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96833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加强,共同促进了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本书以 Martin和 White评价理论、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理论为理论基础,从中国一带一路网、China Daily和Xinhua News Agency上选择新闻语料,以 White的环绕轨道模型为依据划分“一带一路”新闻语篇结构,运用定量分析归纳此类新闻语篇中介入和态度话语资源的分布规律,运用定性分析阐释“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语篇如何通过韵律话语策略来实现语篇交际功能和人际意义。
本书希望通过研究扩展相关新闻的研究维度,帮助新闻从业者增强不同地区外国读者的区分度和针对性,更好地撰写“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让海外读者对“一带一路”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以 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对象来研究“一 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话语策略的建立和运用机制 。研究两套话语策略:一是我国 新闻发言人的 话语,二是西方媒体对 新闻发言人话语的引用 ,即“引语”。发言人的话语代表中国对外话语,西 方媒体的引用代表西方媒体对中国对外话语的态度, 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话语在西方话语中的传播与被引用 情况,来研究中国对外话语策略的建立和运用机制, 探索中国对外话语如何在西方媒体中建立话语体系。
本书围绕四个假设和一个目标展开:假设1: 新 闻发言人的话语内容可以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假设2 :发言人的话语态度可以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假设3 、西方媒体以客观话语来解读发言人话语。假设4、西 方媒体对发言人的解读立场一致,属于同一个话语体 系。目标:提出“ ”倡议下中国对外话语策 略的建立和运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在研究方法上,本书 综合运用 关系学、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视角,采用 社会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
定量研究上主要使用频数分析、卡方分析和相关度检 验。定性方法上采用话语分析、个案分析,以及记者 访谈法,在此基础上归纳结论,并提炼“ ” 倡议下中国对外话语策略的建立和运用机制。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语料、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四、本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评价理论的研究
二、修辞功能的研究
三、新闻结构的研究
四、“ ”新闻语篇的研究
第三章 理论框架
一、评价理论概述
二、介人系统和态度系统
三、修辞功能
四、新闻结构模型
第四章 “ ”对外新闻介入策略定量分析
一、介人资源的分布规律
二、开篇部分的介入策略
三、详述部分的介入策略
四、解释部分的介人策略
五、评论部分的介入策略
六、背景部分的介入策略
七、介入策略的韵律话语模式
第五章 “ ”对外新闻介入策略定性分析
一、“政策沟通”语篇的介入策略
二、“设施联通”语篇的介入策略
三、“贸易畅通”语篇的介入策略
四、“资金融通”语篇的介入策略
五、“民心相通”语篇的介入策略
第六章 “ ”对外新闻态度策略定量分析
一、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
二、态度资源的情感说服策略
三、态度资源的人品说服策略
四、态度资源的逻辑说服策略
第七章 “ ”对外新闻态度策略定性分析
一、中欧新闻语篇的态度策略
二、中亚新闻语篇的态度策略
三、中非新闻语篇的态度策略
四、中拉新闻语篇的态度策略
第八章 结论
一、研究主要发现
二、研究不足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索 引
对外新闻是向世界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是中国主动设置议题、传播议题、参与国际社会话语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构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媒介。目前,我国国际话语权仍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我国国家形象更多是“他塑”而非“自塑”,因此更需要对外传播媒体改变国际舆论场上我国的弱势地位,提升我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塑造好国家形象(董媛媛、田晨,2017)。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的制度性国际话语权建设带来了希望(王义桅,2016);“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提供
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史安斌、盛阳,2017);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沿途国家间将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文化融合和经济依存,增进沿途国家对中国文化、中国话语体系和价值观的认同,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的提升和完善(刘再起、王蔓莉,2016);传播平台很重要,对外传播能力的大小在话语权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王秋彬、崔庭赫, 2015)。可见,对外新闻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既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也能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促进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