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22367
·精准截取汉语发展典型断面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混乱的时期之一,南北对立平行发展数百年,南北通语各自独立而又同根同源、相互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汉语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复杂;同时,北朝通语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终发展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这使得北朝通语的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的整体研究格外重要。本书以北朝通语语音作为研究切入点,无论从复杂性还是重要性来说,都可谓截取了汉语语音史上的典型断面。
·细致刻画汉语语音剧烈演变
语音本就是语言系统中演变发展*快的要素,而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仍、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诸多因素又大大催化了这一时期的语音演变速度。因此,本书格外注重材料的时代因素和地域因素,不仅将反映北朝时期语音的材料独立出来,还进一步按历史朝代分段讨论;为了从南北对比中揭示北朝通语特点,作者还统计分析了大量魏晋南朝语料,从而将北朝通语的演变过程细致地刻画了出来。
·全面搜罗存世语料严谨分析
要将面貌如此复杂、演变如此剧烈的北朝通语研究透彻,必须穷尽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料。既往研究在材料的使用上主要考察诗文用韵和一些反切材料,而本书则在重视韵文和反切材料的同时,全面系统地挖掘和综合使用了史籍、笔记、音注等其他文献中的相关材料。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穷尽性讨论,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结论,以避免以偏概全式的“举例式”说明。
本书以北朝通语语音为研究切入点,结合从三国、西晋到北朝时期的语音变化,深入探讨了南北各地方音的特点以及它们与通语的关系。作者从方言的角度解析了重纽问题、泥娘是否合一以及南北朝通语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成分等问题。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切韵》性质及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目 录
序(竺家宁)
序(李开)
绪 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历史的回顾
三、关于研究材料的说明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第一章 北朝时期声母系统研究
第一节 《颜氏家训》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南北声母差别
第二节 史籍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北朝声母特点
第三节 《齐民要术》音注材料反映的北朝后期声母特点
第二章 北朝时期阴声韵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鱼虞模尤侯幽歌戈麻九韵的关系
第二节 支脂之微齐佳皆灰咍九韵的关系
第三节 萧宵肴豪四韵的关系
第四节 祭泰夬废四韵的关系
第三章 北朝时期阳声韵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东冬钟江阳唐六韵的关系
第二节 庚耕清青蒸登六韵的分合情况
第三节 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十四韵的关系
第四节 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九韵的关系
第四章 北朝时期入声韵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十二韵的关系
第二节 质术櫛物迄月没曷末鎋黠屑薛十三韵的关系
第三节 缉合盍叶怗洽狎业乏九韵的关系
第五章 子史材料反映的北朝时期韵部情况
第一节 《颜氏家训》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南北韵母差异
第二节 史籍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北朝韵部特点
第三节 《齐民要术》音注材料反映的北朝后期韵部情况
第六章 北朝时期声调方面的一些情况
第一节 北朝时期诗文用韵异调通押情况分析
第二节 《颜氏家训》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南北声调情况
第三节 史籍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北朝声调情况
第四节 《齐民要术》音注材料反映的北朝后期声调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代典籍类
二、学术论著类
后记
序
竺家宁
刘冠才先生是海峡两岸著名的音韵学家,在台湾不论是资深的学者们或是年轻的研究生、博士生,对于刘先生都并不陌生,刘先生在音韵学方面的论著,台湾的图书馆里、学术网站上都很容易找到。
刘先生的著作十分丰硕,他对于上古声母、《古书疑义举例》《颜氏家训》都曾经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又透过北朝的一些语料发表了多篇论文,包含《周书》《魏书》《北齐书》,由这些资料中所藴含的声韵现象,分析了当时许多语音特点,这样的研究工作为当时的语音变迁做了十分细致而完整的描述,也可以看出刘先生在研究工作上的前后相承,表现了一贯性与连续性,因而总能对问题的本质做出很好的诠释。
近来刘先生又完成了他的大作《北朝通语语音研究》,这部书的焦点在于汉语语音史的断代研究,这种断代研究是近代声韵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们都了解,音韵学是一个立体的学科,纵贯汉语的两千年历史,对于每个阶段的音韵特色和演化规律,我们必须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索,把每个时代的变化说出来。刘先生的论著不仅仅做了严格的断代,同时也界定了空间上的差异,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北朝的语音研究上。在音韵史的领域上,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南北朝正值中国大分裂的时代,当时留存的语料表现了“各有土风、递相非笑”的局面,刘先生的论著更注意到了这个时期共同语的发展状况,透过这样的著作和研究,把这个分裂时代,南北各地在不同的语音背景下如何向汉民族共同语发展,其间的脉络痕迹做了深入的探索。刘先生引用了鲁国尧先生提出的“南朝通语”和“北朝通语”的概念,说明了金陵、洛阳语音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状况,由此也为《切韵》音系的性质问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使我们能够更确切地了解“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意义内涵。
刘先生在整个章节布置上表现了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例如论及北朝时期鱼虞模尤侯幽歌戈麻九韵的关系,刘先生曾来函讨论,认为《广韵》中的许多相关韵在韵文中的通押情况复杂,若分开叙述,则前后互见之处太多,显得重复啰嗦;若将相关的韵放在一起叙述,又使各个章节之间比例失调。但是为了避免重复,还是尽量把相关的韵放在一起叙述了。原稿是将鱼虞模与尤侯幽六韵放在一起的,但刘先生又发现歌戈麻与鱼虞模也有交叉,最后把九韵放在一起讨论,并通过在本节最后的结论突出南北及不同时代的语音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刘先生用功之勤,在治学态度上给年轻的后学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在全书的架构上,刘先生具体地讨论了北朝时期的声韵母系统,描述其间的发展变化,韵母方面又按照韵尾的类型,从阴、阳、入三个角度切入,客观地呈现了北朝时期的音韵面貌。最后,刘先生更讨论了北朝时期的声调问题,由《颜氏家训》《齐民要术》等文献观察分析,确切地描述了北朝语音的特色,这些都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竺家宁序于台北内湖居
2015年10月3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