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6146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作品之美国篇,
8个章节48个条目, 170余幅历史漫画,图文结合,
描绘美利坚的梦想与现实,兼具教育性与可读性。
- 8个章节48个条目。全书分为“独立与奠基”“内战与重建”“镀金时代”“美国与一战”“繁荣与危机”“罗斯福时代”“冷战岁月”“*超级大国”等8章,统摄48个条目,简要梳理美利坚民族和国家成长、崛起的关键线索,准确勾勒美国外交传统中的孤立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纠葛,深刻把握精英人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考量。
- 170余幅历史图画。将历史图像作为史料运用,精选中外同一时期反映本书主题的老漫画、时政宣传画等历史图画,形象生动地传达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同时配上当代人的解读,构成了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使读者在图文的引导下,把握历史的脉动。
- 兼具教育性与可读性。本书编著者来自历史教研教学*线,教学经验丰富,且长期致力于搜集整理漫画史料,在历史讲述中善于把握故事性、趣味性的一面。本书既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图像资料和文本,也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普及读物。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是一套以时政漫画为基本叙事元素,以重大事件为关键节点,依据时序编写而成的普及历史读物。作为“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的美国篇,本书以18世纪至21世纪初的美国史为对象,分为8个章节48个条目,精选170余幅历史漫画,以小短文的形式加以解读,让读者在图文的引导下,回顾美利坚民族和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探求其崛起前后内外政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变动轨迹,概览200多年来美国国内治理和国际参与的成败得失。
简明目录:
老漫画:通往历史的另一扇窗口(余伟民)
游走于“史情画意”间的思考(李惠军)
第一章 独立与奠基
- 独立建国
- 立宪之路
- 政党萌芽
- 1812年战争
- 大陆扩张
- 平民总统
第二章 内战与重建
- 奴隶制度
- 分裂危机
- 林肯当选
- 内战爆发
- 解放黑奴
- 内战结束
- 南部重建
第三章 镀金时代
- 西进运动
- 移民洪流
- 垄断资本
- 驴象之争
- 进步运动
- 寻找“新边疆”
第四章 美国与一战
- 中立主义
- 战局恶化
- 美国参战
- 总统的困境
- “回归常态”
- 争夺亚太
第五章 繁荣与危机
- 柯立芝繁荣
- 1928 年大选
- 股市崩盘
- 经济大萧条
- 共和党失势
第六章 罗斯福时代
- 推行新政
- 质疑之声
- “中立”外交
- 间接参战
- 遏制日本
- 打击德意
第七章 冷战岁月
- 冷战对峙
- 麦卡锡主义
- 民权运动
- 肯尼迪上台
- 插手东南亚
- 多极外交
- 国内局势
第八章 唯一超级大国
- 里根时代
- 主导世界
- 话题总统
- “9·11事件”
- 寻求改变
图画思考
参考答案
后记
“老漫画中的历史”具有自己的编撰特点。首先,立足漫画表现历史的特殊形式,以每一幅漫画作为历史场景的一个聚焦“点”,引出一个历史故事,并配上历史背景的解读,形成类似“纪事本末”的历史叙事。其次,通过尽力收集能表现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进程的漫画作品,将其归类排列,使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个“点”串联成各个系列的历史“线”索,从而形成国别的“纪事本末”或断代的、专题的“纪事本末”,而若干系列的汇集又构成了此套历史读物的总体“面”相,并通过总体结构的设计和各系列“导言”的撰写,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念及其对宏观历史的把握。总之,“点”“线”“面”的结构可以将漫画表现的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背景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历史读物应有的教育目标。
一册在手,我国和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近现代史进程以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都通过漫画的联接而呈现眼前。这套书的编撰提供了如何将一种特殊的图像史料形式加工提炼为承载历史教育功能的历史读物的成功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余伟民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恰恰是将个体漫画中的历史场景与漫画系列中的历史本末加以无痕衔接、逻辑组合的创意佳作。编著者沿着历史沿革的脉络顺时通览、爬梳剔抉,勾勒出了社会新陈代谢的演进轨迹和坐标体系,进而又将这条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史事与现象淬炼归纳,按照时序镌刻在历史的“数轴”之中。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又在散见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媒质上的众多漫画作品加以参互考寻、弥缝穿引,分门别类地将其汇入相应的时序和主题之中,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时序通感和类别通顺的“边框底纹”和“结构框架”。……应该说,本书的编著团队走出了以往同类作品过于碎片化和松散化的窘境,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意,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既具可视性与可感性,又兼具故事性与知识性的优秀公共史学作品。
——上海晋元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李惠军
- 股市崩盘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股票市场上。1928年11月24日,《洛杉矶时报》刊载漫画《被鼓手抛下的乐队》(getting ahead of the band wagon)。作者埃德蒙·盖尔(Edmund Gale,1886—1975)以夸张的笔触,刻画了美国股市异常火爆的景象。
画面中,一个鼓手兴奋地敲打着“华尔街股票繁荣”(the Wall St. stock boom)的大鼓,兴冲冲跑在最前面,将“国家繁荣”(national prosperity)的乐队远远地甩在后面。后者一边大叫“嗨,等等我们!”(Hey, wait for the rest of us!!),一边用力追赶。前一天,即11月23日,华尔街道琼斯工业平均收盘指数为288.22点,创下历史新高。
火爆的股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流入,并助长了市场投机热潮。1929年1月4日,《华盛顿邮报》刊载漫画《另一次持续飞行记录》(Another record for sustained flight)。在刊载这幅漫画的当天,美国空军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越洛杉矶地区,并创下飞行距离、持续航行和空中加油的新记录:他们于1月1日起飞,飞行150小时,加油37次,最后于1月7日降落。作者将这一社会热点援引到股市之中,并创作了这幅漫画。
画面中,处于上方的飞机身上是一头华尔街牛。飞机肚子里面装满了钱,撑得圆鼓鼓的。机翼上写有“牛市”字样(the bull market)。处于下方的飞机,机尾处写有“华尔街”(the Wall St.),右侧机翼上写着“高价标准”(high price levels)。在“上层飞机”的牵引下,“下层飞机”也被不断地拉高。1929年1月2日,也就是这幅漫画发表前两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次突破300点,收于307.01点。漫画传递的信息是:华尔街股市即将创造“另一次持续飞行记录”。
好景不长。到1929年9月,股票平均价格在达到最高点的同时,出现小幅下挫。10月23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在收市前一小时出现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变化:大量抛盘涌出,股指快速下降,股市崩盘拉开序幕。24日,这个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的日子,股票价格暴跌到可怕的程度。25日,《芝加哥论坛报》刊载约翰·T.麦卡琴(John T. McCutcheon,1870—1949)的漫画作品《被骗》(Taken for a Ride)。作者通过一组三格漫画,生动描绘了华尔街股市的演变历程。
在第一格漫画中,一名投机者紧紧拽着“牛市”(Bull market)的尾巴,得意洋洋地说:“股市里赚钱这么容易,为什么还要去工作呢?”(Why work when you can make money so easy in the stock market?)对于左边晃悠的熊,他却视而不见。在第二格漫画中,牛和熊都在用力朝不同方向奔跑,投机者依然紧紧抓住牛尾不放。在第三格漫画中,牛尾已经出现断裂的迹象,投机者高呼:“我抓的时间太长了!”(I held on too long!)他猛一回首,熊已经张大嘴巴扑到身后,投机者似乎已无路可退,帽子也被吓飞了!
作者以“被骗”为漫画标题,一方面传达出火爆的股市是一种假象,是一种欺骗。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投机者的悲惨结局,与其贪婪和侥幸分不开,显然是咎由自取。
10月29日,股市再度狂风骤雨般地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二”。同时,股市灾难迅速传导到其他行业,金融业、制造业、农业等无一幸免。紧接着,由于一大批银行倒闭,公司、企业纷纷破产,失业风潮席卷美国,整个国民经济呈现大幅衰退的趋势。
12月31日,1929年的最后一天,《洛杉矶时报》刊载埃德蒙·盖尔的漫画作品《从这条路离开!》(This way out!)。作者把即将过去的1929年描绘成一名赤身裸体的老人,穿着一个写有“华尔街的问候”(compliments of Wall St.)的木桶勉强遮羞,一边念叨着“我猜想我已经得到了一切”(I guess I’ve got everything!),一边快速离开。在他身后不远处,一个头戴礼帽、叼着雪茄烟、信心满满的小男孩,正准备拎起1930年的行李箱,前往已经虚位以待(vacancy)的“地球屋”。由于“地球屋”上描绘的是美洲地图,因而其不应指代整个地球,应主要指美国。这幅漫画传达出当时很多美国人的美好愿景:灾难的1929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1930年即将到来。但是,作者以“空虚”(Vacancy)来形容地球屋,并且离去的1929年表示他“已经得到了一切”。种种迹象折射出作者内心对即将到来的1930年,并无充足信心。鉴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未来的道路可能依然坎坷曲折。
- 经济大萧条
现实的发展,并未如人们的期望。股市崩盘后的美国经济,没有迅速复苏,反而进一步恶化,陷入全面大萧条。
对于经济危机,胡佛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1930年,克利福德·K.贝里曼创作漫画《胡佛应对危机》。画面中,胡佛化身为一位母亲,正满面愁容、手忙脚乱地照顾着一群哭闹不休的孩子,包括“干旱”(drought damage)、“商业萧条”(business depression)、“关税问题”(tariff)。胡佛边忙碌边抱怨:“多么糟糕的工作!要安静下来实在太困难了!”(Awful job to quiet anything around here!)窗外,一个“驴头人”指代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em. national committee),他边走边喊道:“好时光一去不复返”(the good old time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要下雨了吗?不可能的”(taint gonna rain, no mo),“我这里有熟悉的老歌”(all the old familiar songs here),“没人知道我有多么干渴”(nobody knows how dry I am)……既要应对经济危机,又要面临来自民主党的挑战,胡佛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
尽管在1930年初,胡佛政府就向美国民众承诺会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化解失业问题,促进经济摆脱困境。然而,形势却背离了许多人的主观愿望,胡佛政府再多的承诺也无法挽救走向崩溃的美国经济。切斯特·加德(Chester Garde)在1931年发表的漫画《“伙计,这是排队领面包,还是银行挤兑?”》(见本丛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贰)20世纪》,第58页),从一个侧面描绘了当时经济萧条的景象。大萧条期间,大多数美国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储户担心银行破产纷纷提取他们的存款,出现银行挤兑潮;穷得一无所有的人则不得不依靠救济为生。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
从柯立芝时代的大繁荣,到胡佛时代的大萧条,落差之巨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仅经济出现过山车似的巨变,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也从天堂跌入地狱,无数人陷入迷茫与绝望之中。
新的道路在哪里?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1931年10月刊载的漫画《通往繁荣之路》(the way to prosperity)中,一名男子站在一个眼花缭乱的指示牌下,不知所措。指示牌上充斥着各种凌乱且相互矛盾的信息:“就业”(hire)的反方向是“失业”(fire);“储蓄”(save)的反方向是“消费”(spend)、“增加建设”(build more);一块指示牌提醒人们要“冷静”(be cautious),另一块指示牌却说明要“大胆”(reckless);还有一块名为“就在拐角处”(just around the corner)的指示牌,绕着柱子转了两圈,看上去晕头转向,似乎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拐角处”到底在哪里。这幅漫画,既是当时社会心态的写照,也折射出美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上的分歧。时任总统胡佛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理念,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公开表示经济繁荣“就在拐角处”,鼓励人们继续“消费”。而时任纽约州州长,并准备参加次年总统大选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则主张加强政府救济。
日益糟糕的现实处境使民众对胡佛政府逐渐失去信心。漫画《归咎于胡佛》(Blame it on Hoover)发表于1931年6月,作者杰里·科斯特洛(Jerry Costello,1897—1971)供职于亚拉巴马州的《尼克博克新闻报》(Knickerbocker News)。处于画面中心的人物是胡佛总统,他正焦头烂额地处理政务。四周一圈人物,代表美国人民,正愤怒地指责政府应对危机无力。这与两年前大选期间,人们对胡佛的推崇形成鲜明对照。
- 共和党失势
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恶化,让美国社会越来越动荡不安。在一片近乎绝望的大萧条氛围中,美国又迎来了新一轮总统大选。胡佛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连任来证明自己。
人们对胡佛连任并不看好。在1932年发表的漫画《另一个非常、非常无趣的问题》(Another very, very dry issue!)中,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胡佛的窘境。画面中,代表共和党的象头人拿着写有“竞选”(the campaign)字样的杯子,准备去“胡佛政绩”(Hoover accomplishments)的木桶里接水。然而,木桶残破不堪,一滴水也没有。象头人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鼓舞公众信心,在竞选过程中,胡佛表示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但是,美国民众对这种空头支票并不买账,反而借题发挥,继续嘲讽胡佛。在同一时期发表的漫画《胡佛的“繁荣”》(Hoover prosperity)中,一团名为“胡佛的‘繁荣’”的龙卷风,正从远处袭来,化为巨大的乌云。一道闪电从乌云中钻出,击中了下方的山姆大叔。山姆大叔跌倒在地,帽子掉落,一脸晕头转向。
正当胡佛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竞选连任时,1932年5月,又发生了一件令他意想不到、倍感头疼的事。同期发表的漫画《为了正义》(Coming for justice)正是这一事件的写照。
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国会对一战退伍老兵的津贴发放方式进行了调整。结果,不但金额减少,而且变成分期发放,引发退伍老兵不满。约2万退伍老兵组织起来,自称为“退伍军人津贴远征军”。画面中白宫上方的三个字母“B.E.F”,就是“退伍军人津贴远征军”(Bonus Expeditionary Force)的缩写。这批老兵从事不同职业,有医生(doctor)、农民(famer)、小商人(small merchant)、工人(laborer)等等。他们举起星条旗,打着“我们都是美国人”(We are American all)、“去华盛顿”(on to Washington)的标语,高呼“为了正义!”(coming for justice)、“到东部去”(eastward ho)的口号,浩浩荡荡向远处的白宫进发,要求胡佛政府提前发放承诺的补偿金。
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国会参议院否决了提前发放补偿金的提案。胡佛主张只给一点遣散费,就打发老兵们回家。很多老兵并不满意这个结果,继续留在华盛顿扎帐篷抗议,还和警察发生小规模冲突。胡佛决定让军队介入,并宣称这些人是暴乱分子。老兵们被强行驱逐,营帐付之一炬。事件造成100多人受伤,对胡佛已非常糟糕的总统生涯构成了最后一击。民众视他为麻木不仁的总统,深居白宫,漠视民众疾苦。这位20年代被视为繁荣化身的政治明星,如今已成为失败的象征。
与胡佛糟糕的处境相比,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声望日益高涨。漫画《微笑》(Smiling through)发表于1932年11月,画面中的罗斯福面带微笑,民众的选票(votes ballot)如雪片般飞舞在他的身旁,将他的形象衬托得既高大又明亮。
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表的漫画《接待委员会》(the reception committee)更明确地表达了民众的心声。画面左下方的人物就是在大选中胜出的罗斯福,他拎着行李准备入主白宫。前方是兴高采烈的民众,他们挂起“欢迎来到白宫”(welcome to White House)的庆祝条幅,有人向罗斯福献花,有人向他脱帽鞠躬致意。与此同时,人们举起手中的标语,表达自己的诉求:“给我啤酒”(废除“禁酒令”)(we want beer)、“取消战争债务”(let’s cancel the war debts)、“发放退伍军人津贴”(let’s pay the bonus)等。
罗斯福领导下的民主党政府,能否率领美国人民成功摆脱危机,还需拭目以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