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0419
★麦肯锡极简工作系列套装。世界知名咨询管理公司的逻辑思维。
★麦肯锡公司的思维方式、麦肯锡精英的工作智慧。
★麦肯锡创立于1926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7000多名咨询顾问。作为世界传奇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不断推动着世界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麦肯锡公司的人才,在各个行业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强大实力,这和麦肯锡精英的逻辑思维是分不开的。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如何有效地整理需要的资料?
如何高效地传达复杂的信息?
如何更快地打动重要的客户?
图表是麦肯锡咨询顾问们卓越工作的工具,教你把信息和思想凝聚在图表上,让对方*时间理解你的想法。麦肯锡资深合伙人齐藤显一从解决问题的需求出发,在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SCQOR故事展开法等基础上,归纳了麦肯锡盛行数十年的图表工作法的技巧,打造了可视化、简单化、精确化的图表武器,让你极快地解决复杂的问题,走出工作困境。
本书还总结了图表工作法的五个流程和步骤,从评估数字、判断商机、思考价值链、分析基础设施,*终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图表工作法旨在教你用视觉化思维以图制胜,让你用图表说话来解决问题,是新手迈向解决问题的优秀入门书。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
当今时代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且变化速度飞快。据说人一天中要思考2 万~3 万次,思考的内容就像一个旋涡,让人感到焦虑。
提问,让我们将思维聚焦到正确的方向上,让大脑朝着这个方向思考,以此达到通过提问控制思维的目的。提问,是一种有力且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产生新想法和新的创意,让我们的人生发生改变。
麦肯锡研究专家、麦肯锡管理咨询师大岛祥誉从提问的本质出发,教你麦肯锡盛行数十年的“提问式思维”。本书归纳了提问的6大好处、好的提问的4个标准、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的“三部曲”等,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发现问题本质,摆脱工作烦恼,提升人生质量。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
如何快速掌握学到的知识?
如何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如何把学到的东西快速运用到实践中?
这本书就有你要的答案。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作者侍留启介为麦肯锡知名商业顾问在书中深度剖析了麦肯锡精英思维方式,从逻辑思考能力到语言能力均有涉及,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序 章 通过案例,用图表找出问题所在
01 先学会“用事实思考”
真相就隐藏在数字之中
02 图表让问题变得更容易
仅仅罗列数字是很难让人读懂的
没必要使用复杂的分析手法
借图表展开思路
03 首先要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
与他人进行比较
与过去进行比较
04 深挖问题的原因
关注要点,让问题特征更明晰
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
尝试绘制概念图
熟练运用模板
专栏1 从“数据图表”到“分析图表”
第一章 通过数字了解全局
05 了解销售规模与发展状态
了解公司的问题
从长期数据捕捉整体情况
尝试将问题分解开来思考
06 KENTA面包房遇到的问题
了解增长率的变化
07 了解市场份额的变化
市场份额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重要的是变化幅度
08 了解收益的变化
固定费用的重重压力
重视变化的先兆
关注销售利润率的变化
绘制图表,整理疑问点
09 了解生产效率的变化
与同行业进行对比
了解清楚问题才能改善业绩
专栏2 何谓“概念图”
第二章 判断市场是否还存在商机
10 掌握市场的整体情况
为什么要对市场进行分析
抓住细分市场
进行细分化的了解
11 搜集数据绘制图表
搜集数据的方式
基于经验的思考
决定产品魅力的主要因素
12 了解顾客的需求
化“主动生产”为“被动生产”
从数据中了解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顾客动向
专栏3 一张图表一个信息
第三章 摸清价值链在哪些环节有问题
13 何谓“价值链”
用来表示事业流程的价值链
写出你想到的内容
从用词中体会层级的概念
把握大体流程
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按照时间排序
14 掌握正确提问的能力
通过交谈弥补信息与数据的不足
以正确的提问引导对方说出观点
15 正确提问的三大难点
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式的提问
注意对方的立场与心情
避免一开始就提出非常具体的问题
考虑更多的候选问题
16 向谁提问?从何问起?
理解倾听顾客心声的意义
了解对方真正关心的内容
向细分化的问题转换
首先要与对方建立信赖的关系
注意对员工进行提问
17 通过提问了解问题
要了解各自的关注点上的差异
尝试向营业员提问
整理关注的内容
18 提高访谈效果的技巧
所有重要的内容都做笔记
事先做好提问列表
重要的是与对方的对话本身
明确访谈目的
考虑对方的利益从而获得信赖
19 提高访谈效果的记录方法
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
毫无取舍地忠实记录
按价值链的流程整理答案
提前准备好整理表格
20 按照价值链的环节进行评价
将意见按不同的流程环节进行分类
21 总结多数人意见的方法
不要掉入“对症疗法”的陷阱
按纵向的流程来发现问题点
以归纳法的思路进行总结
22 通过继续追问来了解重要内容
23 将意见与事实数据相结合思考对策
通过数据来把握事实情况
专栏4 注意排列的顺序
第四章 思考“基础设施”是否有问题
24 何谓“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价值链的“地基”
25 了解基础设施问题的两种方法
对显在的基础设施问题进行思考
分解“氛围”的含义
店内布局与信息管理方面的问题
人事上的问题
26 从价值链的问题来分析基础设施
产品开发——没有考虑到顾客
制造——一直沿用旧的生产方式
市场营销——没能及时应对顾客关心的内容
销售——在人才培训方面不够用心
售后服务——没有努力去了解顾客
27 聚焦“人的问题”
沟通不足的代价
专栏5 尝试对项目进行概括
专栏6 使用辅助线
第五章 弄清问题的本质,给出解决方法
28 梳理存在的问题
有了问题的“路标”后再向前推进
改变意识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
29 思考解决之道
解决价值链上的问题
熟练使用思维工具
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
构建顾客数据库
改善店内氛围
提升沟通的质量
30 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果
不要指望别人
决定从哪方面入手
31 大家都能取得成果
任何公司都适用的方法
事实上成功率有40%
说给问题解决者的话
后 记
用数据和图表改变会议形式
养成用图表进行思考的习惯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
第1章 为什么优秀的顾问会特别注重提问
- 取得绝佳业绩的秘密就隐藏在提问之中 /002
提问能让大脑运转起来 /005
- 在麦肯锡工作期间学会的“提问式思维”/007
- 你要试着进行提问 /010
梳理杂乱的信息 /011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 /013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 /014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016
改善人际关系 /017
改变自我 /019
- 正因为身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以才要经常提问 /020
“搜索 × 提问”可以拓宽各种可能性 /022
- 提问带来机遇 /024
第2章 什么是好的提问
- 什么是“好的提问”/028
- 提问可以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030
- 问题应该只有一句话 /032
将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34
- 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036
-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038
- 要能让人变得积极 /042
- 好的提问的四个方向 /045
询问事物的本质 /050
面向未来的问题 /053
跳脱束缚的问题 /054
激发对方 /057
- 看似是一个问题,实则非也 /060
- 将问题记笔记 /062
笔记就是“脑洞”/064
10.“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 /065
11.“叫份外卖”/067
第3章 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
- 所有的工作都从提问开始 /072
2.“提问三部曲”让你的工作不再返工 /073
准确了解情况 = 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074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075
验证这一假设 /076
- 提问能让大脑进行最佳的运转 /077
< 开辟新事业时的提问 > 面对未知的问题,要运用主动进攻型的提问 /085
< 从零开始的思考能催生新事物 > 大胆地提出疑问 /089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① > 询问具体的场景,从而发现新的消费需求 /091
<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② > 对所发表意见的“前提”进行提问 /096
< 为了解决问题而提问 > 用“问题”消灭问题的两段式提问 /098
- 迅速提出问题并加以验证 /103
成功的人并非立刻行动,而是立刻提问 /103
- 越早提问就有越多可能性 /106
第4章 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
- 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 /112
价值观的差异 /112
不要带有主观判断 /114
- 谷歌所重视的尊重、共鸣、宽容的力量 /117
- 打动对方的提问原则 /119
打动对方的提问①:用提问化解难言之隐 /121
打动对方的提问②:让对方接受“苛刻”的要求 /123
- 被否定时,通过提问改变现状 /127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提问时要注意对场面的观察 /130
< 可用于头脑风暴或会议中的提问 > 变负为正 /132
< 能提升团队实力的提问 > 用四个问题改变团队成员的想法 /135
< 改变想法的练习 > 用“角色化”提问法改变内心的想法 /139
- 用提问中获得的启示,激励自己 /142
第5章 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
- 提问带来新的思考 /146
发现“思维的习惯”/147
- 注意“五感”的违和感 /149
- 从“必须……”中跳脱出来 /151
经常自问: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51
没有体力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153
- 越是重大的问题,越要让自己暂时放空 /155
- 提出“回顾性”的问题 /157
- 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 /160
要重视简单的回答 /161
- 我的世界被问题打开的瞬间 /163
附 录 不同场景下的“提问”列表 /167
后 记 世间一切皆由“提问”而起 /175
参考文献 /178
作者简介 /179
《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
01麦肯锡人士,注重知识储备与逻辑训练
为什么商务人士,无法通过学习提高能力? / 002
掌握更多能用于商业的“知识” / 007
通过“逻辑”将知识串联起来 / 011
掌握高效的“时间分配法” / 014
专 栏 优秀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学习 / 020
02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不懂“政治经济学”,如何成功? / 024
“写、读、听”,轻松记住经济术语 / 035
用伦理知识培养“商业思维” / 040
高效率地提高“知识素养” / 054
专 栏 概括能力的必要性 / 062
03逻辑思考能力
阅读理解能让自己变得“有逻辑” / 066
磨炼表达能力:“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 079
强化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 087
提高“表达能力”的最佳训练方法 / 095
通过读和写来锻炼“思考能力” / 100
如何把文章写得简洁易懂 / 109
专 栏 撰写小论文也能提高“演讲能力” / 118
04如何快速掌握语言能力
首先,要放弃英语 / 122
注重结果,“集中精力”坚持到底 / 132
巧用词典和网络“读写” / 136
“阅读”能力的三个盲点 / 142
轻松掌握“听”的能力 / 148
最终都要归纳为“简洁易懂”的话语 / 152
专 栏 你能掌握“完美的英语” / 156
05麦肯锡思维:把你的知识用起来
坚持自学的“时间管理法” / 160
用“资格证书考试”的试题册来打磨知识 / 168
让自己“显得聪明”的三个方法 / 173
现在、立刻!提高周围人对你的“评价” / 183
专 栏 通过MBA的“入学小论文”来规划职业生涯 / 188
后 记 书中的“知识”也不是绝对的 / 191
致 谢 / 196
一流精英的价值何在?
差不多两年前,我在Business·Breakthrough(BBT)大学院担任教授一职,有一次进行面授时,曾有一位女学生向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知道发现本质性的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非常的重要。当然我也明白,要想发现本质性的问题,需要事先搜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并在这些工作的结果上总结整理出所谓的‘事实真相’。可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过搜集信息的经验,所以我不知道该去哪儿搜集什么样的有用信息。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
她的这个问题,让当时一直认为搜集信息是理所当然的我一时间很受冲击,这完全是我预料之外的一个问题。
这里要向不明就里的各位读者简单说明一下,BBT是一所互联网线上大学,我在担任企业顾问的同时,也是这里的兼职教授。平时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授课的,学生中不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人,所以像这种当面授课的机会还是比较特别的。
进行面授前我从教务员那里听说,“目前最让学生感到棘手的,就是信息搜集这个环节”。可是,“搜集信息”这一过程又可以说是通往“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而且必须要在这个最基本的环节上,搜集最真实的信息才行。虽说比较麻烦,但还是要坚持去做的——这就是我当时的观点。
但是话说回来,像这位女学生问题中所说的那样,能够捕捉到“本质性的问题”的人,又有多少呢?“本质性的问题”这种提法好像平时也有人会不经意间用到,但是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发现本质性的问题”,指的就是要准确地捕捉问题的关键点。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事先做好大量的功课,还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储备。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求助于顾问专家的原因。
而我们所要发现的“本质性的问题”,就是要建立在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之上,明确事物间的联系,找出导致“问题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是感觉很厉害?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只有专家才能做的事情,非专业人士只能望而却步了吧。
其实,只要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即发现问题的“路标”,就已经足够了。即便还不能完全理解问题所在,但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就可以先尝试一些解决对策。如果效果不理想的话,只需及时修正方法就好了。
问题的“路标”让我们接近问题的核心
所谓“路标”,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在重要项目上采用“事实调查(数据)”和“访谈(定性信息)”的方式来准确搜集信息,再以此为基础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
要获得100%的事实证明,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但其实只要搜集一定程度的信息,就已经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假设判断了。而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并不需要专门解决问题的人,恰恰需要的是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非专业实践者。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忠于事实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要搜集一定数量的数据,但实际上,只要能掌握可帮助我们看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的重要数据,也就足够了。我们并不需要运用分析师常用的复杂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深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来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即可。如果搜集的信息还不够充分的话,可以再去对客户或第一线的员工进行访谈或调查问卷,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大致的情况。
因此,大家不必畏惧不前,完全可以学会这种“非专业的问题解决法”。
本书就是为那些大企业或中小企业,还有同样想要提高自己部门或公司业绩的人所写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大家怎样更简单地找到问题的“路标”,并给出解决方案,然后获得成效。
通过绘制图表来加深理解
本书主要就是教大家为了找到问题的“路标”,该进行哪些必要的步骤,该如何分析信息找出其中的含义。并且假设读者都没有搜集和分析信息的经验,所以书中建议大家搜集的信息,都是最低限度的、最基本的数字而已。
要想从这些基本的数字中,发展出相应的思考,绘制图表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表”就是通过图形或流程图等概念图的形式,将信息视觉化的结果,能让此前罗列在自己面前的数字或定性信息,那些自己怎么也看不懂的数据,一下子变得容易理解起来。
“咦?为什么这里是这样的呢?”图表化以后,像这样单纯的问题,都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这就是一大进步。因为有疑问才会有思考。
本书章节的顺序安排,如图表3中所示,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流程写成的。为了避免一开始就引用企业的案例导致大家不好理解的情况,笔者在序章中先用非常简单的案例,解释了何谓“问题路标”以及如何通过图表来理解问题的真相。
从第一章开始,以身边的街头面包房为例,说明解决问题的要点。
第一章,首先通过基本的数字来分析自己公司的现状,判断是否存在问题、问题是否严重。
第二章,弄清楚所进入的市场是否还有商机。
第三章,思考自己公司的价值链(提升销售额的对策)是否有问题,其原因又是什么。
第四章则是对公司基础设施(部门、员工、企业文化)问题的思考。只有在对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只有弄清了问题所在,才能着手思考解决之策。
所以,第五章的内容,就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同时,由于已将需统计或从文献资料中搜集的信息数量,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所以对客户、顾客、公司员工的访谈就变得十分重要。本书第三章中就针对“提问的技巧”进行了讲解。
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案例中的一些数据都是虚构的。这些图表以及专栏的内容,是由BBT的专任教师,同时也是鄙社的高级顾问竹内里子负责撰写的。
Business·Breakthrough大学/大学院 教授
ForeSight & Company董事长
齐藤显一
用图表找出问题所在
真相就隐藏在数字之中
职位晋升以后,负责新的业务并接待新的客户,大家都想让自己的工作能够顺顺利利地开展下去。那么,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
是继续坚持迄今为止自己所熟悉的工作方式还是去模仿前辈的做法?或者去书店寻找经营管理类的“指导书”,并尝试实践那些书本上的知识?笔者认为种种这些努力,只不过是延伸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而已,这个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实际上并不会给业绩带来很大的变化。
当你困惑于事业没有起色、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时,最好事先找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才能着手考虑解决之道,并发现有效的突破口。
很多人认为通过模仿别人成功的例子,也能让自己同样获得成功,其实这只是错觉。除非你所遇到的问题与别人完全相同,否则是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方式找到正确的对策的。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思考什么样的解决对策,从而总结出笼统的观点,即“问题的路标”。因此,必须要对事实先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不是靠预测或经验来做判断,而是要坦诚虚心地去看待“正在发生的事实”。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由数字来找出问题。
当你意识到“最近变胖了(裤子变紧,懒得走路)”这样的问题时,为了验证这个判断,需要有哪些“材料(事实)”来支撑呢?此时最重要的一个数据就是“体重”了。而且不仅仅要有现在的体重数据,还必须要与过去的体重数据进行对比。此外,通过锻炼身体带来的正常的肌肉增长、体重增加的情况也要考虑在内,因此,体脂肪率以及身体显著部位的尺寸等数据也要搜集。
只有掌握这些事实数据,才能让自己避免陷入抽象的思考,弄清楚体重具体增加了多少,这样才能明白问题的严重程度。
反之,如果不依据事实,仅凭印象去下结论“看起来好像没那么胖啊”,这样就会将问题的讨论引向含糊不清的方向,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瘦身方法肯定有它流行的道理吧”,即让问题的结论与思考的过程本末倒置了。
企业的运营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基于客观事实(我们也把这叫作“事实基础”)来分析当前的状况,这能帮助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仅仅罗列数字是很难让人读懂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基于事实基础的问题分析是很重要的了。那么,要想通过事实基础找到问题所在,还需要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以“50岁以后开始烦恼自己体重增加”的显太君的案例来说明吧。
首先,“体重的变化”是一项重要的事实,可以列出一张数字表格。实际上,完全只是罗列出数字的表格,在很多不习惯使用图表的公司或组织中都较为常见。
你能从这张数字表格上一下子就读出到底有什么含义吗?感觉应该很难吧。虽然能注意到数字较大的变化带来的异常,但其背后隐藏的含义,是很难领会的。
那么,如果转化成图表的形式呢?数字从顶峰开始有一个较大的下落,并在之后有一点一点攀升的走势,是不是让人感觉一目了然呢?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就会很容易让人想要提出疑问:“为什么体重在2012年有一个较大的下降?”“之后体重又开始有增加的倾向,为什么无法保持呢?”
所谓“绘制图表”,其实就是将事实数据以视觉化的方式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从而产生合理的疑问。而且,一旦有了疑问,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前期还应搜集哪些数据信息。
然而,这些往往都只是将视线聚焦在“某一点”上,从而忽视了对整体走势的判断,也就是说,没有明白图表中呈现出来的更重要的信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这样,在几个关键节点上用简要的信息,标注出可以从图表上读出的内容或者疑问点,这样更能让人一眼就明白问题的要点所在。
像这样,清晰地写出图表中需关注的要点,无论面前摆放了多少张类似的图表,都能很快地捕捉到重要的信息,很容易就对整体发生了什么问题做出判断。
总之,不要只是罗列出数字,要用图表化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理解搜集到的数据。
没必要使用复杂的分析手法
在将数据进行图表化时,往往会陷入不注意对数据图形的分析,转而依赖于各种分析手法的误区中。也许这能带来更深刻的发现,或者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是,对于各位非专业人士来说,并不推荐大家使用这些手法。
大家去书店里,能发现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有关宏观经济分析、经营财富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教材。让人感觉要想弄懂本公司或商业上遇到的问题,就必须得运用这些高深复杂的分析方法才行,于是便尝试拿起其中一本来读,结果看得云里雾里不得不中途放弃。说不定本书的各位读者中,就有这样的人哦。
请大家放心。作为想要提升自己或公司业绩的各位读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学习掌握那些以解决问题和分析信息为生的专家(顾问、分析师等)才会使用的“分析手法”。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复杂的分析手法就毫无用处,只是这对于以分析数据为职业的人会很有用,而对于只是想改善自己或公司业绩的普通人来说,反而会成为一个很高的门槛,让我们离“发现问题”的目标渐行渐远。
作为非专业人士,要想捕捉到问题的“路标”,其实只需要对问题有一个简单大致的了解就足够了。不需要引入复杂的分析手法,首先从力所能及的地方、从自己熟知的领域开始即可。
对于数字的理解,只要能弄清楚其变化的趋势、变化量、比例、两个或三个数字间的关系就行了。即使是绘制图表,也只是用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最多涉及分布图的形式,就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弄清楚问题了。
尝试绘制概念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教给大家分析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将数字转化成图表的形式,不过我们要传达的不能仅仅是数字,还要将我们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来。
说到写文章估计大家都习以为常,毕竟对于写作者来说,这算不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读文章的人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阅读需要花费时间,特别是最近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看长篇幅的文章了。
如此一来,我们该如何是好?一般的做法就是只简略地列举要点,或是分段进行说明,但我在这里还是推荐大家采用与图形相结合的说明方式。原因就在于人类认知的特点,比起长篇大论的文字来,视觉化的图形在传达信息的速度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通过图形来传达信息,重要的部分则用文字来表现,这样能显著提升受众的理解程度。这种图形和图表,就叫作“概念图”。
最好学会使用PowerPoint或Excel等程序软件来绘制图表。但是,无论使用哪一款软件,都要清楚为了将自己的想法概念展示出来,应该采用何种图表类型。当你想要表达观点时,就要从众多的模板中挑选出最有说服力的来使用,这样才能让你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得更清晰。
作为概念图,必须要能够以一种让读者或观众更易理解的形式,来表达出想说的内容,而如果形式太过复杂的话,就会让人弄不明白到底想说什么。千万不要陷入“为了使用而使用”的误区中。只有时刻提醒自己,运用概念图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传达我想说的内容”,才能避免失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