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884986
本书所收研究成果18篇,根据编写情况和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魏晋南北朝史专题”;下编是“政治制度与历史人物”。另有“附录”3篇。文章内容集专业性与通俗性于一体,能够为各类读者提供思路,既可作为专业读物,也可作为通俗读物。作者张旭华于1978年考上郑州大学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跟随著名历史学家高敏先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史。1981年毕业留校,先后在郑州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以及新郑州大学成立后的历史与考古系、历史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分上、下两编,收入文章18篇。上编“魏晋南北朝史专题”5篇,为研究生课程讲义未刊稿,包括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与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工商业等内容。作者对这些问题有丰厚的学术积淀,业已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下编“政治制度与历史人物”,收入论文10篇,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官制史、教育史和历史人物评传,考证严密,多所创获。“附录”所收3篇文章,是本书作者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和史学研究规范的一些体会与感想,对高等院校师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001
上编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 ……..002
改革开放以来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 ……..013
一、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 …….. ……..013
二、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 …….. ……..030
三、魏晋南北朝社会史…….. …….. …….. ……..038
四、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 …………. ……….043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与门阀制度…….. …………. …….053
一、门阀士族的萌芽及其发展…….. …………. …..053
二、门阀士族的形成与门阀制度的确立…………… …..061
三、南朝门阀士族的衰落…….. …………. ….. …071
四、北朝门阀制度的建立及其衰落……. ……. ….. …082
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 … …….. …………. ….. …097
一、九品中正制…. … …….. …………. ………099
二、直接入仕…. … …….. …………. ….. … .113
三、察举制度…. … …….. …………. ….. …..121
四、皇帝征召…. … …….. …………. ….. …..132
五、公府辟召…. … …….. …………. ….. …..137
六、州郡辟召…. … …….. ……….. ….. ….. .142
七、资荫制…. … …….. …………… …. …. .14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工商业… … ………… ………….154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官府手工业……… ………….155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民间手工业… ….. ………….16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商业的发展概况… … ………….168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境内的商业都会与市场形制…… ….179
下编 政治制度与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概述…. … …….. …………. .. ….188
一、以“世袭制”为主要特征的选官制度… ….. … …..189
二、以“荐举制”为主要特征的选官制度… ….. … …..192
三、以“考选制”为主要特征的选官制度… ….. … …..194
试论九品中正制由萌芽到确立的历史演变… ….. … ….. … .198
一、问题的提出… ….. … ….. … ….. … …..198
二、九品中正制萌芽的出现… ….. … ….. … …..200
三、九品中正制萌芽出现以后的发展演变… ….. … …..211
四、九品中正制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其实质… ….. … …..215
五、小结… ….. … ….. … ….. … ….. … ..221
魏晋时期中正品评与考察乡论再探讨… ….. … ….. … …..222
一、问题的提出… ….. … ….. … ….. … …..222
二、中正对乡党人士的考察标准… ….. … ….. … …224
三、中正考察宗族乡党舆论的方式… ….. … ….. … .231
四、中正考察乡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变异… ….. … ….. …240
试论国子学的创立与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 ….. … ….. … .243
谈谈南朝清议的发展演变… ….. … ….. … ….. … …..251
萧梁流内十八班与官职清浊… ….. … ….. … ….. … ..254
南朝后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度的萌芽
——以萧梁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为中心… ….. … ….. … 268
一、五馆生策试入仕… ….. … ….. … ….. … …..269
二、国子生策试入仕… ….. … ….. … ….. … …..272
三、不在学馆的通儒明经者策试入仕… ….. … ….. … .278
四、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的实质与科举制度的萌芽… ….. … 281
北魏孝文帝评传… ….. … ….. … ….. … ….. … .287
一、太后称制,鞠养皇孙… ….. … ….. ….. … …..287
二、宫闱之争,幼子登基… ….. … ….. … ….. … .292
三、祖孙亲情,共图改制… …. ….. … ….. … …..295
四、实行班禄,整顿吏治… ….. … ….. … ….. … 299
五、改革地制,推行均田… ….. … ….. … ….. … 302
六、废除宗主,建立三长… ….. … ….. … ….. … .307
七、孝文亲政,迁都洛阳… ….. … ….. ….. … …..310
八、改变旧俗,提倡汉化… ….. … ….. … ….. … 317
九、崇尚儒学,昌明礼乐… ….. … ….. … ……….322
十、任贤纳谏,励精图治… ….. … ….. … ….. …..329
十一、文化艺术,成就斐然… …. … ….. … ……….336
十二、三次南伐,病死谷塘… ….. … ….. … … …..341
废后戮相的刘腾… ….. … ….. … ….. … ….. … ..347
一、悬瓠告密,一朝发迹… ….. … ….. … …. …..347
二、投靠灵后,始干朝政… ….. … ….. … .. … …349
三、勾结元叉,发动政变… ….. … ….. … …. …..351
四、挟帝为虐,擅权乱政… ….. … ….. … ….. … .353
五、开棺暴尸,遗臭万年… ….. … ….. … ….. …..354
蓄谋篡权的宇文化及… ….. … ….. … ….. … .. …..356
一、家世官宦,隋帝姻亲… ….. ….. … ….. … …..356
二、骄横无赖,秉性难改… ….. … ….. … ….. …..357
三、发动兵变,图谋篡逆… ….. … ….. ….. … …..361
四、挟帝为虐,篡位自焚… …. … .. … ….. … …..364
附录 教学、科研体会
开学寄语:学习、继承与创新… ….. … ….. … ….. … .369
关于本科生教学的一点体会
——与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座谈会提纲… ….. … ….. … …376
谈谈问题意识、学术意识与创新意识… ….. … ….. … …..382
一、问题意识… ….. … … ….. … ….. … …..384
二、学术意识… ….. … ….. … ….. … ….. … 387
三、创新意识… ….. … ….. … ….. … ….. … 390
作者主要著述目录… ….. … ….. … ….. … ….. … 393
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里,实行氏族民主选举制,无论氏族、部落的酋长或军事首领,都由氏族、部落成员选举产生。酋长在当时没有什么强制的权力手段,他的权力只是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是父亲般的,纯粹道德性质的。”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战争已经具有掠夺奴隶和财富的特点,掠夺来的东西首先是归部落首领所有,变成他们的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掠夺战争的频繁进行,部落首领所拥有的私有财产日益增多,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也日益显赫。久而久之,首领职位已不再由部落成员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首领利用职权,把占有的职位当作私产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从而固化为某一家族的世袭权力。恩格斯在指出这一历史性转变时曾说: “掠夺战争加强了最高军事首长以及下级军事首长的权力;习惯地由同一家庭选出他们的后继者的办法,特别是从父权制确立以来,就逐渐转变为世袭制,人们最初是容忍,后来是要求,最后便僭取这种世袭制了;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的基础奠定下来了。”① 可见,随着阶级压迫的国家权力机构的出现,王权世袭和贵族世袭已取代了氏族民主选举制,这标志着选官制度已初步萌芽。
自夏禹传位夏启,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始,世袭的国王就已出现,并建立了专门进行阶级压迫的国家官僚机构。商代的国家机构,在夏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且更趋完善。进入西周,随着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展,奴隶制的政治制度也日益健全和成熟。于是,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上,西周奴隶主贵族正式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选任官吏的制度——世卿世禄制。西周的国家政体是以周王为首的贵族制政体。周王的王位是世袭的,各级奴隶主贵族的职位和财产也是世袭的。周王通过分封制,把土地和奴隶分封给周姓王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各诸侯又把封国内的土地和奴隶分给卿大夫,建立起许多封地。分封的原则主要是根据血统,嫡长子世袭,庶子受分封。在官职方面,西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级行政长官多由王族、诸侯、卿大夫充任,各官职都有“采邑”作为俸禄,其官职、俸禄均由嫡长子世代继承,世袭罔替。故《孟子·梁惠王下》说“仕者世禄”,史称之为“世卿世禄”。通过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不仅把持了各级官僚职位,而且享有世代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力。因此,世卿世禄制本质上是以世袭制——即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用人制度。这一制度之所以盛行于西周,正是由于当时的奴隶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并体现了奴隶主贵族子弟“无功受禄”的原则和特点。
东周春秋时期,仍然实行“世卿世禄” 制度。下及战国,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在各国相继变法和普遍推行郡县制的过程中,旧的分封制也随之废除,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官僚制度,并确立起君主的集权统治。在君主集权制下,除了国君和一部分封君外,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由国君任免,概不能世袭,这就势必要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否定奴隶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商鞅变法后在秦国实行的量功赐爵制,就是适应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扶植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量功赐爵制的主要精神在于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实行按军功大小授官、赐爵。军功爵比较高的,除授较高的官职外,还赐予封邑、田宅和庶子(奴隶),从数十家到数百家不等,获爵者可以衣食租税。由于赐爵任官的根本条件是立有军功,即便是宗室贵戚而无军功者,也不能取得官职和爵位。因此,通过量功赐爵制的实行,不仅使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受到猛烈冲击,否定了奴隶制下的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而且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
但是,和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一样,新兴地主阶级虽然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依靠量功赐爵制获得了官职、爵级、土地和庶子,成为有权有势的军功官僚地主阶层,但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幻想把自己的政治特权永远保持下去,传之子孙,万世不绝。于是,适应着军功地主和封建官僚的这一要求,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任子制”遂应运而生。
任子制是由秦国的“葆子制”发展而来的。“葆子”是云梦秦简里出现的一个名词。当代学者认为:“葆,通保。葆子疑即任子。”① 确证秦国已实行保任子弟为官的制度。到了汉初,任子制复与郎官制紧密结合,发展成为在职官吏可以保任其子弟做郎官的选官制度。按照汉初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② 也就是可以保任子弟一人为郎。事实上,任子的类别有以父任、以兄任、以姊任、以宗家任、以外戚任等多种形式,并非专指以父任一项。而任子的数量也无严格限制,有兄弟二人并以父任为郎,和兄弟多人以父任为郎者。由此可见,任子制的主要精神在于保持和延续封建官僚的政治特权。因为通过任子为郎的途径,凡二千石以上的在职官吏子弟,都可以依靠父任而获得做郎官的优待,一旦做了郎官,就可以宿卫宫廷,接近皇帝,其官职也可以很快升迁。当郎官成为大官吏之后,他们的子弟又可以通过任子制而为郎官,于是地主阶级官吏的政治特权就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去。所以,若从这一角度着眼,汉代的任子制无疑是保障封建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政治制度,是使在职大官僚的政治权力世袭化的用人制度,本质上是奴隶社会世卿世禄制的残余形态。后来南北朝和唐代的门荫、荫任制度,也都属于世袭制的不同表现形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