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16919
8个超美的小众旅行目的地
一本光影交织的青春旅行读本
在“世界尽头”享受探秘和发现的乐趣
千里之行,始于向往
徜徉在希腊和土耳其领略古遗址的魅力,行走在斯里兰卡体会自然和谐、众生平等,畅游在塞纳河上沐浴浪漫与自由,浮潜在吉利三岛享受青春的美好,自驾在亚美尼亚高原感遇风雪的寒冷和当地人民的友善乐观。
他从江南出发,背着乡愁,一次次远行,看世界的广袤与丰饶。
恋家的少年,请扬起远行的帆!
自序
康提湖畔,众生平等
努沃勒埃利耶:“世界尽头”,不如你在心头
古堡犹在,人心不古
伊斯坦布尔:见你一眼,便已沦陷
欧亚之间,是美丽的海峡
让人越陷越深的丰饶之都
格雷梅:此景只应天上有
以弗所:不输希腊的古遗址
寂静大城:阿育塔雅的繁华背影
湄南河:最真的曼谷在这里流淌
海上讨生活的巴瑶人
塞纳河的夜与巴比松的晨
伯罗奔尼撒,古迹应接不暇
亚美尼亚,你如此静默
龙目岛的“告别青春之旅”
后记
自序
常常有朋友问,你这些年出去旅行有没有遇到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我脑海里跳出来的,不是绝美风光,不是古老遗址,而是一条狗。那是在斯里兰卡努沃勒埃利耶住了几天之后,在即将离去的那个清晨发生的故事。我独自去湖边散步,偶遇一条素未谋面却像已经相伴一生的狗,这一短暂相遇,像浓缩了我们一生的故事,要从起点开始对一切说再见。与它分别的时候,我很伤感,因为知道从此再也不会相见。在此之前去过霍顿平原徒步,看到一个名为“世界尽头”的景点。关于这段邂逅的文章,我起了个名字叫《世界尽头,不如你在心头》。旅行总是这样,你奔着一个目标而去,收获的未必都是惊喜,反倒是那些意料之外的邂逅,时常萦绕心头。
那些旅行时的舟车劳顿,越来越对身体有所影响,那是岁月在告诉你,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可是心底,却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记得年少时有个与母亲的对话发生过好多次,“妈妈,你说国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哪知道,我又没去过。”“我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不然像白活了一样!”“你就先给我好好读书吧,整天痴心妄想。”就是这样一种少年的好奇心,推着我不断向前走。当然,那时的“国外”更多是“别处”的意思而已。
旅行有收获吗?当然有。见到了不一样的,知道了不知道的。起初一次次出去,有种集邮的心理,希望越多越好,希望越远越好。然而,外面的世界终究是无法穷尽的。那些有用之用,其实未必抵得上你花费的时间、精力与财力,你甚至可以闲卧居室,通过网络和书本,便知晓一切。可是,这些无数蜻蜓点水般的见识与经历,它们好像慢慢形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整体,一个有别于故土和自己的“他者”,通过这个参照,你的故土和你自己,逐渐清晰起来,你开始像接受那个不同的整体一样,慢慢理解了故土和自己,也慢慢接受了它——对,它们其实是一体的。
我以前在一本书的序言里说:“童年,是一个人时间上的根;故乡,则是一个人空间上的根。”人的一生,漫漫几十年,你是逃离不了童年和故乡影响的。苏州、南京、杭州,是三座在我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以它们为原点的江南核心区域,一定程度上,我都将其视作故乡。我自己的审美取向,我行事中透露出来的性格特征,都有着明显的来自江南的烙印。比起我在“世界尽头”的各种游历,其实我更熟悉它们。然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起初我还敢初生牛犊般写写自己对它们的感想,比如刚到杭州时,写龙井茶园,写九溪踏青。可是,随着时间的伸延,却慢慢不敢下笔了。回头看过去的文章,都觉得浮皮潦草起来。对出生地苏州,更是如此。就好像我们总是对最亲近的人,最难说出“爱”这个字。对于这个发现,也是有一个过程的,那便是一次次的出游与归来之后,有了比较,认识愈加明晰。所以,暂时在这本书中,让我贸然地写写所抵达过的“世界尽头”吧,而我最离不开的江南,不如暂放心头。
寂静大城:阿育塔雅的繁华背影
[草坪青翠,湖水荡漾。我们沿着曲折的小路骑行在树荫下,偶尔越过石桥,来一个俯冲,享受着无忧无虑的一小段时光。]
没到泰国之前,我并不知道大城的存在,这个名字太过于大路货,它到底有着怎样的景色?
在胜利纪念碑坐中巴出发,出了曼谷后就是一路田园风光,低厚的云层飘荡在旷野之上,景色辽远而广阔。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大城。下车后询问租自行车的地方,哪知问了几个大伯大妈,他们都不会说英文,这时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孩踉踉跄跄从一辆座位挺高的自行车上下来,灵机一动,也没等她停稳就问询起来,她友好地指指前方,于是我们顺利地租到自行车,开始了大城的骑行。
按照车行店主给我们的简易地图,踏着阳光的碎影和一路黄花,我们向古遗址进发,心情如当时的阳光般灿烂。也不知为何,在陌生的地方旅行,比起坐大巴一站一站地接驳,如果能骑上自行车或摩托车,似乎更觉得自由与随意,旅行体验也会加分。以前在垦丁如此,后来在清迈如此,这回在大城也如此。
和很多旅游景点相比,大城无疑是安静的,踏进第一座寺庙拉查布拉那寺时,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简易的售票处人员非常友好,见我们没有小面额的泰铢买票,而她也没有小面额的泰铢找补,便说你们先进去玩好了,出来时她换好找补的小面额泰铢我们再买票就可以。烈日炙烤着颓败的院墙和佛塔,被兵燹或大火损毁的佛像绝大部分没有佛首,且通体黝黑。残垣断壁之间,几条疲惫的瘦狗时走时歇喘着粗气,我们穿梭在这荒寂的景色里,充满了好奇。比起卧佛寺金光闪闪的佛塔和大殿,我更偏爱这里的残破。这让我想起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踏访埃皮达鲁斯考古遗址、奥林匹亚遗址、阿波罗神庙遗址时的情景,这些有着深邃时光印记的遗址,虽然不像自然美景那样能一下子给人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却能让人沉下来,心生敬畏。这里无论是一尊佛像,一棵树,还是一块砖,似乎都有着命途多舛的过往。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座曾经出土过大量金银珠宝的寺庙,有着一段惨痛的手足相残的历史。因他拉恰提洛王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而双双遇难,最后即位的却是三儿子昭萨帕拉雅,他为了纪念两位亡故的兄长,建造了两座高大的佛塔以存放他们的骨灰。至今,拉查布拉那寺最高的那座玉米塔还是大城王朝遗址的标志性建筑,远远地就能看到它鹤立鸡群般矗立在那里,被一群鸽子环绕,成为它们筑窝的最佳选择。
拉查布拉那寺一旁是著名的玛哈泰寺,如果说拉查布拉那寺是寂寞的,那么玛哈泰寺则是热闹的。而它的热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奇妙的小景致:一棵几百年的老榕树盘根错节,树根深深扎进残破的砖墙里,与之融为一体,同时这些树根还把一个佛首牢牢地缠住。很多人看过照片后怀疑树根缠绕佛首是人为的景致,事实是岁月更迭的产物。所以,这几乎成为大城最典型的一张名片。无数人因为这个景致而来到大城,低头寻觅。在大城王朝遗址浏览的这段时间,在其他寺庙很少见到团队游客一拥而至的场面,只在玛哈泰寺遇到几拨。其实除了这个景点,玛哈泰寺的规模也不小,而且有几尊比较大的佛像较好地保留下来,值得慢慢观赏。
站远了观看,拉查布拉那寺与玛哈泰寺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图景,主次佛塔高低有序、远近参差,似共同呈现着一段辉煌的过往。现在的大城并不大,但它曾经是一个王朝的所在地,并在湄南河畔辉煌了四百多年。泰国的历史并不长,也就七百多年,泰族人约在公元一二三八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一二三八—一三七八)、阿育塔雅王朝(一三五〇—一七六七)、吞武里王朝(一七六七—一七七二)和节基王朝(一七七二年至今)。而大城就是阿育塔雅王朝的所在地,所以更多的人把这个地方称为阿育塔雅(Ayutthaya)。和中国一样,曾经作为都城的地方往往会有城墙、护城河等比较规范的城市结构,大城也被一条护城河所包围。而在护城河以内以及沿岸,皇宫、寺庙遗址几乎可以说是更仆难数。
从玛哈泰寺出来后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草坪青翠,湖水荡漾。我们沿着曲折的小路骑行在树荫下,偶尔越过石桥,来一个俯冲,享受着无忧无虑的一小段时光。凤凰花灿烂地绽放,苍鹭翻飞,身影忽远忽近,有时又消失在古老佛塔的另一边。菩兰寺近在咫尺,塔身像利剑一样直插天空,在低矮的浅灰色云层下显得非常肃穆,可惜不能进去。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很多寺庙,有些根本连名字都叫不出,最后来到有三座高塔耸立的普斯里善佩寺。如果仅仅从视觉感受来讲,普斯里善佩寺是大城里气势最宏伟的寺庙,三座灰白色的佛塔呈直线排开,身形高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难怪,这座寺庙在大城王朝时期紧邻皇宫,是皇家寺庙,地位相当于现在曼谷大皇宫的玉佛寺,所以它不仅规模宏大,塔也造得特别高。入口处不远,还有根据遗址复原的原寺庙模型,不由得让人想起我们的故宫,也是墙围着墙、院套着院。只是看过前面几座古老寺庙之后,现场还在施工的普斯里善佩寺不免让人有些意兴阑珊,在之后进入维罕普孟扣波琵寺时也是如此。于是,在整个古遗址兜兜转转之后,我们放弃了踏遍所有寺庙的念头——因为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唯一还有念想的则是一座曾经在电影《泰囧》宣传片片花里看到过的寺庙,成排的佛像一律披着黄色袈裟,镜头一闪而过,却让人过目难忘。靠着简易地图和穷游锦囊,我们锁定了这座位于大城城外的佛寺——亚柴蒙考寺。
这座位于城外的寺庙并不好找,它不在大城遗址核心区,遥遥地居于护城河外,我们骑了近半个小时才抵达那里。一进入就被那成排的佛像给震慑住,比起拉查布拉那寺和玛哈泰寺,它要年轻许多,所以保存也更加完整。一座座佛像并不像玛哈泰寺的佛像那样已经被烧毁而没有了佛首,反而身披崭新的黄色袈裟,让人眼前一亮。这座泰语里意为“胜利之庙”的佛寺,是为了纪念在与缅甸之战中杀死缅甸王子而修建的,所以泰国人对这座寺庙格外珍视,要知道,整个大城王朝的结束,就与缅甸军队的入侵有关。虽然要厘清历史上很多战争的对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个曾经辉煌了四百多年的王朝轰然之间倒塌,一座座恢宏庙宇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作为当地人,想起这段历史时,心里一定还是有着很多放不下的情结吧。所以亚柴蒙考寺虽然远离城区,却受到信众格外的爱戴,游客里也不乏泰国年轻人。
回到大城的市区,熙熙攘攘,很多学生欢欢喜喜地在双条车上等待离开,也有不少回曼谷的车在吆喝。毕竟,如今已是曼谷时代,那里的楼宇更豪华,那里的街灯更明亮,那里的生活更多彩,我们也终将回到那里。而大城,作为一个王朝的背影,却突显苍老而枯澹。我喜欢这种氛围,这种还没有被人扰乱阵脚的安静存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