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3024
“一带一路”倡议为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作为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国家涵盖了西亚和北非地区,是中国周边的战略延伸,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安全协作等方面都十分重要。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正处于剧烈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阶段,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无疑对准确研判中东形势、制定中东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书选取的研究样本尽量覆盖到阿拉伯地区的各个国家,不但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中东学”与“阿拉伯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政治诉求、文化认同和战略决策,对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信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导论()
第一章“一带一路”倡议的多维度分析()
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涵()
第二节“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文外交()
第三节“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合作()
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利益相关国()
本章小结()
第二章“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交流()
第一节智库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节智库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功能()
第三节智库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形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阿拉伯国家智库概述()
第一节经济实力较强的海湾地区国家智库()
第二节文化底蕴深厚的沙姆地区国家智库()
第三节注重区域研究的马格里布地区国家智库()
第四节其他非洲国家的智库()
本章小结()
第四章海湾地区国家主要智库()
第一节沙特阿拉伯智库及其特点()
第二节阿联酋智库及其特点()
第三节卡塔尔智库及其特点()
第四节科威特智库及其特点()
第五节巴林智库及其特点()
第六节伊拉克智库及其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沙姆地区国家主要智库()
第一节约旦智库及其特点()
第二节叙利亚智库及其特点()
第三节黎巴嫩智库及其特点()
第四节巴勒斯坦智库及其特点()
本章小结()
第六章北非国家主要智库()
第一节摩洛哥智库及其特点()
第二节突尼斯智库及其特点()
第三节利比亚智库及其特点()
第四节毛里塔尼亚智库及其特点()
第五节埃及智库及其特点()
第六节苏丹智库及其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阿智库合作()
第一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阿智库合作的要求()
第二节中阿智库合作在“一带一路”中的成果()
第三节中阿智库合作在“一带一路”中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八章中阿智库合作的未来前景()
第一节加强政府引领,组建智库联盟()
第二节开展公共外交,提升合作水平()
第三节利用多个平台,扩大合作范围()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阿拉伯智库目录》一览()
2013年9月以来,党中央陆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塑造了一种地区合作的新模式,为沿线国家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为世界发展和经济繁荣提供了新路径。作为丝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国家涵盖了西亚和北非地区,是中国周边的战略延伸,从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安全协作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重要性。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正处于剧烈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阶段,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无疑对中国准确研判中东形势、制定中东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一关键时期,智库在咨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阿拉伯国家智库是新时期中国开展对中东国家公共外交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并与之开展合作,将有助于中国迎接挑战,从而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中国迎来了公共外交时代,也迎来了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时代。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第五项功能是公共外交,这意味着智库建设工作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年7月,“‘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外交论坛”在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鼓励和利用非政府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活动”和“公共外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公共外交如何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迎接挑战,做好全面、切实的服务。同年9月,“一带一路”与中阿关系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专设“中阿智库合作”单元,引导学者们围绕中阿智库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毫无疑问,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视角下,对“阿拉伯国家智库与中阿智库合作”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导论将分别围绕选题意义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章节安排与框架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一、选题意义与价值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詹姆斯·G迈克甘(James GMcGann)教授主持的“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项目组2016年发布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Report, the Think Tank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6, p6显示,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22个阿拉伯国家中除了吉布提和索马里因资料缺失而未做统计外,其他20个国家都拥有数量不一、规模不等的智库,总计有400多家。这些智库中,较有影响力的顶级智库有近50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界对这些智库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启动,本课题将对这些阿拉伯国家的主要智库进行系统介绍,分析中阿智库交流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展望丝路人文外交背景下中阿智库合作的前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从学术价值来看。关于智库研究的三大理论,如多元理论(pluralist theory)、精英理论(elite theory)、国家理论(state theory),在欧美智库的研究中已经过多次检验和证实,但对阿拉伯国家智库的理论验证尚未展开。国内外对智库的研究多是关于欧美国家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的也有不少,但对阿拉伯国家智库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有的学者虽有接触,但分析阐述得不够充分。由于智库的发展受政治结构、经济体制和历史文化影响较深,各国智库都具有独特性。阿拉伯国家智库也是如此,对它们的研究不但可以验证现有理论,而且有助于完善或充实现有理论。本课题将尽力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揭示阿拉伯国家智库的现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及其对中国丝路人文外交的意义等规律性特点。从现实意义来看。首先,对阿拉伯国家智库的研究有助于加强丝路人文外交中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提供政策建言。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特色,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中阿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内涵。然而,随着阿拉伯地区局势越来越复杂多变,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令中国相关部门和学术界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无法准确研判中东局势。而阿拉伯国家智库熟悉当地情况,与当地政府、政党、媒体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对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思潮的认识更加直观和深刻,对阿拉伯国家形势走向、外交政策选择的分析更加具体,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更具可操作性。在与这些智库的交流中,借用对方的“眼”观察地区形势、借用对方的“口”帮助我们宣传、借用对方的“手”推动双边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外交策略,有助于获得未雨绸缪之效果。其次,对中阿智库合作的研究为中国中东问题研究提供新视角,丰富学界对中东国家智库的案例数据库建设。中国学界对阿拉伯国家智库的关注度较低,这一现状与日益提升的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极不相称。阿拉伯国家智库大多参与国家社会重大问题的决策,分析这些智库对本国决策的影响路径及其程度,在为中国智库咨政辅政提供启示的同时,也为我中东国家智库的案例数据库建设提供素材与思路,同时还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中东学”与“阿拉伯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最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东研究话语体系,防止西方学界及其媒体对中东问题“一边倒”的倾向。一直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阿拉伯民众往往只能通过美欧媒体了解中国,国际社会包括阿拉伯国家对于中国的有些看法十分片面,我国家形象和中东政策动机经常被歪曲。反之,中国也需要客观、理智地认识对方,妥善处理中国崛起进程中在对阿关系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除了需要中阿高层增加友好会见和战略协商外,还需要开拓参与人文外交的社会主体和多种力量,扩大民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而智库则起到了促进协商与合作的纽带作用。通过智库这一窗口,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政治诉求、文化认同和战略决策,有助于达到祛除“西方中心论”之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本课题的关键词是丝路人文外交﹑中阿公共外交﹑阿拉伯国家智库﹑中阿智库交流等,本课题根据这些关键词罗列重要的国内外文献,具体如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和开展公共外交工作。习主席强调,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加快打造与相关各国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丝路倡议的构建初显成效。这一战略虽然以经济为主要内涵,但同时也包含着极为深刻的文化意味,它开辟了人文外交的新空间,成为人文交流的思想领航者。人文外交实际上是一种精英外交,它是在发展对外关系中,与政治和经济以外的两大支柱平行的第三种力量,它以价值沟通为基本任务,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中国关于丝路人文外交的专著与论文主要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版、2017年版。,该书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出版。它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组成,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对丝路人文外交有专门的阐释。赵可金在《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 赵可金:《人文外交:全球化时代的新外交形态》,《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第21页。一文中指出,为使一国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各国积极推出思想外交、文化外交、公民外交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外交,促进本国文明体系的革故鼎新,努力占领全球先进文明的战略制高点。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15年1月7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人文外交战略、制度与实践》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人文外交战略、制度与实践》,《光明日报》,2015年1月7日。一文指出,人文外交是一种制度化的沟通活动,沟通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思想产品和文化产品。马丽蓉的《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 马丽蓉等:《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年版,第16页。一书认为,“丝绸之路”是一个“公共产品”,也是一个“文化线路”,更是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人文外交实为人民外交的继续、文化外交的拓展,且与公共外交关系极为紧密,是丝路外交与人民外交的影响产物,三者形成同构关系。闵捷、马云蔚在《中国对阿拉伯世界人文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挑战》 闵捷、马云蔚:《中国对阿拉伯世界人文外交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挑战》,《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第6期,第56页。一文中认为,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个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目前而言,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中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一带一路”的相关阐释是丝路人文外交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不仅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而且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以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为主要内容。在政治分析方面,王义桅教授在《“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一带一路”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机遇,同时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其研究为我们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借鉴意义;邹磊在其著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邹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9页。中,借用历史和比较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背景因素、现实状况和未来前景;李向阳在《“一带一路”——定位内涵及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 李向阳:《“一带一路”——定位内涵及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7页。一书中,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背景为出发点,准确剖析“一带一路”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冯并在《“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第165页。一书中,从发展的角度论证了中国施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具体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方向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因素和当今丝绸之路的现实表现;翟崑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 翟崑:《“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 国际观察》,2015年第4期,第49—60页。中评估了其初步的战略效应,并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化模式;吴贤军在《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路径研究》 吴贤军:《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路径研究》,《中国报道》,2015年第8期,第97—103页。一文中,从中国扩大国际话语影响的现实问题入手,探讨了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抓住的关键性环节。作者指出,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根本途径是尽量满足各界的利益并获得丝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因此,只有掌握“丝绸之路话语权”,才有可能赢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人文交流方面,吴云贵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宗教文化因素》 吴云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宗教文化因素》,《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1期,第1—6页。中指出,同伊斯兰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应当把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对于建立互信和深入开展中外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丁工在《“一带一路”上中等强国的独特作用》 丁工:《“一带一路”上中等强国的独特作用》,《理论视野》,2017年第10期,第76—79页。一文中指出,应该把新兴的中等强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此举不但有助于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投入产出比,而且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和完备的外部条件;苏娟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文化安全刍议》 苏娟:《“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文化安全刍议》,《当代世界》,2017年第9期,第66—67页。一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兼顾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挑战;孙靓莹﹑邱昌情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南南合作:路径与前景》 孙靓莹﹑邱昌情:《“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南南合作:路径与前景》, 《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第135—139页。一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南南合作有诸多契合之处,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周边外交、经济发展、金融投资、能源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广泛议题,而且反映了“平等互利、注重实效、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南南合作原则。在经贸合作方面,2015 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6页。,文件指出,“一带一路”是一种全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的目的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地自由流动,完成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从而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环境;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想》陈耀:《“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想》,人民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128/c83853-26465206html(访问时间:2018年5月23日)一文中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和布局重点,从而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其进程;巴殿君﹑朱振恺在《论“一带一路”战略内涵、风险及前景——以国际关系为视角》巴殿君、朱振恺:《论“一带一路”战略内涵、风险及前景——以国际关系为视角》,《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第38—42页。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