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487159
编辑推荐
★探访景德镇15位设计师 8处新老工坊5位手工艺人!
★在昔日辉煌的“瓷都”,现代设计如何给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
◆结识“造物者”,见证一件瓷器的诞生,体会瓷器之美,重拾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
景德镇必去的陶瓷市场、新老瓷厂、陶瓷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古董瓷挖掘地……你不可错过的景德镇深度游指南。
★在昔日辉煌的“瓷都”,现代设计如何给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
◆结识“造物者”,见证一件瓷器的诞生,体会瓷器之美,重拾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
景德镇必去的陶瓷市场、新老瓷厂、陶瓷艺术区、艺术家工作室、古董瓷挖掘地……你不可错过的景德镇深度游指南。
内容简介
瓷器曾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平民百姓家一只补了又补的粗朴瓷碗到夺目的皇室珍品,它是生活、仪轨中必不可少的器物,与人的关系十分亲近。现代工业的兴盛与廉价用品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瓷器之美,但仍有一些设计师及手工艺人在发现、坚守,使它在现代生活中散发光泽。
跟着作者走进昔日的“瓷都”景德镇,调查景德镇瓷业当下状况,采访在景德镇工作的中外设计师与当地手工艺人,并自己动手按步骤制作一件瓷器,体会“造物者”在日常器物中倾注的美好心意,贴近瓷器之美。
(本书为“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系列本。)
跟着作者走进昔日的“瓷都”景德镇,调查景德镇瓷业当下状况,采访在景德镇工作的中外设计师与当地手工艺人,并自己动手按步骤制作一件瓷器,体会“造物者”在日常器物中倾注的美好心意,贴近瓷器之美。
(本书为“人与器物的美好关系”系列本。)
目 录
前言
章千年城市的浮光掠影
云端上的短暂遐想
遇见传统
早八点,回到宋朝
“海鲜味”古董
大地上的“碎星”
沉睡的建筑
卫华的忧伤
约会市集
雕塑瓷厂小夜曲
第二章日常器物的多样表达
像一个生命的回圈般美好
陶瓷的空间剧场
彩虹的背後
Mike的退休生活
千年传统的西式表达
美的偶然
咖啡加米饭
有风暴,有晴天
第三章探访“造物者”
彩色的心
餐桌舞台
我纷纷的心事
闪耀日常
海上青花
适度的美
生活的奇妙灵感
第四章美好器皿背後的辛苦史
日常一餐
生活的艺术化
泥巴的记忆
线条的千年流转
转盘转啊转
向拉坯大王取经
小詹师傅的“苦恼”
不停颤抖的手
别!惊!慌!
文能画坯,武能揉泥
危险的整理术!
烧窑记(上)
烧窑记(下)
我的“作品”–“呐喊”以及“小马花瓶”
后记
媒体评论
在人们的想象中,器物是短命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要,或是引起暂时的注意而制作的。品质粗劣,包装媚俗,无法长期使用……当回顾器物出自何人之手,或是追究其制作过程时,就会有更多更新的奥秘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柳宗悦(日本民艺评论家)
喜欢的景德镇——这里有很多小的工艺作坊,手工艺人有很多前人所拥有的优秀技艺,而且这些师傅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了解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制造美丽的物件。
——Jesse Mclin & Julie Progin(纽约的陶瓷设计师,“Latitude N22”品牌联合创始人,常驻景德镇)
如果你只是路过这座城市,你可能会觉得景德镇很丑、很脏,但如果你真正深入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活和创意。这里有很多人抱着极大的热情在设计和制作陶瓷,我想这里是世界上好的地方,但你需要时间去寻找这里的精髓。在这里,似乎一切都有可能,只不过你需要时间去接受并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咖米(法国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在这里,有人工作的地方都让我喜欢。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很多让人惊喜的东西,去散个步,就能学到很多有关陶瓷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启发了我。回瑞典的时候,我总会想念这里。
——Agnes(瑞典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柳宗悦(日本民艺评论家)
喜欢的景德镇——这里有很多小的工艺作坊,手工艺人有很多前人所拥有的优秀技艺,而且这些师傅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了解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制造美丽的物件。
——Jesse Mclin & Julie Progin(纽约的陶瓷设计师,“Latitude N22”品牌联合创始人,常驻景德镇)
如果你只是路过这座城市,你可能会觉得景德镇很丑、很脏,但如果你真正深入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活和创意。这里有很多人抱着极大的热情在设计和制作陶瓷,我想这里是世界上好的地方,但你需要时间去寻找这里的精髓。在这里,似乎一切都有可能,只不过你需要时间去接受并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咖米(法国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在这里,有人工作的地方都让我喜欢。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很多让人惊喜的东西,去散个步,就能学到很多有关陶瓷的东西,所有这些都启发了我。回瑞典的时候,我总会想念这里。
——Agnes(瑞典陶瓷设计师,常驻景德镇)
在线试读
生活的艺术化
雪子的那些白色器皿并不会让人一见钟情。
那些白色器皿看起来平淡无奇,色彩也并不惊艳,器皿上也没有吸引人的图案,在众多喧闹缤纷的设计中,你会快速略过这些看似无奇的日常器皿。但无论是器皿还是盘子的线条,都伸展得大气优雅,它们会在你的心中留下痕迹。你也会不停回想,琢磨着那“平凡”的外表下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你。我记得当时抚摸着食器上的木质提手,弯曲得恰到好处,那些伸展的陶瓷线条与众不同,但我并不能说出这些特别之处在哪里。
后来看到那部讲述全球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让我想起了雪子的设计。片中有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即使上午刚刚西装革履地领了大奖,晚上在寿司店又能见到他穿着工作服平淡地捏寿司。手掌中那一小枚寿司永远是他思考的全部,从食材,刀法,火候,力度…… 方方面面,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在一成不变的工作中,不断磨炼。片头美食作家山本益弘对小野二郎的评价“他所有的寿司看着都很简单,看似没花多少工夫在上面,但世界各地名吃吃过二郎的寿司后,都会惊叹这么简单的东西,味道怎会有如此深度,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极简的纯粹’。”
极简的纯粹,这是当我知道雪子的那些白色器皿,已历经十年磨炼后,所能联想到的画面。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雪子的设计丝毫不为过。2001 年在参观了届韩国利川国际陶瓷双年展之后,促使她将陶瓷这个业余爱好变成自己的专业,并前往韩国弘益大学深造。从上学至今,雪子已经将“百合”系列磨炼得臻于完美,但在雪子眼里,她的作品依旧有改进的余地。
“百合”系列像中国古代的食器:提食盒。揭开盖子后方便一层层地摆放出来。但当揭开姜雪子的食盒设计时,里面却是一层层不大不小的生活惊喜等待你,淡淡的色彩,几笔描绘,每层食器上的简洁图案都让人感到设计师的用心之处,而这种细腻的设计心思还体现在食器的把手设计上,一根经过处理的弯曲木枝便是把手,为整体的食器造型上增加了自然味道,像是生活的不经意之处。而在食器的整体色彩上,姜雪子采用带有散点的无光白釉打造食器的质朴与简洁,也应和着作品名称“百合”。
线条简单,色彩干净,“百合”系列基本上包括几种器形:盘子、食盒、小容器,每过一段时间你再看,几个基本造型虽然大体不会改变,但会发现整体感觉有一点点不同,更加沉稳了,雪子总是从每个细节,包括线条的一个小角度,色彩的偏差方面慢慢完善。
“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设计、成形、烘坯、修坯、补水、素烧、上釉、绘画装饰,烧成后还要用其他材料配手把等好多过程。根据天气的好坏、器形成形的难度,构思到制作,烧成所需的时间有所不同,急不得,一步一步有耐心地做下去。”雪子做陶瓷的时候总会忘了身边人的存在。如果有人在旁边叫她,她总似一副从梦中惊醒的表情转过头,再回到现实。
“设计师首先应是匠人,同时也应是艺术家。”雪子并非理论派,她的动手能力在韩国磨炼得相当强,在韩国,每个步骤都要亲自操作。太多的设计师不懂得动手,而又有太多人过于追求匠人的技术而忽略整体的设计。雪子要兼顾两者。“设计并制作生活器皿,在生活当中使用它,尝试将器皿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与美的合理性调和在一起。也就是说生活器皿的美,就是当食物盛入设计好的器皿里,并放在一个协调的生活空间里时,才能真正体现其作品的美。”
食器的美在她的“百合”系列中得到美的体现,美术评论家白明女曾写道:“作者(姜雪子) 不仅关心器皿的实用性,更注重器皿的造型美与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食盒仿佛天地万物合一的媒介,承载了她本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在她的工作室中如画卷般展开。雪子每天来到工作室,都会先打开几面大窗户,让光线充足。但二楼的窗外没有什么风景可言,距离几米的地方便是灰色的楼房,或是装满青花大花瓶的隔壁院落,再远一点,便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电路线,在这干枯的室外风景中,雪子搭建了自己的生活风景。
上百平米的大空间已让她渐渐摆满物件,放置作品的大型置物架,古董市场淘来的木门作为大桌子,还有各种老家具,淘来后雪子都会动手拯救它们,磨磨擦擦,重新清洁并上漆,之后它们便恍如重生般,再次在日常生活中登场。自己的作品也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桌上的小杯子、水果盘、烧坏的器皿则被创造性的用来当作小米缸或是其他本不该它出场的场合,她对生活的细致与认真,正如对她的作品般,百般打磨。
……
雪子的那些白色器皿并不会让人一见钟情。
那些白色器皿看起来平淡无奇,色彩也并不惊艳,器皿上也没有吸引人的图案,在众多喧闹缤纷的设计中,你会快速略过这些看似无奇的日常器皿。但无论是器皿还是盘子的线条,都伸展得大气优雅,它们会在你的心中留下痕迹。你也会不停回想,琢磨着那“平凡”的外表下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你。我记得当时抚摸着食器上的木质提手,弯曲得恰到好处,那些伸展的陶瓷线条与众不同,但我并不能说出这些特别之处在哪里。
后来看到那部讲述全球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寿司之神》,让我想起了雪子的设计。片中有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即使上午刚刚西装革履地领了大奖,晚上在寿司店又能见到他穿着工作服平淡地捏寿司。手掌中那一小枚寿司永远是他思考的全部,从食材,刀法,火候,力度…… 方方面面,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在一成不变的工作中,不断磨炼。片头美食作家山本益弘对小野二郎的评价“他所有的寿司看着都很简单,看似没花多少工夫在上面,但世界各地名吃吃过二郎的寿司后,都会惊叹这么简单的东西,味道怎会有如此深度,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极简的纯粹’。”
极简的纯粹,这是当我知道雪子的那些白色器皿,已历经十年磨炼后,所能联想到的画面。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雪子的设计丝毫不为过。2001 年在参观了届韩国利川国际陶瓷双年展之后,促使她将陶瓷这个业余爱好变成自己的专业,并前往韩国弘益大学深造。从上学至今,雪子已经将“百合”系列磨炼得臻于完美,但在雪子眼里,她的作品依旧有改进的余地。
“百合”系列像中国古代的食器:提食盒。揭开盖子后方便一层层地摆放出来。但当揭开姜雪子的食盒设计时,里面却是一层层不大不小的生活惊喜等待你,淡淡的色彩,几笔描绘,每层食器上的简洁图案都让人感到设计师的用心之处,而这种细腻的设计心思还体现在食器的把手设计上,一根经过处理的弯曲木枝便是把手,为整体的食器造型上增加了自然味道,像是生活的不经意之处。而在食器的整体色彩上,姜雪子采用带有散点的无光白釉打造食器的质朴与简洁,也应和着作品名称“百合”。
线条简单,色彩干净,“百合”系列基本上包括几种器形:盘子、食盒、小容器,每过一段时间你再看,几个基本造型虽然大体不会改变,但会发现整体感觉有一点点不同,更加沉稳了,雪子总是从每个细节,包括线条的一个小角度,色彩的偏差方面慢慢完善。
“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设计、成形、烘坯、修坯、补水、素烧、上釉、绘画装饰,烧成后还要用其他材料配手把等好多过程。根据天气的好坏、器形成形的难度,构思到制作,烧成所需的时间有所不同,急不得,一步一步有耐心地做下去。”雪子做陶瓷的时候总会忘了身边人的存在。如果有人在旁边叫她,她总似一副从梦中惊醒的表情转过头,再回到现实。
“设计师首先应是匠人,同时也应是艺术家。”雪子并非理论派,她的动手能力在韩国磨炼得相当强,在韩国,每个步骤都要亲自操作。太多的设计师不懂得动手,而又有太多人过于追求匠人的技术而忽略整体的设计。雪子要兼顾两者。“设计并制作生活器皿,在生活当中使用它,尝试将器皿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与美的合理性调和在一起。也就是说生活器皿的美,就是当食物盛入设计好的器皿里,并放在一个协调的生活空间里时,才能真正体现其作品的美。”
食器的美在她的“百合”系列中得到美的体现,美术评论家白明女曾写道:“作者(姜雪子) 不仅关心器皿的实用性,更注重器皿的造型美与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 食盒仿佛天地万物合一的媒介,承载了她本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在她的工作室中如画卷般展开。雪子每天来到工作室,都会先打开几面大窗户,让光线充足。但二楼的窗外没有什么风景可言,距离几米的地方便是灰色的楼房,或是装满青花大花瓶的隔壁院落,再远一点,便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电路线,在这干枯的室外风景中,雪子搭建了自己的生活风景。
上百平米的大空间已让她渐渐摆满物件,放置作品的大型置物架,古董市场淘来的木门作为大桌子,还有各种老家具,淘来后雪子都会动手拯救它们,磨磨擦擦,重新清洁并上漆,之后它们便恍如重生般,再次在日常生活中登场。自己的作品也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桌上的小杯子、水果盘、烧坏的器皿则被创造性的用来当作小米缸或是其他本不该它出场的场合,她对生活的细致与认真,正如对她的作品般,百般打磨。
……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