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08434
1.【彻底挣脱负面情绪的枷锁,摆脱大脑的控制,实现情绪控制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明明想控制食欲来减肥,结果反而越吃越多;明明想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结果反而连家门都懒得出……你或许一直以为这些都是因为你缺乏自控力,才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其实另有隐情!你需要了解你的大脑如何在暗中不断尝试引导你的行为,从而挣脱负面情绪的枷锁,不再被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式束缚,轻松掌握情绪的主导权。
2.【拒绝纸上谈兵,诸多“直击痛点”的实例与练习,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明明自己比别人优秀,却相信自己不如别人;明明害怕被人孤立,却因此患得患失,结果反而让朋友感到不适。本书针对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情绪障碍,给出极具操作性的高效情绪管理方法,告诉你如何直切要害地突破“自我苛责”“自我厌弃”和“自我设限”的藩篱,帮助你轻松征服各种社交情景。
3.【美国著名情绪管理大师的经典之作,万千读者受益匪浅】
肖恩·史密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培训师。他提出的理论提升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幸福感。他认为只要通过合适的训练,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健康的情绪、心理状态,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获得更好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你要知道,掌控情绪的关键不在于咬牙切齿地克制,不在于仓皇无措地逃避,而在于切断大脑的自动化反应,建立起新的情绪通道。
本书颠覆性地从进化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视角来解释人们的情绪。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通过十余种操作性极强的情绪控制技巧,告诉你如何直击要害地摆脱大脑的控制,挣脱负面情绪的枷锁,实现真正的情绪掌控。
第一部分 忧虑机器
The Worry Machine
第一章 有代价的保护
第二章 大脑的一天
第三章 放手让大脑做自己的事
第二部分 开心不归大脑管
Happiness Is Not Your Mind’s Job
第四章 大脑如何善用历史
第五章 大脑的曲解和偏见
第六章 人生价值和行动
第三部分 大脑的四个“诡计”及我们应如何应对
Four Ways Our Minds Coerce U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Them
第七章 历史再现
第八章 王牌想法与双重标准
第九章 悲观思维
第十章 权宜之计
第四部分 心情、生活方式和心理弹性
Mood, Lifestyle, and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第十一章 欢迎来到你的情绪世界
第十二章 掌握基本的生活方式
此时此刻,我想起童年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它就像我们的大脑会不时塞进我们意识中的一个电光石火般的灵感一样。这件事发生时,我家的拖车酒馆正准备打烊,我在吧台后面刷杯子 (是的,我的童年有些特殊) ,这时我注意到酒馆的一位常客——查克 (Chuck) 。在这些客人里,查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他总是戴着牛仔草帽,穿着鹅绒马甲,嘴角总是挂着微笑。他人缘好,机敏,心眼儿也不错,一直是酒馆里受欢迎的人。
不过查克似乎有一些我这个十岁孩子尚且不能理解的困扰,他每次都喝很多酒,虽然他为人亲切,但大家算不上了解他。他常常侃侃而谈却很少谈及自己,他总能把话题和注意力引到别人身上,以至于有人开玩笑地说查克肯定是个间谍,否则怎么会像个谜一样无法看穿。
现在想起来,他看上去像是一直在逃避遗憾的往事,所以他借由幽默、友谊和酒精来躲避和调节。如果当时你问我,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许会对你说,我觉得他是个快乐的人,但似乎有些孤独。
回到刚才说到的那个夜晚,他一反常态地独自坐着,看上去放松而平静。他脸上那种常见的、有些诡异的笑容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真挚的笑容。他面前有一杯快喝完的啤酒,我就差这个杯子没洗了,所以我犹豫着该不该打扰他,把最后这个杯子也收了。
自那晚以后很多年过去了,但我始终对查克印象很深,不过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年的小招待,而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了。如今我还是会好奇是什么导致查克如此痛饮,喝到酩酊大醉却仍然守口如瓶,对自己的事不透露半点风声。我想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而他的脑子又告诉了他关于自己人生的什么呢?
我永远都不会知道查克脑子告诉了他什么,但我知道我的脑子告诉了我什么——我不总是喜欢它告诉我的内容。如果你是和我类似的人,你也许也会思考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脑子。如果你的脑子和我的一样,那它就永远也不会消停!
从某种方式来说,大脑是很容易控制的。我可以选择让它去想我让它去想的事。比如现在我选择去想甜甜圈,因为我喜欢吃甜甜圈。
可与此同时,我们的脑子也是极有主见并且不顺从的,它们有自己的想法,不由我们左右且有时不合时宜。就拿我上次的演讲来说吧。当我站在听众面前准备进行演讲的时候,我的大脑居然对我说了这样的话:“你马上就要忘词了。你该理发了。你裤子的拉链是不是没拉上?”
我不需要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它们一点用也没有。谢谢您了,大脑。
有时候大脑做的远不止偶尔刺痛一下我们的自信心,它甚至能说服我们相信自己是有瑕疵且不招人喜欢的,或是让我们相信自己无法凭自己做成任何事,又或是让我们相信外面的世界比实际上更危险。它让我们感到焦虑和抑郁,从而让我们相信自己的无能,它就是这么有说服力。
自然而然地,我们会去尝试控制自己的大脑,学会让它闭上嘴,毕竟不这样我们又该怎么继续生活呢?我会对自己说:“我的下一个演讲将会获得轰动性的成功,只要我能让我的大脑学会放松,少瞎琢磨。”有时候这样做有用,有时候大脑比我们技高一筹,那我们就只好另觅他径了。
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人类通常有办法通过使自己分心来短暂地控制自己的大脑,但这种方法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举个例子,只要我不去想猴子,我就能赢得一百万美元。那么为了避免想起猴子,我会想办法让自己分心,如数数、唱歌、跳绳。这也许一时能奏效,但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之所以会做这些疯狂且无谓的事,完全是为了避免让自己想起猴子。好了,现在我不光想起了猴子,猴子还牵着我的鼻子走,让我又跳又唱。结果呢,我一旦停下来会想起什么?说对了,猴子! (你也可以试试看,试着让自己不去想猴子,看看结果如何。)
我们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尽力避免想到的“猴子”,它也许是失败的感觉,或是对没有归属感的担心,或是害怕自己年轻、资历浅或年老色衰,或是随便别的什么。即使我们成功克制了自己的思想,这些想法、这些情感最终还是会卷土重来。有时候它们重新出现得如此剧烈,以至于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再次驱散它们。我们也许会通过暴饮暴食、昼夜工作,或是其他极端的办法让自己分心,免得想起这些事。但这样做会形成一种痛苦的逃避怪圈,久而久之,我们的问题反而被强化了。大脑把我们引入了流沙般的思维陷阱里,我们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
让我们回到查克身上,我有时好奇他是否就陷入了这样的陷阱,他那酩酊大醉后的平静面容是不是因为暂时找到了逃避自己思绪的办法?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寻求内心平静的代价就远非时常的宿醉那么简单了。大脑也许可以一时沉静,但一定会反弹。通过这种办法让我们的大脑安静下来,其代价是近乎永恒的疲劳。
幸运的是,控制大脑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实际上我们是能够与自己的思绪和谐共存的,甚至我们可以学会欣赏自己的大脑,在它给我们惹的麻烦里找到一点幽默。如果我们能够在暗处窥视自己的大脑,发觉它的目的,这一切就会变得很容易。而当我们了解这一小束灰色的神经元想干什么,它就不那么容易用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偷袭我们了。
本书旨在向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提前说好,我不是什么灵魂导师,我只是一个帮助过一些人从自己思维的陷阱中走出来的前任酒吧招待。我在此所提供的是对那些了不起的行为和进化心理学前辈的成果的补充和丰富,尤其是史蒂夫·C.海耶斯等被称为第三波行为主义流派奠基人的心理学家。那么,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我们与正在将自己逼疯的大脑重新和谐共处。本书的主旨在于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仍能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本书由衷地感激大脑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哪怕是那些我们不喜欢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讲述了如何在我们的大脑失去控制时夺回控制权。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大脑向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并且找出与想法和感受保持适当距离的方法。这有助于我们以更超然、更深入的方式回应它。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克服大脑对未知的恐惧,使我们得以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我们将对一些使我们产生无意义行为的思维机制进行分解。当找出内在原因,我们便可以超越自己思绪的冲动,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最后,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正确关爱、滋养自己的大脑,减小它对我们的控制力。
贯穿全书,我都将大脑假想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当然,实际上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过如果读者的大脑和我的一样,它肯定至少看上去像是独立的。人的大脑结构 (形成思维的物理实体结构,我们将在第二章深入说明大脑结构与大脑意识之间的区别) ,天生就使它的运转和动力不受我们的控制,就像水面下的那部分冰山一样。不过,大脑的运转不受我们控制并不是说它就是在与我们作对。恰恰相反,它的目的在于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我在探究大脑对安全感的追求时是基于两个根本假设的。
一是大脑的不同部位应对不同的情况。这就是说,举例来讲,即便我们明知道不应该一次吃完整盒饼干,我们大脑的一部分仍然相信这样做是有其用处的。
二是我们不想要的思想、感受、回忆以及冲动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即便我们面临的无非是吃不吃饼干这样的小事。一个运转良好的大脑明白盐、糖和脂肪是不易获得的东西,至少在原始时代如此,而这正是它在发展成形的过程中走过的时代。这种在人类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以生存为目的的思维机制即便到了今天这个更有挑战性的世界,仍然驱使着我们。“饼干能吃就赶紧吃了吧,”这是我们这个已经喂得饱饱的大脑对我们说的话,“要不然就没机会了!”因为它永远在为我们的生存担忧 , 因此我管我们的大脑叫“忧虑机器”。不过,它的忧虑是有重要原因的:它想要帮助我们,不管我们愿意与否。
当然,大脑有时很讨厌,它可能会误导我们,甚至造成伤害,但它奇怪的行为,借用电脑编程行业术语,几乎永远都是软件的一个自带功能,而不是程序故障。不管你觉得自己的大脑有多不正常,它也许都是在正常运行的。我不想读者对我的话照单全收,不过不妨拿我的话结合你们的亲身经历验证一番。
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读者多做训练和实验,从而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在暗中不断尝试引导我们的行为,不论这些尝试是微妙隐晦的还是放肆大胆的。当了解了大脑要做什么时,我们才能解放自己,让自己的行为受更高的价值观的引导,而非被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式束缚。与其让大脑把我们逼疯,我们也可以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大脑,甚至学会珍惜大脑对我们天然的保护欲。
那么,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我们能赢得这场与大脑之间的战争吗?让我们深入这台神奇的忧虑机器的内部一探究竟吧。
想象这样一个问答游戏,目标是你必须像一个原始的、保护欲强的、充满情绪的大脑那样回答问题。你要做的就是扮演一个人的大脑,针对如何保护你的主人回答一系列问题。这个游戏就叫作“如果我是你的大脑”。
你走上问答台,主持人问了你第一个问题:
大脑先生/女士,假如你正在陪伴你的主人参加工作面试,他已经失业一段时间了,现在急需一笔进项,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 冷静理智地分析情况,反复练习各种有效的面试策略。
- 放松一下,阅读等待室里桌子上摆着的有趣杂志,想着既然无论面试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他继续活着,何不让他享受此刻呢!
- 为了“帮助”他避免经历失败的挫折,紧紧抓住让他感到不安全的事不放,不断推演他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产生彻底失败的各种过程 (这样他才有动力不搞砸面试)。列举一系列面试官可能拒绝他的原因,不仅针对他在面试中的表现,还有他过往的经历(这样他才有动力做好自己的展示)。回忆他过往失败的面试经历,苦思冥想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他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如果选C,你就赢了。如果我是大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驱使自
己的主人走向成功,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他避免失败。如果我是他的大脑,我一定会考虑未来,还有他失败以后的下场,我会考虑过去,还有他最惨重的错误,我会在他感到焦虑时,仿佛自己在被棕熊追赶,以使他聚精会神地做好某件事。我才不管躲避棕熊的技巧在面试中是否有用。我的职责是保护他,掌握火候的事不是我的专长!
下面让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大脑先生 / 女士,假如你正在陪伴你的主人出席一场会议,你的主人即将在会上进行演讲,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 帮助他计划一下会后该去楼下商店买些什么,反正眼下没什么好担心的事。
- 给他信心,让他觉得演讲内容早已准备充分并熟记于心,他的演讲会让他前途无量。
- 让他知道一旦演讲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提醒他最近公司银根吃紧,正在裁员,猜测他的工作能否保住很可能取决于此次演讲是否成功;提醒他与会的人里有几个他的朋友,要是他做得不好,这些人就不会再把他放在眼里;此外,反正肾上腺素的开关在你手里,干脆开闸下药,让他感觉自己仿佛又在被棕熊追赶般紧张。
如果你还选C,恭喜你,请明天来领奖吧!
以上这些折磨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果大脑只是为了帮助人,也许与它产生共鸣会比敌视它更有用。在保护我们的道路上,大脑永远不会止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怀着感激而超然的态度应对它呢?
培养对大脑的感激之情的第一步是试着理解它在做什么,但这做起来比想象中困难得多。如果大脑真的是另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只不过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而已,我们肯定早已学会如何无视它了。我们对任何在我们边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人都抱着此种态度,即这个人吃错药了。但我们无法像对其他人一样打发掉自己的大脑,如果大脑吃错药了,那么我们又成什么了?
我希望大家听了我的话,已经相信自己的大脑实际上是正常的。它只不过是基于一套原始的模式在运作而已。那么现在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洞察大脑的动机。
人类的一大天赋就是具备审视自己大脑的能力,这有点像是同时身处两个地方。想象一下,就好像你一边坐在驾驶室里开赛车,一边坐在观众席上看比赛。尽管在真实世界里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们能在身临其境经历这些事件的同时感受自己内在的想法和情绪。
做到这一点需要持续的练习,毕竟,想要用客观、清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大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开车会占据我们的精力,前方的转弯会让我们保持警惕。同样地,每天的生活琐事也需要付出精力,我们必须一直坐在“驾驶室”里。当我们失去对大脑的监视,想法和情绪就可能夺回控制权,而我们一旦对其停止关注,便会忘记它们的本质——不过是想法和情绪而已。但当我们能够明白这些究竟是什么时,我们便可以自己做出决定:是否服从自己的大脑。
除此之外,想要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大脑还有另一个困难,就是有时候我们忍不住觉得有的想法过于真实,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如悲伤或恐惧。比如,我们会对自己说:“我相信我即将失败,因为我感到非常焦虑,这肯定会成真的。”
情绪是伴有强迫性的,因为你无法停止它。它通常是不受控制的,而我们也应该为此感到幸运。没有情绪的大脑肯定不是好的监护人。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头狮子跑了过来,大脑却心平气和地说:“似乎有一只狮子在背后追你,我也不清楚该怎么做,也许你该害怕,然后跑开?你觉得有必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拿不定主意。”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绪会要求我们服从大脑的决定,即赶紧逃跑。
但想法并不是事实,尽管有时我们会觉得它很像事实。即使某个想法非常准确,它也仍然不是事实,它只是个想法而已。这个基本认识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以至于笔者认为有必要为它单列一段:
想法不是事实!
我们的想法顶多是对世界相对准确的解读。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想法是错误且误导人的。人们可能误以为自己正在被人跟踪,可能误以为世界是平的,又或者误以为自己出门忘了关烤箱。这些想法不会改变真实情况。即使伴随着强烈情绪的想法提高了这一切的可信度,它们也只是想法而已。这也应该单列一段强调一下:
情绪不会把想法变成事实!
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观点更深入地讲一讲:根本没有所谓想法之物。哪怕心跳或挠头都可以称得上是客观事物,想法仍不算客观事物。思考、心跳或挠头,都是瞬间的动作。有时它们为我们服务,有时则不是。不管怎么说,人总会有新的想法,就像他会有新的心跳和新的挠头动作。这些只是动作。
一开始,你也许会觉得这么想自己的大脑很不舒服,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相信自己的大脑,因此也就觉得大脑提供的想法和感受一定很可靠。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这就像是认为“我不记得我的车坏过,因此我的车永远不会坏”一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