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124416
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
《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应以大学生以及低于大学生的高中生、高于大学生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总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所宗尚。
卷首语
赵生群 抉发儒学精髓 重建文化自信003
[经]
王新春 易学浅说(二十五)007
向 辉 恒之读诗记(七)016
龙 渊 《大戴礼记》概述028
[史]
张忠纲 杜甫行踪遗迹考察日记035
赵连杰 张政烺:史语所的“小王国维”055
——史语所才俊谱(二十)
王京州 漆侠与胡如雷064
——从一封职称评定推荐信说起
刘家峰 追忆狄德满教授070
李关勇 历城马国翰行迹与交游考略(一)080
杨之水 走进“科学”?:20世纪初地理学与经学的相遇(下)084
——以姚明辉和其著述为核心的讨论
刘小成 孔氏南宗史话(七)094
——当代传承
温晓晨 范珑瀚 明代山东方志漫谈100
[子]
黄 睿 秦跃宇 《考槃余事》说略107
徐传武 黄海莲 日食月食的过程阶段及其他(三)114
何丽媛 春秋时期天象与人类活动交互关系初探121
陈 坚 “入水始知有长人”128
——禅语的活力(十五)
[集]
孔妍文 杜诗的蛟龙书写136
张秉国 冯溥与“佳山堂六子”153
名家介绍
罗 彧 夏弦春诵 蠹语流年164
——沈津先生传略
追忆狄德满教授
刘家峰
明年是义和团运动爆发120周年,按惯例,山东大学和中国义和团研究会要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7月中旬,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会议确定了会议的主题和时间,筹备工作就算正式开始了。8月4日凌晨1点多,我发完几封邀请海外学者参加明年会议的电邮,正要关机休息,屏幕上飘出旧金山大学吴小新先生的电邮提醒,主题很短:“Gary Tiedemann passed away(狄德满去世)。”我为之一怔,赶紧打开电邮正文,吴先生大概也是刚刚获悉,邮件并没有更多信息。虽然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吴先生的消息应是确认过的。巧合的是,这几天我在考虑拟邀请的海外学者名单时,脑海中不时出现狄教授的身影,正准备给他写信,请他对邀请名单做个补充。想到狄教授再也不能回到山大,不能出席他一直很期待的义和团运动120周年研讨会,心里顿时涌起无限悲痛,一夜无眠。
狄德满教授是世界知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在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中国基督教史等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近二十年,退休后担任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在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也曾短期任教,2012年作为一级教授受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直至今年8月1日在伦敦家中因病去世,享年79岁。
我跟狄德满教授认识将近二十年,因为都做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交往一直比较密切,但他甚少谈及他的家世及早年经历,因此,我对他如何走上学术道路以及为何要研究中国基督教史、近代中国农民一直抱有好奇心。2014年我回山大工作后,准备对狄教授做个正式的学术采访,为此做了一些准备,把他发表的中英文论著目录收集、阅读差不多了,但还有相当数量的书评短文章没有收齐。我把三页纸的目录拿给他看,请他补充。我深知狄教授一直是个非常谦逊、低调的学人,从不张扬自己的学问,也不愿意别人宣传他。我强调这个访问有助于我、同事及学生们了解他的学术思想和经历,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狄教授先是笑而不答,后又说我们以后再找时间谈。那时我们经常见面,觉得来日方长,以后会有充分时间再来做这件事。但最近三年因为他在英国治病,见面机会很少,现在已成为一个永不可实现的愿望,想来十分后悔。
狄德满教授有个个人网站(https://rgtiedemann.com),我是偶尔在网上检索他的论文信息时发现的。他在网站上特别解释他名字的正确写法,因为经常会有编辑写错。狄德满是他的中文名字,德语全称是Rolf Gerhard Tidemann,他在英文论著中的署名通常简写为R. G. Tidemann。但我们通常喊他“Gary”,这其实是他在美国时被强加的一个昵称,并非他德语名字的Gerhard。香港中文大学的王晓静博士告诉我,他们更喜欢在背后称呼狄教授为“狄大人”。狄教授从没有主动给我提起过这个网站,学术圈内的中外朋友知道此网站的也不会多。栏目还算齐全,但内容极简略,主要是用于记录个人发表的论著信息,起一个备忘录的作用。他很少更新,但两年前他在网站上贴了一篇很短的自传性文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早年的生活和学术历程。
1941 年2月8日,狄德满生于德国北部霍尔斯坦(Holstein)的一个乡村,那时战争尚未结束,童年都是在贫困中艰难度日。少年时期有机会去附近的城镇接受教育,后来在汉堡一家很小的批发公司做了三年实习生,因表现优异,获得了汉堡商会颁发的一张文凭,还有一本小说作为奖品。这让青年狄德满有了信心,认为将来可以在商业领域闯一闯,后来又去美国威斯康辛投奔叔叔一家。这时赶上越战,他应征入伍,在德克萨斯州服役期间,他才有机会在一间夜校就读。退役后他在威斯康辛大学正式注册,半工半读,但在1968 —1969年期间,他中断了大学学习,去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旅行。之后他仍能以平均4.0的成绩顺利毕业,拿到文学学士文凭,就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开启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他认为从美国到英国让他实现了“从商业世界到学术世界的转换”(the transition from the world of commerce to the world of learning)。他先是在英国几所高校做过兼职教师,后在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做全职教师五年,最终去了亚非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史,直到2006年退休。从狄德满教授简短的叙述中,大致可以了解他的学术历程,特别是他早年的经历还是非同一般,充满了曲折、偶然。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年轻时从未幻想过要从事学术的工作。然而,他善于抓住一切学习深造的机会,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史领域的著名学者。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