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56739
推荐序/Ⅰ
中文版前言/Ⅴ
2001年版序言/Ⅶ
1959年版序言/ⅩⅢ
章 导论/1
第二章 种意象:国际冲突与人类行为/14
第三章 种意象的一些含义:行为科学与减少国家间的暴力/35
第四章 第二种意象:国际冲突与国家内部结构/65
第五章 第二种意象的一些含义:国际社会主义及次世界大战的爆发/99
第六章 第三种意象:国际冲突与国际无政府状态/125
第七章 第三种意象的一些含义:经济、政治和历史的例证/148
第八章 结论/177
参考文献/189
推荐序
人类无疑渴望拥有和平,但是为什么和平的梦想却一再被战争无情地击碎?这不仅是国际关系领域中一个恒久的研究主题,也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苦苦求索的命题。战争的根源何在?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谓众说纷纭;与之相应,人们所开出的“和平处方”也歧见纷呈,莫衷一是。作为一名资深的国际关系研究学者,肯尼思·华尔兹教授撰写的《人、国家与战争》一书对战争根源这一历史谜题进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学理探讨。
该书是华尔兹教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就的,自1959年付梓面世以来便备受学界的推崇,成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教授甚至在《美国政治科学:国际关系》(A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文中将之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雷蒙·阿隆的《和平与战争》并称,誉之为“有史以来国际政治的三部好作品之一”。平心而论,这并非是过誉的溢美之词。
在该书中,华尔兹教授旁征博引,全面而深入地考察了西方文明史中一系列经典政治哲学家的著作,并且结合大量现代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观点,集中探讨了“什么是战争的主要根源”这一核心问题。华尔兹指出,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战争根源的认知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源自人本身,即人性的邪恶;源自国家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形式;源自国家体系。华尔兹将上述三种观点分别称为关于国际关系的三种“意象”,并对每种意象的代表性观点及其政策意涵逐一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在他看来,无论人性是善抑或是恶,国家政体是民主抑或是专制,由于国际间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即在众多彼此独立的主权国家之上并没有一个中央权威,国家间的利益不可能实现自动的和谐,那么战争作为国家之间争端的终仲裁手段,永远都将不可避免或不可被消除。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较之于此前诸多彪炳史册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华尔兹并没有陷入片面强调或者夸大某一种意象作用的窠臼,而是得出了如下“更具包容性”的结论:第三种意象描述了世界政治的体系,但是如果没有种和第二种意象,我们就无法了解决定政策的各种力量;种和第二种意象描述了世界政治中的各种力量,但是如果没有第三种意象,我们就不可能评估这些力量的重要性,或是预测它们将导致的结果。三种意象各有侧重,但又彼此相辅相成,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千变万化的国际政治现实形成系统全面的正确认知。
《人、国家与战争》一书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其对于战争根源问题的缜密思考和论证,而且还在于其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上的独到创新。面对纷繁复杂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关于战争根源的众多观点,华尔兹教授匠心独具地归纳出了三种“意象”,而这三种“意象”所分别指向的人、国家与国际系统,无疑就是三个明确无误的国际关系分析层次。在该书出版后一年,另一位美国政治学家戴维·辛格(David Singer)发表《国际关系的层次分析问题》(The LevelofAnalysis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文,从方法论意义上对层次分析法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发和论述。由于该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定位”国际关系中的各种变量,进而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被视为迄今为止有效的国际体系研究方法之一,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而正是由于华尔兹和辛格两人对该方法的应用和推广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层次分析法也因此被誉为“华尔兹—辛格研究方法”(WaltzSinger Approach)。
在1991年,我曾与林至敏和王建伟两位年轻学者合作,首次将《人、国家与战争》一书翻译成中文,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该译本颇受欢迎,但囿于水平,译文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此后一段时间,我们一直想能有机会修订再版。然而,忙忙碌碌,没能如愿。直到不久前,信强教授告知,他将重译此书,我不仅全力支持,而且感到欣喜万分。信强是我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埋头苦读,勤于思考,学风踏实,文风严谨。早在2003年,他便翻译出版了华尔兹教授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国际政治理论》,获得学术界一致好评。这些年来,他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不断进取,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影响日隆的青年学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为信强在各方面超越前辈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信强不仅与华尔兹教授始终保持着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利用在哈佛大学从事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的机会,专程赶赴纽约,在华尔兹教授的家中盘桓数日,就书中一些词句(据我所知至少有一百余处)的含义当面向华尔兹教授本人请教和求证,以求能够尽量准确无误地传达华尔兹教授在本书中所希望表达的观点和思想。这种虚心求教的态度和学风值得发扬。
现在奉献给读者的就是这样一本用心推敲,精心琢磨的译著,我万分乐意为其出版写下这些文字。
是为序。
倪世雄
2012年5月30日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针对古典政治学理论中关于战争性质和根源的众多观点,华尔兹教授根据以下三个主题或者意象展开了富有洞见的探索:战争是人性与人类行为的结果,是国家内部组织形式的后果,抑或是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产物。
——《外交》
幸运的是,华尔兹教授不仅仅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学理论家,而且是一位能够娴熟驾驭关于该主题的当代文献和原始数据的出色的国际政治学者。因此,他能够在学理上对政治哲学家们的贡献加以分析,并就他们对于理解国际政治现实的实用性和适当性作出评判。
——《美国政治学评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