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5044
- 不做“小欢喜”式焦虑父母,不让满溢的爱影响亲子关系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让一众父母陷入焦虑,担心孩子的健康、思想、学习、就业,但他们似乎忘了,适当的挫折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父母们要做的,不是让他们免受挫折,而是给他们不断站起来的勇气。
- 多年经验总结,专业心理分析,告诉你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
作者研究儿童心理二十多年,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十余年,深刻了解处于父母高期待压力下的孩子们的心理,也一直致力于让父母们跳脱养育完美孩子的教养陷阱、真正地摆脱育儿焦虑。
- 文字浅显易懂,案例真实有据,18招切入痛点,让你快乐做父母
大多数亲子冲突源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担心过度的爱,过犹不及,即产生焦虑。18个常见教养误区加案例分析,给你一把尺子,爱,有时只要一点点。
其他图书推荐:
作者以十几年从事儿童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针对5~8岁孩子学习、交往、自我成长等18个教养误区,旨在帮助家长们真正地远离育儿烦恼、改善亲子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帮助、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作者用一个个案例,重现家庭教育中各种“小宇宙爆发”的激烈时刻,并追根溯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教养建议和解决方法。作者始终提醒家长们:家庭教育的*终目标不是“养育”出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重要的技能,就是“跌倒”以后可以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目录
(序言/前言/目录/部分章节)
前 言
绪 论
阅读指南
误区1:成绩至上
误区2:孩子离了父母不行
误区3:送孩子入园时,孩子哭闹不可避免
误区4:新朋友会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
误区5:我家孩子是恶魔!他永远也交不到朋友
误区6:如果惩罚孩子,他会恨我
误区7:我的孩子永远也走不出“双重人格”的阶段
误区8:孩子闹剧到了初中、高中才会发生
误区9: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存在沟通障碍
误区10:想让孩子保持学术竞争力,就必须给孩子报更多的课外小组与兴趣班
误区11:好孩子应该不吵不闹、规规矩矩
误区12:科技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误区13:孩子太小了,还不能干家务
误区14:孩子天生占有欲强
误区15:孩子一旦落后,就永远赶不上其他人了
误区16:智商比情商更重要
误区17:对孩子说“不”的家长不是好家长
误区18:孩子的性格和心态是先天注定的
请稍等一下,本书尚未完结
后 记
参考资料
前 言
我常年与孩子们打交道。10多年小学教师和两个女孩母亲的身份,让我每天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孩子(及其家长)。我所亲眼见到的,年幼孩子在父母高期待压力下濒临崩溃的案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切实际地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超越其同龄人。
而结果呢?孩子们越来越频繁地造访心理诊所,甚至不得不接受药物治疗来抑制情绪紊乱、抑郁、社交恐惧和急性焦虑的发作。我每天都能亲眼看到这类事件的发生。根据儿童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16 年儿童心理健康报告》,美国18岁以下患有或曾经患有诊断性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数量高达1710万。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事实上,YoungMinds.org网站早在2013年就报道过,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15~16岁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数量几近翻番。如果您已为人父母就会明白,在家长眼里,这个数字是多么令人胆战心惊。
我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来观察那些因无法入选球队、没有赢得最具价值球员奖,或没能如愿进入梦寐以求的常春藤盟校而崩溃的孩子及其父母。我发现,令人痛心不已的是,这些孩子根本无法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事实。而他们的家长亦是如此。
您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虎妈”“鹰爸”无处不在。在这些父母的操控下,孩子们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做自己。我相信,谈到这里的时候,您心里可能已经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家长名单。上面的每一个家长都极其擅长将孩子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东东。或许您也在无意识地这样做吧。
作为全国性专栏报道《这才是事实》(It is What It Is)、《波士顿环球报》地方最畅销图书《生活:就让它这样吧》的作者,我在过去的8年里一直试图提醒家长们,生活永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注定不会有所谓“完美”的存在。儿童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现代社会的家长最需要的是一声警钟来提醒自己放下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将孩子们的童年还给他们。如果这意味着我们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犯了错,那不妨就让我们错下去吧。
在我看来,现今的很多父母已经忘记了,父母能够传授给子女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犯错以及跌倒之后可以爬起来继续前进。毕竟在本就不完美的世界里偏执地追求完美的做法对成年人和儿童来说都过于不切实际了。
恐怕迄今为止市面上还没有一本教授家长如何在教养孩子的路上适当减负的著作。这也是我创作《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本书能够提醒家长们把对孩子的期望降到合理的范围内。因为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们的能力恐怕永远也无法企及。
在过去的近25 年里,我与丈夫大卫携手相伴,经历了从怀孕到女儿上大学期间家庭教育的各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家庭教育这个难题,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没有被击倒。而我从中得到的最宝贵的启示是:生活,尤其是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坦荡通途;与之相反,它是一条崎岖颠簸、充满艰辛、遍布巨大深坑的山道,时常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曲折迂回。但这条道路的沿途尽是波澜壮阔的美景。家长们只需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就能享受这无限的风景。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没有人生来就完美。为此,家长必须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能力。通过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开启未知的巨大潜能。
在书中,我将分享与您有过类似家庭经历的家长朋友们的故事,您或许会随着他们的故事放声大笑,或者潸然泪下。我也会分享我最骄傲的母性时刻、心碎的故事、一些感悟和取得的成绩,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家长能为孩子、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从孩子的生活中退一小步,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把控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家长对孩子最宝贵的赠予就是培养孩子自给自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能够催开世间最奇妙的花朵。当您真正接纳了这个观点,就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我们都认同孩子必须回归天性的教育理念。但丽莎在倡导解放孩子天性的同时提出:家长应及时指导孩子合理参与家务劳动,理性对待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过负责任且快乐的生活。如果您希望在培养成功孩子的同时享受家庭教育的快乐,一定不能错过这本好书!
——狄波拉·福克斯·甘森伯格,新起点咨询服务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学校服务部主任,三个孩子的母亲
身为现实生活中两个男孩的父亲以及电视剧中三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家长对孩子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每个父母都在试图培养完美的孩子。但在本书中,丽莎提醒我们,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失败。我认为这个观点非常中肯。因为追求完美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
——安迪·布洛克,演员,曾主演电视剧《老妈闯荡上东区》和《办公室》,两个孩子的父亲
绪 论
如何才能培养完美的孩子?
这看似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过方法却出奇的简单。如果您认为没那么简单,很遗憾,我们还没有就此达成统一认识。
当今社会,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将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成比同龄人更聪明、更健康、更成功、更受欢迎的孩子。为此,这些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竞争的概念,并且绝不容许孩子犯错和失败。然而,正是这些家长的所作所为将孩子们送入了崩溃的境地。
身为两个女孩(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大学二年级)的母亲,在经历怀孕的六百多个不眠之夜后,我非常清楚,要成为孩子的父母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实质——教养子女注定是一种浴火淬炼的过程。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每个清冷的周日清晨都是您与被窝温暖相伴的惬意时刻;有了孩子,一切都变了。清晨五点,当您尚在甜梦中,已经有个小小的身躯跳上床来,扒开您的眼皮,央求着您给他们做薄饼。从那一刻开始,您会整天处于“开机待命”状态,直到12 到18 个小时之后筋疲力尽地倒下。
但与此同时,教养子女的过程会颠覆我们过往的生活,带领我们开始一段从未体验过的美丽旅程。请设想一下,如果此时有一份地图在手,能保证我们不偏离航线(至少不会偏航太远),那么这段旅程一定会更加轻松愉悦。
这也就是我撰写《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 做不焦虑的父母》这本书的初衷——在帮助家长们保持正确教育航向的同时,提前预告前方可能的危险,这样家长们就可以及时跳出“做完美家长”以及“培养完美孩子”的家庭教育误区。
这里,我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常见的地图都是从单一维度来解读真实世界的。它们无法提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本土知识。本土知识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实用信息,能够告诉我们路面上哪里有颠簸以及如何避开它们。
在本书中,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家长们的导游,通过《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做不焦虑的父母》一书向大家提供教养子女所需的实用知识,帮助各位家长在教养子女的道路上遭遇歧途时保持头脑清醒。本书会涵盖社会心理学、认知发展以及与子女教养相关的所有儿童发展关键环节。我会将相关重点问题分为篇幅较短、容易理解的子章节进行独立论述。其中,我会在分析家长误区的同时,还原家庭教育的真相,并提醒家长关注培养心理健康孩子的关键原则。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本书为什么不从教养新生儿开始写起,而偏要将教养对象设定为5 岁即将进入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原因很简单。除去新生儿对睡眠的极度需求,刚出生的孩子完美无瑕。婴儿期是家庭教育最容易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宝宝除了进食、睡眠、排泄与啼哭,对家长再没有其他需求。而当孩子们逐步学会爬行、咿呀学语,或开始像大人一般坐在餐桌前就餐,他们的肢体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性逐渐发展,这时候才开始形成独特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是最为关键的性格与行为养成期。而这个往往也是孩子们开始调皮捣蛋、频频惹家长生气的时期。
在您即将被身边环绕的教养压力所淹没、快要无法呼吸,或是即将把孩子拖入“完美主义”的深渊时,请把本书当作救生圈吧。请大家时时用本书中的内容提醒自己:即便孩子表现得再好,他们也是潜在的混乱制造者;作为家长,学会灵活应对生活带来的各项挑战是我们的必修课。
不论您是即将为人父母的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本书都强调: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完美的孩子,而是培养具备自我调适能力,能够勇敢、从容、乐观地应对生活带来的所有挑战的孩子。
现在,就让我们来为培养这样的孩子一起努力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