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5923
这是一本基于日常而又出奇制胜的“边缘之书”。作者既非学者也非作家,却以非凡的热情,独到的识见和广阔的比较文化视野,通过对20余种外国语言和地方方言的切磋和玩味,深入语言现象内部,揭示了种种为通常学者和作家难以企及的语言奥秘,并据此寄托、凝聚对母语命运的热忱关注。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深远的文化思考于一炉,行文风格简洁、明快而又处处渗透着幽默的机锋。有志于学习和研究语言、探计语言之迷的读者不可不读。
——唐晓渡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汉语情有独钟,就在全球汉语热还不流行的20多年前,本书的作者齐一民(齐天大)因商旅之便足迹遍及欧美亚多国、开启了一个作为“民间田野语言学者”(黄集伟先生赞誉)的“汉字汉语命运考察之旅”并留下了一部至今耐人寻味的语言趣味习得著作《妈妈的舌头》。
写在《妈妈的舌头》再版时 / 001
听话听声
本人是老寿星?
语言与世界大同
学语言与撑杆跳
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
人类语言中的“人妖”
为上海话“平反”!
日文:唯一的组合语言世界
中国人“关照”日本人绰绰有余
美国人能“关照”日本人吗?
中国人和日本人真的“同文同种”吗?
母语:“妈妈的舌头”
地球的代言人
Opera的温床——如歌的意大利语
北京的方言和北京人儿
普通话的盛世
拼音文字:跳跃的音符们
人类是亚当和夏娃创造的吗?
无声的绘画——象形文字
谁使中国人成了象形文字唯一的继承人
方块字的诞生
方块字:神奇的魔方
如美元般坚挺的English
如English般走俏的美国货
你学……俄文
东西摇摆的俄文和俄罗斯民族
太阳永远是太阳
失去汉字的中国还是完整的中国吗
法语:品貌兼备的上乘语言
玛克西姆餐厅的法国大菜岂有不贵之理
“Long live”与“万歲”
“英语之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视窗”
回眸“八面槽”
“外滩之角”遗梦
东京的“英语之角”
日本人总讲不好英文的理论依据
口 音
“BE”和“AE”
英国人眼中的美国人
美音是怎样形成的?
假大鼻子们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两个凡是”
黑人讲“黑话”吗?
人种与黑人
吃祖先“白饭”的英语专家们
北美人说话=胡同里赶猪
永远大写的“I”
“台语”
政治的语言和语言的政治
德语印象
德文:语言中的“奔驰”
两种“机器人”——德国人与日本人
为什么日本人、德国人倒着说话?
我为何毅然放弃学习德文?
西班牙文:如歌的行板
佐罗与拉美人的性格
美国与古巴——大象与松鼠
“搞掂”广东话!
脏话与精神文明
骂人的真理
中西骂法赏析
“巴格牙路”:世间最肮脏的字眼
职业语言戏谈
晴海之声
菲律宾语:东西方文化血乳交融的文字
菲律宾人:全球打工仔
杭州话:西子湖畔的笑声
孤山脚下祭秋瑾
Hebrew、Yiddish:使犹太人复活的语言
我会一百万个阿拉伯语词汇
会数数的中国人
不是人话的计算机语言
痛失安南——从越南话想到的
越文:汉语拉丁化的皮试
上海、巴黎——东西方两颗明珠
上海话:东方的巴黎音
围着汉字转的“韩轱辘”
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文
韩国人不唱《北国之春》
拉丁文:西方的“古汉语”
“刀叉文明”与“筷子文明”的跨世纪对撞
被abcd冲撞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国
失去了文言气质的中国
东北“淫”的幽默
再幽一默
山东腔,棒子话
东方:围在汉字长城中的迷宫
世界语还有希望吗
无忌的童言
动物语言的意境
锣鼓听音
Macau不是她的真姓——澳门日记
写在《妈妈的舌头》再版时
今年是公元二〇一九年,距离《妈妈的舌头》的出版,一算,二十个年头了。
二十年人老了不用说,连地球都老了、老化了。
但“妈妈的舌头”——我们的母语却不太显老,岂止?是返老还童风姿再现,君不见,眼下地球上有那么多“苦读”汉语的人们!
“苦读汉语”是个啥滋味,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不是作为学生,而是老师:就在《妈妈的舌头》出版后不久的二〇〇四年,我就索性关掉了开的不温不火的小公司去北京语言大学当客座的教师,那么一“客座”,就坐到了今年——整整十六个年头了。
北语是“小联合国”,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大本营,用英文教,更用中文教,既教经济贸易,也教时事和文学,多年下来,我的学生遍布五大洲,他们都无疑地——携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对汉语汉字的痴迷。
由此说来,我将“妈妈的舌头”——母语的推广事业,还真的从书本上强行“落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一路下来,竟近二十个年头之久,所说的“汉语初心未改”,也就是说我这种人吧!
还值得一提的是,二〇〇八年至二〇一三年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博时所做的博士论文《日本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之路——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也是沿着母语研究道路的继续前进,论文可以说是《妈妈的舌头》的续篇,前者是感性随意的,后者是理性学术的,两部书在追求上基本一致,就是用一种或多种手法将汉语的定位——给进一步精准。
在《妈妈的舌头》中我“声称”学过不少语言,当然,那不只是虚言,接着,在北语和北大的十几年间,我利用两校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偷学”和进一步巩固了几门语言,比如韩语和俄语,还有世界语、葡萄牙语、古希腊语、古拉丁语、波斯语等,通过之,我进一步加厚了自己“爸爸的舌头”(《妈妈的舌头》姊妹篇的书名)上的舌苔,同时,还练就了一对捕捉语言信号的“雷达耳”,就是说,在地球大语种中除了阿拉伯语,我的耳朵只要随便一竖起,便能够在瞬时,分辨出你说的那类语言——不仅外语,连中国的方言都算在内。
有一个小例子:我在北语培训学院小语种部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学院急需一个讲意大利语的老师,我走到校园中,仅用了三分钟,就“认领”回了一个意大利学生——我在一大堆从身边走过的外国学生中一耳朵便探听出谁说的意大利语,然后,将其请回了我们学院。
拥有这种人类语言“顺风耳”,即使我感到乐趣无穷,也平添不少忧愁——当人类各种隐埋于“悄悄话”中的秘密在世间为数不多的你这种“语言隐私偷听者”的耳中不再是什么机密的时候,这时,你就有些惶恐,因为你是个潜伏的“听风者”,你属于“稀有动物”。
能想象出吗?有人在公共场合用他们的母语旁若无人地“大放厥词”——他们以为没人听懂——比如说俄语西班牙语德语的,但恰巧,身边站着的是齐老师我。
关于我当“经贸汉语教师”的心得体会,已被详细写进《梅花三“录”》一书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那本书里去“探宝”。哦,忘了说了,《妈妈的舌头》是我出版的第一部书,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出版了二十五部书,每年不止一本,当然,有这么大的“产能”,优点是包罗万象,缺点是题材不专一,涉及文学、语言学、日本研究、商务管理、绘画音乐等太多领域,这兴许也会令读者迷惑,但是,生命这么短暂,为何要那么专一呢?
至于,为什么将曾经那么得意的笔名“齐天大”变更为本名,要怪互联网“搜索”功能精确度的不到位,不信,你搜一下“齐天大”,肯定出来的,是带着个“圣”字尾巴的家伙,因此,俺老齐的风头和热度,被“老孙”给“蹭”走掉了,因此,哪怕是忍痛,再版时也必须使用本名,免得让“猴哥”白占了便宜。
《妈妈的舌头》再读时,哪怕是过了那么多年了,还能令作者本人心潮澎湃,因为书中所用的是“青春笔法”,其中有“大无畏”的狂放不羁和傻大胆,在此,请读者们原谅本人“少年得志”时的“口无遮拦”——谁没年轻过哩?不过,对比一下今昔的中国和世界,我在上世纪末所说的那些“大话”和“预言”,竟然被悄然兑现了许多:比如汉语和汉字文化圈在全球舞台的强势复苏以及连带的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比如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文明仍旧不停地“东西摇摆”,还有,就是我在书中用“恶言恶语”讽刺挖苦过的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相对衰落……至于最终哪家兴旺哪家沦落,见分晓恐怕要等到这个世纪结束之时,不过无论结局如何,人类在共同命运的泰坦尼克号上,尽管语种不同,使命是一致的,那就是鲁迅所言:“先生存,后发展”——先和大自然和平共处,再从彼此间取长补短共谋生路,然后达到共同繁荣。
关于这一点,十多年来作为一个教诲过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国家学生的一线汉语任课教师,我是有实际体会的,那么多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肤色学生可爱的面庞,此时,就在我眼前晃动。
最后,再次衷心感谢作家出版社的唐晓渡老师和徐乐老师,他们的辛勤劳动,两次成就了此书。
齐一民
听话听声
一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曾说: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这本书中关于语言的故事就是我借着阿庆嫂的耳朵,按照听锣鼓的拍子一拍一拍地听来的。我在二十几年中总共听过不下几十种各个国家的语言和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开始都是被动地听,是被强行灌到耳朵里听的。我曾在加拿大魁北克蒙市的一家工厂里工作,据我和同事的一次不完全统计,那里共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移民,三十多个种族的人总共会四十多种不同的语言,又因魁北克本来就有英、法两种官方语言,几百号职工平均每人至少会三种语言,即英语、法语,外加自己的母语。
当我第一天走进那家公司的办公室时,一位印度籍的女同事说她会五种语言。除了会英、法语之外,由于出生并生长在非洲,她会斯瓦西里语;而由于她是印度人,她会印度的Gujarati语;又由于她是穆斯林,她可以用阿拉伯语念《古兰经》。会四五种语言在魁北克不算稀奇,稀奇的是高中程度的她所会的五种语言之间竟有那么大的语系的跨度,从斯瓦西里到阿拉伯,再到Gujarati!
我还有一位年过六旬的美籍同事,他是法国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又曾随父亲到巴拿马做生意,被巴拿马人在监狱里囚禁过两年,他在囚禁期间学会了西班牙语。他还能十分熟练地运用德文和意大利文。他的语言区域的跨度也令我叹为观止,从阿语到西、德、意,那是几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
刚刚走进那家公司的我,也可使用中、英、法、日等四种文字,而且还为之沾沾自喜。但那两位同事的语言能力之强,使我顿感语言境界的深奥及其广阔无穷。我为人类对语言潜在的驾驭能力而叹服。因为能够同时记忆四五种完全不同的文字和文化体系并随时脱口运用那些语言,绝非是一件易事。它意味着几万个不同种类的文字符号和语法结构的随机调换,外加那些字符和语法后面繁杂丰富的文化、宗教习俗和概念。那绝对是必须经由人,也只有人才能完成的体系的调换,是人脑独有的功能,是电脑及其他一切非人脑的运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电脑能够机械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但电脑无法准确地转译那些语言之外的人文概念,无法准确地传达语言所要终极表现的情感以及人的本愿。
语言是上苍赠与人类的恩惠,而能够同时驾驭多种语言更是人类独有的天赋,是一种对人脑的超常规的运用,是将人脑功能推向极限的试验,是一种奢侈、一种恣意发挥的奢侈;是一种享受,享受的是智慧,也是智慧的享受。
我是在遇到那两位同事后才又抱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另几种语言的学习的,是他们告诉了我语言的学习永无止境,学习语言的乐趣和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