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2608
1.解密邓小平*后二十年纪实作品!
2.看邓小平如何改变中国、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3.还原一代伟人的传奇经历;再现改革年代的历史风云!
4. 畅销十年,修订再版,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5.解密邓小平*后一次是如何艰复出的?
6.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是如何取得领导地位的?
7.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8.香港回归谈判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起了哪些关键作用?
《邓小平的*后岁月》是首部解密邓小平人生*后岁月的作品,它记录了邓小平从1977年艰难复出到1997年病逝这二十年间的传奇经历,从中既可见历史拐点处的惊心动魄,又可见伟人日常生活间的风趣幽默,邓小平伟人和凡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侧面得以真实再现。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邓小平*后一次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领导地位、88岁南方视察、香港回归谈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原委与真相都一一得以还原,有许多细节是首次披露。
第一章
历史拐点
★是附和还是反对“两个凡是”,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也连接着邓小平的政治命运。粉碎“四人帮”9 个月之后,邓小平艰难复出,
“轻松亮相”在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现场
★一位普通教师的手,首先牵动历史的帷幕;“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打响真理标准讨论的第一枪。“凡是派”震怒发难,大讨论险象环生,危难之时邓小平拍案而起
★陈云的率先“一炮”,临时改变了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心思想与会议进程,使闭幕式后会议仍在进行,使新时期“遵义会议”的“主题报告”提前宣读
★拨乱为了反正,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面对世界名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既反右又反“左”的邓小平声称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第二章
杀出血路
★一间小茅屋签订生死契约的18
位社员,扛起了中国改革的第一面大旗,引发了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的大变革。总设计师一分钟的沉默之后,勾画出“小康中国”的概况
★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力主杀开一条血路为打开国门“练兵”。5 年后,特区最尊贵的客人发现这里开始创造的是一个新的奇迹
第三章
铁血长城
★一个普通院落的院门准时敞开,挂着“辰5”字号车牌的两辆黑色高级轿车正点驶入……沙场秋点兵。看到军姿雄壮的阅兵部队,
邓小平笑了
★声音此起彼落,由一个方阵到另一个方阵。看到这支经过战火的洗礼、动乱的冲击而重新迈开大步前进的英勇顽强的军队时,他满意地点头微笑
★“我说(国庆)有个缺陷,就是80 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犹如平地惊雷的战略决策已在他心中酝酿成熟——裁军百万以“消肿”,锻造雄师劲旅
第四章
伟大构想
★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握手言和,中苏对峙终归解冻,“世界公民”邓小平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传奇精彩的外交实践
★在邓小平胸怀的全局里,香港问题被摆在了一个绝妙的位置。经过一番思量,英国外交部最终确定由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来担负投石问路的任务
★锋芒毕露的“铁娘子”在会谈中碰上硬钉子,以致神思恍惚而在人民大会堂门外摔了一跤。邓小平很清楚地读出了对手立场的微妙变化,适时地给英方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后,中国政府开始研究如何组织起草香港基本法。1987 年4 月16 日,邓小平在会见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全体委员时,提醒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们,起草基本法要从香港的实际出发
★1987 年4 月13 日,中葡双方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而在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之后,解决台湾问题成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大结局问题
第五章
政治嘱托
★“为什么退下来?因为中国现在很稳定。退就要真退,百分之百地退下来。”这是邓小平的“战略安排”。临别时,江泽民与邓小平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一边眺望上海中心城区的面貌,一边嘱托身旁的朱镕基:“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作为一个战略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看出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优势
★车轮滚滚。专列上的主人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位并不普通的普通公民。车至武昌,他有话要讲,言简意赅。车到长沙,那严肃的眼神隐含着一丝微笑。车抵深圳,老人毫无倦意:“想到处去看看。”
★谈笑风生,有时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得知有的竹子是悄悄从成都“弄”来的后,他开玩笑说:“这也属知识产权问题啊。我是四川人,要你们赔偿啊。”
★一路风尘仆仆,处处妙语连珠,播下春风万里,使神州大地又一次春潮涌动。群众踮起脚尖欢呼着……一篇文章一炮打响,曾名不见经传的陈锡添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新闻界名人
★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开始取消中顾委这个机构。“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望着年富力强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88 岁的邓小平高兴地笑了
第六章
桑榆暮景
★沉默而幽默的邓小平,个性中却充满着矛盾的和谐。“打牌要和高手打嘛,输了也有味道。”这位乐山且乐水的高级桥牌迷,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铁杆球迷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严格按自订的作息制度运行。喝酒可以说是邓小平的一种嗜好,他虽能喝但从不贪杯。这位中国的“头号烟民”说戒就戒,放下就没有再抽
★邓家这个大家庭里,老爷子是家庭的核心,背后的“秘书” 则是家庭的中心。和孩子们在一起,邓小平总是无比开心。他平常没什么话说,但跟孩子可有话说了,逗呀、抱呀
★爱穿“小鞋”的邓小平对工作人员比较随和、关心,对下级他有着同志般的体贴与关照、朋友般的真诚与谅解。如果身边的工作人员经济上有困难,他总是尽力给予帮助
第七章
遗爱九州
★一代伟人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家人与中央高层对此高度保密,医疗专家全力挽救。奇迹到底没有出现,卓琳声声泣喊“老爷子”,可是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可是他老人家走了。”噩耗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中华儿女一片哀恸。这一刻,多少人的泪水打湿了衣襟,多少人的心灵被深深撼动
★周南两度泪洒灵堂,马万祺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哀思绵绵绕宝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者走了,他的心愿变成了遗愿,
他的遗愿正在一步步兑现
★安南久久凝视着小平的遗像,默默哀悼。不幸的消息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华人华侨及各国政要、国际友人等纷纷表达缅怀之情,
整个世界与中国同哀
★胸前戴着自制的白花,举着连夜赶制的横幅,在早春的寒风中伫立。从五棵松到八宝山短短两公里多的路程,沿途两侧站满了悲泣的人群,洒满动天撼地的痛惜之情
★江泽民挥泪致悼词,胡锦涛悲痛送伟人,卓琳深情唤亲人。以最朴素、最庄严的方式,完成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生前的嘱托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与“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这两个心愿,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遗愿。与邓小平相伴一生的卓琳替他兑现了这心中的梦想
附一:晚年邓小平大事记
附二:主要参考文献
“积压”了10 多年的几千万中学生,甚至是已届而立之年的“老三届”们,终于得到了一个机遇,一个能使人激动、幸福而又焦急得落泪的历史机遇。这一年冬天,570 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10 年之久的考场。当年全国高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半年后,610 万人报考,录取40.2 万人。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张来印试卷,一时间洛阳纸贵。为了解决恢复高考后第一届77 级的急需考卷用纸的困难,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5 卷的纸张。
历史的“轮回”终于带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转折。科学的春天也终于来临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拨乱反正的开展,“左”的错误逐步被纠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逐渐深入,个人迷信的禁锢被打破了,人们开始不再怀疑毛泽东也是人、也会犯错误这样一个普通而浅显的道理了。但是,对于毛泽东到底犯了哪些错误,犯了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错误,人们一时间还很难取得一致。有的人仍未摆脱个人崇拜的影响,不愿接受毛泽东犯有错误这样的事实;有的人则出于对“左”倾错误所造成后果的愤恨,存在偏激心理,把一切错误都归罪于毛泽东个人。
1979 年3 月30 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来自“左”的和右的两个方面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四个坚持”以前都曾提出过,但邓小平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概念,并将之作为立国之本,这就是一个理论上的创新,这源于他对中国问题的深刻认识。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共和国大厦撑起了4 根擎天巨柱,使共和国遇狂澜而不倒。针对当时出现的反对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一生为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毛泽东同任何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的复杂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
1980 年,毛泽东逝世后的第4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第2 个年头。这年7 月30 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上很少见到的一辆大吊车和一辆加长大卡车开到了人民大会堂前。开始,人们并没有注意,很快当地人和外地观光客便围了过去,看个究竟。他们看见吊车的吊斗把带着工具的人送到大会堂前面的巨幅毛泽东画像前,工人开始用工具慢慢拆下毛泽东画像。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忽听人群中有人大声喊:“毛主席像不能摘!”然而,更多的人则是以严肃的表情默默地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当大吊车用钢绳拔下大会堂前两块巨幅标语的一瞬间,引来了一片斥责声。
同样的行为在全国相继展开。毛泽东的画像从会议室摘下,从教室摘下,从走廊上摘下。楼墙上及砖墙上粉刷多年的“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或被覆盖或被清洗。据当时报道,有些塑像因太大太坚固,不得不使用了炸药。
人们总是认为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政治的神经末梢,是最为敏感之处。
天安门广场率先发生的行为立即引起了国人及世界舆论的关注,种种公开的和私下的评论开始了。西方有的报刊说“毛泽东时代从此结束”,港台报刊则预言“大陆批毛,势在必行”,国内的老百姓也越发关注中央的态度。
针对全世界的关注,中共中央在这年8 月11 日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全国各地“少宣传个人”。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毛主席的画像、语录和诗词,过去在公开场所挂得太多,这样做很不庄重,也有损毛泽东同志的形象,今后要减少到必要程度。
10 天过后,也就是8 月21 日,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来到中国并采访邓小平。法拉奇以采访首脑人物著称,以报道世界风云闻名于世。法拉奇以提问尖锐而令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避而远之,外交场上的“猎鹰”基辛格就曾被法拉奇的提问弄得下不来台,他说过:“接受法拉奇采访是我一生中最愚蠢的事情。”
中国的政治宣传有一个显著特点,许多新的立场、观点,往往是通过会见记者,通过记者的笔向世人公告,而不同于西方国家领导人的电视讲话等方式。当年毛泽东是这样,如今邓小平也是这样。当邓小平知道法拉奇来访时,他想了一下,果断地说:“见!让我看看,她到底有多厉害。”同时,他也深知,他将要说出的每一句话的分量。
法拉奇走进邓小平的办公室,问候之后,邓小平伸出右手作了请坐手势。法拉奇没有一句客套的开场白,她单刀直入,一开口就提出一个火辣辣的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近年来,披露开国大典盛事内幕的文章在报刊上比比皆是,可天安门毛泽东画像后面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同志介绍了当年的详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筹备会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血肉铺就了新中国诞生的道路,胜利来之不易。这是可喜可贺、普天同庆的盛事。举行盛大的庆典,要庄严、隆重、热烈、喜庆,大典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题。人民的心中有一杆秤,没有共产党、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悬挂毛主席像正是人们的愿望。
装修天安门的工作交给了当时的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真正落实工作的是宣传部所属的文工团舞美队,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天安门两侧红墙上,要写上两幅巨大的庄重醒目的横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是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拟定的。又经胡乔木建议,将东侧原来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更换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对此,胡乔木曾这样解释道:天安门上的两条标语,一条写“中国”,一条写“世界”,既有民族意义,又表达了国际主义精神,
无论何时都是适用的。
而画毛主席画像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由徐悲鸿任院长的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实用美术系的讲师、画家周令钊身上。任务之所以交给周令钊,是因为早在1949 年4 月20 日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的国共和谈中,布置会场的他画的一幅毛主席戴八角帽的油画就悬挂在会议室内,
得到了中共领导的一致好评。此后,几代人为天安门主席像画像,每年至少一张,有时两张。
法拉奇的提问果然咄咄逼人,然而邓小平也不含糊,回答得十分干脆。他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法拉奇被邓小平坦率、客观的态度和大度从容的风度吸引住了,静静地略有所思地倾听着。
紧接着,法拉奇更尖锐地说:“对于西方人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不理解。中国人民在讲起‘四人帮’时,把很多错误都归咎于‘四人帮’,
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出的却是5 个手指。”
邓小平很清楚“5 个手指”的所指,但他并不回避,指出:“毛主席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但是很不幸,
他在一生的后期,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是犯了错误的,而且错误不小。……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邓小平抽出一根烟,点着,继续说道:“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法拉奇又两次提到天安门广场,一次是关于毛主席纪念堂,一次是天安门前的马、恩、列、斯像。看来,法拉奇始终注视着天安门广场这个中国政治的晴雨表。
邓小平谈道:“粉碎‘四人帮’后,建毛主席纪念堂,应当说,那是违反毛主席自己的意愿的。50 年代,毛主席提议所有的人死后都火化,
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毛主席是第一个签名的。我们都签了名。中央的高级干部、全国的高级干部差不多都签了名。现在签名册还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做的这些事,都是从求得比较稳定这么一个思想考虑的。”
说到这儿,法拉奇又敏感地问道:“那么毛主席纪念堂不久是否将要拆掉?”邓小平打着手势作答:“我不赞成把它改掉。已经有了的把它改变,就不见得妥当。建是不妥当的,如果改变,人们就要议论纷纷。现在世界上都在猜测我们要毁掉纪念堂。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又谈了一会儿,法拉奇提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画像,她说:“在天安门我看到了马、恩、列,特别还有斯大林的画像。这些像,你们是否要保留?”法拉奇的提问确实与众不同,往往含而不露,却又一个圈套接一个圈套。如果说问及天安门毛主席像是牵连着对毛泽东如何评价的问题,那么问及马、恩、列、斯像就如同问中国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是否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避重就轻,言简意明,他说:“要保留。‘文化大革命’以前,
只在重要节日才挂出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才改变了做法,经常挂起。现在我们恢复过去的做法。”
法拉奇对邓小平的采访,分多次进行,用了4 个小时。邓小平的坦率、真诚、客观、冷静以及坚定的信念和敏捷的思维,给法拉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事后说他的被采访“考试及格”。不难看出,这次采访,透过天安门毛主席像、毛主席纪念堂等问题,实际上提出的是一个如何评价毛泽东功过的大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