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6492
◎通往高手之路,阅读经典必不可少,它给你带来的不是花哨的招式,而是浑厚的内力。
◎熊逸他是一位思想隐士,为极其低调,至今没几个人知道他的真名,他的知识图谱跨度极大,道家、佛家、西方哲学、文学、诗歌样样精通。他在得到开了三门课程,已经有15万人跟随他学习。
◎《熊逸书院:人间词话的哲学基础》是一部诚意之作,它权威、有趣、真挚,易懂。
◎我无法歌唱天堂或地狱,我无法减轻压在你心头的恐惧,无法驱除那迅将来临的死神,无法招回那过去岁月的欢乐,我的诗无法使你忘却伤心的往事,无法使你对未来重新生起希望,我只是个空虚时代的无用诗人。
——威廉•莫里斯《大地乐园》(节选,朱次榴译)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可以一下子就被这几句诗打动,那么,我这本书,应该会适合你。
这是一本有关研究《人间词话》的作品。
《人间词话》是学术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也是一百年来*负盛名的词话经典。《人间词话》诞生于新旧时代与中西学术之交,王国维用中国传统诗论的形式,
作者在当代审美视角的观照下,发前人所未见,细致入微,切中肯綮
第一章《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一)
第二章《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二)
第三章《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三)
第四章《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四)
第五章 《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五)
第六章 《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六)
第七章《人间词话》及其基础 (七)
最后的致意
熊逸写过很多书,但在“得到”上听他的课“熊逸书院 带你读通52本思想经典”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他的讲课我毫不犹豫购买了,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想了解这52本书。这些经典(《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周易》《诗经》《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老子》《庄子》《荀子》《管子》《国语》《楚辞》《搜神记》《昭明文集》《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沧浪诗话》《花间集》《淮海集》《近思录》《传习录》《三国志》《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理想国》《赫拉克利特残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罗马名人传》《论自由》《论出版自由》《圣诞欢歌》《寡头统治铁律》《形而上学》《政治学》《沉思录》《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圣经》《忏悔录》《神学大全》《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部分我没有读过,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现代人流行快餐文化,我就是想通过熊逸的讲课,快餐一下这52本书。
坦率说,到今天我还没有听完这52本经典解读,不是熊逸讲得不好,而是我自己不够专注,听了后面忘了前面,时间也总觉得不够。但对熊逸的印象变得非常深刻。从他的讲课可以感到,他是把这些书读透了的,而且是站在某种高度去读,读出了精华、拥有了高度、梳理了逻辑。一个人能够把这么多典籍读透,而且能够深入浅出、提纲挈领讲出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心里由衷对他产生了某种佩服。
我到百度上去搜索熊逸,发现关于他本人的信息非常少,甚至有人还在讨论他是男还是女的问题,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熊逸也不是他的真名,他常常用不同的笔名写文字。据说他是个连大学都没有上过的人,不是科班出身。这倒反而让我明白了他的思想和观点为何如此飘逸潇洒,完全不受约束的原因了。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不问背景的,即使背景很好也不是靠背景吃饭的。优秀的人只靠实力展示,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我和人交往的时候,如果对方的名片上写了一大堆头衔的,基本都是虚张声势的草包一个。搜索了百度之后,我发现熊逸真是个实力派,居然写了那么多书,横跨了文史哲宗教政治等多个领域,而且大部分书的可读性都很强。他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在国学领域,其观点的引用和分析,已经横跨东西。这样一个把学问做通的人,据说年龄才40岁左右。
能够做到这一步,除了天资聪慧,还有个性和习惯的力量在里面。从个性方面来说,需要能够静下心来,才能把学问做起来。据说他很少出门,出门只为了买生活必需品,为了去饭馆点个菜吃个饭。他*的愿望是有一个房子,自己待在里面,只要留一个窗口给他送饭就行。这让我想起了屠格涅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一个人和地主打赌,说在一个房子里待上十年,如果一天不出来,地主的财产就是他的。结果地主答应了。在这十年中,这个人每天读小说、学音乐、读历史、研哲学、读宗教,*后什么也不读进入冥想状态,成了一个通达天地的高士。在十年到来的*后一天,他突然从房间里走了出去,放弃了对地主的财产诉求。从能力的习得来说,熊逸毫无疑问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和专注的习惯。不以专注学习和思考为乐,不可能出产如此多的思想著作,学问会做得如此精深广博。
——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第一章《人间词话》及其基础(一)
第一节 《人间嗜好之研究》(1)
(1)“人间”从何而来
《人间词话》的“人间”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从没读过其他词话,反而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人间”就是“人间”,大概是为了强调这部词话富有生活气息吧。如果作者愿意,当然也可以叫《天堂词话》或者《地狱词话》。
今天,给书取名确实可以这样,但词话自有词话的传统。清末有所谓三大词话,除了《人间词话》,还有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和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晚年自号“蕙风词隐”,所以他的词集叫《蕙风词》,词话叫《蕙风词话》。陈廷焯给自己的书斋取名“白雨斋”,所以他的词集叫《白雨斋词存》,词话叫《白雨斋词话》。再看王国维的词集叫《人间词》,词话叫《人间词话》,显得特别另类。
所以,“人间”到底是什么意思,让人费解。有人认为,王国维的词里常有“人间”这个词,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名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也有人认为,王国维这样取名,是为了表现“人生之问题”。后来有人在日本发现了王国维的一些手稿,这才晓得“人间”只是王国维的一个别号,所以,《人间词话》的书名范式其实并没有超出传统词话。但是,我们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用“人间”来作别号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确实很奇怪,最有可能的解释是,这个词来自日语里的汉字“人间”,含义比中文的“人间”更宽泛,除了表示人类社会,还表示人、人类、人性。王国维在写《人间词》和《人间词话》的时候,正是他熟读康德、尼采、叔本华的哲学书籍并沉迷于人生、伦理、美学这类有关人性问题的时候,而他留学日本的背景和当时中国文化圈追步日本的风尚都是他借用日语词汇的理由。我们还可以参考王国维写过的一篇短文,题目是《人间嗜好之研究》,你把全文通读完就会发现这个题目完全等同于《人的嗜好之研究》。
所以,如果硬要将《人间词话》这个题目翻译成白话,可以叫作“人的词话”。那么,“人的”词话应该从何说起呢?这就有点复杂了,因为要从康德、尼采、叔本华说起。康德他们又要从何说起呢?问题就更复杂了,要从柏拉图和印度的婆罗门教说起。如果以为《人间词话》只是词的赏析,那你就大大看低这部书了。这部书虽然很薄,原文排版下来只有二三十页,但它的分量很重,内容很深奥,读者需要有很好的中国古典文艺基础和同样很好的西方哲学基础才能读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