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81070
疫情之后,关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经济运行方面的内容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疫情影响、国际局势变化、周期性因素叠加,使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本书通过对过去十年中国宏观经的政策和实践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和得失,给我们思考中国经济的未来带来很多启发。
毛振华由政到商,再由商到学两度转身,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不断思考,在学术上孜孜以求。本书是毛老师经济学思想的总结,书中对宏观债务管理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战略意义的强调、对中国宏观政策的双底线思维的提炼,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每一位经济学学者、证券分析师和投资人、企业家、政府人员、关心中国经济的大众读者仔细阅读。
厉以宁作序推荐,刘元春、陈东升诚挚推荐。
本书是毛振华博士对过去十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再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外的复杂环境,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体现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这是2008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中国经验”。
如何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如何在释放风险的同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思考过去,照亮未来。作者深入探讨过去十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和得失,并思考和展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趋势。
目录
导言 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部分 次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新周期与新常态
一、中国经济步入次高速周期
二、以“大腾挪”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新格局
三、扩大内需——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四、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
五、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农村
六、再析新常态
七、GDP要接地气
第二部分 债务积累与风险缓释:来次小型危机又何妨
八、多重风险叠加的中国经济
九、中国宏观债务风险的累积与缓释
十、企业去杠杆是大改革、大转型的切入点
十一、加强债务管理应成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
十二、房地产行业要做好政策再调整下的风险防范
十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分析
十四、警惕债券集中违约触发金融市场波动
十五、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四个方面
十六、来次小型金融危机又何妨
第三部分 稳增长与防风险:宏观调控的两条底线
十七、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下的宏观经济
十八、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回顾和总结
十九、稳经济增长与防债务风险的双底线思维
二十、构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十一、转换宏观调控思维——防风险是稳增长的前提
二十二、新常态下我国宏观风险缓释机制
二十三、金融监管:刀尖上的平衡
第四部分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思路、新方案
二十四、共克时艰:企业减税、政府改革
二十五、厘清政府边界,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二十六、理性看待民营企业“走出去”
二十七、“一带一路”背景下资本流动的风险与对策
二十八、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应对中美冲突的挑战
二十九、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2008年次贷危机后,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全球性经济危机诱发中国的周期性调整。在中央政府的强力刺激下,中国经济一度企稳回升,但不久后再次调头向下。这期间,中国经济走势的定性一直颇受争议。有人说经济已经呈现L形企稳;也有人说会呈W形,还有继续下行的可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制止了危机初期恐慌情绪的蔓延,进入常规经济危机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增速降台阶后进入次高速阶段。
在我看来,我们对于此次经济危机的分析不是很透彻,这导致我们最初表现得过于恐慌。危机之初,大家认为它是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但从后来的情况看,它所带来的影响、造成的破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中国所受到的冲击也没有当时估计的那么严重。但对中国来说,这的确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市场经济制度以来,我们所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周期性调整。相应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危机期间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一方面,这些政策有正确、有效的一面。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揽子刺激政策成功遏制了恐慌的蔓延,保持了经济体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惊慌失措的一面,对形势的估计过于紧张,过多地采取了行政干预措施。同时,我们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原有惯性,忽略了调整的必要性,没有真正进行结构调整,反而继续以债务驱动的投资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风险的根源所在。诚然,在历次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曾经采取一系列政府干预措施,这次也不例外。但这并不能证明过去人类关于经济体系的认识是错误的,不能证明政府比市场更有效率、更公平,更不能成为政府强化经济干预的依据。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危机终会过去,常态——市场和竞争——必将回归,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客观规律。
回到开篇的结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常规经济危机的状态。对于经济危机,在理论上我们很早就有接触,但真正感受到与世界同步的经济危机,这还是第一次。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认识经济危机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方面,经济危机有其破坏性;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它的破坏性,经济危机成为各国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促使经济螺旋上升的契机。对我国来说,在短期应对政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进行一些转型就变得尤为重要: 其一,由重总量调整向总量和结构调整相结合、以结构调整为主的政策导向转型;其二,由重存量刺激向存量和增量相结合、注重增量的方向转型;其三,从重投资向投资和消费相结合且更注重消费转型;其四,从重制造业向以服务业为主兼顾制造业转型;其五,由重外需向重内需为主兼顾国际市场转型;其六,由重政府调节向重市场调节为主转型,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政府调控只能引致政策性复苏,成功的市场调节才能真正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复苏,只有真正的市场调控才能真正地赢得市场。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转型原本就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应该完成的任务,次贷危机及其后的应对措施不过是加剧和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只有认识到这些转型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在逆周期的平衡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增长之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