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81572
纪念汪曾祺诞辰百年经典合辑
展现文学大师风采
温暖,睿智,幽默,通透
作为“中国*后一位士大夫”,他的文字具有明清笔记般的雅致与风流
深受沈从文、金庸、贾平凹、苏童、毕飞宇、曹文轩等诸多文学名家喜爱
众多文章被收录进初、高中语文教材
师友故人,人情往来,记忆犹新,温暖治愈。
1. 他(汪曾祺)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是幸福的。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2.《汪曾祺经典》丛书共七册,精选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杂文、小说、评论等内容,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书画作品,进一步展现其美文佳作。
3. 《汪曾祺经典》丛书,精选精编,装帧精美,版式疏朗。
4. 《师友故人忆念中》中汪曾祺用*平实的文字叙述师友故人的沉浮动荡,将辛酸悲苦以幽默豁达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了他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历经浮沉却始终不渝赤子之心。
《师友故人忆念中》中一位喜爱写字、画画、做饭的作家,回忆儿时的师恩母爱,讲述金岳霖、沈从文等他求学西南联大时的各任老师,以肖像画般的笔触记录了一段特殊时光里的一群辉煌的人。他怀念曾经一起并肩工作的朋友,以及偶然遇到的普通人们。他是大时代的见证者,是沧桑巨变的经历者。他用*平实的文字叙述着他们之间的交集,众人的沉浮动荡,将辛酸悲苦以幽默豁达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了他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历经浮沉却始终不渝赤子之心。
代 序
师恩母爱——怀念王文英老师
悔不当初
西南联大中文系
我的老师沈从文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新校舍
闻一多先生上课
怀念德熙
地质系同学
修髯飘飘——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林斤澜!哈哈哈哈……
老舍先生
金岳霖先生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怀念一个朝鲜驾驶员同志
一个邮件的复活——访问北京邮政管理局无着邮件股
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看《小翠》,忆老薛
谭富英逸事
唐立厂先生
老 董
焦满堂
艺坛逸事
寄到永玉的展览会上
铁凝印象
一辈古人
张大千和毕加索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听侯宝林同志说相声
祈难老
一个过时小说家的笔记——曾明了小说集《风暴眼》代序
贾平凹其人
退役老兵不“退役”
沈从文转业之谜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关于于会泳
潘天寿的倔脾气
齐白石的童心
张郎且莫笑郭郎
蔡德惠
鸡 毛
代后记
编后记
张大千和毕加索
杨继仁同志写的《张大千传》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如果能挤去一点水分,控制笔下的感情,使人相信所写的多是真实的,那就更好了。书分上下册。下册更能吸引人,因为写得更平实而紧凑。记张大千与毕加索见面的一章(《高峰会晤》)写得颇精彩,使人激动。
……毕加索抱出五册画来,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画册,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画的中国画,花鸟鱼虫,仿齐白石。张大千有点纳闷。毕加索笑了:“这是我仿贵国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请张先生指正。”
张大千恭维了一番,后来就有点不客气了,侃侃而谈起来:“毕加索先生所习的中国画,笔力沉劲而有拙趣,构图新颖,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会使用中国的毛笔,墨色浓淡难分。”
毕加索用脚将椅子一勾,搬到张大千对面,坐下来专注地听。
“中国毛笔与西方画笔完全不同。它刚柔互济,含水量丰,曲折如意。善使用者‘运墨而五色具’。墨之五色,乃焦、浓、 重、淡、清。中国画,黑白一分,自现阴阳明暗;干湿皆备,就显苍翠秀润;浓淡明辨,凹凸远近,高低上下,历历皆入人眼。可见要画好中国画,首要者要运好笔,以笔为主导,发挥墨法的作用,才能如兼五彩。”
这一番运笔用墨的道理,对略懂一点国画的人,并没有什么新奇。然在毕加索,却是闻所未闻。沉默了一会儿,毕加索提出:
“张先生,请你写几个中国字看看,好吗?”
张大千提起桌上一支日本制的毛笔,蘸了碳素墨水,写了三个字:“张大千”。
(张大千发现毕加索用的是劣质毛笔,后来他在巴西牧场从五千只牛耳朵里取了一公斤牛耳毛,送到日本,做成八支笔,送了毕加索两支。他回赠毕加索的画画的是两株墨竹,——毕加索送张大千的是一张西班牙牧神,两株墨竹一浓一淡,一远一近,目的就是在告诉毕加索中国画阴阳向背的道理。)
毕加索见了张大千的字,忽然激动起来:
“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为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
毕加索用手指指张大千写的字和那五本画册,说:“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没一点色,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却包含着一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这话说得很一般化,但这是毕加索说的,故值得注意。毕加索感伤地说:“中国的兰花墨竹,是我永远不能画的。”这话说得很有自知之明。
“张先生,我感到,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毕加索的话也许有点偏激,但不能说是毫无道理。
毕加索说的是艺术,但是搞文学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想想他的话?
有些外国人说中国没有文学,只能说他们无知。有些中国人也跟着说,叫人该说他们什么好呢?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日
注释
原载《北京文学》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