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1158734
★一代哲学宗师牟宗三经典代表作。
★享誉海内外,成中英、杜维明、安乐哲等推荐。
★跟大师一起读透中国哲学的精髓。
★厘清现代人必须要懂的先哲智慧。
★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如果说冯友兰的努力方向是使中国儒学“逻辑地”建立起来,那么牟宗三的努力方向则是使中国儒学“哲学地”建立起来。
★牟宗三哲学的精神,就是陆王心学的精神。
牟宗三哲学就是“当代版的陆王心学”,是吸收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和重构的陆王心学。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
《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1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16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重点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39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60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76
第六讲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96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111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137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154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173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191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 208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226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241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267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283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315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334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362
我曾将牟先生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你可以超过他,却不可以绕过他。——哲学大家刘述先
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课题也就关涉到如何消化牟先生的论著,如何超越牟先生理路的艰巨任务。——哲学大家傅伟勋
现在,我们把文化缩小到哲学方面,来讲讲中国哲学的特质和中国哲学的开端。中国哲学是从这个通孔开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人物所表现的。这些人都是圣王,都是philosopher-king,不管你赞成不赞成、相信不相信他们是圣王,但他们绝不像希腊的那些自然哲学家一样。那为什么中国哲学的开端是如此而不如彼呢?这只能讲历史的理由。历史的理由并没有逻辑的必然性,一定非如此不可,换一换也未尝不可。但是,事实上它就是如此,并没有如彼,这就是历史的理由。中国哲学就是从这里开端,通过这个通孔表现它的精神生活。在这个表现过程里面,各种内容的真理(intensional truth)就通通出现了。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传统,西方希腊哲学传统开头是自然哲学,开哲学传统同时也开科学传统。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传统,后来也没有发展出科学,尽管中国也有一些科技性的知识。李约瑟就拼命地讲中国科学的发展史,讲归讲,讲了那么一大堆,它究竟没有成为现代的科学。在中国的《诗经》《尚书》中,虽然也有“帝”“天”,但也没有成为像基督教那样的宗教。
那么,中国哲学的主要课题是什么呢?
中国哲学,从它那个通孔所发展出来的主要课题是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它是以生命为它的对象,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这就不同于希腊那些自然哲学家,他们的对象是自然,是以自然界作为主要课题。因此就决定后来的西方哲学家有cosmology,有ontology,合起来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metaphysics。这个metaphysics就是后来康德所说的theoretical metaphysics。希腊就是成这一套。中国人就不是这样,中国人首先重德,德行这个观念首先出现,首出庶物。这个拿康德的话来讲,就是实践理性有优先性,有优越性,优先优越于theoretical reason。中国古人对德行、道德有清楚的观念,但对知识就麻烦。知识本来就很难的,要有知识必须经过和外界接触,要了解对象,这不是尽其在我,而且不是操之在我的,德行的问题是操之在我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合乎人之常情,所以古人首先对德行有清楚的观念。德行问题是操之在我,所以他讲德行问题的时候是重简易。因此后来陆象山讲简易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不需要对外界有好多知识,你对外界有好多知识是没用的,所以,朱子的道问学之所以不行就是在这个地方不行。这个道理康德讲得也很清楚,陆象山所说的简易由此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1。康德说,如果依照意志的自律而行,那么你所应当行的是什么,这是很容易知道的,平常人都可以知道,但假定要依照意志的他律而行,就需要对世界有知识。这需要对世界有知识,就很麻烦了。为什么呢?我要先经过长期的考虑。考虑了老半天,还不能懂,还要请教专家。请教专家,就是需要知识,以知识来决定,就是他律,这就不是真正的道德。中国人首先重视生命,他的头往这儿转,他两眼不往外看。假定你以自然为对象,你就要往外看。即使不是自然,像希伯来的宗教,有个上帝,那也要往外看、往上看。中国人也看天,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就不完全看天,他要下来看老百姓;老百姓如何听如何视,就要看你自己,所以先要明明德。你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你自己就要先好好地负责任,这样眼光就一步步往里转。基督教是永远往外转,向上看。科学也是永远向外看,这自不待言。就是西方的哲学也习于向外看。西方文化的特点就是如此。这头脑一旦定住了,它是很难转的,它成了个习惯,看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现在的中国人就专门学西方那一套。中国哲学,古人重视生命问题,现在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现在人把生命首先变成心理学,然后由心理学变成生理学,由生理学再变成物理学,再转成人类学及其他种种的科学。各人由这许多不同的科学观点来看人,这一看把人都看没有了,所以这些都是假科学(pseudo-science)。固然学问无大小,真理无大小,但是却有本末。本末的次序,价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有些东西是不能拿科学来解决的。我并不反对科学这一个层次,但除了这个层次以外,还有其他的层次。有些泛科学主义、科学一层论者却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并不反对科学,但我们反对以科学为唯一标准的泛科学主义、科学一层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