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7453丛书名: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中公版·2020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狂背30天》为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和大纲考点,中公教育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织经验丰富的师资精心编写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狂背30天》专为考生研发,凝练重要考点,使考生一目了然,轻松记忆。并针对广大考生需求,设计了32开版面,采用双色印刷,方便携带,重点突出,帮助考生随时随地学习专业知识,高效备考。
《中公版·2020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狂背30天》1.根据历年真题考查内容,提炼每个章节的核心考点。
2.将复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以一句话总结概括,内文双色,一目了然。
3.书本小巧,方便携带,利于考生随时随地记忆背诵。
4.内含口诀速记,使考生花更少的时间记忆更多的内容
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1
第一节护理程序1
第二节护士职业防护3
第三节医院和住院环境4
第四节入院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
第五节卧位和安全的护理8
第六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1
第七节患者的清洁护理17
第八节生命体征的评估20
第九节患者饮食的护理25
第十节冷热疗法28
第十一节排泄护理30
第十二节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34
第十三节静脉输液和输血法40
第十四节标本采集44
第十五节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46
第十六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患者的护理49
第十七节临终患者的护理51
第十八节医疗和护理文件的书写52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54
第一节循环系统解剖生理54
第二节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54
第三节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56
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58
第五节高血压患者的护理59
第六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60
第七节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62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63
第九节心肌疾病患者的护理64
第十节心包疾病患者的护理65
第十一节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66
第十二节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67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69
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生理69
第二节口炎患者的护理70
第三节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71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71
第五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73
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74
第七节肠梗阻患者的护理75
第八节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76
第九节腹外疝患者的护理77
第十节痔患者的护理78
第十一节肛瘘患者的护理78
第十二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的护理78
第十三节肝硬化患者的护理79
第十四节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护理80
第十五节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81
第十六节胆石症患者的护理82
第十七节胆道感染患者的护理83
第十八节胆道蛔虫病患者的护理83
第十九节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84
第二十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的护理85
第二十一节慢性便秘患者的护理85
第二十二节急腹症患者的护理86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87
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87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87
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的护理88
第四节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88
第五节肺炎患者的护理88
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91
第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92
第八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92
第九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94
第十节气胸患者的护理94
第十一节损伤性血胸患者的护理95
第十二节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96
第十三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96
第五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98
第一节传染病概述98
第二节麻疹患者的护理98
第三节水痘患者的护理99
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100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101
第六节艾滋病患者的护理102
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102
第八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103
第九节猩红热患者的护理104
第十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105
第十一节结核病患者的护理106
第十二节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护理108
第六章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患者的护理109
第一节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109
第二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109
第七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患者的护理111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111
第二节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13
第三节分娩期妇女的护理115
第四节产褥期妇女的护理117
第五节流产患者的护理118
第六节早产患者的护理119
第七节过期妊娠患者的护理120
第八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120
第九节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121
第十节胎盘早剥患者的护理122
第十一节前置胎盘患者的护理123
第十二节羊水量异常患者的护理123
第十三节多胎妊娠及巨大胎儿患者的护理124
第十四节胎儿窘迫患者的护理124
第十五节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125
第十六节妊娠期合并症患者的护理126
第十七节产力异常患者的护理127
第十八节产道异常患者的护理128
第十九节胎位异常患者的护理129
第二十节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130
第二十一节羊水栓塞患者的护理130
第二十二节子宫破裂患者的护理131
第二十三节产褥感染患者的护理132
第二十四节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132
第八章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133
第一节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护理133
第二节新生儿窒息的护理134
第三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135
第四节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136
第五节新生儿黄疸的护理136
第六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137
第七节新生儿脐炎的护理137
第八节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138
第九节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138
第九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40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140
第二节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141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142
第四节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143
第五节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143
第六节尿石症患者的护理144
第七节泌尿系统损伤患者的护理145
第八节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146
第九节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147
第十节外阴炎患者的护理148
第十一节阴道炎患者的护理148
第十二节子宫颈炎患者的护理149
第十三节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护理150
第十四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护理150
第十五节痛经患者的护理151
第十六节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护理151
第十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护理152
第十八节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152
第十九节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153
第十章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154
第一节精神障碍症状学154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155
第三节抑郁症患者的护理156
第四节焦虑症患者的护理157
第五节强迫症患者的护理158
第六节癔症患者的护理159
第七节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160
第八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161
第十一章损伤、中毒患者的护理162
第一节创伤患者的护理162
第二节烧伤患者的护理163
第三节咬伤患者的护理165
第四节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166
第五节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167
第六节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168
第七节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的护理169
第八节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169
第九节中暑患者的护理170
第十节淹溺患者的护理171
第十一节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171
第十二节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172
第十三节破伤风患者的护理173
第十四节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174
第十五节骨折概述175
第十六节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177
第十七节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178
第十八节颅骨骨折患者的护理178
第十二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护理180
第一节腰腿痛和颈肩痛患者的护理180
第二节骨和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182
第三节脊柱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182
第四节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183
第五节风湿热患者的护理184
第六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184
第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186
第八节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187
第十三章肿瘤患者的护理188
第一节肿瘤概述188
第二节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189
第三节食管癌患者的护理190
第四节胃癌患者的护理191
第五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191
第六节胰腺癌患者的护理193
第七节大肠癌患者的护理193
第八节肾癌患者的护理195
第九节膀胱癌患者的护理195
第十节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196
第十一节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197
第十二节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197
第十三节卵巢癌患者的护理198
第十四节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198
第十五节白血病患者的护理199
第十六节骨肉瘤患者的护理200
第十七节颅内肿瘤患者的护理201
第十八节乳腺癌患者的护理201
第十九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202
第二十节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203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患者的护理204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204
第二节贫血患者的护理204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205
第四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护理206
第五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206
第六节血友病患者的护理207
第七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208
第八节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208
第九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209
第十五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患者的护理210
第一节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210
第二节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护理210
第三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211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213
第五节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护理214
第六节糖尿病患者的护理214
第七节痛风患者的护理216
第八节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217
第九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218
第十节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219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220
第一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220
第二节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患者的护理220
第三节头皮损伤患者的护理221
第四节脑损伤患者的护理222
第五节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222
第六节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223
第七节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护理224
第八节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224
第九节癫痫患者的护理225
第十节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226
第十一节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的护理226
第十二节小儿惊厥患者的护理227
第十七章生命发展保健228
第一节计划生育228
第二节孕期保健229
第三节生长发育229
第四节小儿保健230
第五节青春期保健232
第六节妇女保健232
第七节老年保健232
第十八章中医基础知识233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概念233
第二节中医基础理论233
第三节中医的四诊234
第四节中医辨证方法234
第五节中医治病八法234
第六节养生与治则235
第七节中药235
第十九章法规与护理管理236
第一节与护士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236
第二节与护士临床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237
第三节医院护理管理的组织原则239
第四节临床护理工作组织结构240
第五节医院常用的护理质量标准240
第六节医院护理质量缺陷及管理241
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
2.系统论为护理程序的基本框架。
3.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4.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护理程序的基础,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
5.资料分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主观资料即为你(患者)所讲,客观资料即为我(护士)所见。
6.患者本人是资料的直接来源,也是资料的主要来源。
7.与患者交谈时,先从主诉、一般资料开始;患者叙述时注意倾听,不随意打断或提出新的话题。
8.收集的资料要及时记录
①遵循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
②主观资料的记录应尽量用患者自己的语言,并加引号。
③客观资料的记录应使用医学术语,描述所用的词语应准确,能正确反映患者的问题,避免护士的主观判断和结论。
9.护理诊断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相关因素四部分组成。
10.健康的护理诊断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具有的,达到更高健康水平潜能的描述。
11.PSE公式(三部分陈述法)
①P:护理诊断名称。
②S:症状或体征,也包括其他检查结果。
③E:相关因素。
12.书写护理诊断时,一个护理诊断针对一个健康问题,并且必须是用护理措施能解决的问题。
13.护理计划的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问题。
14.护理计划设定优先次序最常选用的依据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6.依赖性护理措施是护士遵医嘱执行的具体措施。
17.独立性护理措施是护士在职责范围内,经过独立思考、判断所决定的措施。
18.协作性护理措施是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合作完成的护理活动。
19.评价是护理活动的最后一步,却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20.护理记录单的书写(PIO格式)
①P:患者的健康问题。
②I: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③O:护理后的效果。
21.护理计划的近期目标,一般指7天以内可达到的目标。
第二节护士职业防护
1.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也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
2.发生锐器伤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①挤压:发生针刺伤时,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禁止局部按压伤口。
②冲洗:肥皂水清洗伤口后,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的黏膜处。
③消毒: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
④报告: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⑤处理:评估患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人体长时间处于声音强度大于40dB的环境中,可引起听力和神经系统损害。
4.生物性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5.戴手套
①有伤口时需戴手套,以减少被血液感染的机会。
②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
③接触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肤时,应更换清洁的手套。
④接触血液、体液等可能受污染的情况,必须戴清洁手套。
⑤脱手套后,仍需洗手。
6.配置化疗药物时,不可将药液排于空气中;抽取的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
7.处理48小时内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时,需穿隔离衣、戴口罩等。
第三节医院和住院环境
1.患者入院应先预检分诊,再挂号就诊。
2.门诊护士遇到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患者时,应安排提前就诊。
3.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4.如遇危重患者,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抢救护士;如遇灾害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如遇法律纠纷、交通事件、刑事案件等情况,应尽快通知医院保卫部或直接联系公安部门,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5.做好抢救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患者和医生到达的时间、抢救措施落实的时间和病情变化的时间,但注意不包括患者家属到达的时间);执行医嘱的内容;病情的动态变化。记录要及时、准确、字迹清晰。
6.急救物品“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及定期检查维修,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
7.在抢救过程中,如为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当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与处方(6小时以内)。各急救药品的空安瓿要经两人查对,记录后再弃去,输液瓶、输血袋等用后要统一放置,以便查对。
8.急诊科(室)应设急诊观察室,留观时间一般为3~7天。
9.病区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m。
10.病区白天的声音强度应维持在35~40dB。
11.病区医务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12.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婴儿室、手术室、产房及老年人病室等,室温以22~24℃为宜;早产儿的病室室温以24~26℃为宜。
13.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时,可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增加患者排尿,加重肾脏的负担。湿度过低时,对气管切开、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尤为不利。
14.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
15.医院的环境管理着重强调医院的规章制度。
16.破伤风、犬咬伤、癫痫、子痫、高热惊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需要避免阳光刺激。
17.铺备用床时,床旁桌距床约20cm;移床旁椅至床尾正中,距床尾约15cm。
18.铺麻醉床时,盖被开口向门;枕头横立于床头,开口背门。根据手术部位或麻醉方式加铺橡胶单、中单,腹部手术患者铺于中部(要求上端距床头45~50cm)。
19.全麻术后患者,应铺橡胶单和中单于床头。
20.中单要全部遮住橡胶单,防止橡胶单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第四节入院和出院患者的护理
1.患者或家属持门诊或急诊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
2.对有虱、虮者,先行灭虱处理,再进行卫生处置。
3.护送患者入病区的过程中,必要的治疗(如输液、吸氧等)不能中断。
4.病区护士接到通知后,首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准备床单位。一般是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5.用蓝色或黑色笔逐页填写住院病历眉栏及各种表格;用红色水笔在体温单40~42℃横线之间相应入院时间栏内纵行填写入院时间。
6.患者住院期间,住院病历的排列顺序: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单、病程记录、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住院病历首页、门诊或急诊病历。
7.接到急诊患者通知后,首先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8.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和抢救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患者,应24小时专人护理。
9.一级护理应每1小时巡视患者一次。二级护理应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三级护理应每3小时巡视患者一次
10.护士填写出院时间:用红色水笔在体温单40~42℃横线之间相应时间栏内纵行填写。
11.出院患者病历的排列顺序:住院病历首页、出院(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单、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体温单。
12.患者出院后,床垫、床褥、棉胎、枕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在日光下暴晒6小时;病床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溶液擦拭。
13.轮椅运送法协助患者坐轮椅时,轮椅后背与床尾平齐。翻起脚踏板,面向床头,固定车闸。
14.推轮椅时,患者身体尽量向后靠;下坡时要减慢速度;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将毛毯平铺于轮椅上,上端应高过患者颈部15cm左右。
15.挪动法的搬运顺序,可记为“上车下床”,即挪向平车时,先移动上身;挪向床位时,先移动下身。
16.单人搬运法,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
17.二人搬运法,甲托住患者头、颈、肩和腰部;乙托住患者臀部和腘窝处。
18.三人搬运法,甲托住患者头、颈、肩和背部,乙托住患者腰和臀部,丙托住患者腘窝和小腿部。
19.四人搬运法用于颈、腰椎骨折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20.四人搬运法,平车紧靠床边,大轮端靠床头。
21.平车运送患者时,患者头部应卧于大轮端,以减轻不适;护士站在患者头侧,以利于观察病情;平车上、下坡时,患者的头部应在高处,以防患者不适。
22.运送骨折患者时,平车上要垫木板,并将骨折部位固定好。
23.平车运送患者时,有引流管及输液管时,要固定妥当并保持通畅。进出门时,应先开门,不可用车撞门。
第五节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1.被动卧位指患者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体位,如昏迷、瘫痪等患者。
2.被迫卧位指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的端坐卧位。
3.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枕头横立于床头,头偏向一侧。目的是防止窒息。
4.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目的是防止头痛。
5.中凹卧位适用于休克患者。
6.中凹卧位时,患者头胸抬高10°~20°,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下肢抬高20°~30°,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排血量,缓解休克症状。
7.侧卧位肌肉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8.取半坐卧位时,先摇床头支架,使之呈30°~50°,再摇膝下支架,以防患者身体下滑。
9.半坐卧位的适应证
①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可减少局部出血。
②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可改善呼吸困难。
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利于引流,还可防止膈下脓肿。
④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渡。
10.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端坐。取端坐卧位时,摇起床头支架,使之呈70°~80°,膝下支架呈15°~20°。
11.头低足高位的适应证
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
②十二指肠引流,以利于胆汁引流。
③妊娠时胎膜早破,以防止脐带脱垂。
④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12.颈椎骨折患者进行颅骨牵引时,采取头高足低位,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13.头高足低位可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4.膝胸卧位时,患者跪于床上,小腿平放,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部贴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头转向一侧。
15.膝胸位的适应证
①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疾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