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哲学/宗教 畅销榜周易译注(新修订本)

周易译注(新修订本)

群经之首,名家译注

作者:黄寿祺,张善文 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ISBN: 978753258790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0.99

类别: 哲学, 传统文化, 哲学/宗教 畅销榜 SKU:5d85c93e5f98494bcc128599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87902

内容简介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卦、每爻爻辞内在含义等向读者作了深入而又浅近明白的介绍。

作者简介

     作者为福建师大教授黄寿祺(已故)、张善文,均为易学研究专家。黄寿祺(1912—1990),福建霞浦人。字之六,号六庵,学者称六庵先生。早岁游学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后留母校任教。师事行唐尚节之(秉和)、歙县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抗战间南旋闽省,先后执教于国立海疆学校、福建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文学学会会长、福建诗词协会会长、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等。精硏群经子史,尤深于《易》;通贯诗律,博赡文词。有《群经要略》《易学群书平议》《汉易举要》《楚辞全译》《六庵诗选》等行世。

     张善文(1949— ),福建长乐人。1979年考取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从学黄寿祺教授门下。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国家《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特约编委、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周易入门》《象数与义理》《周易辞典》《洁静精微之玄思》《学约斋文录》等专书二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目前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周易注疏点校》的科研工作。
目  录

卷首

前言

讀易要例

易圖述略

譯注簡說

 

卷一

上經  乾 坤 屯 蒙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卷二

上經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卷三

上經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觀 噬嗑 賁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卷四

上經   剝 復 无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卷五

下經   咸 恒遯 大壯 晉 明夷 家人 睽卦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遯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卷六

下經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卷七

下經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卷八

下經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旣濟 未濟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過卦第六十二

旣濟卦第六十三

未濟卦第六十四

 

卷九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卷十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卷末

主要引用書目

前  言

冠居“羣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古代現存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學專著。這部奇書的思想光華,是通過神秘的“占筮”外衣,煥發出恍惚窈冥的象徵色彩:它那蘊蓄豐富的變化哲理出現之際,人們對之旣嚮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繫辭上傳》)。隨著歷史的推進,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之後,學人對《周易》的認識逐代加深,易學著述層出不窮,然而,同時産生的種種撲朔迷離的猜測、附會之說卻也多得令人眼花繚亂,遂使本屬“玄學”的《周易》思想被塗上一重又一重“幻想和奇想”的“附加色”。尙秉和先生有感於這一情狀,慨而歎曰:“多者《易》解,難者《易》解,苟非眞知灼見之士,爲揚搉其是非,釐訂其得失,後學將胡所適從哉?”〔1〕

處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有必要在辨析舊說的基礎上,科學地發掘這部古老的哲學著作的眞正價値,品評、確立其在中國哲學史、世界文化史上應有的地位。當然,進行這項工作的首要步驟,是先須正確地理解易學硏究中一系列不可迴避的問題,如《周易》的創作過程、時代背景、命名之義、經傳大旨,以及歷代易學的源流派別、今天應當採用的硏究方法等。這些問題雖有種種成說,卻多數未臻一致。筆者固不敢輒論前賢是非,謹就見識所及,採摭可取的說法,在簡述《周易》經傳基本內容的同時,結合上述問題略作分析,以期有助於讀《易》、硏《易》者探索打開易學大門的初途徑。

一、《周易》“經”部分的創作過程經歷三大階段:陰陽槪念的産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三者均是遵循“觀物取象”的創作原則。

翻開《周易》,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號,以及與這些符號緊密關聯的卦辭、爻辭。這就是《周易》的“經”文。

《周易》“經”部分的創作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陰陽槪念的産生,八卦創立,重卦並撰成卦爻辭。

十分明顯,無論是後來的八卦或六十四卦,都是由陰陽符號( 、 )組合成的,所以,敍及《周易》的創作,我們不得不從這兩種基本符號談起。“陰”、“陽”槪念的形成,是古代人們通過對宇宙萬物矛盾現象的直接觀察得出的。朱子云:“盈乎天地之間,無非一陰一陽之理”(《朱子大全•易綱領》),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晝夜、炎涼、上下、勝負……幾乎生活環境中的一切現象都體現著普徧的、相互對立的矛盾。根據這種直感的、樸素的觀察,前人把宇宙間變化萬端、紛紜複雜的事物分爲陰、陽兩大類,用兩種符號表示:陰物爲“ ”,陽物爲“ ”。爲什麽用這兩種符號(而不是別的符號)來象徵陰陽呢?人們曾作過各種猜測,或以爲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徵,或以爲是龜卜兆紋所演化,或以爲是古代用於占筮的兩種竹節的象形,或以爲是取用上古“結繩”時代“有結”、“无結”的形態等等〔2〕,見仁見智,皆可並存。但有一點是人所公認的:陰陽喻象的形成,本於古人對自然萬物的直接觀察,象徵著廣泛的相互對立的種種事物、現象。

在這基礎上,古人以陰、陽符號爲“畫”,每三畫疊成一卦,出現了“八卦”(《周禮》稱爲“經卦”)。八卦各有不同的名稱、形式,分別是: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八卦的取象,已經從陰陽二畫對事物的廣泛象徵,發展到對自然界八種基本物質的具體象徵。這八種基本物質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在後來的《易》理演繹和《易》筮運用的過程中,八卦的卦象又不斷擴展增益,可以分別象徵八種類型的諸多物象,《說卦傳》所舉象例,卽可見其槪略。以八卦與陰陽二畫相比較,兩者的創立,有一個共同點:均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物象所得,然後又作爲喻示種種物情、事理的象徵符號。《繫辭上傳》對八卦創製作了較爲明白的說明: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這是闡述古人從觀察萬物到製成八卦的整個思維過程,卽“觀物取象”的創作特徵。其中所“觀”之“物”,乃是自然、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所“取”之“象”,則是模擬這些事物成爲有象徵意義的卦象。如乾爲天、坤爲地等卽是。此後,八卦兩兩相重,出現了六十四卦(《周禮》稱爲“別卦”),卦各六爻(重卦中的陰陽畫即稱爻),並産生了解說六十四卦所寓哲理的卦爻辭。此時,《周易》“經”文全部創成,其獨具體系的哲學思想已趨成熟。

就卦形看,六十四卦及每卦中的六爻,也同樣都是作《易》者遵循“觀物取象”思維方式的産物。例如, 爲《晉》卦(“晉”意爲“進長”),卦形是坤下離上(地在下,火在上),擬取太陽從東方大地升起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上進、成長之時的發展規律;與之相對的, 爲《明夷》卦(“明夷”意爲“光明殞滅”),卦形是離下坤上(火在下,地在上),擬取太陽從西方大地落下這一物象,說明事物處於光明轉向黑暗之時的變化情狀。很明顯,它們都以擬取物象來喻示事理。至於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也各具其象。如 爲《乾》卦,卦形是由完全相同的六個陽爻“ ”組成,但每爻各自象徵著不同的義理。以上下兩爻爲例:下爻(初九)“ ”,爻辭曰“潛龍勿用”,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潛伏水底、養精蓄銳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以剛健氣勢崛起之初,必須積蓄力量,創造條件,不可輕易盲動;上爻(上九)“ ”,爻辭曰“亢龍有悔”,喻示此爻猶如一條激昂飛騰而飛得太高太猛的“龍”的形象,說明事物剛健過甚、發展超過一定限度,必將走向反面,出現挫折。顯然,這些“爻”都是某種特定的象徵形態,暗示著各不相同的哲理意義。

就卦爻辭看,六十四卦的卦辭及每爻的爻辭,均是配合卦形闡明象旨。卦爻辭的出現有兩大意義:(一)使《周易》成爲卦形符號與語言文字有機結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學著作,(二)使“《易》象”從隱晦的符號暗示發展爲用文字表述的帶有一定文學性的形象。卦爻辭的表現形式是“假象喻意”,卽擬取人們生活中習見常聞的物象,通過文字的具體表述,使卦形、爻形內涵的象徵旨趣更爲鮮明、生動。如上文所引《乾》卦的兩爻,由於“潛龍勿用”、“亢龍有悔”這些具體文辭的形象表達,使這兩爻的象徵意義突出地顯示出來了。而每卦的卦辭與六則爻辭,在相互聯繫中,披露了該卦所蘊涵的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哲理。六十四卦相承相受,從六十四種角度分別展示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事理特徵及變化規律——《周易》哲學於是形成了獨特的系統,並深刻地影響著後世的文化、思想而流傳不衰。

…

七、硏究《周易》必須把握一定的方法,今天尤宜運用科學理論品評此書在學術史上的各方面價値。

《周易》硏究的方法論,曾經是六十年代初學術界引起討論的一個問題。討論的中心集中於兩點:一是,硏究《周易》哲學是否應當以“傳”解“經”;二是,在硏究中如何劃分現代觀念與古人思想的界限。當時的討論似僅涉及局部範圍,尙未深入展開,故也未能得出全面的結論〔29〕。

事實上,易學史中的不同流別,往往都採用過各具特色的硏究方法。如《左傳》、《國語》所載易說重在“本卦”、“之卦”的交變,漢儒解《易》常用“互體”、“卦變”、“卦氣”、“納甲”、“爻辰”、“升降”、“消息”、“之正”等法,王弼《易注》參以老莊哲理,程頤《易傳》貫注著儒家思想,李光、楊萬里援史證《易》,等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人對易學硏究方法的不同理解及運用。

那麽,今天我們必須採用怎樣的方法硏究《周易》呢?筆者以爲,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方面要點。

,從源溯流。易學硏究的根本對象是《周易》經傳,故硏究者首須熟習經傳本文,考明《左傳》、《國語》所載古筮例;其次,硏讀漢魏古注(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存多);再次,觀六朝、隋、唐諸家義疏(孔穎達《周易正義》多本六朝義疏);後,參考宋、元以來各家之經說(宋、元人經說多存於《通志堂經解》中,清儒經說以《清經解》、《續清經解》中所收的爲多)。不從古注入手者,是爲迷不知本源。

第二,强幹弱枝。《周易》源本象數,發爲義理,故當以象數、義理爲主幹;外此而旁及者,如涉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乃至現當代科學之說,皆其枝附。不由主幹而尋枝附,是爲渾不辨主客。

第三,在明確經傳旣相區別,又相聯繫的基礎上,應當以《易傳》爲解經的首要依據。經、傳的創作時代不同,故兩者反映的思想也互有差異。但《易傳》的創作宗旨本在闡經,又屬現存早的論《易》專著,則不可不視爲今天探討《周易》經義的重要參考資料。《重定周易費氏學》引秦澍澧曰:“以經解畫,以傳解經;合則是,而離則非。”此說可取。

第四,應當掌握六十四卦表現哲理的特殊方式:象徵。《易》之用雖在占筮,《易》的本質內蘊則爲哲學。前人講象數不離義理,敍義理不廢象數,卽可知兩者本不能截然割裂。而“象”與“理”的結合,正是《周易》卦形、卦爻辭“象徵”特色的體現。朱熹曰:“《易》難看,不比他書。《易》說一個物,非眞是一個物,如說龍非眞龍。”(《朱子語類》)此所謂“龍”,卽《乾》卦六爻爻辭所取之象,正是用來象徵事物的“剛健”氣質。掌握了“象徵”規律,有利於熔象數、義理於一爐而冶之,可以較完整地挖掘《周易》的內在思想。

第五,應當掌握前人總結出來的切實可用的易學條例。如六爻居位特徵、承乘比應關係,及卦時、卦主、中正等規律。明確了這些義例,有利於闡發卦形符號象徵中所包含的“時間”、“空間”觀念,以及導致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等特點。

第六,應當結合考古學界發現的有關《周易》資料,細密辨析《周易》經傳的本來面目及易學史硏究中的各方面問題。如近年出土的《帛書周易》、目前學術界正在討論的“數字卦”等,卽是値得注意的材料。

第七,應當重視多學科、多課題相互貫通的比較硏究。《周易》作爲一部早期的哲學著作,其所旁及的內容至爲豐富。如經傳的文學價値、史學價値、美學價値、文字音韻學價値,以及在古代科技史硏究中的價値等,都有認眞發掘的必要。至於《周易》與西方古代哲學的比較,也是頗有意義的一個硏究方向。

第八,應當注意國外漢學者硏究《周易》的成果,吸收其可取的因素,以增進中外文化學術的交流。二十世紀以來,國外硏究《周易》較有影響的學者不乏其人,如日本的鈴木由次郎、戶田豐三郎、高田眞治,德國的衛禮賢(Richard  Wilhelm)、衛德明 (Hellmut Wilhelm),蘇聯的舒茨基(ю.к.щуцкцǔ)等人,其治《易》成就顯著,在漢學界享有盛名〔30〕,並値得我們取資參考。

以上所敘,只是我們對《周易》硏究方法中具體問題的大略認識。歷史在前進,科學在發展。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硏究方法的不斷更新、完善,《周易》硏究必定能夠出現嶄新的面貌。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周易》一書不但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珍貴遺産,也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奇異的明珠——它的各方面價値,需要今天的學術界作出新的、科學的認識,以評定其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諸領域中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相信,經過人們的深入硏究、努力闡揚,《周易》豐富的思想內容必將在世界學術之林煥發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著者

一九八六年七月寫於福州

抢先评论了 “周易译注(新修订本)”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最好的抉择

EUR €36.99
阅读更多
缺货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EUR €2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韩非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EUR €33.99
阅读更多
缺货

哲学日历.2019

EUR €5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