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739128
诗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词的抒情功能在北宋一众词人手中有了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都被后世公认为经典。
《北宋词史(套装上下册)》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将有很大参考价值。
引言
第一章 晏欧词风与令词创作群体
第一节 北宋初期词坛
第二节 北宋词初祖——晏殊
第三节 个性张扬的作家——欧阳修
第四节 令词的优秀作家张先及其他
第五节 小令的最后一位专业作家——晏几道
第二章 柳永词风与慢词兴盛
第一节 慢词的兴起及其发展
第二节 柳永词风及其词史地位
第三节 “婉约之宗”——秦观
第四节 成绩斐然的其他慢词作家
第三章 苏轼词风与苏门创作群体
第一节 词风的革新家苏轼
第二节 苏门创作群体
第三节 “诗化”革新的深化者——贺铸
第四章 清真词风与大晟创作群体
第一节 清真词风
第二节 大晟词人创作群体
第三节 御用词人与北宋后期的俗词创作
第五章 李清照及北宋后期其他词人
第一节 李清照的个性与成因
第二节 李清照前期词作
第三节 压倒须眉的《词论》
第四节 北宋后期其他词人
结语
《北宋词史》书后
《北宋词史(套装上下册)》:
一、生命在日常生活中闪现光彩
人的生命只有短暂一次,它展现在生与死的途程之中。由于人生短暂而且必有一死,面对生死这一二律背反,前人早已有过精辟的见解。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这是一种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主动精神。西方一位浪漫主义美学家,面对日益物欲化的人生,具体提出:“人,诗意地栖居于世界”这样的口号。这是一种占有生活,把握生命的审美观照。
早在九百多年前,当时只有七岁的晏殊就已经被乡里目之为“神童”了,他思维的敏感、感受的细腻已可想而知。随着年齿与阅历的增长,词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似乎已经兼有这两个重要方面。他的《珠玉词》,就其主要倾向而言,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就是对生命价值进行“诗意”思考的最高结晶,很多词篇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他的《浣溪沙》就是在较深层次上对人生、对生命进行“诗意”的探讨,并由此而广为人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这是一首生命的哀歌,它是从光阴流逝这一角度来写的。虽然这是古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因作品的内涵丰厚,构思新颖,属对工巧,终于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开头两句,似乎只重描述而没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其实这两句用笔极重。因为“新词”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这一系列具有特征的动作,正好说明作者在深层次上痛感生命于不知觉之间的消失。“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从客观事物之不变者这一角度来写的。季节如昨,亭台依旧,但其中的潜台词却是:物是人非,人生几何?作者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时空这一广大范畴中来进行思考,于是,这首词便具有某种厚重的哲理韵味了。“夕阳西下几时回”,是承上所作的补笔。字面上,它写的是“夕阳”万古常新,去而复“回”,然而作者恰恰是从人们视而不见的“变”字这一角度来补充的。因为在“几时回”这一设问之中,已包含有今日的“夕阳”已非昨日的“夕阳”之意在内,暗示着“夕阳”纵然美好,但毕竟要“西下”,要落去。譬诸人生,一去便永无回归之日。可见,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人们心中所有却是笔底所无的一种“诗意”的感受。这两句分别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作者面对“花落去”这一现实,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之情。然而,作者对此既然无能为力,便只能徒唤“无可奈何”了。下句“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受和感叹。燕子秋去春来,不违时节。每当新春来临,它们便差池剪羽,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往来飘忽,人们很难辨认出它们确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