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32850
. 无论国内和国外,太极越来越受到喜欢。青年人,找到一种运动抗拒压力;中老年人,养生和健身。
- 吴式方架太极拳传人吴维叔精诚之作。吴维叔习武近70年,将太极、少林、形意、八卦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历时7年研究整理而成此书。
3 从入门到精通的太极拳习练经典。作者几十年来已教出学生3000余名,并在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
- 李亚鹏推荐的体育运动方式。
- 505幅四色图片,精确展示每个动作及攻防招式,零基础读者轻松上手以至精通。
6. 随书附赠220分钟高清同步练习DVD,比陈氏太极拳讲解更详细,示范规整。入门必备。
吴式方架太极拳,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长子吴公仪先生在吴式太极拳圆架基础上逐步修订并创立的。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
《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第2版)》是作者吴维叔练功习武近70年的精诚之作。全书从吴式方架太极拳的理论着手,详细介绍了方架太极拳的源流、特点及习练套路,并深度剖析了方架太极拳的技法特点、练习方法等。其中对吴式方架太极拳拳架动作及套路的说明,更是通过文字、照片、动作演练光盘三个部分来互相补充,互相弥补不足。作为初学者的入门阶梯,它可以使广大读者较快、较好、较易地学会这套拳,并能引导修习者逐渐歩入太极拳的圆融精妙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从而将吴式方架太极拳发扬光大。
自 序
第一章 综合简介
一、吴式方架太极拳的源流与特点
二、吴公仪简介
三、毛延林老师简介
四、我的武术人生
第二章 怎样练习吴式方架太极拳
一、吴式方架太极拳的手型、步型与腿法
二、吴式方架太极拳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三、吴式方架太极拳与自动调控
四、太极十三势与用法
五、太极拳十要
第三章 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
一、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动作方位定法
二、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动作名称和顺序
三、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动作的详细说明和拳照
第一段
1.预备势(南C)
2.起势(南C)
3.左掤挤(南C)
4.揽雀尾(西B)
5.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6.斜飞势(向身左侧东A)
7.提手上势(南C)
8.白鹤亮翅(南C→东A→南C)
9.左搂膝拗步(东A)
10.手挥琵琶(东A)
11.搂膝拗步(左、右、左3势,东A)
12.手挥琵琶(东A)
13.按掌(东A)
14.上步搬拦捶(东A)
15.如封似闭(东A)
16.十字手(南C)
第二段
17.斜左搂膝拗步(东南AC)
18.抱虎归山(北D稍偏西B)
19.斜揽雀尾(北D俏偏西B)
20.斜单鞭(正身向西南BC,眼观向南C略偏西B的左掌)
21.肘底看捶(东A)
22.倒撵猴(左、右、左3势,面向东A,退西B)
23.斜飞势(向身左侧东A)
24.提手上势(南C)
25.白鹤亮翅(南C→东A→南C)
26.左搂膝拗步(东A)
27.手挥琵琶(东A)
28.海底针(东A)
29.扇通背(东A)
30.翻身撇身捶(西B)
31.卸步搬拦捶(退东A,面向西B)
32.上步揽雀尾(西B)
33.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34.云手(共3势,向东A移动)
35.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36.左高探马(东A→南C)
37.右分脚(东南AC)
38.右高探马(东A→北D)
39.左分脚(东北AD)
40.转身左蹬脚(西B)
41.搂膝拗步(左、右2势,西B)
42.进步栽捶(西B)
43.翻身撇身捶(东A)
44.左高探马(东A→南C)
45.披身右踢脚(南C→东北AD→东南AC)
46.退步打虎(东南AC→北D→东A→北D→东南AC)
47.右蹬脚(东南AC)
48.双峰贯耳(东南AC)
49.左踢脚(东A)
50.转身右蹬脚(东A)
51.上步搬拦捶(东A)
52.如封似闭(东A)
53.十字手(南C)
第三段
54.斜左搂膝拗步(东南AC)
55.抱虎归山(北D稍偏西B)
56.斜揽雀尾(北D稍偏西B)
57.斜单鞭(正身向西南BC,眼观向南C略偏西B的左掌)
58.野马分鬃(共5势)
59.玉女穿梭(共6势)
60.揽雀尾(西B)
61.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62.云手(共2势,向东A移动)
63.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64.下势(东A)
65.金鸡独立(左、右2势,东A)
66.倒撵猴(左、右、左3势,面向东A,退西B)
67.斜飞势(向背后北D挤靠,面向南C)
68.提手上势(南C)
69.白鹤亮翅(南C→东A→南C)
70.左搂膝拗步(东A)
71.手挥琵琶(东A)
72.海底针(东A)
73.扇通背(东A)
74.翻身撇身捶(西B)
75.上步搬拦捶(西B)
76.上步揽雀尾(西B)
77.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78.云手(共2势,向东A移动)
79.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80.左高探马(东A)
81.迎面掌(东A)
82.转身单摆莲(西B)
83.右搂膝拗步(西B)
84.搂膝指裆捶(西B)
85.上步揽雀尾(西B)
86.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87.下势(东A)
88.上步七星(东A)
89.退步跨虎(东A)
90.转身迎面掌(西B)
91.转身双摆莲(东A)
92.弯弓射虎(东北AD)
93.左高探马(东A)
94.迎面掌(东A)
95.翻身撇身捶(西B)
96.上步仆面掌(西B)
97.上步揽雀尾(西B)
98.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99.合太极(南C)
100.收势(南C)
后记
附图录(身体垂直站立时的三点一线)
备注
参考书籍
自序
1951年,也就是我7岁时,跟父亲学习杨式太极拳剑从而喜欢上了武术,此后又拜过数位名师学习太极、少林、形意、八卦诸拳。1971年开始,我有幸跟气功师、骨伤科医生毛延林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深感此拳之优越。学练后加深了我对太极拳的领悟,同时也提高了我其他拳术的水平。我深感吴式方架太极拳容易得气,对慢性病有较快较好之疗效。
毛延林老师年轻时在上海跟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在上海的学生丁金山和丁德山学艺7年得到真传。他说吴式方架是吴公仪在原吴式圆架的基础上修润而创的。由于其特有的优点而被视为珍宝,因而武术界有“门内传方架”之说。吴式方架太极拳过去主要是在上海这个地域流传,再说吴公仪后来又去了澳门定居,所以总体说来练方架的人较少,大多数练太极拳的人很少知道吴式太极拳中还有方架,因此吴式方架太极拳在社会上流传不广。我认为只要人们能有接触方架的机会,在慢慢的认真深入的修炼中一定会被其特有的优越性所吸引,并为之去练习,去享受,去传播。
吴式方架太极拳动作舒缓,轻灵自然,连绵不断,小巧灵活,注重柔化,其动作好像楷书,一笔一画分得清清楚楚、方方正正。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大多数动作圈走得小,但少数动作如“玉女穿梭”圈走得大,腰胯的转幅也大。它虽为小架子,但具有大架子的功底。吴式方架太极拳,动作分得细,它把复杂的动作细分为简单易学的分动作(像写字的一笔一画),使学练者易学易练。它以太极起势作为基本功的站桩配合练习套路,容易较快激发内气,使练习者得气后在自动调控的整体劲推动下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套路动作,完全不需要自己人为刻意去用力做动作。
本书对吴式方架太极拳拳架动作的说明,通过文字、照片、动作演练光盘这三个部分来互相补充,互相弥补不足,使广大读者能较快、较好、较易地学会这套拳,使吴式方架太极拳发扬光大。让我和读者们来共同分享练习吴式方架太极拳带来的乐趣和好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指正。
吴维叔
2014年7月于杭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