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083436
从深度的自剖开始,找到内在不稳的根源,不再被外界干扰内心秩序。
建立深度的安全感,不被负面情绪牵着走,理智与共情全程在线。
学会正视合理需求,活出力量感和边界感,让人际关系更加得心应手。
拥有目标和价值感,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持续获得成功。
当你真的“稳”了,你在乎的人和事,不再是你的软肋,而是持续突破自己的动力!
永远不要让人看到你焦虑不安、惊慌失措的样子。不膨胀,无担忧,无执念,无退缩,无抱怨。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面对人生未知的一切,怎样才能不惊慌失措?
很多人越在乎什么,就越会被什么影响、干扰和伤害。
当你患得患失、质疑当下、胡思乱想时,人格核心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被外在的冲突消耗掉了,只会觉得内在空虚无比,根本没有力量支撑自己。
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表示:稳的感觉,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可以装得下很多的情绪、问题,以及更多的智慧和创造,沉稳、扎实地立足当下。
稳,源自内在的安全感,是情绪的耐受度的考验。容纳自己的无力、焦虑、失望、悲伤、恐惧,而不是越陷越深。
稳,源自内在的洞察力,是核心人格稳定的体现。客观地审视问题,容纳他人的指责、抱怨、依赖、脆弱和局限,不被冲突影响,不被情绪带跑。
稳,源自内在的创造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基。在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不再非黑即白看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方可扫除前进的障碍。
稳,是一种可以习得的心境澄明、宠辱不惊的境界,更是一种能让自己持续向前的心理力量。
第一章 正视自己的感受 就能化“焦躁”为“稳”
未被满足的“撒娇欲”会妨碍一个人的内在稳定
压抑“撒娇欲”会导致缺乏自我意识
试着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
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得心病
在“真实”与“应当”之间分裂的自我
正视自己的感受才能情绪稳定
有得有失的交往才能增进人与人的关系
了解“真实的自己”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改变
换一个目标会轻松很多
找到“合适的目标”才能确立自我
第二章 了解“弱小的自己” 就能化“焦躁”为“稳”
总是做“别人目光下的奴隶”,就会生出自卑
“自卑会像弹簧一样越抻越长”,是真的吗?
自我保护过度的人都有不愿暴露的弱点
抛下恐惧那一刻,人才能变得自由
希望别人“属于自己”是一种错误的生活态度
对精神上的自律有益的事
渴望“威信”的人心理上是分裂的
克服自恋情绪,人就能自然而然地稳住内心世界
“没有意义的一天”能够让心获得安稳
第三章 了解自己与对方“内心的真相” 就能化“焦躁”为“稳”
要求“只有我最特别”的人是有问题的
“一言不合就变脸的人”想要的是什么
马上就去指责别人的人没有自我延展性
从对自我形象的热爱中解放出来才能开始新的人生
在工作中追求威信会导致错误的工作方法
喜欢工作或讨厌工作能够极大地左右人生
实现新的自我从脱离父母开始
第四章 “不勉强”的交往就能化“焦躁”为“稳”
不要错误解读别人行为的意义
不要被对方“一体化”而失去了自我
从现在开始不要理会“窝里横”
“不强求、不勉强”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基本
强加于人的“亲切”会适得其反
过于区分“里外”的人很难产生心灵上的交流
对虚伪的良心敏感的人,对真正的良心反而很迟钝
不刻意隐藏自己的“弱点”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信自己的价值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恐惧“他人的目光”便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宠辱不惊地享受此生吧
经历更多的事情,更加出色,就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吗?
已然得到了他人的喜爱和认可,成为大家口中的“人生赢家”,可内心总是惴惴不安 :一听到别人说“你机遇好”就非常生气,因为非常害怕环境发生变化,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会突然不见 ;一 旦陷入困境,就无法冷静思考,总是怀疑自己。在人前,擅长隐藏 自己的真实情感,私下里却无法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允许自己 有“不成熟”的表现,时刻勉励自己处变不惊,淡定地取舍,不要因为外界的一丝风吹草动就消耗掉大量的内在能量。
可究竟怎样,才能做到?
对此,我一直这样认为 :做到源自内在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 即内在世界的稳定性和可容纳性,就能找到答案。
内在世界稳定了,无论遭遇什么,情绪都有足够的韧性,允许自己做个无力的人、悲伤的人、害怕失败的人,因为只有做到这 样,才能不害怕,才有可能冷静下来,寻找解决的方法。认同自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妥善地安置自己 的情绪、优点和缺点,无论别人怎么评价自己都无法让自恋和自卑 情绪伤害自己。平静地观察自己和外界,当他人依赖你、讨好你、抱怨你、诋 毁你的时候,跳出来看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坦然地就事论事。站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弹 性,更经得起考验 ;不断创造新的可能,不被黑白对错、是非曲直 束缚,做出最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顺,不妄喜 ;逆,不惶馁 ;安,不奢逸 ;危,不惊惧。几千年来 我们追求的就是内心的稳。正是这样的追求,让我们走到了今天。
1.新浪读书、喜马拉雅FM、荔枝FM、凤凰书城、豆瓣阅读、腾讯阅读推荐。
2.人民日报、十点读书、36氪、创业邦、洞见、瞭望智库、插座学院等媒体热文推荐。
“没有意义的一天”能够让心获得平静
情绪的成长所必要的“没有收获的一天”
你有没有觉得不去做一件事就感到焦虑的时候?但是,你当时需要的其实是那份焦虑吧?
你总是感到焦虑。如果哪一天没有产出你就会感到焦虑;如果哪一天没有明确的成果你就会心里不踏实;想到今天一天没做什么正经工作,就会感到焦虑;今天没有认识新的人,人脉没有扩展,就会感到焦虑;今天一天都没有什么能够拿出去和人炫耀的新的经验就会感到焦虑;今天没有学会什么新的技能就会感到焦虑。
但是,实际上你需要去体验的一天正是现在的你看作“没有收获的一天”。只是普通地过了一天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才是你成长所必要的东西,这不是你还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吗?
如果从“为了××”的角度思考的话,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帮助的一天其实才是让人的情绪变得成熟所必要的东西。
小的时候,在草原上奔跑,跑累了就仰面朝天地睡去。会觉得“啊,真舒服啊”。你是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一天?
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开始期待“今天的晚饭是什么呢”。
在这样的日子中,会建立起人活着的基础。
小学的时候,不去做数学题的一天,只顾着玩的一天,正是这样的一天成了一个人活着的基础。
成年后,可能会为了健康而去跑步。但是对于没有为了什么就会感到焦虑的人来说,必要的一天是不用去考虑做的事情是否对健康有益的一天。健康不是自我;知识不是自我;金钱不是自我;名望不是自我。而所有这些东西的基础应该是自我才对。
也许这一天没有为了健康而活,没有为了金钱而活,但是却成了为了基本的自我而活的一天。只有为了什么事而活的人生,就像是沙子堆成的碉堡。换句话说,这种自我是易碎的。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某样东西的支撑就会活不下去,他们的支撑点不是自我。
如果每一天都要“为了××”而活,肩上自然会负上重担。会觉得活着很痛苦,活着是一种苦行。如果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为了××”而活,那么势必会给活着增加不自然的紧张感。
活着的每一天,为了健康、为了金钱、为了受人尊重、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吸取营养、为了休息、为了获得地位、为了收获感谢,等等等等,如果不是为了点什么心理上就无法安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是不确定的。这个人,就算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他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苦行。并且我很难想象,像他那样“为了××”而活的人,会觉得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每天都要“为了××”而活,但是又无法感到充实,觉得空虚,最终只会陷入无限的焦虑之中。
其实,在因为“为了××”没有达成而感到痛苦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自己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天。
?总是感到焦虑的人缺乏基础体验
今天一天只有做到“为了××”的时候才感到有意义,这是大人的思考方式。而每个大人都经历过童年。还是孩子的时候,不会在意今天一天是否有益健康。还是孩子的时候,不会在意吃的东西有没有营养。“吃这个,这个对身体好”这种是母亲的想法。
我并不是说“为了××”的这种想法是不好的。而是想说“为了××”的这种想法是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并且这应该建立在今天一天没有为了什么而去做,却也能感到满足的童年时代的基础上。但是,总是被焦虑感所困扰的人,是不具有这种童年时期的体验的。如果想要就算有“为了××”的这种思考方式,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焦虑,并能够全力以赴地活着的话,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不“为了××”而活的经验。没有这样的基础是不行的。
儿童时期,做了孩子会做的事才能成长为少年;少年时期,做了少年会做的事才能成长为青年;所以青年时期,也要做了青年会做的事才能成长为壮年,不是吗?
过了没有“为了××”的一天而感到焦虑的人,大多是有很多必须经历的体验还没有经历过的人。只要去经历这些体验,才是不再被焦虑感折磨的办法。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是有用的事的人,需要对自我的脆弱有所自觉,并且要去想一想,为了确立自我该如何去做。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去追求自己做的事要有用。而比较严重的人,如果觉得自做的事是无用的事的话,就会感到心烦,所以会要求他人表示感激。喜欢以恩人自居,就是来自这种自我的脆弱。
人们常说,年轻的时候做什么事都是有用的。无论是成功、失败、学习、玩乐,而总是感到焦躁的人,是无法认同自己这样活着的。
实际上,如果今天一天赚到了钱,那么把它当成是为了金钱的一天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今天一天什么也没有获得,那就可以把它当作是为了自己的自我确立的一天。
经常运动让身体变得健康了,这是件好事。这是肉体上的事。并且,就算今天这一天没做什么对肉体上的健康有益的事,也有可能做了一些对心理上的自我确立有益的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