通常并不会理会。父母觉得这些好的行为都是应该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好的行为不给予奖励,也就是教孩子停止好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再好好做,而是调皮捣蛋,把汤洒到地板上、抢玩具、欺负小妹妹、从母亲钱包里拿钱,顶嘴不听话,等等。由此会引起什么后果呢?他行为好的时候父母毫不理会,一旦他干了坏事马上就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教训他,惩罚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注意了他坏的行为,即反面注意。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样做的父母违反了我所谓的“不脆的土豆片法”。孩子显然喜欢吃新鲜的土豆片,不喜欢已经不脆的。但如果只有不脆的土豆片,不吃就什么也没有,他也会选择不脆的土豆片。同样,孩子喜欢引起父母正面的注意,而不是反面的注意。但如果只有反面的注意,或根本不注意,那么孩子的选择通常是引起父母反面的注意。对孩子来说,即使是反面的注意也比毫不理会好。
结果,许多父母教给孩子的恰恰是他们所不想教的。他们对孩子好的行为没有奖励,其实是将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抹杀了。他们对孩子不好的行为特别注意,其实是给坏行为以奖励。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行使一套积极的教育方法呢?首先需要把感情和行为明确分开。所谓“感情”是指内心感情状态,如爱、高兴、兴奋、生气、悲伤和恐惧。感情世界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父母对此丝毫不能影响或改变。孩子感到兴奋、悲伤、恐惧、生气时是无法控制的,他对自己的感情不能负责,因为感情是自发的。孩子的行为则完全不同。行为是外向的,看得到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孩子生气时无法控制自己,但可以管住自己不向别的孩子扔沙子,不打弟弟,不抢玩具。虽然父母无法影响孩子的感情,但对孩子的行为却可以大大地施加影响。其次,对孩子的管教必须都是“看得到”的行为,这一点很重要。举例而言,父母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负责任”,这样就太过笼统模糊了,不利于我们对孩子作出要求,对于“他做事不负责任”,其实就是“他的玩具、衣服满屋乱放”。
当孩子初开始学习用新的和令人满意的方式做事时,每次做到了都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这一点很重要。而当他学会了新的行为,并且开始理智地正常地去做时,父母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当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赞许的并因此而得到奖励时,父母并不仅仅是在鼓励孩子继续这样的行为,对父母来说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全神贯注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的进步。本书的重点也正在于如何培养与建立好的品行,如同在第三部分所讲述的那样“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
威廉医生和玛莎不仅是八个孩子的父母,而且也是儿童养育问题的专家,在本书的部分中他们从孩子出生起,从如何培养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关于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时也为父母们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本书的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了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在此作者对孩子通常会出现的不良行为以及父母的养育对策进行了描述,为我们带来了值得尝试的建议。
从做老师、做父母一路走来,我的工作每天每时都在面对着这个或那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以他的方式在展示他自己,无论是你接纳的还是你拒绝的,他们都是那个表达着他们自己的孩子。并且,从他们活泼的生命力量中,我清楚地知道那是走向未来的能量。今天成年人的陪伴与关注、耐心与支持、包容与鼓励,都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海阔天空。
高岚 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 教授
译者序
一位父亲的发现之旅
作为一个高等学校的教师,我自然十分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并以从事这个职业为荣。曾经有一位先生这么问我:你夸这个学生优秀、那个学生出色,这些学生的优秀和出色可都是你教出来的吗?我一时语塞,这位先生的言下之意是这些学生之所以出众,并不是我等大学教师的功劳。过后细想,确实,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成就来说,大学教师固然贡献不小,但是他的中学老师、小学老师,还有他的父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教师对学生们进行着各个方面的塑造,但是这些孩子的原坯造型可都是他们的父母打造出来的。一般来说,孩子待人处事的态度、孩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都受到父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不识字,或者没有多少学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养育出品行良好的孩子,不妨碍他们培养出追求知识、奉献社会的优秀公民,他们是用自己的良好道德情操熏陶出了孩子的高尚品质和进取精神。
既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如此重要,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养育孩子呢?或者说,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呢?一提到“管教”这个词,许多人就会想到大人厉声地责骂孩子、用棍棒惩罚孩子的情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管教”往往是严厉的,在我们许多人的观念中,确信唯有“严加管教”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才会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也正是因为如此,责骂和体罚被一代又一代人信奉为有效的管教手段。事实真是这样吗?严厉的责骂和体罚难道就是“管教”和“养育”的同义词?
西尔斯夫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在这本书中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一种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为基础来塑造孩子行为的方法——亲密育儿法。这种养育方法强调的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时要尽早地与他建立起互相之间的亲密情感。西尔斯夫妇是美国当代有影响的儿童养育专家,在儿科领域从事了四十年的专业实践,而且自己养育了八个子女。通过总结自己的长期实践,他们已经合著并出版了数十本关于儿童养育的美国畅销书,本书就是这些畅销书之一。西尔斯夫妇认为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父母必须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权威,父母也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各种技巧去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如果这一切离开了以浓厚的亲子感情作为基础,那么你对孩子的养育可能奏一时之效,却无法转化为孩子内在的禀性。每个家庭的养育风格和养育手段是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的,但真正有效的养育手段都必须建立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情感这个可靠的基础之上。
初次看到西尔斯夫妇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儿子正处于学龄前阶段,我正为如何有效地管教他而犯愁,总觉得自己与大学生们沟通得很好,而要让这个小家伙听话可真是太费劲了。像不少父亲一样,我对待孩子的方式是简单而严厉的。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问题并不在孩子的身上,而是我自己需要反思、修正一下对孩子的养育和管教方式。在翻译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早已成了西尔斯夫妇“亲密育儿法”的忠实实践者,我发现孩子与我相处得更快乐了,对他的管教也变得容易了许多。我想,任何一个想要培养孩子良好品行的父母都会像我一样,从西尔斯夫妇这本讲述“亲密育儿法”的书中得到有益的借鉴。
蔡骏
厦门大学教授
前言
关于养育孩子的开场白
一直以来,父母们始终在争论着什么是对孩子的养育,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养育。养育是你和孩子的全部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可能从你的家庭生活中抽取出来、与家庭生活的其他部分相分离。我们原来想把本书的书名定为《为了生活而养育》,因为我们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将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工具。
这本书的创作是以我们的实践为基础的。遍布全书各处的许多故事都取材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正如你后面会看到的那样,养育孩子对我们来说并不总是容易的,而且我们也并不是始终正确地养育了我们的孩子。如果没有那么多年养育孩子的经历的话,我们根本写不出这本书。直到我们的孩子们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后,我们才完全认识到过去自己作为孩子的管教者所做的一切以及没有做的那一切的价值。除了我们自己的经验之外,本书中还有许多建议来自于一些真正的专家:一些经验丰富的父母们。他们的孩子具有良好的教养,他们多年来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智慧。
你可能会认为本书中建议的一些做法过于宽松了,或者另一些建议又过于严苛了。你可能会认为:“我不能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做。”如果你感到某项建议不正确,那你就不应该去照着做。对孩子的养育并不是你可以从一本书中信手拈来,然后严格地、一成不变地在你孩子的身上冷漠地进行试验的一组技巧。相反,你应该采用本书中讲述的各种手段来形成你自己的养育体系,应该采用适合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的手段来创造出你自己的养育风格。
你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读这本书。如果你们次为人父母、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本书就是一本养育孩子的秘笈,是一套养育孩子的观念体系,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甚至还是一本生活指南。如果你已经经历过养育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本书就是一本帮助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修理手册。父母们,我们希望你们能认识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投资所带来的回报。尽管孩子长大后有好的教养并非全是父母的功劳,孩子长大后缺乏教养也不能全都责怪父母,但是我们相信当今的社会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犯罪、暴力、在两性关系上的不负责任以及对社会的冷漠——都源自于孩子以及孩子长大成人后的缺乏教养。
有一位母亲来到我的儿科诊所,对于我给她的关于她会如何影响社会的指导感到不抱希望,她说:“大街上到处都是犯罪,家庭里又充满了暴力,而且学校花在维护法律和秩序上的时间要比用于教学的时间多得多。我感到对改变社会无能为力,而且我也不相信政府知道如何去改变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告诉这位妈妈说:“你确实能够改变世界,一次改变一个孩子。去做你、并且只有你才能做的事——养育你的孩子。”
西尔斯夫妇从事儿科研究40年,育有8个孩子,护理过上万名婴儿,儿科临床经验丰富。夫妇俩合著的数十本育儿类图书都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超级畅销书。
2. 作品经典
全新修订第4版。《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是享誉全球的育儿圣经,育儿读物中的知名品牌,出版十多年来畅销不衰,累计销售近百万册。
3. 内容权威
《西尔斯亲密育儿全书》是美国育儿专家西尔斯夫妇集40年儿科研究及实践经验而撰写成的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百科全书,0~10岁亲密育儿集大成之作。
4. 符合国内读者需求
亲密育儿法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种育儿方法,深受中国家庭的认可。本书即是威廉西尔斯及其妻子合著的关于“亲密育儿法”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0~3岁婴幼儿的日常喂养,而是着重于对0~10岁儿童的早期养育。
养育的类型
为了更确切地理解我们所倡导的亲密育儿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其他的各种养育类型。养育方式分为三大类: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这三种方式在引导孩子们的品行方面各有优劣。在40年的儿科实践中,我积累了解决各种各样养育问题的经验,自己还养育了8个子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发现,虽然仅仅靠这三种方式来养育孩子还远远不够,但这三种养育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都各有用处。
|专制型养育|
这种传统的养育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形象,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权威,否则的话就必须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正如一位对子女专制的父亲所说的:“我是老爸,他是个孩子,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压根不需要现代心理学这种鬼名堂。如果他出了格,我会让他知道是谁说了算。”按照这种养育方式,打屁股被认为是正当的,甚至是应该的。这种养育方式好的一面是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必须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当今的许多养育问题都是由于大人们逃避对子女的品行所应尽的责任而引起的。然而,子女需要的是开明的权威,以便从他那里学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父母的权威在整个养育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专制型养育方式会引发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这种惧怕会严重到形成对孩子生活的控制,甚至延续至孩子的成年。为重要的是,如果把专制型养育当作的养育方式,那么它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会让父母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从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第三,专制型养育方式为糟糕的一点是,孩子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被惩罚,而不是打心眼里乐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控制者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
专制型养育把对孩子的养育看作是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专制型养育拉开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这有两个原因:首先,这种养育方式的基础是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愤怒,从而使孩子远远地躲开父母,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宽容子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孩子气。明智的家长会成为他们子女的学生,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专制的父母往往觉得努力去了解子女的想法会削弱他们的权威,因而会认为努力了解孩子与他们对孩子的养育根本不沾边。由于专制型的养育不是把子女作为一个个性独立的人来对待,因此,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父母有着一颗温柔的心,这种养育方式也很难唤起父母和孩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
西尔斯养育手记养育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养育孩子,特别是难带的孩子,父母们好的和差的禀性都会充分地显露出来。这鞭策着父母在品行上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大人的榜样。因此,你在养育子女的同时,也在充实着自己。要规范子女的行为,你就必须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训练子女的同时,你也在训练着自己。对子女的养育可以让你深入自己幼年的体验,你能从中发现自己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一位母亲曾经告诉我们:“我注意到我的嘴里发出了与我母亲一样的声音。”你小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你与子女的关系上,并且会影响到你对孩子的养育能力。如果你在童年受到的养育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你就极有可能会把这些问题再带给你的孩子。养育好孩子的愿望将迫使你首先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从而使你成为心理健康的父母。
|沟通型养育|
这种方法体系主张对孩子的养育应该采用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惩罚的方式。由于对专制、惩罚型的养育方式不满意,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养育观点,形成了沟通型的养育流派,强调父母应该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目前大多数的养育书籍和养育课程都以这种沟通型的养育方式为基础。这种方法体系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坏孩子,只有差劲的沟通;孩子们本质上是好的;父母应该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去倾听他们、与他们交谈。这种“现代的”养育方式让人感到高兴,它把孩子当作一个行为由情感支配的人来尊重,并且鼓励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么情感在支配着孩子的举止行为。父母试着用建设性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信息,告诉他们父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品行。父母也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理解去营造一个总体上积极的家庭气氛,因此,他们会尽量少对孩子说“不”。沟通型的养育方式强调为人父母的技巧,以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这种养育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责罚,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许的。
沟通型养育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往往会失去权威,反而扮演起了业余心理学家、谈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结果可能会使孩子们不尊重权威,对家长权威的缺乏尊重将会导致孩子们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师和警察等。此外,如果过分地使用这种养育方式,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它看成是虚情假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只不过是头天晚上老爸、老妈在家长学校听来的那些感情上无懈可击的套话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沟通。沟通型的父母不说“别打你的弟弟”,而是会说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对弟弟非常生气。”这听起来没错,许多父母也觉得很对,但是,当确定了他在生气之后,如果他还继续打他弟弟,那又会怎样呢?你该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常常会担心由于他们没有以“心理学上正确的”方式作出反应而损伤孩子的心灵,这让他们常常会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这种养育方式存在着对孩子过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险。
|行为改进型养育|
行为改进型养育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行为会由于父母如何构建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受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在你已经尽你所能进行了心理学上正确的沟通之后,你的孩子还在继续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离开了。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行为改进措施反应良好;而有些孩子则会认为这种养育方式是在有意为难他们。虽然这种方式有点机械(仿佛与训练宠物一般),但是行为改进型养育为父母提供了一些养育的技巧,比如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正面地支持鼓励以及教导孩子分析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当专制型及沟通型的养育方式均不起作用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或者脾气不好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对其他养育方式根本没有反应,那么行为改进养育方式可能会十分有用。采用行为改进型养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加以训练,而不是去认识孩子的内心。
行为改进型养育的缺点在于迟早你会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尽精力,从而无法持之以恒地应用这些技巧来养育孩子。行为改进型养育的危险在于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被当成一个项目去实施,而不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来培养。
|亲密育儿法|
依靠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解决养育问题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品行确实有所改观,但只是暂时的。如果缺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情感作为可靠的基础,任何其他的养育方式都只是一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技巧,或者不过是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招数,采用这些技巧只能是临时抱佛脚而已。上述三种养育方式中没有一种融合进了这样一种养育理念,即:子女的养育应该视孩子的年龄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点而“量体裁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个场合都各有不同,在纠正子女行为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对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并且了解孩子。
我们的养育方法吸纳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而且在为养育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方面更深入了一步:养育孩子的关键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只有以亲密的亲子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颇地应用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来养育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养育问题,你可以通过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该如何帮他处理好这些难题呢?”而不是考虑:“我怎样才能让他有良好的表现?”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协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冲突。我们可以把亲密育儿法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底座宽大、坚实,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来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这种结构既坚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开始可能会显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样宽广的根基,因此不久你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棘手的修补工作。
作为父母:你必须肩负起管教子女的责任,但是不能采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须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你还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但是,当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你就必须求助于对孩子进行深入的了解。采用亲密育儿法来养育孩子,能够让你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且能够建立起为享有一个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内在自控力。在对孩子的养育中,专制型的养育方法主张:“我来告诉你该做些什么。”沟通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你认为什么是该做的事呢?”行为改进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如果你这么做,就会有那样的结果。”而我们的建议是给你的孩子这么一条带有亲密情感的信息:“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帮助你懂得该做什么。”
在下一节(“亲密育儿的十大原则”)中,我们将就亲密育儿法作一个概述,你将会看到上面讲述的各种养育方法如何被融入到亲密育儿法的整个体系中。请你记住,对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办法,所有单独的部分都必须用亲密的亲子关系将它们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西尔斯养育手记向有经验的父母学习
每当我给即将开始实习的儿科见习医生们提建议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走到有智慧、有经验的父母中去,向他们学习。”这些父母是真正的养育专家。实际上,本书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我们在儿科实践中所遇到的那些经验丰富的父母,他们与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在使我们自己的养育理论体系化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这些有智慧的养育者的做法以及他们的子女终被培养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学到了这么一条:有智慧的养育者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想提前创造各种条件来培养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给孩子留有行为不当的余地。有智慧的养育者会:
●与他们的子女始终保持情感联系;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敏感;
●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培养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对孩子作太多的纠正;
●对适龄行为有着富有成效的理解;
●用幽默来促进孩子的协作精神;
●善于不被孩子察觉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个有助于你造就一个聪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议。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让你学会辨识哪一种建议会使你和孩子拉开距离,哪一种建议会使你们更加亲密无间。你应该选择那些养育了许多子女并且子女为你所喜欢的家长,听从
他们的建议,和他们交朋友,并向他们学习怎样管教孩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