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615347
· 19世纪末中华大地上一幅既悲壮又复杂的文明之图
· 晚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旅行路线指南
· “中国的莫理循”一生中出版的*一本书
· 西方人认识中国历史的必读图书之一
·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修订译本!
1894年,莫理循来到中国,同年2月从上海启程,穿越中国西南抵达缅甸,全程100天。他将这次旅行写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于1895年在伦敦出版,广受好评。本书记录了19世纪晚期中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既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观感和认识,也为今天的人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修订译本中,译者窦坤专门撰写了介绍莫理循其人其书的学术性长序,并增补了有关注释,为书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做了对照表,使本书在前译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
序 1
第一章 引言·传教士和汉口城 1
第二章 从宜昌到万县·中国妇女及长江上的激流险滩 10
第三章 万县城·从万县至重庆 20
第四章 重庆府城·大清海关·著名的哈士先生·简评鸦片谬论 30
第五章 从重庆至叙府·中国的客店 44
第六章 叙府·中国内地会·在华传教士概述 57
第七章 从叙府到昭通府·云南印象·脚夫·邮局和票号 68
第八章 昭通府城·略论该城的贫困·溺婴·卖女童为奴·酷刑及中国人之痛感迟钝 85
第九章 中国医生 92
第十章 从昭通到东川 98
第十一章 东川府城·略论溺婴 107
第十二章 从东川到云南府城 116
第十三章 在云南府城 127
第十四章 云南的黄金? 票号和电报 137
第十五章 法国教会和云南机器局 147
第十六章 从云南府城到大理府 160
第十七章 大理府城·监狱·鸦片中毒·瘟疫与教会 177
第十八章 离开大理府后·略论广东人的性格·中国移民·克汀病患者与殴妻 190
第十九章 澜沧江和怒江·如何在中国旅行 203
第二十章 腾越厅城·有名的温佐土司·掸邦士兵 213
第二十一章 傣族人城镇盏达·马嘉理案现场 226
第二十二章 中国军事实况·景颇族·到八莫的最后一段路 234
第二十三章 八莫·曼德勒·仰光和加尔各答 244
索引 253
人名对照表 267
地名对照表 274
后记 279
序
在距今120多年前的1895年,一本名为《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穿越中国至缅甸的平安旅行》(以下简称为《旅行》)的书在英国伦敦出版。之后,1900年、1902年,此书两次再版;历经70多年以后,又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再版。2000年前后至今,此书的纸质版、电子版以密集的频率常印不衰。而此书的中文版截至2017年已有四个版本,即张皓等译《中国风情》(中国文化出版公司,1998)、窦坤译《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李琴乐译《1894,我在中国看见的》(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和李磊译《1894中国纪行》(中华书局,2017)。现在学林出版社又选取此书,使之成为汉学丛书中的一种。一本书受到如此重视和关注,个中缘由何在?其价值、魅力、特点何在?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书的作者乔治·厄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1920)是苏格兰裔,186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季隆。他从青少年起就喜好探险,进行了多次旅行并在当地报纸发表其游记或调查报告。为寻找工作,他还在欧洲、美国等地留下了足迹,1893年,他到过中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北京,日本的神户、横滨等地。1894年2月—5月,他从上海沿长江溯江而上,经由湖北、四川、云南三省抵达缅甸,全程100天,行程约5000公里。当年11月,他写成了旅行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并在去往英国伦敦的船上及抵达伦敦后进行了修订。此书对于莫理循意义重大,使之成为英国著名报纸《泰晤士报》的记者,并在此后以该报驻华记者的身份在中国工作、生活长达16年(1897—1912),又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成为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1912—1920),先后服务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四任总统,尤以袁世凯的政治顾问闻名于世。1920年他在英国去世。莫理循被人们视为传奇人物,被称为“北京的莫理循”或“中国的莫理循”,他一生中出版的唯一一本书至今仍是人们探寻西方人认识中国历史的必读图书之一。
一、《旅行》的学术价值
莫理循在中国西南旅行的时间是19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因工业革命在技术上与经济上飞速发展,相应地,各种自然科学逐渐形成并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战争等方式使世界大多数地区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些地区成为西方国家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各种资源的来源地。中国也不能幸免。虽然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兴起多年,但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又经历了中法战争,各国以各类事件迫使清政府签订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条约,这个古老国度的统治者已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莫理循来华旅行时,中国又即将面临新崛起的东邻日本的侵略威胁。莫理循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进行了他的西南之旅。
中国的西南几省特别是云南省一直是英法两国激烈争夺的对象。英国自1824年至1885年对缅甸发动了三次战争,吞并了与中国接壤的缅甸,使之归于英属印度政府。同时,英国觊觎云南,希望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就没有停止其从云南开辟商路到达中国内地乃至长江中下游的活动。法国占领越南后,也把势力延伸到云南。马士、宓亨利所著《远东国际关系史》非常清楚、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自从中国的蚕丝通过漫长的队商大道,运到罗马帝国的首都的时候起,如何谋取中华帝国的财富就已经是西方各国的事了。近代的西方商人盘算着如何进入四川、云南和贵州这三个富饶而多山的省份问题,已非一朝一夕。如何不取道长江而进入这个区域的问题,是由于深入云南省而得到解决的。英印官商一直在研究能否从上缅甸取道伊洛瓦底江进入云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法两国政府和商团先后派遣使团、勘探队探查入滇路线;同时,在矿藏、地质、动植物、民族学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的云南也成为科学家、学者的考察对象;期间也有个人到云南进行游历活动,都留下了考察报告或游记。有研究者统计,清末民初近百年间,有十多个探查团队进入云南,留下报告、游记、研究著述的个人有100多人。这些人当中有为英法政府或商团探寻商路、矿藏者,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考察者,有深入内地的传教士,也有不含任何动机、只出于个人爱好的游历者。莫理循和稍晚于他在西南旅行的美国地理学家盖洛、英国记者丁格尔(一译丁乐梅)等属于最后一种。他们没有政治、商业等动机,全凭个人的知识背景和爱好来看待所经之地,更多地注重观察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等内容。他们的游记和前述各类报告、游记,共同见证了不同身份的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西南地区的观感与认识,是从他者角度研究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教、中外关系等各方面现象的宝贵史料。它们既丰富了近代中国研究的资源库,对于补正史书、档案、各类数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给当代人反观自身提供了鲜活的文本。
二、《旅行》的两大特点
莫理循的旅行记以庞大的信息量展现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的现状:既有富庶的四川,也有贫穷的云南,并特别记述了瘟疫、灾荒以及起义和镇压起义之后中国西南部的荒凉、贫穷与民众悲惨的生活境况。与这些惨状共存的,既有美丽的山川等自然景观,也有牌坊、戏楼、庙塔城桥等人文景观;既有热情好客的人民,也有种植、吸食鸦片,为这一毒品所害的无数灵魂,还有陋俗、迷信与西方文化的冲突等。从华中到华西,既有腐败误国的官吏,也有致力于改革的地方官员;既有反映西方国家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的海关和报关员、电报局和工程师,也有向西方学习寻求自强的洋务企业和技术人员;既有对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不道德贸易的谴责,也有维护英国和澳大利亚利益的言论;既有对来华传教士的赞扬,也有对传教效果的评论。总之,莫理循把他所观察和感知到的一切融会在了这本书中,使我们看到了19世纪末中华大地上一幅既悲壮又复杂的文明之图。而综观全书,旅行记又呈现出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反映了120多年前的西方人莫理循对中国和中国西南部的观察与认识,对于当代人了解和研究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和中外关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译出作为第一手资料使用。虽然当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许多内容已经永远成为历史,但作者所观察到的一些内容和问题,如向西方学习问题、毒品问题、人性问题、腐败问题等,对于我们反思当今社会仍然是很有益处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