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24771
第一部分环境与发展
第一章绪论2
第一节环境概述2
一、环境的概念2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2
第二节环境问题7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7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7
三、当代环境问题9
第三节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2
一、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2
二、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3
思考题16
第二章生态学及生态环境17
第一节生态系统基本概念17
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17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17
第二节生态平衡及其意义26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26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26
三、生态学及应用26
思考题28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9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9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29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30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特征31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3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32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33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法33
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35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37
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38
第四节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40
思考题42
第四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43
第一节清洁生产43
一、清洁生产概述43
二、清洁生产的概念44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45
第二节循环经济46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46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46
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46
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47
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47
第三节低碳经济49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49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49
三、低碳经济的目标50
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51
五、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53
思考题53
第五章资源环境保护54
第一节概述54
一、基本概念54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54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54
第二节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55
一、水体55
二、水资源57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58
第三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59
一、土地资源概述59
二、土地资源的保护60
第四节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2
一、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2
二、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3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5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65
五、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66
第五节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8
一、矿产资源概述69
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69
三、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70
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70
思考题71
第六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72
第一节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72
一、人与环境72
二、环境与疾病73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74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74
二、环境污染物的特征74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75
四、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78
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79
六、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80
第三节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81
一、室内污染源81
二、居室污染的预防83
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83
思考题84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
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86
第一节概述86
一、水污染与污染源86
二、主要废水的成分和性质87
三、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89
四、水污染现状90
第二节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91
一、水质和水质指标91
二、水质标准92
第三节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94
一、水污染控制94
二、废水处理常见方法及流程95
三、污泥处理技术97
第四节水资源化99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99
二、调节水源量以增加可靠供水99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100
第五节海洋污染100
一、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危害100
二、海洋污染的特征101
三、海洋污染的控制102
思考题103
第八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04
第一节概述104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104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105
三、大气污染现状107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影响107
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8
第二节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108
一、大气圈及其结构109
二、风和湍流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110
三、气温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111
四、大气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112
第三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技术114
一、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114
二、主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115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与行动119
思考题120
第九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21
第一节土壤污染概述121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土壤污染121
二、土壤污染的特征特性122
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类型124
第二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125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125
二、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危害126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29
第三节农药污染132
一、农药污染概述132
二、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132
第四节化肥污染135
一、化肥污染概述135
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136
三、化肥污染的防治136
思考题136
第十章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138
第一节概述138
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概念和分类138
二、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139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原则140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处理141
一、破碎处理141
二、分选技术142
三、固化142
四、生物处理技术142
五、热处理技术143
第三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144
一、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及其意义144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144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144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系统和系统技术144
第四节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145
一、固体废物处置的目标和方法145
二、土地填埋处置技术145
第五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146
一、基本现状146
二、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垃圾146
三、电子废物及回收利用147
思考题148
第十一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149
第一节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49
一、噪声与噪声源149
二、噪声的危害150
三、噪声控制152
第二节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154
一、电磁辐射及其危害154
二、电磁性污染的控制155
第三节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55
一、放射性污染与污染源155
二、放射性污染的控制156
第四节光污染、热污染及其防治156
一、光污染及其防治156
二、热污染及其防治157
思考题158
第三部分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160
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160
一、环境管理的意义及内容160
二、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161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163
第二节环境法166
一、环境法规概述166
二、环境法规的目的及作用166
三、环境法规体系167
第三节环境标准168
一、环境标准概述168
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168
第四节环境监测169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及作用169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70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171
四、环境监测中污染物分析方法简介171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趋势172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172
思考题173
第十三章环境质量评价174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74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174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74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75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175
二、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176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77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177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78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
方法179
思考题182
附录183
附录一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183
附录二《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简介185
附录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86
附录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87
附录五声环境质量标准188
附录六“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印发通知188
参考文献189
前言
随着新的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尤其自2010年雾霾大面积出现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更加关注,我国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了污染治理大力支持,科研人员为了弄清楚污染来源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近五六年新出台了很多环境新政策、新法规、新标准,同时,新理论、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例如,2015年8月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新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别针对水、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出台了三个“十条”等。因此,有必要对《环境保护概论》进行修订和补充。
本教材自出版以来,除了在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作为环境学科的基础教材和非环境学科的通识通选教材供选读外,还得到全国几十所高校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并于2012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为此,编者对广大读者表示深深的感谢!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答谢广大读者的厚爱,编者也尽力使教材跟上时代步伐,尽量做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基础课和非环境专业的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环境科学管理者参考。
这一版《环境保护概论》中的主要内容与第一版基本相同,为了使教材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个别章节中专业性过强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修订了相关新标准,补充了新的相关数据,对近几年出台的重要的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在书后附录中更新了相关标准,补充了近几年的环保主题,增加了“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等。相信这些修订会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的再版工作由第一版的作者共同协作完成,各章节的修订分工也仍按第一版进行,刘芃岩负责全书统稿。在修订过程中,河北大学赵春霞帮助修订了第五章内容,并给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在此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7月
第一版前言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规模空前扩大,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排放的污染物也与日俱增,从而引发了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能源的短缺等问题,而环境与资源保护需要公众参与,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有必要掌握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本书是专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和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编写的教材。
本教材分为环境与发展、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环境保护措施三部分,涵盖了环境及其污染问题的基础知识,水、土壤、大气、固体废物污染和其他物理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等内容。本书力求反映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前沿,补充了一些新数据;对当代全球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融入了“保护生态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等环境保护的新理念;增加了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电子垃圾的污染及处理等新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既考虑到了教材的广泛适用性,又注重一些内容的加深和扩展,对专业性强的内容,作者采用小一字号标出,供使用者选择采纳。本书配套电子教案,请发信到[email protected]免费索取;或到化学工业出版社教学资源网http:∥www.cipedu.com.cn免费下载。
本书由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的一些教师共同编写而成。各章节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章、第十二章第四节,刘芃岩;第五章第二节、第七章、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三节)和第十三章,路达;第二章、第九章,刘树庆、宁国辉;第三章、第四章,郭玉凤;第八章、第十章,于泊蕖;第十一章,秦哲。刘芃岩负责全书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引用了相关资料,在此,对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交叉性强,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理念、新的污染防控技术又不断更新,加之编者的水平和时间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