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6144丛书名: 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由中公教师招聘考试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陕西省各地区考试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新增知识点索引,方便考生查找重要知识点,避免不必要时间的浪费。
2.本书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编者在编写此书的时候精选了部分真题紧附考点之后,让考生更加明确考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更必要的补充,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备考锦囊分析了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帮助考生明确复习思路。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陕西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由中公教师招聘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考试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七大部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每部分自成体系,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本书新课程改革、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准,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目 录
中公名师微课视频索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索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概述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概述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教育制度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生
第二节教师
第三节师生关系
牛刀小试
第六章课程
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
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六节课程资源
牛刀小试
第七章教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七节教学模式
第八节教学评价
牛刀小试
第八章德育
学习目标
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节德育模式
附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节选)
牛刀小试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牛刀小试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
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牛刀小试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牛刀小试
第二章认知
学习目标
第一节感觉
第二节知觉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想象
第六节思维
第七节言语
牛刀小试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学习目标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意志
牛刀小试
第四章个性心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二节能力
第三节人格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习心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习动机
第二节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迁移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目标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牛刀小试
第六章教学心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课堂管理
第三节教师心理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第三节教案编写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
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第七节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发展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牛刀小试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学习目标
第一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教师行为的转变
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四节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五节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变革
牛刀小试
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评价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牛刀小试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法律概述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第四节依法执教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
学习目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教师资格条例》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牛刀小试
2019年陕西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514)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索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概述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概述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教育制度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生
第二节教师
第三节师生关系
牛刀小试
第六章课程
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
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六节课程资源
牛刀小试
第七章教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七节教学模式
第八节教学评价
牛刀小试
第八章德育
学习目标
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节德育模式
附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节选)
牛刀小试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牛刀小试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
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牛刀小试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学习目标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牛刀小试
第二章认知
学习目标
第一节感觉
第二节知觉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想象
第六节思维
第七节言语
牛刀小试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学习目标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意志
牛刀小试
第四章个性心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二节能力
第三节人格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习心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学习动机
第二节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迁移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目标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牛刀小试
第六章教学心理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课堂管理
第三节教师心理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第三节教案编写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
学习目标
第一节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第七节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发展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牛刀小试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学习目标
第一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教师行为的转变
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四节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五节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变革
牛刀小试
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评价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牛刀小试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学习目标
第一节教育法律概述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第四节依法执教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
学习目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教师资格条例》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牛刀小试
2019年陕西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514)
免费在线读
第一部分
教育学
教育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考查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育学是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
本部分共十一章,知识分布广泛。我们按照对知识讲解的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对教育基本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第一至四章;第二个模块是对教育中主体的介绍,主要包括第五章;第三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六至十章;第四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研究的内容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十一章。
从考查题型来看,本部分的十一章内容均涉及以客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而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主要集中于第二、五、七、八、九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属性和功能
2.教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引申而来。educare意为“引出、导出”。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2018·西安(中学)·单选】在先秦古籍中,最早将“教”“育”用在一起的是()。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答案】C。
2.【2018·榆林·单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答案】C。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态见表1-1-1。
表1-1-1教育的基本形态
分类依据类型含义
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正规教育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教育实施机构和地点不同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从广义上来讲,一切从事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的人都是教育者。从狭义上来讲,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是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教育者作为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并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的特征。
【2018·西安(中学)·单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
A.领导者B.引导者
C.主导者D.指导者
【答案】C。
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目标的媒介。
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四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永恒性等只是教育所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1.【2018·榆林·单选】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2.【2017·西安国际港·多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表现在()。
A.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B.具有经济功能
C.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D.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答案】ACD。
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④教育具有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⑤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
⑥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⑦教育具有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在阶级社会表现出阶级性。这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制度、方针、内容甚至方法上。
五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依据作用的对象不同,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①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
②社会功能(派生功能、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衍生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对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发挥具有制约作用。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依据作用的方向不同,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①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如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强调教育的正面的、积极的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负向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依据作用的呈现形式不同,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①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②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隐性的潜在功能一旦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教育学
教育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考查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育学是陕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
本部分共十一章,知识分布广泛。我们按照对知识讲解的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对教育基本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第一至四章;第二个模块是对教育中主体的介绍,主要包括第五章;第三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六至十章;第四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研究的内容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十一章。
从考查题型来看,本部分的十一章内容均涉及以客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而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主要集中于第二、五、七、八、九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属性和功能
2.教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引申而来。educare意为“引出、导出”。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2018·西安(中学)·单选】在先秦古籍中,最早将“教”“育”用在一起的是()。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答案】C。
2.【2018·榆林·单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答案】C。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态见表1-1-1。
表1-1-1教育的基本形态
分类依据类型含义
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正规教育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教育实施机构和地点不同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从广义上来讲,一切从事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的人都是教育者。从狭义上来讲,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是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教育者作为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并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的特征。
【2018·西安(中学)·单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
A.领导者B.引导者
C.主导者D.指导者
【答案】C。
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目标的媒介。
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四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永恒性等只是教育所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1.【2018·榆林·单选】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2.【2017·西安国际港·多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表现在()。
A.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B.具有经济功能
C.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D.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答案】ACD。
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④教育具有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⑤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
⑥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⑦教育具有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在阶级社会表现出阶级性。这体现在教育的目的、制度、方针、内容甚至方法上。
五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依据作用的对象不同,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①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
②社会功能(派生功能、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衍生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对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发挥具有制约作用。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依据作用的方向不同,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①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如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强调教育的正面的、积极的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负向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依据作用的呈现形式不同,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①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②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隐性的潜在功能一旦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