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81867丛书名: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专项研究成果丛书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8项新研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集体亮相,指导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2015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实施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包括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两部分内容。本系列丛书是2015年专项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基础共性标准成果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两大体系,本书是其中行业应用标准成果的第三册,收录了8项标准成果:芯片式传感器领域2项,中低压输配电领域4项,小型断路器领域1项,锅炉焊接领域1项。本书可供相关领域企业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目 录
成果一 芯片式传感器数字化车间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1
引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缩略语 4
5 体系结构 4
6 数字化装备要求 6
7 数字化管控要求 7
8 系统集成要求 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数字化生产模型 2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典型工艺设备数据采集 25
成果二 芯片式传感器数字化车间 第2部分:安全要求与评估方法 31
引言 32
1 范围 3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3 术语与定义 34
4 缩略语 35
5 信息安全部分 35
6 功能安全部分 4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芯片式传感器数字化车间各层信息安全要求 4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芯片式传感器数字化车间功能安全风险等级与可能性 49
成果三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 智能化工厂 体系架构指南 51
引言 52
1 范围 5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3
4 系统架构 54
5 功能框架 56
6 系统之间的接口信息 6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中低压输配电装备制造工厂的运行主流程 64
参考文献 65
成果四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 智能化工厂 生产过程仿真技术规范 66
引言 67
1 范围 68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8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8
4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智能化工厂产品工艺分析 69
5 生产过程仿真建模要求 70
6 生产过程仿真要求 71
7 生产过程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要求 7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中低压输配电智能化工厂虚拟仿真技术规范组成结构 7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中低压输配电智能化工厂生产过程价值流图 79
参考文献 80
成果五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 智能化工厂 产品装配三维工艺设计规范 81
引言 82
1 范围 8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83
3 术语和定义 83
4 缩略语 85
5 总则 85
6 三维工艺设计要求 86
7 三维工艺管理要求 89
8 系统数据要求 90
参考文献 93
成果六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 智能化工厂 评价指南 94
引言 95
1 范围 9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96
3 术语和定义 96
4 缩略语 97
5 评价框架 97
6 评价过程和方法 98
7 评价内容 98
8 应用 10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中低压输配电装备行业企业智能化工厂评价详细指南 10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中低压输配电装备行业企业智能化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
评价方法 111
参考文献 116
成果七 小型断路器数字化车间 技术要求 117
引言 118
1 范围 11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9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19
4 数字化车间体系结构 121
5 基本要求 122
6 基础设施要求 124
7 功能模块要求 128
8 系统集成要求 14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小型断路器数字化车间制造过程数据字典 144
成果八 锅炉焊接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 147
引言 148
1 范围 14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49
3 术语和定义 149
4 缩略语 150
5 总则 150
6 车间基础设施 152
7 锅炉制造功能模块 155
8 信息交互 159
9 系统集成 16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锅炉焊接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制造设备典型要求 16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锅炉焊接数字化车间案例集 168
编 者 按
2015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实施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行动,专项包括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两部分内容。本系列丛书是2015年专项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基础共性标准成果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两大体系,本书是其中行业应用标准成果的第三册,收录了8项标准成果,每项成果均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此次出版的标准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发布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根据专项的考核目标,标准的研究成果是形成标准草案,在此基础上再申报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立项。目前,已有一部分成果完成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立项,也有不少成果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应用。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管理办法》规定,专项标准的研究过程须经过三次技术审查。审查专家组由该领域的技术专家和标准化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包含两名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的专家。每次审查会都形成会议纪要、专家审查意见及专家审查意见汇总处理结果。所形成的标准(草案)还必须经过验证,由专项的项目承担单位建设验证平台,并在一个以上的企业现场创建验证环境(2016年以后要求在三个以上的企业现场搭建验证环境)。通过举证、平台、现场三种验证方式,使验证覆盖标准(草案)的全部内容,从而保证了标准(草案)有较好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智能制造标准的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不但在内容上要将设计、制造、通信、软件、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要进行全面的验证,所以技术难度是很大的。这也是对标准化工作一个新的挑战。感谢专项的承担单位、参研单位和众多的技术专家,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对业界推进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有所帮助,并希望大家对丛书的内容提出宝贵的意见。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专项研究成果丛书》编委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