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1150958
★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话题,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阵营里
★不必惊慌,叛逆只是孩子在长大
★平复叛逆是获得成长的门票,你的支付方式对了吗?
★孩子叛逆情绪爆发,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接纳叛逆,和孩子一起学会情绪管理
★孩子总是对着干,父母应该怎样做
本书对成长叛逆期的孩子心理辅导与建议进行阐述,以一个个实际的案例细致入微地指导,给处于叛逆期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一个教育的范本。
一位省级优秀教师,根据多年从教经验,对目前教育现状中孩子在叛逆期与家长和老师的矛盾焦点,做了深刻的梳理与分析,并给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指导。
同类图书:
第一辑 成长的盛宴
成长应该是一场华美的盛宴 … 002
孩子,你是最美的风景 … 006
留点尊严给孩子 … 009
有色眼镜戴不得 … 016
微笑的价值 … 024
我要的是葫芦 … 028
阿丽的微笑 … 037
香蕉的威力 … 042
早恋帽子莫乱扣 … 046
失败不等于失去 … 050
做个平民就不错 … 053
善待你身边的“卡夫卡” … 056
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 … 061
有一种感情叫温暖 … 064
“让”字的境界 … 068
一句话的力量 … 076
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 082
给成长一点时间 … 089
从一个哈欠开始 … 096
折翼天使也美丽 … 102
别用眼神扼杀孩子的自尊 … 113
不要遗忘了快乐的自己 … 122
你是对的 … 131
学会倾听 … 138
你能让破镜重圆吗? … 148
只要有机会,石头也能开出花儿来 … 152
第二辑 心中的风筝
心中的风筝 … 160
我是从哪里来的 ? … 166
今天,我又没哭 … 172
大灰狼会饿死的 … 176
毛毛是个好孩子 … 180
每个人都会死吗? … 185
最后五分钟 … 191
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 … 197
打开瑰丽的想象之门 … 200
拜访北大教授赵德明老师 … 204
四分之三个鸡蛋 … 207
给孩子泼一瓢凉水 … 211
为什么圣诞礼物都是咱们家里的? … 217
我被幸福撞了一下腰 … 222
第一永远只有一个 … 225
飞机为什么晚点?
——青海漫游见闻录 … 229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 235
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明星 … 242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 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砂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
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 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无法供给一茬茬流水般来去的学生汲取营养。
本书以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教师的工作、学习、观察、思考为切入点,对目前教育现状中的矛盾焦点问题做了深刻的梳理与叩问,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的指导。全书共分两辑,第一辑“成长的盛宴”,是作者亲历的各种教育案例随笔故事;第二辑“心中的风筝”,是作者自己养育女儿过程中的经验体悟。
全书约 15 万字,凝聚了作者 26 年的心血,耗时 10 年完成,其中近一半的作品已经在《中国教师》《山东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山东教育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或获奖。
同时,作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师、山东教育库教育专家的作者,在义务为全国各地多所学校进行公益讲座的过程中,所讲述的教育案例、教育焦点问题解决办法等,受到众多老师的赞赏与肯定,甚至有许多老师到书店去寻找作者的教育专著。
作为一名中国作协会员,作者已经出版长篇小说 13 部,教育专著 2 部,发表文字作品 400 多万字,故而本书文笔优美,正能量强大, 问题查摆透彻,解决办法切实可行,是家长和老师们值得拥有的一部书,对家长及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过程,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成长应该是一场华美的盛宴
那天晚上写了一篇教育随笔,发到空间里之后,有个已经上大学的学生看到了,很快给我发来一段文字:老师,我最近有些迷茫, 对未来充满了不安,总是有些害怕未来的到来。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反反复复地推翻和重建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和看法,然后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然后就晕了,接着就是害怕与恐惧。我现在就好像完全没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跌跌撞撞地走着,我总是告诫自己: 不要停,走下去……您空间里会继续更新一些这样的文字吗?忽然发现读您的文字可以让心静下来,我想我会找到方向的……
跟这个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见过面的孩子聊了半个晚上,我们的聊天内容可以说是海阔天空,从“什么是教育”一直聊到“目前该看些什么书籍”“是否该对未来有个完整的规划”“现在的孩子身心健康的貌似不太多”等,我们谈到了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有黑格尔和苏格拉底。我告诉他,《瓦尔登湖》是一种唯美的人生境界,像他这个年龄,怕是还没有理由读得懂的。他说,瓦尔登湖的确好难懂,得反复看,而且还不能读快了,以他目前的情形,也就只能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唯美幻想了。他说他对哲学的东西知之甚少,喜欢读路遥的那部《平凡的世界》,因为可以从孙氏兄弟的身上汲取自己努力奋斗的力量……
聊天结束关闭了电脑,躺在床上打开俞平伯的一本“红评”集子, 然而却无论如何也看不进去,眼睛盯着书页,老半天都不知道看了些什么,脑海里反复浮现的是那个男孩上初中时的模样:白白净净的面皮,大大的眼睛,两条浓密的眉毛几乎在眉心相接起来。那是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很懂事,成绩也还好。初中三年他几乎没有跟我正面交流过,毕业之后除了偶尔在QQ 上看到他签名的变化之外, 再没有别的联系了。我本来以为,结束了焦头烂额的高中生涯,踏进大学校园的孩子们,应该不会再像初中生那样,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恐惧的,可是,回顾所聊的内容,我发现他在聊天过程中反复提到了这样几个词:成长、迷茫、未来、恐惧。看来,上了大学的孩子也仍然没有完全弄明白什么是成长啊。
成长是什么呢?是知识的扩展,还是性格的完善?是体格的壮大,还是心灵的升华?有人说,成长是从小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跌痛屁股时的大哭大闹,到上学后望着黑板上老师写个不停的数学题皱着眉头思考;是从小时候被抱到诊所看到白大褂时就条件反射的大哭,到现在敢于面对困难有泪不轻弹的坚强。也有人说,成长是一枚咧着嘴巴嬉笑的石榴,春风催促它发芽开花,夏雨浇灌它茁壮挺拔,秋霜给了果实的滋润,冬雪赋予它内心的坚强。然而,咧着嘴巴嬉笑的石榴,品尝起来甜中带酸,也是美味中隐含的遗憾吧……成长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怕是只能用那句话来回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生长环境不同, 对成长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一棵生长在温室里的花儿,它对成长的感受估计应该是温暖而又幸福的,同样一棵花儿,如果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山悬崖上,或者再被一块巨大的岩石逼迫着,它对成长的感受怕是只有隐忍和艰难了……
在我的心中,成长应该是一场华美的盛宴,充盈其中的,应该是笑语喧哗觥筹交错,是灿烂的歌声和曼妙的舞蹈,是像风一样的自由像雨一样的随意,是时而像孩童一样真纯时而像老人一样睿智……总而言之,应该是一场美好光明的旅行,旅途中或许会遇到荆棘密布,也或许会遭遇坎坷泥泞,然而,电闪雷鸣与和风细雨其实都是外界的一种存在, 无关心灵的感受,正如有的人听到霹雳会激情澎湃有的人却惊慌失措一样,换言之,成长应该是心灵的一种常态发育,一如孩子到了年龄就会说话、换牙一样,没有必要因为孩子说话稍晚一点或换牙稍早一些就恐惧害怕和担忧。
我的一位朋友现在居住在美国的迈阿密,她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她说她的大儿子出生在国内,从小就生了一副“诗人的忧郁气质”。孩子五岁的时候,她将其接到国外。母子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儿子经常没事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跟他交流也不说什么,就是那么一直安静地发呆。于是,一个周末,她带儿子去了教堂,在那里,孩子听到了人们洪大的歌声,看到了人们脸上虔诚的表情,之后,这孩子就每个周末自己去教堂做弥撒—— 他成了一个地道的小天主教徒。
“从我家到最近的教堂,也要穿过好几条车水马龙的大路,拐好几道弯儿,他那年只有五岁,每个周末风雨无阻地一个人去教堂, 他爸爸对此很是生气,我却觉得挺好,因为他从此以后变得快乐起来了,不再没事一个人发呆了,也愿意跟我们交流了。这有什么不好吗?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只要他自己喜欢,只要那件事能让他心灵纯净宁静,让他不再迷茫恐惧,就应该接受并支持他去做。”我的朋友在邮件中这样跟我讨论。
然而,当了二十多年教师,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我发现我们很难像我的朋友这样给孩子以自由的选择,我们总是以“成绩”为轴心,以“好好表现”为半径画圆,然后圆内的孩子就是被我们称之为“好孩子”的优等品,其余则全部被冠之以“残次品”。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迷茫和恐惧?
无独有偶,那天看我的朋友丹飞的纪录片《丹飞的穿行》,其中有一段是他形容目前教育状态的,他说,我们现在拿着一个卡蛋器, 把孩子们一个个往里套,符合卡蛋器标准的就是“好蛋”,不符合卡蛋器标准的就成了“坏蛋”了……在那个片子当中,我看到他对他的儿子的教育,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快乐。我非常感动,也很受启发。当记者问那个三岁的男孩儿丹轲,你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孩子一边玩拼图,一边认真地说:安全。那一刻我没有管住自己的泪闸。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让孩子们牢记安全和快乐才是人生第一位的话,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还会有迷茫和恐惧吗?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资深”教师,作为一名已经迈步进入四十不惑之年的成年人,我又何尝不时刻感到迷茫和恐惧呢? 然而,成长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成长应该是一场华美的盛宴,否则的话,人的生命将在迷茫和恐惧中度过,这是一件让人多么沮丧的事情!
孩子,你是最美的风景
周末大休,几个同事一起去吃饭。饭后,大家都觉得坐车不如步行,反正离家也不远,走走神清气爽。于是便舍弃坐车,几个人一起步行回家。
因为是隆冬季节,大街上的行人寥若晨星,白日拥堵的马路, 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的街灯将落光了叶子的树枝投影在马路上,海风吹来,影子水墨画一般耐读。仿古一条街上那些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倒映在水波不兴的香河中,宛如美貌绝伦的少女,扶眉沉思一个久远的故事。不远处兰雅小区的万家灯火,在这深沉的夜色中,晕染出温暖与安宁的气氛。偶尔疾驰而过的汽车,虽然有些煞风景,但也给宁静的夜晚注入了某种活力,让人不忍埋怨。
很久没有在灯火阑珊的夜晚,迎着凉爽的海风散步了,心情不由得一阵阵激动。我们一边走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平时工作太忙, 虽然同处一间办公室,却很难有时间坐下来聊天,更不用说像这样身心自由天马行空地神侃海聊。
不知是谁提起了“空巢老人”的话题,原本轻松的氛围有些凝重起来,因为这是近几年来大家都关注的社会问题,任是谁,都有老的时候,因而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华老师说:“空巢老人的精神最值得关注,如今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考入大学离开家庭,偌大的房子里就只剩下两个突然闲下来的人了,其精神空虚程度可想而知!”
何老师说:“是啊,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孩子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无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爸爸妈妈和孩子,同仇敌忾地盯着那张试卷,铆足了劲儿往名牌大学门口奔, 一旦孩子的理想得以实现,父母立刻虚脱,再加上对孩子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惦记,很多人像生了场大病一样,无法适应突然空闲下来的生活方式。”我开玩笑说:“等孩子考进大学,我们可以去上老年大学嘛,或者背起行囊,天南海北去旅游,有生之年好好品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话还没说完,何老师叹了口气,接过话头说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平时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跟孩子一起,突然间只剩下老夫老妻在一起,再美的风景也感觉没什么意思了。”
何老师的话引起了方老师的共鸣,她语气有些凄然地说:“我儿子上大学后,也是这么说我,国庆长假他跟我说,让我跟他爸爸一起出外旅游,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逛逛好玩的景点……可是,无论哪里的景点,比起儿子来都太逊色了,人这一生,孩子就是最美的风景啊!”
方老师的话,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回家后好长时间都为这句话默默喝彩。孩子,你是父母人生之旅中最美的风景,这诗一般的语言, 从一个数学系毕业的理科老师嘴里说出来,是那么自然,那么熨帖, 那么贴心贴肝,我敢说,任何一个做父母的,听到这句话都会为之击节赞叹,进而感叹唏嘘。
这事过去后不久,我应邀为全市新教育骨干教师做写作培训讲座,当讲到教师的写作源泉究竟在哪里的时候,我突然之间就想到了方老师的话。于是,我跟听课的老师们说:“教师的写作源泉不在于赚取多少银子养家糊口,也不在于扬名万里,更不在于以此为进身之阶,谋取权力,而在于爱!
正是对教育事业、对孩子们无比的热爱,才推动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忙碌繁杂的教学之余,将那些平凡但却感人的故事抒写下来。”方老师之所以突然之间口吐莲花,说出诗一般的句子,并不是她具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功底,也不是她善于煽情,惯于用这种华丽的辞藻言谈,相反的,以我对方老师的了解,她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老师,平时写篇工作总结都挠头皮的,可是那天晚上,是什么导致她用那样诗性的语言阐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呢?
我想,除了发自肺腑的爱,别无其他。正是对孩子长期积淀在心的那份厚重的母爱,才让她的语言焕发出了灿烂的诗意。由此,我又想到了新教育的问题。新教育重视教师的阅读与写作,强调“师生共写随笔”,可是,很多理科老师却感觉非常为难,他们觉得,理科老师一天到晚跟数字公式打交道,除了说话,几乎跟文字绝缘,同样一件事情,文科老师下笔千言文思泉涌,文采好一些的甚至思接千载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理科老师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话说不出来。
因而,想让所有的老师都跟学生一起共写随笔,似乎很难做到。于是,与学生共写随笔的事情,想当然地就落在了文科老师的头上。然而,方老师的那句话却推翻了这种理论, 也让我进一步坚信:无论是文科老师还是理科老师,只要怀揣对孩子们的一腔爱心,就能催生出诗意的故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