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73328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看待孟子的视角。
每当提到孟子,我们想到的是一句句大义凛然、铁骨铮铮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我们看到的也是一座座高高伫立的雕塑,严肃而又高尚。而在作者笔下,孟子是一位有母亲、有妻子、有志向、有脾气的儒生,他一次次趁兴而去游走列国,而又一次次败兴而归。他会因为一点希望而沾沾自喜,也会因为希望落空而叹息连连。在那个列国争霸战国纷飞的年代,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伟人,而是一个怀揣梦想却四处碰壁的普通人。
本书稿是依据我国著名国学经典《孟子》为依据参考《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等历史资料而写作完成的通俗类孟子人物传记,作者采用小说的手笔,轻松幽默的语言,从孟子出生写到孟子去世,讲述了孟子成长成才、游说列国,参与战国变局的故事,本书稿全面展示了亚圣孟子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一个全面、饱满、立体的孟子。
尴尬的身世
孟母三迁,孟爸呢?
孟母后悔了
小孟同学:吊儿郎当
等待
好的开始
冷落与嘲讽
丧母:天崩地裂
咱们离婚吧
学生的质疑
再度失意:奔宋
仁者无敌
自作多情
滕文公:自作多情
衣锦还乡
重拾信心
人皆可为尧舜
滕文公的困境
惊喜不期而至
空欢喜一场
袖珍版圣君
不速之客
君子专吃白饭?
墨翟,禽兽也
齐宣王不孝
老好人魏惠王
魏国有希望
谈钱伤感情
五十步笑百步
惠王不仁
与大禹论功
“伪娘”张仪
儒生的矛盾
不可救药的魏襄王
偷窥
管仲不值得学习
“牛奴”齐宣王
不能与不想
缘木求鱼
毛病大王齐宣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君不仁,别怪臣不义
虽千万人,吾往矣
浩然正气
我不是圣人
最近比较烦
一个“勺子”
燕国有贤君,孟子为何不去?
法尧禅舜的代价:子之之乱
战与不战
占与不占
孟子献策救齐
无颜见孟子
告辞
激将法
其实不想走
九死不悔:外交何必言利
人性本善:孟子的夙愿
代序 重新认识孟子
这一年,孟子六十岁。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但此时的孟子,耳却非常不顺。 他本就不是孔子那样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他当然也是君子, 但是个快意恩仇的君子,所以面对不平之事,他无法像孔子那样
风轻云淡,而是脾气火爆、激烈反驳。
在诸侯间游走了几十年,按说早该学会圆滑世故,但他还是 那副又臭又硬的犟脾气,非但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还想让权贵 摧眉折腰事他。
他说,在列国间纵横捭阖扬名天下的人,只能算势利之徒; 只有像他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 能算得上真正的大丈夫。为此,他在诸侯王面前总是不甘示弱,
甚至让人下不来台。
就在这一年,齐宣王便遭到了孟子的无视,弄得颜面无光。
齐宣王很欣赏孟子的才华,孟子也一度对齐宣王寄予厚望, 不厌其烦地向齐宣王推行仁政。齐宣王很认真,很仰慕,也很虚 心请教,可就是不执行,这让孟子很头痛。 孟子急了,多次口不择言地刺激他,可齐宣王总是一笑了之, 不计较,也不生气,偶尔被孟子的骇人言论吓到,勃然变色,但 只一会儿,又恢复原状,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接下来,又是很认真、很仰慕、很虚心地向孟子请教,结果 又是不执行。
孟子最讨厌齐宣王这点,总是给人无限希望,却又总是让人 特别失望。孟子就这样心甘情愿地“上当”,忍受了齐宣王七年。 所以这一年,他受够了,决定抛弃这块看上去很像孺子的朽木,
让齐宣王也尝尝失望的滋味。
这时候,如果齐宣王能屈尊挽留孟子,即使只是说一些老生 常谈的宽慰话,做出一些含糊不清的承诺,一切或许还有挽回的 余地。别看孟子一副对齐宣王深恶痛绝的样子,其实在所有诸侯
王中,他喜欢的就是齐宣王。因为最喜欢,所以最苛刻,爱之深, 责之切也。
可是,齐宣王偏偏在孟子最敏感的时候,做了一件十分傲慢 的事(在孟子看来),严重地刺伤了孟子的自尊心。 孟子认为齐宣王有意怠慢自己,但齐宣王说:“寡人真是跳 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那一日,齐宣王不幸患上寒疾,他本打算亲自探望孟子,但 、医生告诉他:“大王这病,不能吹风。” 不能吹风还如何外出探望孟子?但齐宣王当时又很想见孟 子,那便只有一种方法,即请孟子入宫。齐宣王正打算派人请孟 子时,突然想到一件事,于是特意交代了一句话,嘱咐使者不能 委屈了孟夫子。
齐宣王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如果他当时没有派人请孟子入宫, 便可以见到孟子,但他派人邀请孟子入宫,反而见不到孟子。因为孟子本来就打算入宫朝见齐宣王。但这很让人费解,既然孟子
本打算朝见齐宣王,齐宣王又派使者请孟子入宫,孟子就更应该入宫,为何齐宣王反而见不到孟子?
我们不妨先看齐宣王的使者是如何邀请孟子入宫的。使者照 齐宣王的吩咐,谦卑地对孟子转述说:“寡人本应该亲自来看您, 但得了寒疾,医生说不能吹风,所以实在对不起,如果您肯入朝, 便最好不过。”
这话似乎并无任何失礼之处。说完,使者又把齐宣王特意交 代的话诚恳地复述了一遍:“不知道寡人能看到先生吗(不识可 使寡人得见乎)?”
之所以要强调这句话,是因为齐宣王不想让孟子以为,他想 强迫孟子入宫朝见。齐宣王告诉孟子,这只是一个建议,如果孟 子不愿意入宫朝见,也没关系,大不了病愈以后,亲自探望他便是。 孟子冷冷地说:“既然如此,那就不见吧!”
使者说:“您这是为什么啊?”使者替齐宣王感到不值,大 王如此热情地邀请孟子入宫,孟子却如此冷漠相对。 孟子瞪了他一眼,说:“很不巧,我也病了,所以不能朝 见大王。” 这明显是气话,也是谎言。孟子根本没有生病,他的身体强 壮如牛,但他认为,齐宣王也没有生病,之所以称病,是因为他 不愿屈尊敬贤,又不想落下怠慢贤人的恶名。这是一种虚伪和骨 子里的傲慢。所以,孟子本来打算朝见齐宣王,但因为这件事, 便气不打一处来,冷冷地回绝了使者。
使者垂头丧气地走了。 孟子欺骗了使者,欺骗了齐宣王,显然,他应该在家里安安 静静地待几天,做一个生病的样子给齐宣王看。可是,谁也没有 料到,事情才过去一天,也就是欺骗齐宣王的第二天,孟子便大摇大摆地出门了。
或许,如果有必要,孟子当天就可能出门。孟子第二天出门, 是因为老朋友东郭大夫家里办丧事,孟子要去吊丧,但孟子不是 非去不可。所以,他的学生公孙丑考虑到孟子欺骗齐宣王的事,
劝说道:“老师还是别去吊丧了吧!您昨天才和齐王的使者说有 病,不去朝见齐王,今天却又去吊丧,齐王知道了心里怎么想?” 孟子没好气地说:“他爱怎么想怎么想!昨天生病,今天
好了,所以去吊丧,不可以吗?”说罢,扬长而去,公孙丑想拦 都拦不住。
那么,齐宣王是如何想的?由于使者回宫复命时,没带任何情感地复述了孟子的话,让齐宣王真以为孟子生病。齐宣王是个 暖男,至少那一刻他是,他非常关心孟子的病情,于是派了一位 医生来给孟子看病。
医生到孟子家时,孟子恰好已经外出到东郭大夫家吊丧。这 该如何是好?孟子的堂弟孟仲子心急如焚,总不能实话实说吧? 堂哥明明向齐宣王称病,不去朝见齐宣王,却又大摇大摆地外出
吊丧,岂不是公然欺君?
既不能实话实说,又不能让医生给孟子看病(因为孟子没有 病,关键是他也不在家),究竟该怎么办?孟仲子不愧是孟子的 堂弟,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昨天我哥确实生病,幸好,病得
不是很严重,今天好了一点儿。按说,他不该出门,可他想到大 王想见他,已经上朝去了,只是不知是否已到达。”
这又是一番彻头彻尾的谎言。孟仲子比孟子更过分,孟子只 撒了一个谎,但他撒了两个谎。第一个是孟子昨日生病,第二个 是孟子去朝见齐宣王。可怜的齐宣王,就这样被孟子两兄弟男子双打式地“捉弄”。 他听孟仲子说,孟子正在进宫的路上,竟傻乎乎、眼巴巴地在宫 里等候。
与孟子不同的是,孟仲子欺骗齐宣王的初衷,不是出于愤恨, 而是一片好心。他不想孟子因此得罪齐宣王,也不希望齐宣王因 此难堪,他希望这番善意的谎言,能够缓解孟子和齐宣王两人之 间的关系。
医生走后,孟仲子火烧眉毛似的吩咐家人,让他们立刻出发 截住孟子。他忧心忡忡地说:“截住我哥后,让他赶快朝见齐王, 无论如何也不要回家。”
此时的孟子,对家里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他根本没想到,“傲 慢”的齐宣王竟会如此贴心派医生给他看病。要知道,如果齐宣 王确实患上寒疾,他自己的病极可能还没有痊愈,却关心起孟子 的病情来,这着实令人感动。
孟子走得不徐不疾,很快便被家人赶上。家人危言耸听地对 孟子说:“您最好赶快去朝见齐王!”说着便将原因告诉他。 出人意料的是,孟子全然没有被齐宣王的贴心感动,也根本 没有考虑欺君的后果,迈出大步便要向前走。家人急了,激动地说: “您这是干什么?您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孟仲子想想!” 孟子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掉头就走,没有回家,更没有去 朝见齐宣王,而是躲到了老朋友景丑家。无论家人如何劝说,软 磨硬泡,他也不出来,还打算在景丑家过夜。家人望门兴叹,只 好惴惴不安地碎念着老犟驴回家。
景丑见状,一脸不悦。但景丑不悦,不是不愿招待孟子,而 是不满孟子的傲慢。这家伙是根直肠子,他气鼓鼓地说:“孝顺父母,尊敬国君,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节操。可是,大王那么尊敬您,
您却对他如此无礼,您还要不要节操啦?”
孟子却一本正经地说:“你这话,说得可真没水平!” 景丑被孟子气得跳起来,说:“我怎么就没水平了!你不是 说做人要懂得恭敬吗?我让你别在大王面前那么傲慢,恭敬一点 儿,这有错吗?”
孟子像个粗人一样答道:“我对齐王不尊敬?齐国有比我对齐王更尊敬的人吗?(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这话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孟子看着傻乎乎挠头的 景丑,说:“齐国没人和齐王谈仁义,难道是因为仁义不好吗? 不是的,他们说和大王谈仁义,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哪能跟他谈 仁义。”
孟子质问景丑:“你瞧,这些人对齐王就是这个态度,他们 尊敬齐王吗?”又眉飞色舞地说:“我就不同,我和齐王谈的都 是尧舜之道那样的高端话题,从来就没有小瞧齐王,你说,是不
是只有我最尊敬齐王?”
景丑被孟子问得一愣一愣。他想了半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但就是无言以对,憋在心里干着急。面对孟子的气势汹汹,他很 被动地说:“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孟子咄咄逼人地问道。 景丑小心翼翼地说:“俗话说,君主召唤,不等车马驾好便走, 一刻也不能让君主久等。可您呢,本来准备朝见大王的,大王一
召见,您反而不去了。这是不是不太礼貌?”
孟子却反问道:“凭什么齐王召见我,我就要见他?” 景丑正欲解释,孟子却打断他,说:“你要明白,天下最尊贵的不只是爵位,还有年龄和道德。在朝廷,论爵位;在乡里, 论年龄;至于辅佐君主,治理百姓,自然以道德为上。所以,这 件事情,不是我无礼,而是齐王没分寸,他怎么能仗着自己是君王, 便以爵位来看轻我的年龄和道德?”
孟子说得好像自己受了很大委屈似的。可齐宣王有没有轻视 孟子?没有。齐宣王只是邀请孟子入宫,并没有强迫他入宫。如 果齐宣王轻视孟子,就不会派医生给他看病。景丑认为孟子过于
敏感,无理取闹,但孟子却不依不饶。
孟子一定要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又说:“凡是英明的君主, 必有不能够召唤的臣子,有什么事,亲自拜访臣子。以前,商汤 对他的宰相伊尹,齐桓公对他的宰相管仲,都是这样做的。连管 仲也不可以召唤,何况我呢?(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景丑在心里骂骂咧咧:“什么叫连管仲也不可以召唤?这个死孟子,尽给自己戴高帽子!管仲是齐桓公的仲父,辅佐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自然对他破格尊重。你孟子算什么?
不过是个寸功未立的老书生!”
但这种话能说吗?不能说。一说,势必点燃孟子的火爆脾气。 景丑素知老朋友孟子善辩,而且战斗意志非常顽强,不占上风不 罢休,脾气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种人惹不起,只能躲。
景丑无奈地笑了笑,无话可说。 孟子又一次以胜利告终。 胜利的孟子恐怕想不到,他今天的任何一项“出格的”言行 举止,若放在明清时期,都可能让他脑袋搬家。
一个欺君之罪就够他喝一壶的,何况他居然还说,齐宣王的王位不如他的道德宝贵! 他实在“胆大包天”!但也实在让人敬佩! 但孟子并没有因此得意扬扬。这样的胜利,在孟子的人生中不胜枚举,不值一提。纵然没有胜利,也可能有门人在《孟子》 中单方面宣告他胜利,所以他辩论从无败绩。
事实上,孟子反而很失落。他认为,齐宣王既然如此怠慢他, 而他又将心中的不满表现得那样直白,齐宣王居然没有顺从其意, 可见齐宣王已经开始冷落他了。 他赢尽了天下,却也终将失去天下。
孟子从未拥有天下,又何谈失去?这自然是他无与伦比的自信所致。孟子藐视王权,公然“欺君”,不给齐宣王丝毫颜面, 如此无与伦比的高傲,也着实大出世人所料。人们都知道孟子高傲, 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竟然高傲到如此地步!但自信与高傲并不足以概括孟子,孟子是个棱角鲜明、个性 十足的人,真实的孟子远比神坛上的老夫子生动、可爱、有趣。
不过,和所有有血有肉的凡人一样,孟子也不全是优点,也有缺点,也有偏见,甚至也有劣根性。但与众不同的是,孟子的 性格实在鲜明,即使是缺点,也缺陷得那么鲜明,绝不藏着掖着。
真实的孟子更像是一个传奇,他颠覆了人们对神坛上的孟子的认识,也颠覆了人们对恭敬有礼的儒生的认识。
那么,真实的孟子究竟是怎样的人? 且让我们忘掉孟子圣人的光环,以平视的视角(既不卑微地 仰视,也不傲慢地俯视),走进凡人孟子的人生轨迹,重新认识 一个很不完美的孟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