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32805
2017年台湾第38次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推介活动得奖
老师还没来及讲的趣味数学!启发孩子兴趣,克服数学恐惧
100余幅彩色插图,带你欣赏理性数学背后的感性美
数学思维比数学程度更重要,让你学过的数学派上用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理博士、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吴作乐带孩子换一个角度看数学,然后疯狂爱上数学
首先,本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来说明数学的特质:它像文学、艺术一样,是人类文化中深具想象力及美感的一部分。学习语文时,我们既练习写字、造句,也培养鉴赏文学美的能力,同样,学习数学也可以做到技巧和美感并重;其次,书中记录了作者学习和领悟数学的历程,并借此说明数学和健全人格培养的关系;*后,本书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学习法,让你不再恐惧数学,甚至疯狂爱上数学。
第一章 什么是数学
1.1 数学与艺术/003
1.2 数学与音乐/067
第二章 数学与理性精神
2.1 为什么学数学/109
2.2 数学与民主/116
2.3 数学与科学/121
2.4 数学与哲学,逻辑的重要性/123
2.5 数学是西方文化之母
——数学素养是理性社会的基础/124
第三章 数学与逻辑
3.1 逻辑有什么用/137
3.2 逻辑是什么/139
3.3 认识集合与叙述/142
3.4 逻辑/155
3.5 利用逻辑的证明方法/175
第四章 如何降低数学恐惧
4.1 将数学放回人类文明中/189
4.2 生活上必须懂的数学:M型社会与GDP/193
4.3 数学教育—数学成绩的意义/200
4.4 数学成绩与聪明才智的关系/202
4.5 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吴教授的麦吉弗故事/205
4.6 克服数学恐惧情绪/210
4.7 进入社会后数学很少用得到,为什么要大家学
那么多?数学到底该学什么?/223
4.8 高斯的故事—不要恐吓式教学,活用创造力/226
4.9 为什么那么多几何证明/229
这是一本叙述数学之美的书,而不是叙说数学多有用的书。数学是一门最被人们误解的学科,它常被误认为是自然科学的一支。事实上,数学固然是所有科学的语言,但是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比较接近艺术(尤其是音乐),反而与自然科学的本质相去较远。本书尝试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来说明数学的本质:它像艺术一样,是人类文化中深具想象力及美感的一部分。
为何人们对数学会有如此大的误解,其原因大致如下:我们的制式数学教育只注重快速解题,熟记题型以应付考试的需求,造成学生及家长对数学的刻版印象就是:一大堆做不完的测验卷及一大堆公式。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期待多数的学生对数学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其结果是,用功的学生努力背题型、背公式以得到好成绩,考上名校。就业后,除了理工科系外,大家发现只要会加减乘除就够用了,以往多年痛苦的学习显然只是为了考试,数学不但无趣也无用。至于没那么用功的学生早在初中阶段就放弃数学了。因为就投资报酬率而言,数学要花太多时间,且考试成绩未必和时间成正比,将这些时间用在别的学科比较有效益。
更糟的是,很多人错误地将数学好不好和聪不聪明画上等号。固然,数学很好的学生对抽象概念掌握的能力不错,仅此而已。数学不好的学生也只显示他的抽象概念掌握能力有待加强,与聪明程度无关。请问,我们会认定一个五音不全(音感不佳)的人就是不聪明吗?
此外,我们的教材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譬如说,专为考试设计的“假”应用题。然而最糟糕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塞进太多内容,教材被简化成一系列的公式和解题技巧。
事实上,数学绝对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不过是一小部分,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好比调配颜色的技巧不能当作绘画一样。换言之,技巧就是将数学这门学问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内涵抽离之后的产物。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数学如果脱离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会被简化成一系列的技巧,它的真实面貌就被完全扭曲了。其结果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基础性的、富有生命力、想象力和美感的学科,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数学既枯燥无味,又难学又难懂。在这种恶劣的学习环
境及和错误认知的影响下,学生和家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数学焦虑症(Mathematics Anxiety)。
这些症状如:
(1)考前准备这么多,为何仍考不好?是不是题目做得不够多?
(2)数学成绩不好,是否显示我不够聪明,以后如何能出人头地?
(3)除了去补习班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学好数学,不再怕数学,甚至喜欢数学?
数学焦虑症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它的“治疗”也要循序渐进。
首要是去除对数学的误解和恐惧,再服用“解药”(新且有效的学习方法、教材)。
本书首先说明数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学不仅影响了哲学思想和推理方法,也塑造了众多流派的绘画和音乐,还为政治学说和经济理论提供了理性的依据。作为人类理性精神的化身,数学已经渗透到以前由权威、习惯、迷信所统治的领域,而且取代它们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更重要的是,数学在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价值方面,足以和任何其他艺术形式媲美。因此我深信应该将数学的“非技巧”部分按历史发展的脉络纳入教材,使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之美,从而启发学习的动机。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例,学生同时学习技巧(写字、拼音、造句)和美学(诗词、文学欣赏)。同样的道理,如果数学教学和国文教学一样,技巧与美感并重,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和恐惧。
其次,本书叙述作者学习及领悟数学的心路历程,并借此说明数学推理和独力思考能力的关系。
最后,我会提出一个治疗“数学焦虑症”的解药,就是一套全新的数学教法和教材。本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经由这些教材的自我学习,使得学生能大幅降低对数学的恐惧,增加信心,进而体会数学之美。同时,也因为更有自信,就能更有效率地学习“技巧”部分,大幅减少机械式的技巧练习,面对考试可以少背公式仍能得高分,彻底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数学焦虑症”。
数学是上帝描绘整个宇宙所使用的语言,没有数学的帮助,就不可能了解任何自然现象。如果我能从新开始学习的话,我会依照柏拉图的建议,从数学开始学起。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数学家像画家或诗人,都是形态、式样的创造者……他们的作品必须是美的,他们的创意,也必须像颜色或语句,协调地组织在一起,美是数学的*道考验,不美的数学在这世上毫无地位。
哈代,英国数学家
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很有趣,而不是一味强调它的重要性(固然它很重要)。学生不会因为数学很有用而喜欢它。他们对数学的爱好是来自于好的老师从数学奇妙的原理中引导出学生的好奇心。
波萨门第,纽约市立大学数学教育教授
希腊人坚持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方法,这是对人类文明*重要的贡献之一。它使数学从木匠的工具盒、测量员的背包中解放出来,使得数学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个思想体系。此后,人们开始靠理性,而不是凭感官去判断事物。正是这种推理精神,开辟了现代文明。
克莱因,美国数学史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