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096502
☆解读海外珍藏原始资料,廓清中国近现代史上隐而不显的历史迷雾
这部著作,是一本好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奇书。
作者杨天石,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学家。他不但博闻强记,而且目光敏锐,有淘沙拣金的本领。别人没注意的,他注意了;别人看不出所以然的,他看出了。他能宏观,也能微观。经他的整理和解释,许多史事和人物,都跳出纸面了。
杨先生的这本书,有力地说明,到海外收集中国近代史料,会有收获,而且在某些专题的研究上,是必要的。杨先生在自序里说:“近代中国和古代中国的不同点之一就是中国真正成了世界的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空前地增加了、复杂化了。可以说,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无不与世界声息相关,互为因果。因此,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就必须认真收集、研究海外的各种有关中国的史料,包括中国人散落、存放于海外的档案。前些年,史学界曾经讨论过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从何处突破,我以为,认真收集、研究海内外的各种有关史料,应是造成突破的条件之一。”这是有识者的高见。
收集史料,是种本领;分析史料,是另一种本领。有的学者擅于前者,有的擅于后者。杨先生兼而有之,所以他笔下快速,叙述有条,分析精辟。他的著述很多,本书是他治史历程中的又一重大收获,真正做到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它使读者惊讶而又欢喜,感触而又兴奋。
辛亥革命后康、梁师徒二人在思想上为何分道扬镳?
日本人支持清末的革命党人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多次拉拢孙中山为何被拒?
陈立夫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蒋介石对孔祥熙阴晴不定的态度暗藏了哪些玄机?
宋子文为何“庇护”张学良,二人之间有怎样的深情厚谊?
傅斯年为何执意要推倒“皇亲国戚”财政部长孔祥熙?
《塘沽协定》签订后中日为何又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善后谈判?
……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空前加强,也更加复杂化了。可以说,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无不与世界声息相关,互为因果。因此,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就必须认真收集、研究海外的各种有关中国的史料,包括中国人散落、存放于海外的档案。
杨天石先生十余年间数次往返于海峡两岸、美国、日本等地,遍寻散落在诸如哥伦比亚大学东方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外交史料馆等海外知地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原始资料,对所获材料进行整理、考证、解释,见前人所未见,言前人所未言,以大量*手材料互相参证,使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要人和事背后的历史隐秘浮出水面。
序 /1
自序 /3
第一辑 东瀛幕后——日本所藏秘档解读
康有为致日、英各国领袖函/2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一
跋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几次谈话/5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二
黄兴与日本驻旧金山总领事的通讯/15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三
黄兴致井上馨函回译及解读/18
——读日本井上馨文书
孙中山与田中义一/27
——读日本山口县文书馆档案
跋钟鼎与孙中山断绝关系书/32
——宫崎滔天家藏书札研究
附:访日漫记/42
第二辑 隔海烟云——台湾所藏秘档解读
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54
——读台湾所藏梁启超未刊函稿
孙中山的一次北京未遂之行/63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段祺瑞函
徐致靖大骂梁启超/68
——读台湾所藏徐致靖未刊函札
瞿秋白的《声明》与国共两党的“分家”风波/72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国民党档案中的毛泽东手迹/83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国民党中央致毛泽东函存稿/88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沈雁冰致林伯渠函手迹/95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董必武的一份辞呈/99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抗日潮流/103
——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档案之一
一项南北联合,打倒蒋介石计划的夭折/127
——台湾所藏阎锡山档案一瞥
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136
——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旅欧期间往来电报
吴开先与上海统一委员会的敌后抗日工作/150
——读台湾所藏朱家骅档案
傅斯年攻倒孔祥熙/164
——读台湾所藏傅斯年档案
——兼论清末民初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批评
“取那善果,避那恶果”/352
——略论孙中山对资本主义的态度
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357
宋嘉树与孙中山、宋庆龄的婚姻/365
——读宋嘉树复孙中山英文函
第九章 新旧土洋——革命前后中国的思潮嬗递
儒学在近代中国/379
戊戌维新以来的“国民国家”思想/390
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407
论《天义报》刘师培等人的无政府主义/425
第十章 高山仰止——文化革新与文化名人
南社的酝酿/453
黄遵宪的生平、思想和创作/472
论钱玄同思想/485
——以钱玄同未刊日记为主所作的研究
——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旅欧期间往来电报
吴开先与上海统一委员会的敌后抗日工作/150
——读台湾所藏朱家骅档案
傅斯年攻倒孔祥熙/164
——读台湾所藏傅斯年档案
胡适曾“充分的承认社会主义的主张”/177
——读胡适日记之一
胡适与蒋介石的最初会见/183
——读胡适日记之二
胡适1933年的保定之行/187
——读胡适日记之三
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何震揭发章太炎/192
——北美访报
北京政府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电/198
——读美国所藏顾维钧档案之一
张发奎谈南昌起义/209
——读张发奎口述历史之一
果真要改写民国史吗?/222
——陈洁如回忆录的产生、遭遇及作伪举证
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232
——读黄郛档案之一
黄郛与《塘沽协定》善后交涉/248
——读黄郛档案之二
宋庆龄关于邓演达的一封英文函件/269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发现
李济深与胡汉民/272
——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一
张学良与胡汉民/277
——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二
冯玉祥与胡汉民/285
——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三
曹任远与胡汉民的“新国民党”/292
——读谢幼田未刊稿《谢慧生先生年谱长编》
陈立夫与国共谈判/296
——读陈立夫口述历史之一
陈立夫与西安事变/302
——读陈立夫口述历史之二
毛泽东、李富春的一封未刊英文函件/314
——美国所见中国名人书札
保卫中国同盟与中国“工合”运动的珍贵文献/317
——读宋庆龄往来英文函札
孔祥熙所藏西安事变期间未刊电报/343
——读孔祥熙档案之一
日蒋秘密谈判的重要资料/397
——读孔祥熙档案之二
蒋孔关系探微/402
——读孔祥熙档案之三
豪门之间的争斗/414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一
关怀张学良全家/424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二
排挤驻美大使胡适/427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三
对苏外交的一鳞半爪/433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四
宋子文与戴笠之间/439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五
从大举进攻到全面败北/443
——读蒋介石致熊式辉手札
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460
——读陈光甫档案之一
蒋介石的“慰问”与北平的邀请/491
——读陈光甫档案之二
蒋介石“复职”与李宗仁抗争/499
——读居正藏札及李宗仁档案
海峡两岸争取张发奎/508
——读张发奎档案札记
附:访美漫记/514
杨先生所以能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主要得力于他的功力与学养。所谓功力,就是肯在史料上下工夫;走访海内外,凡能找到的、看到的、前人所未用的*手史料,他必然不辞劳苦前往阅读,尽量从*手资料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绝不人云亦云。所谓学养,就是本着哲学、文学、史学的训练,坚守学术独立的本位,坦然面对历史证据,重建被政治污染已久的历史。
——张玉法 (台湾“中研院”院士)
杨天石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本好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奇书。搜集史料,是一种本领;分析史料,是另一种本领。有的学者擅于前者,有的擅于后者。杨先生兼而有之,所以他下笔快速,叙述有条,分析精辟。本书是他治史历程中的重要收获,真正做到了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李又宁 (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教授)
孙中山的一次北京未遂之行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段祺瑞函
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有段祺瑞致孙中山函一通,文云:
逸仙先生执事:前复寸笺,计邀鉴察。秋风拂拂,又作新凉,引领南云,日唯兴卫佳胜为颂。瑞忝尸高位,已历数月,本鲜宏毅之志,安能重远之图,亦惟掬此赤诚,与周行君子坦怀相见,冀或鉴其无私,欣相契合耳!惟纷变之后,重谋统一,若何以舒积困,挽凋瘵之民生?若何以振颓纲,扶踉跄之国步?其事至赜,隐患犹多,朝夕兢兢,网知所措。我公救世之亟,爱国之殷,昭襮寰区,万流仰镜,智珠所映,必有宜时妙剂。是以屡盼大旆北来,冀聆伟谋,以俾经画。大总统亦亟思与公一道渴衷,缅想肫抱,应不能置之恝然也。兹由王君铁珊趋迓台从,请即诹期命驾,已饬馆人洁除以待矣!不尽之言,统由王君面陈专布,敬颂台绥,无任延企之至。
末署“段祺瑞拜启,九月四日”。本函未署年,据函中所言史事判断,知为1916年之作。
民国建立了,但袁世凯仍想一圆皇帝之梦,结果遭到各方反对。袁世凯又惊又气,于1916年6月6日死去。第二天,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同月29日,特任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于是,“民国重光”,中华民国总算维持住了一面“共和”的招牌。函中所言“纷变之后”,即指袁世凯称帝而又倒台之后。
袁世凯毙命后,孙中山即发表谈话,认为“袁死而中国真可大治”,“倘各执政者皆能表示其诚意之所在,则予愿与国民共助之”。同时,孙中山又宣布“罢兵”,解散各路反袁军队。6月17日,黎元洪电请孙中山派代表北上,讨论善后各事。8月中旬,黎元洪又函聘孙中山为高等顾问。9月初,孙中山复函黎元洪,表示“高等顾问”头衔非所敢当,已派胡汉民、廖仲恺为代表进京面谒。当时,孙中山正在考虑发展民族工商业的问题,因此,他在函中向黎元洪提出裁撤厘金、防止出口进口重复征税、减轻土货出口税率,币制统一等四条意见,希望黎元洪采择 2 。在致函黎元洪的同时,孙中山又致函段祺瑞,祝贺他的国务总理一职被参议院和众议院全体通过,希望段能成为“救时良相”。函称:“大变甫定,元气未复,民望皆属于救时良相,文以无似,犹得于海上逖听好音,何幸如之!”
孙中山是民国的缔造者,又是反袁领袖,黎元洪、段祺瑞自然希望罗致于周围。9月初,黎元洪、段祺瑞决定派王铁珊到上海欢迎孙中山入京。上引段函即是为此而作。“若何以舒积困,挽凋瘵之民生?若何以振颓纲,扶踉跄之国步?”这确是当时黎、段政府面临的问题。“我公救世之亟,爱国之殷,昭襮寰区,万流仰镜”云云,反映出当时孙中山在全国人民中的崇高威望。
王铁珊到上海之际,胡汉民、廖仲恺已经出发。9月13日,孙中山分别复函黎元洪、段祺瑞,告以已派胡、廖二人入京,他们是自己二十年旧交,无论何事,均可代表己意,希望能充分倾听他们的意见,则有如亲见。孙中山并称:半年以来,自己“宿疴未除,百事殆废,今始稍为料理,未能遽毕”,因此,暂时不能入京。孙中山表示,两个月之后,摒挡就绪,“当可北游燕冀”。
孙中山之所以不肯即时入京,原因较多,一是他对段祺瑞内阁的人选不满意。段内阁虽然安排了几位“民党”人士,但均非孙中山所欲;二是北京的国民党党务有待整理;三是北方帝制余孽尚多,孙中山想观察一下段政府的发展动向。
袁世凯毙命之后,国会重开。在北京的部分原国民党议员主张恢复国民党,部分进步党、共和党分子也准备与国民党合并,合组大党,掌握国会的三分之二多数。孙中山派胡汉民、廖仲恺入京,除会见黎元洪、段祺瑞,阐述政见外,另一重要目的就是整理北京党务,扩张国民党的“党势”。此外,胡、廖二人入京,还有一项目的,即要求段政府代为偿还华侨债务。辛亥革命至反袁期间,海外各地华侨踊跃捐资,支持革命军,其中一部分需要偿还。现在,民国再造,政府自然有义务清理这一笔债务。
北京段政府的所作所为逐渐使孙中山失望。10月底,胡汉民回到上海,向孙中山报告,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准备推举孙中山为副总统。孙中山大不谓然,告诫胡汉民说:“你同仲恺在北京要当心一点。我将要造反了。北京当局现勾结帝国主义者有解散国会的意思。对于国家有捣乱的行为,我便要讨伐他们。你们要小心!”自然,孙中山原定访问北京的计划也就取消了。
1917年5月,段祺瑞因对德宣战问题,曾通过王宠惠邀请孙中山赴京,为孙中山拒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