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267400
这本书由享誉世界的海军历史学家诺曼·弗里德曼执笔,是系统研究早期驱逐舰的开山之作,属于国内初次原版引进。当前市面上已有为数不少的国内原创版驱逐舰“全史”或者“断代史”,和这些的作品相比,《英国驱逐舰:从起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数据准确,资料翔实】
诺曼·弗里德曼遍访英国皇家枪炮铸造厂、英国国家档案馆、英国海军历史司、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等机构,收集了汗牛充栋的原始文献,这才得以用准确的数据、翔实的资料写成这本60多万字的大部头作品。书中收录了从1874年到二战中期近70年间,120个舰型的详细数据以及890艘舰船的主要生平。它不仅是一部包含甚广的舰船普及读物,更是一本研究英国驱逐舰的专业参考书与工具书。
【见地出众,不落俗套】
和泛泛地介绍各型驱逐舰的“百科”类作品不同,这本书蕴含着诺曼·弗里德曼的深邃史识和过人见地。全书紧紧围绕“驱逐舰是怎么诞生的”“驱逐舰为何能从辅助位置脱颖而出”“什么样的驱逐舰才能满足作战需要”这些问题来展开论述,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环环相扣。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会渐渐获得解答:驱逐舰本来是一个“打杂”的舰种,它是如何发成现代海军的主力舰的?
【线图精美,完整授权】
书中的近百幅舰艇线图非常值得一看,由A.D.贝克三世、阿兰·瑞文、达利厄斯·利宾斯基等插画师精心绘制。其中,A.D.贝克三世从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获得了各型驱逐舰的官方设计图、总体结构图、海军部竣工图等一手资料。他用宝石笔尖的快速绘图笔在绘图胶片上精耕细作,严格依照原始图纸来绘制。伏案工作几个月后,他终于把这些驱逐舰的外形和结构准确地刻画了出来。本书获得了英文版权方——西弗斯出版社的完整授权,可以将这些线图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9世纪晚期,自航鱼雷横空出世,皇家海军猛然意识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严重威胁,这是自特拉法加海战以来数十年未有的大变局。一种相对廉价的武器竟然可以让世界上规模*大、耗资*巨的舰队遭受灭顶之灾,这在皇家海军的经验范围内实属没有。毫无悬念,英国的老对手们在这项新技术上投入巨资,以期一举颠覆延续多年的海上力量格局。
作为回应,皇家海军很快就采用了这项新技术,但是英国人更专注于开发对鱼雷艇的反制手段。鱼雷猎舰、鱼雷炮舰、鱼雷艇驱逐舰都是皇家海军取得的新成果,它们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夺走了鱼雷艇身上的技术和战术光环,使其黯然失色。在鱼雷艇驱逐舰被简称为“驱逐舰”的同时,这一新舰种在各国海军中开花结果,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像皇家海军那样迅捷和激进。
本书是对早期英国驱逐舰的详细研究,结合了技术进步史、战术发展史与部署演变史。和诺曼·弗里德曼的其他著作一样,书中不仅仅梳理关键技术的发展进程,更揭示一系列变化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就本书而言,那就是:驱逐舰是因何,又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二战时的样子的。
公制—英制单位对照换算表
作者致谢
插画师致谢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起源
第三章 鱼雷艇驱逐舰
第四章 驱逐舰职能的演变
第五章 费舍尔的驱逐舰
第六章 标准型驱逐舰
第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八章 战争的教训
第九章 新的标准型驱逐舰:从A级到I级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数据列表
舰艇列表
参考文献
自航鱼雷的出现给英国皇家海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在它被发明时,海战的主要武器还是舰炮。当时的共识是,且不论击沉,仅仅是让一艘装甲战舰丧失战斗力,都需要命中大量的炮弹。而一枚鱼雷的水下命中却足以致命。如此鲜明的对比便是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军事思想转变的关键,最初的有效水下防护手段便是采用防雷鼓包和多层防护。不过,在能够对舰体水下部分造成伤害的武器出现前,装甲与舰炮之间的竞赛意味着需要大型的舰炮来造成有效的伤害,从而也就需要建造大型的战舰——不仅是为了搭载这些巨炮,也是为了防御它们的攻击。19 世纪时,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以绕开这一矛盾,例如高速主力舰(利用当时重型舰炮射速慢的缺点)
以及中口径速射炮(摧毁敌舰无防护的部分)。但总体来说,依旧需要用大炮来打一场巨舰间的战争。因此,只有主力舰能够对付另一艘主力舰的说法是无可厚非的。而打造一支主力舰海军需要国家投入巨额资金,这也就意味着投资最大的一方,即英国皇家海军能够维持其海上霸权。
水下武器的出现可以说极具颠覆性,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鱼雷,但在早期岁月中部分海军军官认为撞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得益于当时重型火炮的低射速,一艘灵活的战舰可以逼近到距敌人很近的距离。和鱼雷一样,撞角的一次冲撞就足以造成致命损伤。1865年,后来的海军元帅乔治·萨特里厄斯爵士(Sir George Sartorius)就支持建造一种不装备火炮的装甲撞击舰(这样就不必去尝试别的攻击方式),而极高的航速将保证它能冲过敌方火炮的杀伤区。1866年的利萨海战中,奥匈帝国的“费迪南·马克思”号(Ferdinand Max)撞沉了意大利旗舰“意大利国王”号(Re d’Italia),这一战例更加激励了他的支持者们。当时法国人也在建造几艘装甲撞击舰,其首舰还被恰如其分地命名为“公牛”号(Taureau)。撞角与鱼雷类似,安装它的门槛要比安装那些巨炮低得多。不过一些怀疑论者也指出,在高速状态下保持航向(及保持对船只的控制)将十分困难,并且在利萨海战中,意大利的旗舰在遭到撞击时处于静止状态。即使到了1885年,鱼雷依旧被视作撞角的替代品。但仅仅几年后,重型火炮的射速便提高到了足以让撞角——但不是鱼雷——遭到淘汰的地步。
鱼雷继续保持着巨大的冲击力,因为它需要的搭载舰是如此的小。在19世纪80年代,鱼雷搭载舰包括用于在港口附近作战的小型水面鱼雷艇,以及紧随其后出现的远洋鱼雷艇。鱼雷还让潜艇变得非常致命,同样是由于哪怕只有一艘潜艇发起攻击并且只命中一枚鱼雷,就足以对一艘战舰造成严重杀伤。相应的,鱼雷也是第一种致命的对舰空袭武器,甚至有效到了让皇家海军在1918年专门组建航母编队去攻击港内德军舰队的地步。本书主要探讨皇家海军是如何适应鱼雷的——不仅是应对鱼雷带来的威胁,也要借助鱼雷让自己变得更为高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或许拥有全世界海军中最复杂多样的鱼雷战手段,而那些在战时曾与其合作的海军则在战后继续发展了它的鱼雷战理念……
诺曼·弗里德曼的《英国驱逐舰:从起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早期水面作战舰艇的发展讲得清晰透彻。尽管头绪繁多、事件纷繁复杂,作者还是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不仅深得专业人士的青睐,就是普通的爱好者也能比较轻松地领会。本书不仅可读性强,而且深具启发性,它有助于了解水面舰艇是如何演进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为战而生的舰艇应该如何设计。总之,这本书值得认真研读。
——澳大利亚海军学会
《英国驱逐舰》,杰出的作品,专业必修,很有价值的参考书,每一个海军史研究者的书架上都应该摆上一本。
——加拿大海军协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