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516905
与水草一同生长的爱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先秦]
《诗经》是一条河,是中国诗歌的母亲河。
它从结绳纪事的远古流来,一路挟卷着泥土的气息、蕨菜的颜色、樵夫伐木的声音、少女采茶的裙影……
那满含古典意境的场景和故事,如同漂浮在水面的不朽的花,妍丽多姿,历久弥香。
诗经里的爱情故事大多发生在水畔,那些永不枯竭的爱情花朵,蘸水而开。饱满而润泽,淳朴,纯真,不矫饰,不滥情。
花朵们或许早已掉落黄尘,被遗忘,被掩埋,却化作了广袤大地上的春泥,滋养着后世人们的爱情理想。
《诗经》的开篇,便是《关雎》,它是我国爱情诗的鼻祖。
写的是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爱情的卷轴拉开,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水边沙地,芦苇浅浅,水草柔柔,流水清清,耳边,有悦耳的水鸟歌唱,岂不令人陶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正是民间的爱情质朴和直率的最好体现。
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实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
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正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经》风格。
在《诗经》的研究史上,人们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却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
但更让人认同的说法是:它就是一首正宗的婚恋诗,表现的就是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
由此看来,爱情就是爱情,不需要多加牵强的考证,或者有意的曲解。还是孔子说得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发乎情,止乎礼,无邪之爱,才更符合诗歌的源头,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最为难得的,这首诗是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相守一生。
淑女,是极富中国特色的词汇。它意味着温柔娴淑、知情懂礼、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等一系列传统美德。有那么一段时间,饱受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突然想推翻这一定论,把思想好好地解放一番,结果,野蛮女友盛极一时,似乎温柔贤淑全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品质,大胆泼辣才堪称新时代的新女性。结果呢,阴盛阳衰的局面逐渐形成,让人心忧。
如今,人们似乎又格外钟情于“淑女”这个荒凉了好久的词了,把它重新放到理想伴侣的高度。甚至近年来好几所大学还特意开设“淑女班”,意欲培训出气质高贵、性格温柔、举止优雅的淑女来。据说报名者甚众,同时也招来许多非议。
抛开众说纷纭的猜测不谈,此举,或许也算是一种诗意的回归吧?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中的女子一直在采“荇菜”,这是一个颇具画面感的场景。长长短短的荇菜,姑娘顺流采之,纤纤玉手本就是惹人情思,再加上荇菜的牵引,会更富有情味吧。
那么,荇菜,是个什么东西呢?
在我看来,荇菜就是一种水草,苏轼在《承天寺夜游》里写的“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可见,“荇”与“藻”属于类似的水中植物。
诗圣杜甫对于荇菜也有描述,其《曲江对雨》:“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支(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诗中描写春天黄昏下雨的景色,语丽情悲,感慨时事,同时也暗写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政治斗争。“水荇牵风翠带长”可谓一语双关,让人浮想联翩。
由此联想开去,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写“软泥上的青荇,柔柔地在水底招摇”,或许也是受了《关雎》的启蒙吧?
康桥,承载了多少诗人所向往的爱、自由和美的底蕴?康桥赋予他一身灵性,那宁静的石桥,细细的波纹,夜色里的虫唱,波光里的柳影,尽显出脱尽尘埃、清澈秀逸的质地,诗人从中找到了精神的皈依,最终把它化成心底的信仰。爱之深,情愈切,使多情的诗人忍不住要“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在通向爱、自由和美的道路上,追求浪漫爱情理想的徐志摩,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他遭遇着个人爱情的挫折,又蒙受着别人的非议,一颗浪漫的心被折磨得破碎。他那彩虹似的梦,歌吟快乐的翩翩雪花,仰慕天空中不昧的明星,都变成泡影,他在虚幻的痛苦中沉溺,久久不得解脱。
轻灵飘逸、丰神俊朗的诗人,最终只能像一股清风,无言作别西天的云彩。然而,他细密的情丝,却始终被康河里的水草缠绕着,纠结着……
回到“荇菜”,据查,荇菜为龙胆科、荇菜属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荇菜叶片形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根茎可供食用,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上古是美食。
何时有口福,吃一回荇菜?或许能吃出一股“诗经”的味儿吧。
“陌生人,你愿意带我走吗?”
“你知道我是谁?你要我带你到什么地方去?”
“不管你是谁,无论带到什么地方,只要远离这里,我不再当盐民。”
“那,你可别后悔。”
“我既然决定了,就不会后悔。”
聪明漂亮的朝克首领的女儿索古吉玛,在莫那河畔第一次见到扎那,就说了这样惊世骇俗的话语。这是电影《白魂灵》中的精彩对白,也正是这一情节深深吸引了我。
然而,当头发长长、扎着发带、一脸英俊又有点玩世不恭的扎那,从马背上伸手来拉吉玛时,那森——一个深爱吉玛却不被她所爱的同部落男子赶来了。这场浪漫剧便草草收场。然而,总会发生什么。
后来,扎那救了盐民,得以远远跟在盐队后面。后来,扎那一再请求吉玛与他同去,却遭到拒绝。后来,吉玛掩饰不了自己喜欢扎那、渴求改变的内心隐秘,再后来,明知扎那是土匪,吉玛还是跟了他,并舍命保护他……冲突的高潮是:扎那从吉玛成亲的毡帐中出来时,所有盐民都在外面严阵以待,然后将他吊起来,准备用火烧死他,吉玛舍命保他,愿与他一同去死,扎那的父亲、土匪头子色楞单人独骑起来,请求朝克放了两个追求幸福的年轻人,并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了结了十五年前色楞杀死朝克妻子的仇恨。
整部剧情,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最让我欣赏的是剧中人物豪爽坦率真诚的表达,明白表述对人的喜欢与厌恶,坚守不从背后开枪射击的规矩,决不委屈自己而服从别人。还有那明显带有草原特色的语言,那天苍苍野茫茫的雄浑境界,那纵马奔腾、飘逸豪放的姿势,无一不吸引着我,感染着我。
而最打动我的心的是索古吉玛和扎那的爱情。吉玛决心改变这种生活,更多的是被扎那的野性粗犷所吸引,明明觉得“看不透”他,却在扎那闯进自己成亲的毡帐中时,举枪在手却无力射击,说着“我永远都是有罪的”,倒入了扎那的怀中,并在扎那将被烧死时决意与他同死。这样一个性情化的女子,她选择的是一条极不稳定甚至充满危险的爱情,宁愿走上无法预知的道路却绝不回头。幸运的是:最后她获得了幸福。
一曲荡气回肠,如水草般清灵缠绕的爱情之歌。
我被深深感动。被扎那英气勃发充满野性的男子汉面庞所感动,被索古吉玛满眼泪水、双手打颤的复杂内心情感所感动。
真正的爱情大约也如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一样,喜欢逐水草而居吧。
与水草一同生长的爱情,才会这样缠绵纠结,千百年来柔情缱绻。
我向往这样一种爱情:敢爱敢恨,至真至纯,无怨无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