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4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61121丛书名: 公务员考试用书
《中公版·公考常识必备清单6 1》为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配套学习资料。本书秉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习理念,书中严格筛选知识点,从概念入手、到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再到知识拓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考生*程度地掌握公考常识。
其次,全书采用口袋书形式设计,分学科进行编排,方便考生随身携带,随时随地积累公考常识。
再者,全书形式设计简易,帮助提升考生阅读体验,缓解视觉疲劳。
趣味常识123,精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在学习之余,拓展知识面,实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中公版·公考常识必备清单6 1》共包括七本小册子。前六本为公考常识必备清单之政治 经济、公考常识必备清单之法律、公考常识必备清单之人文、公考常识必备清单之历史、公考常识必备清单之科技生活、公考常识必备清单之地理。每本书包含三个版块:概念清单,易错清单、拓展清单。概念清单帮助考生实现轻松识记,易错清单通过对比记忆强化考生复习备考效果,拓展清单实现知识拓展,帮助考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且书中设置有温故而知新版块,帮助考生及时巩固所学。
第七本书为趣味常识,包括政治拾取、法律讲堂、经济漫谈、地理发现、人文之旅、历史回响、科普天地等版块,帮助考生在学习之余,拓展知识储备,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第七本为趣味常识123。
目录政治篇之目录政治篇
概念清单|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物质与意识
3联系与发展
4对立统一规律
5量变质变规律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实践与认识
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9群众史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商品的二因素
2价值规律
3货币的五大职能
4剩余价值
5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6利润与平均利润
第三章党的建设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党的根本性建设
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1核心要义
2中国梦
3四个全面
4四个自信
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6五大新发展理念
7推动高质量发展
8建设美丽中国
9人类命运共同体
易错清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
2辩证法VS形而上学
3运动VS静止
4时间VS空间
5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6真理的绝对性VS相对性
7矛盾的同一性VS斗争性
8矛盾的普遍性VS特殊性
9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
10.绝对剩余价值VS相对剩余价值
拓展清单|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1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语录
2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
3生活中的商品经济
4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
5名人名言中的哲学意蕴
6西方主要哲学思想家的观点
经济篇之目录经济篇
概念清单|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4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第二章微观经济
1现代企业制度
2供给与需求
3价格机制
4竞争与垄断
第三章宏观经济
1宏观调控目标
2财政与税收
3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4信用与信用工具
5利息与利率
第四章常见的经济学名词
1基尼系数
2恩格尔系数
3消费者价格指数
4机会成本
5GDP与GNI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五章国际组织
1亚投行
2金砖国家
3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易错清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替代品VS互补品
2收入效应VS替代效应
3乘数效应VS挤出效应
4财政政策VS货币政策
5通货膨胀VS通货紧缩
6经济制度VS经济体制
7摩擦性失业VS结构性失业
拓展清单|吾生有涯,而知无涯
1经济学名人介绍
2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3汇率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常见国际组织的标志
政治篇
政治篇之概念清单概念清单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它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被称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表所示:
两个基本方面不同的回答结果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唯心主义哲学: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派生物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2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温故而知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联系与发展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温故而知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4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它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和联系具体如下表所示:
区别/联系量变质变区别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次序的变动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联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④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6否定之否定规律
(1)辩证否定观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于旧事物中孕育产生,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温故而知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不同周期的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7实践与认识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有消极的阻碍作用。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温故而知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项目含义二者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9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①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②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但其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④在当代中国,凡是拥护、参加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又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温故而知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能够满足人(社会)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或叫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矛盾。①联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②矛盾: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如下表所示:
类别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