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50560
书籍采用从理论向案例过渡的编写形式,读者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建筑理论了解更多关于老建筑改造的主要形式、改造要素、以及通过改造带来的经济及社会价值。随后翻阅案例,更能通过设计作品加深对老建筑改造这一课题的理解。书籍版式编排上逻辑性清楚,从建筑外观到内部空间,从改造前老建筑原貌到改造后的建筑实景,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较强。
老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对其进行保护与改造,并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本书理论内容丰富,详细分析了老建筑改造的背景、方式、要素、改造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案例部分以商业和公共文化类项目为主,通过改造前后的图片对比、详细的文字叙述以及对应实景图片和技术图的搭配,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老建筑改造的独特魅力。
前言
设计原理
1. 老建筑改造的整体背景分析 / 8
1.1 改造老建筑的必要性 / 8
1.2 国内外对于老建筑改造这一课题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 9
2. 改造初期对建筑本身、当地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分析 / 10
2.1 分析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与原始用途 / 10
2.2 分析各地建筑的派系风格 / 10
2.3 当地的自然与历史环境以及独特文化背景对建筑的影响 / 11
2.4 建筑改造前后的关联性 / 11
3. 常见的改造方式 / 12
3.1 在不改变原有建筑构造的情况下,对老建筑进行翻新 / 12
3.2 打破原有建筑构造,打造全新空间 / 12
3.3 新建筑体块的置入 / 13
4. 老建筑改造的要素 / 14
4.1 建筑立面和外部的改造 / 14
4.1.1 对于原建筑历史性风貌的保护 / 14
4.1.2 创新性元素的加入 / 15
4.1.3 新旧元素共营建筑外立面的美感及协调性 / 17
4.1.4 改造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 18
4.1.5 改造后的建筑外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 20
4.2 建筑内部的改造 / 21
4.2.1 老建筑内部常见的结构形式 / 21
4.2.2 建筑内部新旧元素和功能的共生及协调 / 21
4.2.3 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 / 22
4.2.4 建筑内部灯光的使用和室内色彩搭配 / 23
4.2.5 改造后的空间布局合理性 / 24
4.2.6 通过室内改造,使光线、通风等自然元素得到合理利用 / 25
5. 老建筑改造的经济及社会价值的体现 / 26
007
案例赏析? 商业空间
叠院儿:对话民国胡同 /30
折叠院:对话老北京平顶房 /42
UAO Power Office 新办公室改造:对话再生老厂房 /50
上海世茂广场改造:对话新型商业空间 /62
彡口空间:对话城市夹缝空间 /74
滋生小院:对话北京四合院民宿 /82
山鬼精品酒店改造:对话重庆老印制厂 /96
塔莎杜朵民宿:对话塔莎式花园民宿 /106
弥宫民宿:对话花园城堡 /116
栖云民宿:对话西湖边旧民房 /128
案例赏析? 公共及文化空间
爱马思艺术中心:对话北京老厂房 /140
武汉良友红坊ADC 艺术设计中心:对话园区旧仓库 /150
悦艺术馆:对话老工业建筑 /158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对话工业老仓库 /166
Re-Veil 长治博览中心:对话工业时代老厂房 /176
中车1897 文创园总体改造:对话百年厂房 /186
壹点文创街区:对话古运河建筑 /198
春风习习读书会:对话河边小屋 /210
小城故事:对话旧印刷厂 /218
莲花山公交总站改造:对话公共设施 /230
索引
当中国进入存量时代,有关老建筑改造的话题越发地流行起来。在城市,能看到旧城街区、旧工业遗址的改造提升;在乡村,则出现了大量围绕村落民居、公共设施的乡建项目。总体来说,改造项目的增多应该是一个必然现象。
中国经历了上一轮急速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过程之后,留下大量千篇一律的城市和建筑,它们数量巨大、质量不高。城市之间甚至城乡之间都越来越趋同,而那些带有传统记忆的老建筑环境似乎越来越少。拔地而起的城市建筑几乎成为由权力与资本控制的道具,房地产开发则进一步让建筑成为商品,作为结果,新的人居环境更加缺乏与人的情感连接,能源、环境危机接踵而至。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消费模式的快速转变,人们开始意识到物质环境的品质和意义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建成项目,除了功能性之外,它所包含的文化性、差异性和社会认同感往往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建筑似乎天然具备这些品质。每一座老建筑都是不同的且唯一的。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有着自己或显赫或卑微的故事。作为环境当中的“老人”,它们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并成为一座城市、一个乡村的代表性文化名片。而它们在当代快速变化的城乡环境之中,又都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老态龙钟甚至格格不入,以至于凋零衰败、陈旧不堪。因此,对于前大量的老建筑改造现象,一方面是消费升级、环境形象提升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实,老建筑改造课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之下城乡环境发展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这里既包含了基于现实问题的可持续再利用,也包含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最终,一个成功的老建筑改造甚至可能获得超出新建项目的效果,成为促进环境永续发展、塑造地方文化性格、保持记忆和情感依托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对比新建的设计项目,改造无疑是有其特殊性的。那就是必须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改造设计最为有趣和最具挑战性之处。因此,我想在这个简短的前言中进一步解读“改造”的具体含义。
首先,“改”应建立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之上。改造设计是对原有建筑的改变和再创造的过程。其实任何设计都不是孤立地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必须考虑到其背景环境的制约。而作为改造,认识到新的设计与旧的建筑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更为必要的。新的改造开始之前,一定要认真评估和判断旧建筑,明确哪些需要保留,为什么改造,这往往是项目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此外,老建筑本身也是一部很好的教材。一座老建筑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传统基因、历史故事、生活习俗、文化内涵等。这些宝贵的遗产和智慧正是当代快节奏、同质化环境所缺失的东西,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转译融入当代生活。因此,对于“旧”的解读正是产生“新”的设计的土壤。我们应该在尊重老建筑的态度之下,恰当地处理好新与旧的相互对应,让新生于旧,新旧保持和谐共存。
第二,“改”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应变过程。所谓改造,就是在时代与社会条件变化的条件下,对已有的环境做出适当的改变,是因时因地的再利用过程。设计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新时代与社会条件的变化,以此作为新能量去推动环境升级。改造的动能可能是使用人群的变化、功能的转换、基础设施的升级、社会需求的变化、未来趋势的理解、行为情感的洞察等。而经历改变的旧建筑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和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让老建筑变为新的交流媒介,鼓励开放性、社交性、体验性的生活方式,灵活应对快速和不确定性的业态更迭。旧建筑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吸取新的能量,不断地传承与生长。
第三,不论怎么“改”,最终都要落实在“造”上。空间的营造和场景的营造始终是设计领域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感知和体验。对设计者来说,一方面需要大胆使用当代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更新和改良不合时代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新与旧的结构、材料之间衔接与转换,在建造层面上让新与旧产生对话。对于“旧”的保留和修复,有时会触碰到老建筑的原真性问题。所谓“修旧如旧”并不是简单的仿旧,而是具有十分复杂的含义。早在20 世纪初,奥地利艺术史学家里格尔的历史建筑价值论已经对旧建筑的多方面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思考。这些宝贵经验如何在改造实践之中应用是值得思考的。对于“新”的建造,则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旧的结构和材料条件去权衡利弊。巧妙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了某些旧材料与技术,而是要阐释出新旧材料之间的联系,激发出材料自身的魅力,为物质空间赋予历史维度的迭代与传承。如何在建造中保留“时间的痕迹”是改造很重要的工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