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095062
1.教育专家倾力之作,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
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校教育、对学生素质提升与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着长期和深入的研究。
2.对孩子来说,好态度决定好习惯,好方法决定好成绩。
所有事业的成败,首先是态度问题,再就是好的方法,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影响学习效果。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成绩不佳。因此,父母和老师为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找到合适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3.提高小学生成绩的葵花宝典,父母必备的家庭教育书。
小学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优异的成绩离不开高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本套书根据生活中事例,传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如何纠正学习误区,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小学是孩子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成绩出现问题,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到位,导致孩子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高效的学习方法成就未来优秀的孩子。
本书的作者长期位于教育一线,授课之余,潜心研究大脑潜能开发、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将*研究成果与授课经验相结合,从课堂内外、考场应试各个阶段的学习环境与小学生的学习状态相结合,教授父母帮助孩子如何掌握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方法与技能。从而保证小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轻松拿高分。
态度决定命运,这句话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非常适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在小学阶段,甚至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孩子不是不聪明,不是学不会,只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只要学习态度正确了,那么必然会获得一个好的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的态度就是塑造孩子的命运,一次培养,终身受益。本书利用80种培养小学生学习态度的方式,为无措的父母提供明确方法,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哪怕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能够从本书当中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式。
第1章 课堂精灵:“吃透”每一个45分钟
孩子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是听讲。每天6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天下来,孩子吸收知识的能力,对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不会听讲,一天下来呢?6年呢?12年呢?……日积月累,孩子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天差地别。所以,提高孩子的听讲能力非常重要。
课前预习好,听课不苦恼
选好辅导书,成绩很突出
上课不分神,下笔如有神
做好课堂笔记,学习不会吃力
学问,学问,不懂之处要敢问
知道重点在哪,避免盲目学习
做好每次作业,才有满意的答卷
课后“过电影”,成绩很坚挺
阶段性总结,让学习力进阶
第2章 记忆唤醒:练出来的“过目不忘”
记忆力对学习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教育制度与考试模式,大部分是考验孩子的记忆能力。然而,人的记忆力可以通过指点、教导、重复练习来获得。重视对孩子记忆力的培养,会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有效的记忆潜能开发法
理解通透了,记得才够快
放飞联想,给记忆插上翅膀
善于观察,记性顶呱呱
及时复习,记忆力升级
运用卡片法,打开记忆库
照相记忆,实现一目十行
越是感兴趣,记得越深刻
第3章 成绩快铁:效率,是学业有成的灵魂
对孩子来说,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聪明又努力,成绩却差强人意,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靠时间堆成绩,是笨努力
要知道“最佳用脑时间”
试一试“交替学习法”
学习有计划,效率提升大
治一治“顽固拖延症”
用好零碎时间,80%考进重点
不仅要爱学习,还要会学习
建立错题集,骤降错误率
玩时尽兴玩,学时尽心学
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
第4章 雕文织采:这样学语文,妙笔能生花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孩子抱怨语文太难学。其实,语文具有开放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到哪儿都会用到它。此外,语文也是一门感性的学科,老师带着感情教,才能教好;孩子带着感情学,才能学好。死板地学知识,是很多孩子无法学好语文的重要原因。
吃透课文,轻松学好语文
语文成绩好,积累很重要
学好近义词,文底才扎实
精通反义词,写作不缺词
想要用好成语,先看成语故事
“大家来找茬”,让错字无处可藏
趣味记忆法,把“生字”刻在心里
一篇好文章,标题是关键
怎么去修辞,文章才雅致
擅用排比句,文章显才气
好作文,也可以“仿”出来
第5章 趣味ABC:快乐学英语,如同学母语
快乐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我们将英语变成高智商的游戏,孩子们就会从中发现英语妙趣横生。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单词量增加了,口语地道了,听力进步了,英文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拿高分自然不是问题。
英语水平好不好,学习氛围很重要
听:英语听明白,学习无障碍
说:随时英语交流,口语表达不愁
读:练习好发音,张口就是伦敦音
写:挑战英语写作,乘上成绩快车
别再死记硬背,找诀窍拼高效
掌握好技法,轻松学语法
随时随地都是学习英语的良机
第6章 算术天才:找到解题真相,成为数学王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许多孩子和家长最头疼的一门学科。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数学仅仅靠拼时间、拼努力,对提升成绩的帮助并不明显。提高数学成绩更多的是依靠正确的学习方法,绝不是单纯的刷题。
为什么计算题总是丢分重灾区?
方法用对了,算题就不崩溃了
熟记定律方法,速算不在话下
趣味数学,让123也可以不枯燥
“题海战术”对成绩帮助并不大
速解应用题,关键在审题
做好思维训练,几何难题不见
发散性思维,让数学成绩起飞
体验式学习,让实践带来真知灼见
第7章 博闻广记:做全才,才有更好的未来
孩子能够什么样的人才?这得问问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教育的根本是唤醒、本质在激活,关键于提升。唤醒孩子的生命内力,激发其个人潜能,使之全面发展,是一个美好的目标,需要家长、老师、孩子的共同努力。
让写出的字,像本人一样漂亮
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别独自学习,要善于集思广益
请不要排斥老师,我们可以做朋友
跟随音乐节奏,美化精神世界
感知美术魅力,培养高雅审美观
成绩固然重要,品德培养更必要
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
与大自然多一些亲密接触
让网络成为益友,而不是损友
第8章 考场福利:掌握考试秘笈,就是状元担当
考试技巧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成绩,但是能让孩子的成绩锦上添花。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把孩子们在考试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归纳和总结,只要孩子认真吸收、揣摩和消化,并在考试中加以应用,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益。
考前休息好,考试状态才会好
出现“考前综合症”,怎么办?
为何总是答不完,怎样答题才圆满
审题有诀窍,我不说你不知道
答题有先后,一步一步走
别让“马虎”,拉低了分数
卷面不整洁,丢分多可惜!
技巧性答题,考出好成绩
总结与反思,快速长知识
第1章 孩子,究竟是在为谁读书?
为什么,孩子总觉得在为父母学习?
家长越催,孩子学习越不给力
要学会学习,才不会事倍功半
不要把家庭作业视同儿戏
作业可以抄,未来能抄吗?
永远别作弊,那是在欺骗自己
如果为目标努力,学习会变得有趣
“书呆子”怎么了?人与人各有千秋
就算和老师闹脾气,也别耽误自己
第2章 现在学习,是为了将来做最好的自己
读书为什么,认真想过吗?
现在的成绩,关乎一生的轨迹
遇到“学习倦怠期”,怎么破?
染上“学习焦虑症”,应该怎么办?
不喜欢的科目,更不能置之不理
如果想要学习好,就不会学不好
别把“读书无用论”灌输给孩子
“不喜欢学习”,根源在哪里?
名牌算什么,学识才值得炫耀
第3章 所谓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学习与兴趣未必就是“冤家对头”
有目的的学习,会让人顽强入迷
把“讨厌”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
试试鲶鱼效应,将好胜心激出来
满足孩子“好为人师”的小心思
有点“红眼病”,也可以是好事
永远不要丧失有趣的好奇心
有时间,多补给些“精神美食”
第4章 成绩好的人未必最聪明,但一定最努力
单靠“智商”,碾压不了一切
所谓天才,不过是更努力而已
课前预习,让听课毫不费力
课后复习,更容易考出好成绩
成绩再差,现在努力都来得及
成绩好就放松?学无止境!
只会笨努力,那叫“伪勤奋”
散漫成性,就会一辈子落后于人
规划出效率,效率定成绩
第5章 世上无难题,都怕“认真”二字
好坏成绩间,只差专注力
经常走神,如何成得了“学神”
不放过任何细节,才不会因小失大
别说只是失误,有些事不容有失
学习没计划,就像盲人骑瞎马
高分的秘密:重视“零碎”知识点
错误多来自粗心,马虎是求知的大敌
不要一知半解,要学懂、学通
考试未得满分,一样可以“满分”
第6章 正是问题,激发了我们去学习
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
老师又不是罗刹,害怕干什么
向同学询问,怎么就丢人了?
哪怕答错了,也好过不敢举手
准备一个问题本,别让问题溜走了
老师的提问里“暗藏玄机”
有疑问当下解决,别拖延过夜
别只问结果,多思考 “为什么”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陷阱
错误的泥沙里,也有金子可挖
第7章 只有自信的人,才不会被理想学府拒绝
没有谁“不是读书的料”
只为学习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别把“差劲”的标签随意贴身上
越有包袱,越容易犯错误
不放弃努力,就不会无可救药
很多困难都是被刻意夸大的
打破“蛋壳”,才有“出头之日”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不起
少有人走的路,或许才是出路
把埋怨换成鼓励,孩子会令你惊喜
考前不紧张,发挥才超常
第8章 读书求学,最怕的就是没有长劲
求学无难事,只要肯坚持
短暂的激情,撑不起美丽的梦想
定下长远目标,分阶段努力
巧妙激励,时不时给孩子打打气
一时倦怠,小心一辈子无奈
咬咬牙,跨过“学习高原期”
以强力动机点燃持续的学习激情
请对“成功”如饥似渴
状元支招:学习笔记每天都要记
试后总结,给成绩一个向上的台阶
哇!学习原来一点也不难
——优秀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态度
假如幸福在远方,那么,通往远方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
今天,在通往远方的路上挤满了孩子。其实,好多孩子并非自愿去前进,而是受了父母和老师的“强迫”。他们不是在自主创造幸福,而是被大人们推着,麻木地,一步一步地走着。
我接手现在的班级之前,我们班是学校有名的“偏科班”。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班主任负责哪门功课的教学任务,这个班这门功课的成绩就比其他功课的成绩好很多。在我接手之前,班主任陈老师负责的是语文教学任务,所以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很好,在全校是出了名的。
四年级的时候,陈老师工作调动,由我接过接力棒,继续带领孩子们前进。不久,我就发现了这个班级的问题。
我本人有个习惯,在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时,彻底弃用那刺目的大红×。如果孩子的作业有错误,我会用重点号标注出来,然后在旁边写上“你还需要继续努力”;如果孩子的作业完成得很准确、很工整、很漂亮,我则会写上“你很优秀,老师很高兴”。因为我教的是数学,所以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受到的表扬自然多一点。这样一来,孩子们开始对数学“情有独钟”了,为了让老师在作业本上多写几个“优秀”,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他们真的很努力。然而,期中考试的时候,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提高了很多,可原本引以为傲的语文成绩下落了一大截!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们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忧的是,这显然是不利于孩子们发展的。再者,难道这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目的吗?孩子们是为了博得我的好感在学习!
这是任何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安排了一下午时间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就是“你在为谁学习”。
孩子们思考着,探讨着。很多孩子表示,是为了老师高兴;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说,是为了让爸爸妈妈满意;当然也有一些孩子认为,为别人学习是不对的,但真的很少。
最后,我真挚地告诉他们:“老师会因为你们把我教的功课学好而高兴,但你们辜负了其他老师的努力,我同样苦恼。你们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不是取悦老师,而是让自己成才。同样,父母会因为你们取得好成绩而满意,但是,他们送你们来读书的目的,也是让你们拥有更好的未来,你们只有为自己努力,他们才会真正感到高兴。”
这次班会以后,孩子们逐渐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了,劲头也上来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班终于摘掉了“偏科班”的帽子,综合成绩名列全校第一!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希望家长和孩子们都能够意识到:所有事业的成败,首先都是态度问题,孩子们的学习事业也不例外。
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总结,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失败的学习者,主要失败于态度,甚至,完全失败于态度。因为,学习者的进步,是有个人意义的,与其学习态度有最直接的关系。孩子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拥有清晰明朗的学习目标,才能不骄不躁,不倦不惫,遭遇低谷不自弃,取得佳绩不得意,才能一往无前,不遗余力。
对于孩子们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很是关键。这是我,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家长和孩子们最真挚的建议。
本书可以说是我从事多年教师工作的心得与总结,里面囊括了我对家长和孩子们的提醒、忠告、建议,以及爱。如果它能给孩子们带来决定性的帮助,那将是我最大的殊荣。
课前预习好,听课不苦恼
一直以来,我有个习惯从未改过,那就是每次下课后,都会要求学生回家预习明天课上需学的新知识。因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想要在45分钟内吃透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这绝对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那么吃透的知识点绝对比没有预习的同学多得多。
自从升入四年级后,我的学生李浩然就觉得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因为他总是记不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对课本上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他很疑惑,明明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仔细完成,复习得也很及时,怎么就是学不好呢?后来,他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我,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帮助。
询问了李浩然的学习过程,我发现他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知道,课前不预习,那就发现不了问题,更别谈认真思考了。长久下去,学习中就会滞留许多没有攻克的难题。到了四年级,学习的知识点多了,难度也加大了,再加上以前学习没有打好基础,学习时自然会力不从心。
后来,我再三督促李浩然每次上新课前要去预习,以前遗留下来的难题要及时查漏补缺。渐渐地,李浩然的成绩提高了,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的是,每一件成功的事都因为有准备,而不成功则是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可见,“准备”对事件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我们将这句话放在学习中也一样。不过,许多学生和李浩然一样,多半认为课前预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老师上课时会讲,到时候专心听讲就可以了。那么,预习真的没有用吗?当然不是,下面我就来说说预习的好处。
(一)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当我们预习时,会将书中的知识大致了解一番,并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自己明白的,哪些是不明白的。带着这些疑点和重点,针对性地去听课,那么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课前没有预习,那么对书本上的知识会很陌生,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习效率就会低下。
(二)预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当我们没有预习时,会盲目地记课堂笔记,以至于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顾不上听课。如果预习了,我们对知识有了初步的印象,记笔记时就会有针对性,专门记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补充的知识,以及预习时的重难点,思维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三)预习可以培养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当我们预习时,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后,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都是在自学,随着预习的次数越来越多,自学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我之所以和学生们强调要预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堂学习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对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做到心中有数,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使学生既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同时培养出良好的自学能力、记忆能力。
如何将课堂预习真正地落实下去呢?在我看来,很多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去做,预习也是一样,也要有个程序,循序渐进,否则效果就不好。掌握了科学预习的方法,不仅能加快预习速度,而且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些有效的好方法。
一、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一般来说,预习时间安排在当天写完作业之后,根据剩余时间作安排。如果时间多,可以将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完整地看一遍,大致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迅速掌握背景知识、抓住主题。如果时间少,可以把预习时间用在薄弱、重点的学科上。哪些是单元的重点、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阅读与思考双管齐下
在预习的时候,首先可以浏览一遍课本,了解课本的主要内容,明白哪些是自己明白的,哪些是自己不明白的。然后带着这些疑难点进行二次阅读。这个时候,可以将阅读的速度放慢些,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查阅参考书,或是翻看以前学过的内容,争取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难点。如果实在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先记下来,等隔天在课堂上解决,或是询问老师或同学。
三、预习笔记不能少
大部分人认为笔记是在课堂上记的,其实预习时也可以记笔记,因为发现问题是预习的关键。这里的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写在书上,一种是整理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笔记时,主要以“圈”“点”“勾”“划”为主,将教材中的段落、要点、生僻的字词句、疑难点等标出。同时,也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做标注,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与体会。当然,存在的疑难点要特别标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时,主要整理教材上重难点的摘抄和心得体会,其次将遇到的问题写下来,等隔天课堂上解决。
为什么,孩子总觉得在为父母学习?
前些天,一个学生的母亲和我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详细地叙述了这名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名学生叫小蒙,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是个品学兼优的男孩,前阵子参加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拿了奖。
小蒙的母亲这次和我打电话主要讲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小蒙一直想要一个智能手机。从家庭硬件条件来说,小蒙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公务员,家庭条件算是相当不错的,买一台智能手机不会对家庭经济造成负担。但是,小蒙的父母一直担心,过早地买智能手机给他,可能会让他沉迷于玩手机而荒废学业。
第二件事,小蒙对学习的认识出现了一些问题。事情的导火索同样还是智能手机引起的,由于小蒙再三要求必须要买智能手机,最后小蒙的父亲做出了让步:期末考试能考入年级前十名就买,但价格要控制在两千块以内。结果,小蒙不同意,和父母开始大吵大闹,非要买苹果最新出的智能手机,甚至还威胁父母,要是不给买,考试就交白卷,以后也不好好学习。听到这话,小蒙的母亲怒不可遏,给了小蒙一巴掌,冲他吼道:“你读书是为了谁?你难道是为了我们读的吗?自己好好想想去!”最终,谈话不欢而散。
据我的了解,小蒙的父母是属于那种比较开明的父母,平时很多事情也都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比如小蒙参加的一些兴趣班,包括钢琴培训班、跆拳道培训班等等,都是小蒙自己主动提出想要学习的。包括寒暑假期间的安排,小蒙父母也都会征求小蒙的意见。但这一次的冲突却让小蒙的母亲感到很担忧,她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小蒙明白,他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他成绩的好坏也不该是用来和父母谈条件的筹码。
小蒙的问题其实很多孩子都存在。大部分的孩子估计都对父母说过类似“只要我考到多少分你就给我买什么”或者“只要我能进多少名你就答应我什么条件”之类的话。而大部分的父母估计也都对孩子说过诸如“进步多少名就给你买什么”或者“考到多少分就带你去哪里玩”之类的话。就像小蒙,从他父亲做出让步,提出只要考到年级前十名就给买智能手机这件事情就能看出,为了激励小蒙学习,父母没少用“物质奖励”这一措施。
坦白来说,对于物质奖励这件事情我是没有异议的,斯金纳所提出的强化理论应用到教育上确实有着极大价值。但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过分强调物质奖励,则往往可能给孩子造成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让他们把学习成绩当作满足自己要求的条件和与父母讨价还价的筹码。
很多孩子大概都从父母或老师口中听到过这样的话:“你读书不是为了我们,是为了你自己。”但很多孩子实际上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否则“班主任从后门露出的脸”也就不会成为众多人津津乐道的“校园恐怖故事”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都寄予了厚望,孩子考试考得好,父母比孩子还高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父母比孩子还着急。结果,成绩的好坏无形之中变成了父母脸上的晴雨表,这让孩子怎么去相信“学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父母”这件事呢?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过分地将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那学习这件事也就变得不再单纯和快乐了,要么学习会成为孩子向父母讨价还价的筹码,要么学习会成为孩子痛恨的对象,这两种结局显然都是教育的极大失败。
我想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应该明确,在生活中哪些是孩子应该承担的事情,哪些是父母应该承担的事情,作为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想要包办孩子一切事情的愿望和冲动,而作为孩子,则应该要学会如何把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做好,无论是按时起床睡觉,还是上学、写作业、整理房间等等。
在课余时间,我和小蒙进行了一番谈话,重点讲了三件事情。第一,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必须要承担的事情。比如警察要承担的事情,就是保护市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老师要承担的事情,就是教好自己的学生;而学生要承担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既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必须承担的义务。
第二,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往小了说,你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都和你的学习成绩是息息相关的。你学习到的知识越多,你的成绩越好,将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你就能有更多的选择,更宽广的前程。往大了说,你想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知识的积累也是你的必由之路。
第三,关于智能手机的问题。首先,父母的担心不无道理,在诱惑面前,人的自制力都是有限的;其次,手机是一个工具,不是与人攀比的筹码;最后,你可以不同意父母的意见,但要懂得尊重他们的意见。
家长越催,孩子学习越不给力
上个星期,几位老师接连向我反映了班上一位同学的家庭作业问题,这个出状况的同学叫杨晓洁,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中等,但很听话,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学生偶尔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并不奇怪,但杨晓洁却在一个星期内有三次没有交作业,而且完成作业的情况也非常不理想,这就比较奇怪了。我马上联系了杨晓洁的母亲,把情况告知了她,并询问她是否有什么原因导致杨晓洁出现这种情况。
杨晓洁的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最近他们刚搬了家,还没给杨晓洁找到合适的补习班,之前的补习班也因为路程不方便而没有继续去上了。杨晓洁的母亲说,杨晓洁其实一直有个毛病,就是做作业特别磨蹭,得一直有人在旁边盯着、催着,以前送她去补习班,有补习班的老师可以盯着、催着她把作业完成,现在不去补习班了,家长上班又忙,根本没时间来盯着她,结果杨晓洁磨磨蹭蹭,经常到半夜了作业也完不成。
做作业拖拉磨蹭,这个问题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而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几乎都是一个字——“催”。但实行过这一策略的家长其实都知道,“催”字诀显然对改进孩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没有任何帮助,而且通常都会以家长的怒吼和孩子的眼泪作为结束。
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补习班、托管班可谓帮了不少家长的大忙,不少家长把孩子往补习班、托管班一送,令他们头疼不已的作业问题就解决了。客观来说,补习班和托管班的出现的确为家长分担了不少管理教育孩子的难题,同时也能为孩子提供一部分家长没有能力做到的课外辅导。但需要注意的是,补习班和托管班虽然能代替家长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却不一定能帮助孩子纠正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杨晓洁做作业拖拉磨蹭的习惯,显然就并未得到纠正,使得她一旦脱离了监督和催促就会出现问题。
想要彻底解决问题,我们就得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源。孩子拖拉磨蹭通常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缺乏专注力,容易走神;
不少孩子做作业之所以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注意力不集中,“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下,一会儿喝口水上个厕所,一会儿看着窗外发会呆,一会儿吃几口零食玩几下橡皮……这样一来,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了,而作业却没能做多少。
孩子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适当时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到作业上。
第二,任务意识不强;
惰性深植于每个人身体里,不时就会跳出来干扰一下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成年人往往比孩子更能克服惰性,究其根本,是因为成年人比孩子更清楚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后果和影响,因此成年人的任务意识通常要比孩子强得多。
想要加强孩子的任务意识,就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无法完成任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去承担的责任。
第三,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做事磨蹭往往是因为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比起长远的考虑,他们更容易专注在眼前的事情上,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起时间管理的观念,而不是只一味催促,让孩子把手上的事情做完。
第四,手眼协调力差,容易疲劳;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神经肌肉发育得不充分,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使得他们在做作业时总是频繁地抬头低头,尤其是在进行生字词抄写时,常常需要看一笔写一笔,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疲劳感,作业速度自然也会非常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催促声只会让孩子越发紧张,也越发容易犯错。
第五,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是造成磨蹭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通常会给孩子安排一些额外的“作业”,但这样一来,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想法:反正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也不能玩,还得接着做爸爸妈妈布置的作业,还不如慢点写呢,把时间拖过去,就能少写点额外的作业了……
磨蹭是种坏习惯,但“催”字诀绝不是应对良方。想要让孩子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我们就得先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源。
要学会学习,才不会事倍功半
一位学生通过班级的“交流箱”给我写了一封信,倾诉他在学习方面的苦恼,信上写道:
老师,我是个非常珍惜时间,也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上,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却始终都不理想。人们常常说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可为什么我觉得我的付出却换不来任何回报呢?看着那些每天有时间打篮球,看动画片的同学,考试分数却总能比我高,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许我天生就不适合学习吧……
其实,每个班级都有类似这样情况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十分刻苦用功,甚至连课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别人在做游戏,他在学习;别人在打闹玩乐,他在学习;甚至每天晚上别人都已经进入梦乡了,他还在灯下看书做题——可成绩偏偏就是上不去。
按理说,都已经这样勤奋了,学习成绩应该非常优异才对,可为什么付出却没有回报呢?难道真像这位苦恼的学生所说的,他们“不适合学习”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当然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不适合”学习的。那么,这些付出与回报永远不成正比的学生们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了——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情,找对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把学习效率提高。比如学弹钢琴,你得先读懂琴谱,知道每个琴键所对应的音符,搞懂这个规律之后再遵循规律勤加练习,这样才能算是“学会”弹钢琴。如果你不去看琴谱,不去研究每个琴键的音阶,只是一味地埋着头去弹,那可能连你自己都搞不清楚你到底在练习什么。
那些在学习上投注了大量时间却无法获得相应回报的学生正是如此,他们的问题就出在以为只要肯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就叫做“勤奋”,以为只要一味地埋着头看书、做题,就能获得好成绩。但实际上,从学习的效果来说,这样的学生恰恰是最“懒惰”的。他们的懒惰在于不肯动脑子去思考,去探索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如果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在任何一个班级里,学习最好的学生绝对不会是看上去最刻苦,最忙碌的学生。人的精力和脑力就像是一条橡皮筋,长久处于紧绷状态的话,结果只会有两个:要么断掉,要么失去弹性。想要让这条橡皮筋保持弹力,就必须懂得在拉紧与放松之间交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劳逸结合。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脑也同样如此。据生理学家研究显示:在一天中,早晨通常是大脑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大脑的记忆效率是最高的;而起床之后的3~4个小时,也就是大约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通常是人一天之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在这个时段里,人的思维能力、体力和精力都达到一个至高点;下午1点到2点左右则是脑力与体力都较低的时段,需要放松和休息;到下午3点到6点之间,大脑的活动又会开始趋于兴奋;晚上8点到9点之间,大脑的记忆力再次达到一个高峰。
当然,每个人的生物节律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每个人都得按照这个规律来进行学习安排,而是要告诉大家,大脑的活动是呈波浪线型发展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们要懂得帮助孩子摸清自己的状况,找到高峰期和低谷期。在低谷期就进行适当的放松,养精蓄锐,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和脑力在大脑活动的高峰期进行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优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对方法,总结规律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学生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如果只会一味地埋头做题,而不去进行思考、总结,让知识进入大脑,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做再多的题也是毫无用处的。
所以,家长们应该请记住一句话:真正优秀的学生不需要每一分钟都去学习,但必须保证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效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