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170273
内容简介
由林和生创作的《忧伤的朝圣者–凡·高的流放与回归》共分九章,将凡高人生早期经历宏发于时代的画布下,从生活、艺术、信仰、生命的角度讲述了一代印象画派大师凡高悲壮而忧郁的前半生,全文描写夹叙夹议,引经据典,同时引入了大量凡高生平的往来书信佐证传记写作。
目 录
星空与创造–“星空丛书”总序
序:“世上的客旅”
部 伊甸园
章 “那棵高高的银叶相思树”(瀚弥特:1853.3.30)
节 “哦,津德尔特”
第二节 黄色小马车的背影
第三节 神秘墓碑
第二章 海牙,第二故乡(海牙:1869.8-1873.5)
节 北方艺术与伦布朗的考量
第二节 为永生而画:米勒基督麦田
第三节 提奥:天国在兄弟之间
第三章 “文森特之爱”与伦敦浮沉(1873.5-1875.4)
节 艺术之爱与人生之爱
第二节 能量的汇聚:“文森特之爱”
第三节 初恋和转折
第二部忧伤的朝圣
第四章 效法耶稣:巴黎的朝圣(巴黎:1875.5-1876.4)
节 印象主义
第二节 在上帝与艺术之间伦布朗
第三节 效法基督
第五章 事奉上帝:传教英伦(拉姆斯盖特,艾尔沃斯,f仑敦:1876.4.1876.12)
节 首次布道
第二节 惊鸿一瞥
第六章 苦难天使的神学之旅(多德雷赫特,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1877.1878.11)1
节 “天哪,那家伙又在译《圣经》㈠1877.1-1877.5)1
第二节 神学预习:走向博里纳日(1877.5-1878.11)1
第七章 世上的客旅:博里纳日的受难与流放(1878.12.1880.10)
节 命运深处的真相(187812-1879.3)
第二节 博里纳日的受难(1879.4-1879.7)
第三节 教会or艺术:这是一个问题(1879.7-1880.2)
第四节 “我们视他为疯子,可他或许是圣徒”(1880.2-1880.10)
第三部 播种与收割:在艺术与人性的麦田
第八章 播种人间(布鲁塞尔,埃登,海牙,德伦特:1880.10.1883.12)
节 判决与反叛
第二节 被翻耕的土地(1881.1-1883.9.11)
第三节 荒野的呼唤(1883.9.12-1883.12)
第九章 故土秋别(纽恩南:1883.12-1885.11)
节 故土的流浪艺术家
第二节 迟到的初恋
第三节 父亲的空椅子
第四节 秋别:他再也没有回来
第十章 巴黎的麦粒(巴黎:1885.11.1888.2)
节 “浮世绘”:俗世的艺术人生
第二节 流浪巴黎
第三节 “精子般的活力”
第四节 超越印象主义
第十一章 遭遇保罗高更(巴黎:约1886.6_.1888.2)
节 “海盗”的异乡
第二节 “太阳与《圣经》的碰撞”
第三节 告别巴黎
第四部 麦田:回归与献祭’
第十二章 阿尔勒:抵达与重返(阿尔勒:1888.2-1890.5.16)
节 盛开的果园-
第二节 阿尔勒的祝福:不朽的文森特艺术
第十三章 梦碎“南方画室”(阿尔勒:1888.5.1888.12.23)
节 等待高更
第二节 疯狂“黄房子”
第三节 人的尽头:两把空椅子
第十四章 苦难天使:凡高的丝柏(阿尔勒、圣雷米:1888.12.23-1890.5.16)
节 生之恐惧
第二节 圣雷米:修道院中的疯人院(1889.5.8-1890.5.16)
第三节 凡高的丝柏
第四节 燃烧的不死鸟
第五节 “我要回北方去了”
第十五章 “我愿意就这样离去”(欧韦:1890.5.17-1890.7.29)
节 加歇医生的欧韦
第二节 原野和它的雨云
第三节 群鸦乱飞的麦田
第十六章 终曲:凡高的乌托邦
节 流放与麦田
第二节 阿尔勒的意义:凡高的乌托邦
后记:凡高与信仰
主要参考文献
序:“世上的客旅”
部 伊甸园
章 “那棵高高的银叶相思树”(瀚弥特:1853.3.30)
节 “哦,津德尔特”
第二节 黄色小马车的背影
第三节 神秘墓碑
第二章 海牙,第二故乡(海牙:1869.8-1873.5)
节 北方艺术与伦布朗的考量
第二节 为永生而画:米勒基督麦田
第三节 提奥:天国在兄弟之间
第三章 “文森特之爱”与伦敦浮沉(1873.5-1875.4)
节 艺术之爱与人生之爱
第二节 能量的汇聚:“文森特之爱”
第三节 初恋和转折
第二部忧伤的朝圣
第四章 效法耶稣:巴黎的朝圣(巴黎:1875.5-1876.4)
节 印象主义
第二节 在上帝与艺术之间伦布朗
第三节 效法基督
第五章 事奉上帝:传教英伦(拉姆斯盖特,艾尔沃斯,f仑敦:1876.4.1876.12)
节 首次布道
第二节 惊鸿一瞥
第六章 苦难天使的神学之旅(多德雷赫特,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1877.1878.11)1
节 “天哪,那家伙又在译《圣经》㈠1877.1-1877.5)1
第二节 神学预习:走向博里纳日(1877.5-1878.11)1
第七章 世上的客旅:博里纳日的受难与流放(1878.12.1880.10)
节 命运深处的真相(187812-1879.3)
第二节 博里纳日的受难(1879.4-1879.7)
第三节 教会or艺术:这是一个问题(1879.7-1880.2)
第四节 “我们视他为疯子,可他或许是圣徒”(1880.2-1880.10)
第三部 播种与收割:在艺术与人性的麦田
第八章 播种人间(布鲁塞尔,埃登,海牙,德伦特:1880.10.1883.12)
节 判决与反叛
第二节 被翻耕的土地(1881.1-1883.9.11)
第三节 荒野的呼唤(1883.9.12-1883.12)
第九章 故土秋别(纽恩南:1883.12-1885.11)
节 故土的流浪艺术家
第二节 迟到的初恋
第三节 父亲的空椅子
第四节 秋别:他再也没有回来
第十章 巴黎的麦粒(巴黎:1885.11.1888.2)
节 “浮世绘”:俗世的艺术人生
第二节 流浪巴黎
第三节 “精子般的活力”
第四节 超越印象主义
第十一章 遭遇保罗高更(巴黎:约1886.6_.1888.2)
节 “海盗”的异乡
第二节 “太阳与《圣经》的碰撞”
第三节 告别巴黎
第四部 麦田:回归与献祭’
第十二章 阿尔勒:抵达与重返(阿尔勒:1888.2-1890.5.16)
节 盛开的果园-
第二节 阿尔勒的祝福:不朽的文森特艺术
第十三章 梦碎“南方画室”(阿尔勒:1888.5.1888.12.23)
节 等待高更
第二节 疯狂“黄房子”
第三节 人的尽头:两把空椅子
第十四章 苦难天使:凡高的丝柏(阿尔勒、圣雷米:1888.12.23-1890.5.16)
节 生之恐惧
第二节 圣雷米:修道院中的疯人院(1889.5.8-1890.5.16)
第三节 凡高的丝柏
第四节 燃烧的不死鸟
第五节 “我要回北方去了”
第十五章 “我愿意就这样离去”(欧韦:1890.5.17-1890.7.29)
节 加歇医生的欧韦
第二节 原野和它的雨云
第三节 群鸦乱飞的麦田
第十六章 终曲:凡高的乌托邦
节 流放与麦田
第二节 阿尔勒的意义:凡高的乌托邦
后记:凡高与信仰
主要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你认为我不应该满足于跻身平庸艺术家。我该怎么说呢?我认为,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所谓平庸意味着什么?我将尽自己所能,但就子摩一词的一般意义而言,我并不打算蔑视平庸。如果蔑视平庸,一个人当然就不可能出类拔萃。在我看来,至少在一开始,我们必须对平庸表现某种尊重,并认识到平庸已经意味着某种事物只有通过巨大的努力才可能达到。
与“平庸艺术家”相关的是“平庸题材”: ……相对说来,鲜有人懂得艺术家的行为动机。
一般说来,谁要乐于探索各类适合入画的场景或形象,琢磨别人不屑一顾的僻静处所,就会惹来诸多莫须有的罪名。一位农民看见我画一棵老树干,一坐就是一小时,以为我疯了,于是取笑我。看见一位满身补丁和脏污~_-CA,一位年轻女士赶紧背过脸。她不可能明白,为什么有人要前往博里纳日或海斯特,并下到煤井里去;她也会认为我疯了。
在文森特看来,劳动者的形象,耕地上的犁沟,沙滩、海洋和天空,一草一木,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都至关重要,既不容易表现,但的确又充满了美。
如果“终生致力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生命就有了价值。他据此批评他所喜爱的艺术家M.马里斯说: M.马里斯这幅画,调子和色彩都很好,可表现得有问题。实际生活中我曾看到过类似的场面,不过并非基督降生,而是一头小牛。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在博里纳日。夜晚的牛棚,一位乡下小姑娘,棕色皮肤,戴着白色睡帽,脸上挂着泪,眼里满是哀怜的表情,看着那头可怜的母牛因临产的剧痛,正遭受巨大的折磨。场面纯洁、神圣、动人、美丽,正是一幅画,出自柯勒乔、米勒或伊斯拉埃尔斯。哦,提奥,为什么你不放弃一切,来做一位画家?t 这样一系列思想背后,是追求真实人性和真诚艺术的良心: 然而真实,努力表现真实对于我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我想,是啊,我想我还是宁愿做一个鞋匠而不做摆弄色彩的音乐家。z 在高雅的艺术家和平庸的鞋匠之间,文森特宁可选择后者。这样的勇气不会无中生有,它需要某种更为浑然和博大的背景。后来,在博里纳日矿区,在人生之路的巨大沉陷之际,文森特依凭浑然庞杂的艺术之爱勉力支撑,写下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 但我始终认为,理解上帝的好方式,是爱许多许多事物……爱你所爱,这样你就会更了解上帝—— 我就这样对自己说。然而,一个人必须带着高尚、严肃和亲切的同情心去爱,带着力量去爱,带着理智去爱;而且,一个人必须永远努力让自己了解得更深,更好,更多。这条路通向上帝,成就坚定不移的信仰。P60-61
与“平庸艺术家”相关的是“平庸题材”: ……相对说来,鲜有人懂得艺术家的行为动机。
一般说来,谁要乐于探索各类适合入画的场景或形象,琢磨别人不屑一顾的僻静处所,就会惹来诸多莫须有的罪名。一位农民看见我画一棵老树干,一坐就是一小时,以为我疯了,于是取笑我。看见一位满身补丁和脏污~_-CA,一位年轻女士赶紧背过脸。她不可能明白,为什么有人要前往博里纳日或海斯特,并下到煤井里去;她也会认为我疯了。
在文森特看来,劳动者的形象,耕地上的犁沟,沙滩、海洋和天空,一草一木,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都至关重要,既不容易表现,但的确又充满了美。
如果“终生致力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生命就有了价值。他据此批评他所喜爱的艺术家M.马里斯说: M.马里斯这幅画,调子和色彩都很好,可表现得有问题。实际生活中我曾看到过类似的场面,不过并非基督降生,而是一头小牛。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在博里纳日。夜晚的牛棚,一位乡下小姑娘,棕色皮肤,戴着白色睡帽,脸上挂着泪,眼里满是哀怜的表情,看着那头可怜的母牛因临产的剧痛,正遭受巨大的折磨。场面纯洁、神圣、动人、美丽,正是一幅画,出自柯勒乔、米勒或伊斯拉埃尔斯。哦,提奥,为什么你不放弃一切,来做一位画家?t 这样一系列思想背后,是追求真实人性和真诚艺术的良心: 然而真实,努力表现真实对于我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我想,是啊,我想我还是宁愿做一个鞋匠而不做摆弄色彩的音乐家。z 在高雅的艺术家和平庸的鞋匠之间,文森特宁可选择后者。这样的勇气不会无中生有,它需要某种更为浑然和博大的背景。后来,在博里纳日矿区,在人生之路的巨大沉陷之际,文森特依凭浑然庞杂的艺术之爱勉力支撑,写下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 但我始终认为,理解上帝的好方式,是爱许多许多事物……爱你所爱,这样你就会更了解上帝—— 我就这样对自己说。然而,一个人必须带着高尚、严肃和亲切的同情心去爱,带着力量去爱,带着理智去爱;而且,一个人必须永远努力让自己了解得更深,更好,更多。这条路通向上帝,成就坚定不移的信仰。P60-6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