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8107
- 西塞罗、布鲁图斯、卡西乌斯、德奇姆斯……谁是刺杀阴谋的发起者?谁又是阴谋实施的关键人物?
恺撒的追随者、共和国的捍卫者、变节者,各有所图;
信念、私利、忌妒、荣誉、仇恨,动机何在?
导致阴谋发动的三个事件,一场扭转局势的公祭
谁一心为国?谁在窥伺权力?
谁错判形势?谁在步步为营?
- 全新切入点,了解恺撒*后岁月与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的必读之作
恺撒作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传记不一而足,而本书独辟蹊径,聚焦恺撒人生的*后阶段,解读各方动机与诉求,分析刺杀阴谋的形成原因与恺撒之死产生的重大影响。
- 整合五大关键史料,结合现代研究
作者梳理大马士革的尼古劳斯、普鲁塔克、阿庇安、苏维托尼乌斯、狄奥五人的历史记录,并结合现代考古学、现代医学、古代兵器学研究,详细剖析主要阴谋家的动机、刺杀地点的选择、如何隐藏武器等历史细节。
4.专著般严谨,小说般精彩;图文配合,一目了然
在严谨考据基础上,作者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叙事紧凑、高潮迭起,读来有种身临其境的紧张与畅快之感。全书配有3幅地图、8页插图,让文字中的历史更加一目了然。
由于莎士比亚的缘故,尤利乌斯·恺撒之死成了史上极为著名的谋杀案。但公元前 44年 3月 15日实际发生的一切远比莎翁戏剧更加扣人心弦。
巴里·施特劳斯认为,尤利乌斯·恺撒谋杀案是一桩精心策划的准军事行动,一场由恺撒手下心存不满的军官们精心构思的阴谋;现场甚至还安排了角斗士负责保护刺客免遭恺撒友人的报复。如莎士比亚所述,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确实是关键性人物,但他们还得到了第三个人的帮助,正是这个恺撒的重要将军之一和密友,真正出卖了恺撒。
刺杀恺撒的刺客视他为意欲称王的军事独裁者——恺撒扬言要改变罗马的生活方式,剥夺元老院的权力。刺客们从普通民众中争得支持,但却忽略了一个能左右局势的群体——恺撒的士兵。阴谋集团认为杀死恺撒就能够拯救共和国,不料却事与愿违。正如作者所言,恺撒死后,“只有军团能够将共和国从军团的统治中拯救出来”。
目录
人物简介
大事记
地 图
第一部分 重返罗马
第一章 并辔同行
第二章 精英人物
第三章 庄园决策
第四章 终极凯旋
第二部分 石上血迹
第五章 酝酿阴谋
第六章 征募杀手
第七章 恺撒离家
第八章 实施谋杀
第九章 风雨共和
第十章 葬礼记忆
第三部分 归 途
第十一章 为意大利而战
第十二章 报仇雪耻
第十三章 奥古斯都
参考文献
尾 注
致 谢
译后记
作者拥有一种罕见的天赋,能够自如地塑造叙事历史,塑造那些似乎永远冻结在大理石里的人物,让他们重新鲜活起来。
——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人文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专家,2012 年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大转向:看世界如何步入现代》
巴里·施特劳斯,有如侦探兼古典学家,引领我们探寻尤利乌斯·恺撒谋杀案的缘由和经过。本书引人入胜,详尽记述了这场改变西方历史进程的人性大戏。
—— 维克托·戴维·汉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凭借敏锐的历史眼光和惊悚小说的节奏,作者生动再现了公元前 44年的罗马、尤利乌斯·恺撒及阴谋集团成员生命的*后岁月。一部深刻反映人性的故事,涉及所有卷入这个著名事件中的男人和女人。这就是历史。历史本就该这样叙写。
——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著有《奥古斯都》
第一章 并辔同行
公元前45年8月,距“3月15日事件”尚有7个月之久。意大利北部湿热的平原上,一队人马由两辆战车引领,浩浩荡荡开进梅迪奥兰城[Mediolanum,今米兰(Milan)]。领头的战车上昂立着罗马独裁官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他刚刚平定了西班牙(Hispania)的叛乱,气宇轩昂,容光焕发。
除恺撒之外,处于最高荣誉地位的当属马尔库斯·安东尼乌斯,即后世更为人熟知的马克·安东尼。他是恺撒授意的接任罗马两位执政官的人选之一,这是仅次于独裁官的官职。紧随其后是颇受恺撒庇护的德奇姆斯,新近一任的高卢(Gaul,大致为今日法国)总督。德奇姆斯的身边是盖乌斯·屋大维乌斯,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屋大维,恺撒的这个甥孙年仅17岁时便已锋芒初露。
四位英豪聚首高卢南部,一同翻越阿尔卑斯山脉(Alps),取道多米蒂亚大道(Via Domitia)。这是一条变幻莫测、生死未卜的古道,既是往昔汉尼拔(Hannibal)的入侵路线,也是神话中赫拉克利斯(Hercules)去往西班牙的道路。
恺撒向着罗马进发。他正盘算着时隔一年出头的再次凯旋入城,意在宣告自己辉煌的战绩,并终结这场自公元前49年爆发、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结束这场内战实属不易,只因缘由太过复杂。事实上,这是恺撒毕生经历的第二次撕裂罗马的内战。每次战争都是对困扰罗马棘手问题的集中反映,从意大利饱受的贫困到各行省发生的压迫,从愚蠢的自私自利和旧式贵族的垂死挣扎到一呼百应的独裁官建功立业的强烈诉求。其后隐藏的却是明白无误的残酷现实,那就是罗马的实权不在元老院,不在人民,而在军队。
浓眉乌眼、口才雄辩、孔武有力、作风狂放的恺撒拥有超强的实际才能。出于对罗马的热爱和对权力的渴求,他利用这份才能重整天下。恺撒的军队或屠杀或奴役了数百万人,其中不乏妇女和儿童。然而在一场场滥杀之后,他又宽恕了国内外的敌人。这种善意的姿态很难不激起人们的疑惑:难道这个征服者在真心安抚?不过大多数人也别无选择,只能默默认同。
在追随自己的所有罗马人中,恺撒挑选了安东尼、德奇姆斯和屋大维三人一道荣归意大利。这是为何?为何这三人中有人会在7个月之后背叛他?为什么在恺撒死后,这三人要举兵互伐,又都取道凯旋的这条路线自意大利北部杀入高卢南部呢?
这就要说到他们每个人在公元前45年之前是如何投身恺撒麾下的。
德奇姆斯崛起
德奇姆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阿尔比努斯是恺撒的密友,他们自公元前56年起共事至少10年之久。当时,时年25岁的德奇姆斯受恺撒派遣担任高卢的舰队司令,打赢了征服布列塔尼(Brittany)、打开入侵英格兰之门的大西洋之战,建立了赫赫声名。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在德奇姆斯身上尤其如此。战争、高卢和恺撒统统成了德奇姆斯的标记。他矫健敏捷、精力充沛、足智多谋、求战心切;他自命不凡、争强好胜、热衷功名。一如他那个阶层中志向远大的人士一般,他赢得了通过选举产生的罗马官职,但首都及其权力圈却不像高卢前线那么令他神往。
德奇姆斯生于约公元前81年4月21日。他血统高贵,系罗马共和国缔造者卢基乌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Lucius Junius Brutus)的后裔。德奇姆斯的祖父是大将军和政治家,但其父非军界人士,其母则作风轻佻,常与人私通,或许与恺撒就保持有这种关系——恺撒在罗马曾勾引过多名已婚贵妇。有位著名历史学家曾有暗示,称德奇姆斯为恺撒的私生子。揣度虽耐人寻味,但却没有事实依据。
无论如何,青年德奇姆斯终究成了恺撒的幕僚。军界非常适合德奇姆斯。得益于恺撒的提携,他一路青云,重展家族昔日执掌军权的雄风。他支持恺撒,这一点与其他任何罗马人并无二致。
德奇姆斯长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他极有可能如他母亲一般魅力无穷,其母可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啊!他身材高大,与他曾假扮的高卢人相比也毫不逊色。他遗下的十数封信函中兼有军营的粗野和罗马贵族刻板的礼貌与自恃,文雅的字里行间时常夹杂着愚笨的语句,例如:“取下你牙间的嚼子,开口说话吧。”也许角斗士身上特有的粗鄙已经侵染了他——德奇姆斯手下豢养了许多角斗士。纵然如此,也无法阻止他与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相互寒暄调侃。
在高卢,德奇姆斯参与了他那个时代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恺撒仅用8年时间(前58—前50年)就征服了这片被罗马人称作“长毛高卢”(Gallia Comata)的地区——这里地域宽广、人口稠密、尚武好战,覆盖了当今法国大部、比利时全境、部分荷兰及德国的一小部分(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当时已为罗马行省),之后还入侵不列颠。凭借高卢的黄金、农业出产和奴隶资源,恺撒一跃成为全罗马最富有的人,并与德奇姆斯等人共享这些财富。
公元前56年在布列塔尼近海的海战中获胜之后,德奇姆斯接下来再次露面的时间是在公元前52年。这一年高卢发生了叛乱,罗马统治险些遭受颠覆。在战事最为激烈的日子里,德奇姆斯亲临阿莱西亚[Alesia,今勃艮第(Burgundy)]的攻城之战现场。根据恺撒的说法,德奇姆斯面对高卢进攻奋起反击,恺撒威风凛凛、身着绛紫色披风紧随其后。敌军全线崩溃,战事宣告结束,只留下清理战场行动待次年展开。
公元前50年,德奇姆斯返回罗马首度任职,官职是经由选举产生的财务官。同年4月,德奇姆斯迎娶来自贵族家庭的葆拉·瓦莱里娅。为嫁给德奇姆斯,葆拉在他确定从海外行省返回的当日休了前夫。那本是一个很出色的男子,对此社会上颇有微词,但未引起太大反响。
德奇姆斯与葆拉完婚一年后,即公元前49年,内战爆发。内战在恺撒和主张寡头政治的反对者之间展开。在他们眼中,恺撒是一个危及他们生活方式的权力狂人和平民主义煽动者;而恺撒则认为,他们对他荣誉的侮辱是心胸狭隘的表现,他们并不像罗马贵族那样看重荣誉。
恺撒的主要对手是庞培和加图。庞培即格涅乌斯·庞培·马格努斯,他绝非空头理论家;事实上,他是恺撒的前政治盟友和女婿。为图霸业,他远征西班牙、罗马亚细亚(今土耳其)与黎凡特(Levant)。在恺撒出现之前,庞培是罗马最伟大的在世将军。马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人称小加图,是一位杰出的元老,信奉由贤明而富有的精英人士治理自由国家的古典观念。刻板教条的他坚持认为,罗马就是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而其他人则认为罗马是罗慕路斯的下水道(Sewer of Romulus),小加图因此饱受嘲弄。他是恺撒的大敌。
德奇姆斯的大多数家人倾向于同情庞培和加图,他的内兄弟们就甘愿为这两人而战。德奇姆斯成年后为帕斯图米乌斯·阿尔比努斯(Postumius Albinus)家族收养,这是一家名门望族,其祖上一贯与罗马国王为敌,思想保守。然而,德奇姆斯却坚持留在恺撒军中。大概在公元前49年年初,德奇姆斯发行了硬币,纪念他的高卢胜利、他的忠诚、他的责任感及团结精神,而这一切都是内战中恺撒刻意宣扬的主题。
同年,恺撒任命德奇姆斯为马西利亚[Massilia,今马赛(Marseille)]攻城战的海军司令,此地为高卢人在地中海海岸所仰仗的重要港口和海军基地。在此后为期半年的战事中,德奇姆斯击败了马西利亚舰队。凭借战斗中彰显的活力、斗志、口才、卓识和敏捷,德奇姆斯赢得了恺撒的交口称赞。他极大地推进了恺撒的霸业,因为此前海军荣耀一直为庞培独享。
恺撒回到意大利后,接着又挥师东进与庞培决一雌雄。在公元前45年一年间,他将德奇姆斯作为副帅留在马西利亚,担任高卢总督。后来德奇姆斯击败号称高卢最骁勇斗士的贝洛瓦契(Bellovaci)叛军,再立战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