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3455丛书名: 康巴作家群书系 第五辑
《阿妈的念珠》名源自一串佛珠,一串奶奶生前留下的佛珠 。
为了纪念那些只能在梦中相见的身影,诗人无数次的祷告,无数次向天空呐喊,哪怕是一次虚无缥缈的身影,也请带上他*真*诚的祝愿!
《阿妈的念珠》名字源自一串佛珠,一串诗人奶奶生前留下的佛珠 。为了纪念那些只能在梦中相见的身影,诗人无数次的祷告,无数次向天空呐喊,哪怕是一次虚无缥缈的身影,也请带上*真*诚的祝愿!收集的诗歌很多内容都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信仰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反思。
第一章 渡心
玛吉阿米/003
意佛/004
布谷鸟和我/005
抛售和贱卖/006
凡尘观想/007
越/008
三个响头/009
标志/010
化鹰飞九天/011
我的兄弟叫死亡/012
嘉那玛尼的渡咒/014
血,雪/015
独傲的海马/016
独叶/017
万物无终/018
死亡预想/019
囚笼鸟/020
离开——左窗/021
没落的经堂/022
影子的生命/023
独角的羚羊/024
藏生缘/025
救赎/026
消失的仓央嘉措/028
半影未来佛/030
天葬台/031
岗/032
忆思亲/033
本善心/034
当爷爷/035
第二章 梵音
雪域的风马 是我筑建香巴拉的城墙/039
请告诉我/041
解脱/042
塔尖/043
玉震/044
画地为牢/045
烈马魂/046
不要打扰/047
塔无/048
信仰浅灰/050
澜沧旁的静马/051
消失的尘埃/052
思想人类/053
心训/054
死亡的诗人/055
夜中枪手/056
我的世界/057
思/058
空门/060
烛/061
玛尼/062
第二次/063
高原/064
佛前的渡眼/065
海天佛国/066
信仰的门徒/067
今晚没有梦/068
朝拜的烛光/069
信仰所见,红尘酒香/070
迫切轮回的翅膀/071
第三章 故土
醉囊谦/075
囊谦(一)/076
囊谦(二)/077
囊谦(三)/078
心洁/079
骑行路/080
祈拜/081
曾经的你/082
数星星/083
给信仰的交代/084
梦中的蓝湖/086
藏地密码/087
我的玉树/088
现实不属于的美/090
记忆里的仁波切/091
轮回的真相/092
孤独的葬礼/093
第四章 诗杂
扬州游记/097
梦西湖/098
出晨/099
顺其自然/100
农民/101
小城独/102
无/103
众/104
鸡足山/105
等/106
思亲杂想/107
走红尘/108
颤/109
修无我/110
秋乡/111
夜来/112
佛门/113
把酒问天/114
浪子/115
雪/116
苦等寒/117
沐光情/118
第五章 随性
十分钟的兰州/121
胡话/122
墓/123
死去活来/124
温泉的热度/125
鬼也是被冤枉的/126
今晚/127
毒雨/128
巴黎树下的雨夜/129
沐云/130
诗人与夜/131
上天的金牛/132
七夕/133
第二日的梦/134
在或不在/135
雨夜/136
大海/137
夜雨/138
雨天的蚊子/139
孩子/140
人生输给了现实/142
夜/143
黑眼圈/144
亲离/145
晨/146
狐命/147
风/148
情(一)/149
情(二)/150
思念/151
第六章 漫谈
一个烟酒男人/155
梦窗/156
中秋/157
冷心/158
路志鸣/159
我们的主宰/160
乐心/161
仕途/162
那一次呐喊/163
也许那也是你的痛/164
现实/165
夜无/166
悲哀的丁零/167
命/168
瞑/169
弃子/170
飘北/171
阿弥陀佛和狗/172
夜,你为何如此折磨/173
邂逅/174
烤火/175
下世布达拉/176
心/177
我和卡佛/178
消失的贵族/179
小丑/180
拉萨的脸庞/181
孤独火山/182
镣铐/183
水火相容/184
夜寒雪飘/185
我佛慈悲/186
无归处/187
我孤影的葬礼/188
信佛/189
雪域之王/190
洗/191
奴性/192
凉风/193
另一个自己/194
错/195
庇佑/196
罪过/197
安静与慌张/198
存在/199
心中梦女/200
赌徒/201
今夜我在布达拉/202
信仰/204
宁城夜凉/205
梦中的博弈/206
夜问佛眠/207
弃婴的哭泣/209
净土/211
离昏/212
初心/213
安息/214
今日向这片土地奉献/215
人间/216
表情/217
余味/218
爱夜/219
脸庞/220
渡沉沦/221
忏悔录/222
摇钟的孤儿/223
梦/224
告密人/225
安静/227
不知仙,思圣堂/228
轮回的牢房/229
生命的闹铃/231
路遥先生/232
末日求饶/233
永不超生/234
雪域风笛/235
前世的眼泪/237
一只飞蛾/238
一世是一生,一生又是一世/239
苟且远烟/240
卓玛拉/241
春不再去秋不来/242
夜谈/243
沐光感记/244
日子/245
我的世界/246
古拉/247
吟歌/248
法/249
离歌/250
自问/251
苍年无悔/252
英雄碑/253
小丑/254
欲望投生/255
家园的士兵/256
再遇一次人生/258
梦约/259
香巴拉玉树/260
记忆沙漏/262
忘记疼痛/263
破碎的星光/264
病房/265
抬头/266
岁月流浪/267
某天的约定/268
沉睡/269
雪域的风马/270
阿拉丁的哭泣/271
墓碑的名字/272
影子/273
恐惧的正义/274
臣服/275
安眠的革命/276
是和尚的浪子/277
思念在轮回/278
玉树的风/280
时间/281
一片空白/282
神秘雪域/283
我的模样/284
夜梵音/285
噶玛巴千诺/286
为“康巴作家群”书系序
阿 来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的作家群体。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一辑和第二辑,共推出十二位优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等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讨会”,我因为在美国没能出席这次会议。在继2015年、2016年后,2019年“康巴作家群”书系再次推出第五辑,含11位作家的作品。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个人认为,若干年后回顾,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这一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达,却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来,我频繁在这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处游历,无论地理还是人类的生存状况,都给我从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击,那就是这样雄奇的地理,以及这样顽强艰难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传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的书写与表达。直到两百年前,三百年前,这一地区才作为一个完整明晰的对象开始被书写。但这些书写者大多是外来者,是文艺理论中所说的“他者”。这些书写者是清朝的官员,是外国传教士或探险家,让人得以窥见遥远时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书写常常导致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差异多,更有甚者为寻找差异而至于“怪力乱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寻找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达:他们自己的生存感。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认知。他们对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达。他们对于横断山区这样一个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环境的细微感知。为什么自我的表达如此重要?因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产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这样的表达,才得以呈现,而只有经过这样的呈现,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未经表达的存在,可以轻易被遗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未经表达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达的基础是认知。感性与理性的认知:观察、体验、反思、整理并加以书写。
这个认知的主体是人。
人在观察、在体验、在反思、在整理、在书写。
这个人是主动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动或命定的。
这个人书写的对象也是人:自然环境中的人,生产关系中的人,族群关系中的人,意识形态(神学的或现代政治的)笼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个青藏高原上千年历史中缺乏人的书写,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学等级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过于渺小,而且过度地顺从。
但历史终究进展到了任何一个地域与族群都没有任何办法自外于世界中的这样一个阶段。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就叫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而是整个世界扑面而来》。所以,康巴这块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书写。两三百年过去,这片土地在外力的摇撼与冲击下剧烈震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终于醒来。其中的一部分人,终于要被外来者的书写所刺激,为自我的生命意识所唤醒,要为自己的生养之地与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为人的生存找出神学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们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讲“康巴作家群”这样一群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自然就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这种书写,表明在文化上,在社会演进过程中,被动变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变成了主动追求的人,这是精神上的“觉悟”者才能进入的状态。从神学的观点看,避世才能产生“觉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学所笼罩,所以,入世也能唤起某种“觉悟”,觉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觉,反思与书写与表达。
觉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当文学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构成的社会,聚光于人所造就的历史与现实,历史与现实生活才焕发出光彩与活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之力,某一地域的人类生存,才向世界显现并宣示了意义。
而这就是文学意义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经蒙昧许久的土地,文学是大道,而不是一门小小的技艺。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书系又将出版,对我而言,自是一个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广阔雄奇的高原上,有越来越多的各族作家,以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来书写这片大地,来书写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达我个人最热烈的祝贺!
文学的路径,是由生活层面的人的摹写而广泛及于社会与环境,而深入及于情感与灵魂。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异性,而应更关注于普遍性的开掘与建构。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桥梁,文学是沟通,使我们与曾经疏离的世界紧密相关。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这是作者为“康巴作家群”书系所作的序言)
第一章
渡心
玛吉阿米
淡淡的酥油茶里照进了阳光
仿佛那一刻得到了加持
与八廓街路上的朝圣佛光
一同卷入了茶味
探进了心脏
玛吉阿米
门前回眸
五百世肩并肩
差错而过
玛吉阿米
窗前遥望
五世间轮回过渡
不离不弃
意 佛
在圣城丢下了太多记忆
想不起那桑烟漫城时的佛光
八廓街的奇迹是那梦牵魂绕的世俗中还有的存真
那饮酒过量的扎吉拉毛是不是也想去尝尝林古路中阿卡包子的风味
那觉吾所化的坐寺老人用沧桑岁月声对自己吟唱六字真言
朝圣者的佛珠滚动着岁月所化的年轮里有着六道轮回的印记
回途和尚背着经文拄着木杖渡过了雅鲁藏布江分流的小河
桑叶寺的白公鸡鸣起了法号般的吼声
仿佛在敲击着无明中的众生
那渡河的船家戴着头巾望着远处起落的莲花
布谷鸟和我
会不会死在他乡
那时梦境里
有银杏叶和鸟儿鸣叫
那是一样的布谷鸟
时刻回忆老家
平房依然在
门口的老奶奶
已经不在
山也变
成了光秃秃模样
那只幼狼长大了
昨晚我听到有狼嚎
知道我回到家了吧
布谷陪伴
每叫一声
我记一句
寄给那原来的地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