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74864
一 人生所为何事
二 我在宇宙之间
三 学佛是人生向上事
四 学佛的切要行解
二 生生不已之流
一 有情为本
二 有情为继往开来的瀑流
三 有情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四 前生与后世
五 流转者谁
六 生命的光光之网
七 生命的爱悦与悲哀
三 心为一切法的主导者
一 一切法与心简说
二 心为一切法的要因
三 心能影响报体之实例
四 心为行为善恶之决定者
五 从禅定说明心对根身之主宰力
六 心对身外事物的影响
七 结说
四 学佛三要
一 信愿·慈悲·智慧
二 儒·耶·佛
三 入门·登堂·人室
四 发心·修行·证得
五 念佛·吃素·诵经
五 信心及其修学
一 信心的必要
二 正信与迷信
三 顺信与净信^
四 信忍信求与证信
五 正常道与方便道
六 瞢提心的修习次第
一 菩提心是大乘法种
二 菩提心的类别
三 菩提心之本在悲
四 菩提心修习的前提
五 修习菩提心的所依——知母·念恩·念报恩
六 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乐
七 菩提心的成就
八 菩提心的次第进修
七 慈悲为佛法宗本
一 佛法以慈悲为本
二 慈悲的根源
三 慈悲与仁爱的比较
四 慈悲心与慈悲行
五 慈悲的长养
六 慈悲的体验
八 自利与利他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利”是什么
三 重于利他的大乘
四 长在生死利众生
五 慈悲为本的人菩萨行
……
九 慧学概说
十 解脱者之境界
十一 佛教之涅槃观
中国儒家也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是读书明理之人,尚且要“见贤思齐”;进而贤人还要效法圣人。但是“圣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统儒家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贤圣大路上迈进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标,所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据宇宙万有的自然法则,不用矫揉造作,任性无为,便是他们做人向上的目标。人世间的一切,立身处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就会颠倒错乱,治丝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难就接踵而来。从上面看来,儒家是效法贤圣的高尚人格,进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问自然的真理法则。总之,他们都有引导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为能好好做人就好了,不需要什么向上向善的目标,像这样得过且过的心理,不能自我强化,努力向上,如国家或民族的趋势如此,有堕落的危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