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57438
《宁夏农垦史》着重叙述当代宁夏农垦事业的创立、改革与产业发展历程,重点研究国营农场、军垦时期的农建十三师和农五师、知青在农垦、农工商一体化、生产责任制改革、农业分区建设、场办工业、土地管理、农业产业化、历史经验等问题。
当代宁夏农垦在保障自治区农副产品供给、引领示范现代农业、安排城乡就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宁夏*先建成现代奶牛养殖场,产出*袋牛奶;建成啤酒厂,产出宁夏的*瓶啤酒;引进酿酒葡萄种植与加工技术,出品宁夏的*杯干红葡萄酒;开发沙湖,打造宁夏的*个5A级景区;领先发展设施农业,为港澳市民献上宁夏的*箱优质菜;等等。宁夏农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宁夏农垦史》着重叙述当代宁夏农垦事业的创立、改革与产业发展历程,重点研究国营农场、军垦时期的农建十三师和农五师、知青在农垦、农工商一体化、生产责任制改革、农业分区建设、场办工业、土地管理、农业产业化、历史经验等问题。
第一章 绪论/001
第一节 宁夏农垦史文献述评/001
第二节 宁夏历代垦殖开发的特点/005
第三节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关于农垦的重要论述/011
第二章 当代宁夏农垦事业的开创/036
第一节 组建宁夏省灵武机械农场/037
第二节 成立农建一师开发西大滩/043
第三节 屯垦开荒新建一批农场/051
第四节 浙江支宁人员在农垦/064
第五节 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066
第六节 知识青年到农场/071
第七节 县市农场与机关企事业农场/079
小结/080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宁夏农垦/087
第一节 农五师的成立与撤销/087
第二节 简泉农场和西湖农场纳入农垦序列/092
第三节 从贺兰山军马场到农牧场/094
第四节 “评工记分”在垦区的推行/097
小结/099
第四章 垦区各项事业的改革探索/103
第一节 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初步改革/104
第二节 妥善解决知青遗留问题/121
第三节 垦区工商业的蓬勃发展/125
第四节 三个农林场纳入农垦系统/133
第五节 农业分区和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140
第六节 垦区教育卫生和科技改革/158
第七节 改革初期的垦区经济与社会/169
小结/181
第五章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垦区改革发展/186
第一节 垦区工业的困难及应对/189
第二节 自营经济的突起与垦区工农业体制改革/194
第三节 从渔湖到5A级景区/205
第四节 连湖模式与宁夏供港蔬菜产业/209
第五节 从工程队到西夏苑房地产开发公司/212
第六节 生猪产业与“灵农”品牌建设/215
第七节 垦区社会职能的分离改革/218
第八节 从场镇建设到小城镇建设/224
第九节 土地问题的出现与管理/230
小结/235
第六章 深化农垦体制改革与加快产业调整/241
第一节 体制改革的梯次推进/243
第二节 不断壮大粮食、葡萄、奶和旅游产业/258
第三节 农垦改革发展历史经验/267
参考文献/276
附录/291
宁夏农垦集团机构沿革(1950~2019)/291
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机构(2019)/292
后记/293
前 言
中国农垦究其本质是一个农业企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说其特殊,主要有三点:一是新中国农垦大多从军垦发展而来,特别是边疆和民族垦区,兼有屯垦戍边的国防及维稳职能;二是农垦的基层农场大多开荒自人烟稀少的亘古荒原和盐碱滩地,由于远离城市,农场需要自主兴办教育、卫生、科技、治安等社会事业,建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担负相当于乡级政府的部分职能;三是农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在计划经济时代,任务由国家下达,粮食上交国家,农工有定额工资,负有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及技术推广、资源开发与保护、开发及储备国有土地的事业性功能。
我不太赞同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和农垦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单纯用“企业经营”数据考察农垦的发展成效。因为在那之前,社会与政治的影响高于以国营农场为主体的农垦经济生产。且不论历次政治运动和体制变更对垦区正常经营的干扰和影响,就企业的生产而言,就避不开各种政策性成本。首先,从垦区解决就业来看,农垦区安置了大量退伍复员军人、知识青年、分流人员,这种政策性的劳动力安置,体现的政治性高于经济性。在有的垦区,这种影响可能更大。比如在三年困难时期,新疆兵团收容安置了二十余万从各省、区流动到新疆求工就业人员,免除了这些人因饥饿或被遣返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起到稳定社会的重要功能。其次,从工农差别政策的成本看,农垦的粮食等主要产品和全国农村一样,存在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其巨额的“剪刀差”本身是难以计算的。再次,从民生成本看,农垦经济的发展成果在垦区得到较为充分的共享。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农工有固定工资,享受垦区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社会福利,虽然是低水平的,但与周边农村、农民相比,无论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还是幸福指数都比较高。即使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多数垦区农工商一体化起步早,特别是工商服务业发展较农村快,有自成一体的物资供应和保障体系,农工的实际待遇和职业优越感也远高于一般农民。
就宁夏农垦而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原本处于城市远郊的国营农场,逐渐纳入城市郊区,乃至城市中心区。国营农场的土地资源不仅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自治区国有土地的重要战略储备。有数据显示,2003~2014年,宁夏农垦为自治区、银川市等重大项目提供土地约56万亩。所以,考察农垦的经济指标,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善之前的农垦发展成效,必须多角度考量这一组织的特殊性。当然,随着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农垦逐渐剥离其社会职能,作为企业,盈利并保障发展成果为全垦区共享,就成为第一要务。
保供给、做示范是农垦安身立命的根本。保供给就是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和安全,中国有近14亿人口,粮食问题是头等大事。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视察时再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做示范就是要求农垦为农业现代化做示范。农垦今日之地位是在服从与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也是在不断发挥“保供给、做示范”中得到保证的,两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有地位”是“有作为”的基础,“有作为”是“有地位”的关键,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总结好这两条历史经验,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农垦的“历史不可忘记,贡献不可磨灭,优势不可比拟,地位不可或缺,作用不可替代”,从而树立农垦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按照新时期党中央的要求,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推动中国农垦这一特殊组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迈向新征程。
最后,有必要对书中的用语作些说明。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概念和用语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军垦时期的农场亦称团场。大部分时期,国营农场和国有农场其所指一致,大约1989年以后,使用“国有农场”逐渐增多,但时至今日,在国家工商注册信息系统和官方文件中,“国营农场”仍然在使用。本书中有关“农场”“团场”、“自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农工”“军工”“牧工”“机农”“职工”、“支宁人员”“支宁青年”、“场部”“场镇”等用语均按照当时的文献使用,其中的差别一般不作说明。由于分期困难,文中有关“一段时期”“新世纪以来”“新时期”等用语,没有明确时间范围,只能做大概表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