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83946
本书在对军用软件相关概念和生存周期模型介绍的基础上,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军用软件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技术、维护技术等开发过程,阐述了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着重介绍了软件质量管理、配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该书的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力争做到简明、科学、适用。为便于学习,每章均附有习题。本书可作为“军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主要适用于信息类、电子类和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也可供软件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参考学习。
目 录
第1章 军用软件工程概述 001
1.1 软件和软件危机 001
1.1.1 软件的概念和特点 001
1.1.2 软件的发展历程 003
1.1.3 软件危机 005
1.2 军用软件分类和特点 008
1.2.1 军用软件定义 008
1.2.2 军用软件的作用和地位 009
1.2.3 军用软件分类 010
1.2.4 军用软件特点 013
1.3 军用软件工程 014
1.3.1 软件工程的概念 014
1.3.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016
1.4 军用软件生存周期 018
1.4.1 软件生存周期 019
1.4.2 典型生存周期模型 023
1.4.3 生存周期模型选择原则 031
1.5 军用软件工程的标准化 033
1.5.1 软件工程标准化的作用 034
1.5.2 软件工程标准 035
1.5.3 国外软件工程标准化现状 038
1.5.4 国内软件工程标准化现状 039
习题 042
第2章 军用软件需求分析 044
2.1 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044
2.1.1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044
2.1.2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047
2.1.3 可行性研究报告 048
2.2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标和过程 049
2.2.1 软件需求 050
2.2.2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标 053
2.2.3 需求分析的过程 056
2.2.4 需求获取技术 059
2.2.5 软件需求分析的原则 060
2.2.6 需求分析的方法 063
2.3 结构化分析方法 066
2.3.1 数据建模 067
2.3.2 功能建模和数据流 071
2.3.3 行为建模 080
2.4 快速原型化方法 083
2.4.1 原型的分类 084
2.4.2 原型类型的选择 085
2.4.3 原型开发过程 086
2.5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091
2.5.1 面向对象方法概述 092
2.5.2 面向对象建模 093
2.5.3 面向对象分析 095
2.5.4 用例模型 097
2.6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需求评审 100
2.6.1 制定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原则 100
2.6.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框架 101
2.6.3 需求评审 102
本章小结 103
习题 105
第3章 军用软件设计 107
3.1 软件设计的基本概念 108
3.1.1 抽象化 108
3.1.2 逐步细化 109
3.1.3 模块化 109
3.1.4 控制层次 110
3.1.5 数据结构 112
3.1.6 软件过程 114
3.1.7 信息隐蔽 114
3.2 软件设计的过程 115
3.2.1 软件设计的重要性 115
3.2.2 软件设计的原则 117
3.2.3 概要设计过程 118
3.2.4 详细设计过程 123
3.3 软件体系结构 124
3.3.1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124
3.3.2 软件体系结构的分类 126
3.4 模块化设计 128
3.4.1 模块 128
3.4.2 模块独立性 129
3.5 结构化设计方法 134
3.5.1 系统结构图中的模块 135
3.5.2 变换流与变换型系统结构 136
3.5.3 事务流与事务型系统结构 137
3.5.4 变换映射 139
3.5.5 事务映射 141
3.7 面向对象设计 142
3.7.1 面向对象设计的过程 143
3.7.2 逻辑体系架构设计 145
3.7.3 物理体系架构建模 149
3.7.4 基于构件的建模 153
3.7.5 详细设计 157
3.8 软件过程设计 164
3.8.1 程序流程图 164
3.8.2 N-S图 165
3.8.3 问题分析图 167
3.8.4 程序设计语言 168
3.8.5 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 169
3.9 设计规格说明与设计评审 174
本章小结 176
习题 178
第4章 军用软件测试 179
4.1 军用软件测试基础 179
4.1.1 软件测试 179
4.1.2 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181
4.2 测试用例设计 183
4.2.1 测试用例 183
4.2.2 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185
4.3 软件测试方法 186
4.3.1 白盒测试 187
4.3.2 黑盒测试 202
习题 211
第5章 军用软件维护 219
5.1 军用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 219
5.1.1 维护的目的 221
5.1.2 维护的类型 221
5.1.3 维护的特点 223
5.1.4 维护的工作量 225
5.2 军用软件维护的过程 226
5.2.1 维护组织机构 227
5.2.2 维护工作流程 228
5.2.3 维护文档 232
5.2.4 维护活动的评价 234
5.3 军用软件的可维护性 235
5.3.1 可维护性的定义 235
5.3.2 决定可维护性的因素 235
习题 237
第6章 军用软件项目管理 238
6.1 军用软件项目管理概述 238
6.1.1 军用软件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239
6.1.2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241
6.1.3 军用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 242
6.2 军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243
6.2.1 军用软件项目管理 243
6.2.2 项目管理的要素 246
6.2.3 项目的管理过程 248
6.3 军用软件项目时间管理 249
6.3.1 活动定义 250
6.3.2 活动排序 253
6.3.3 活动资源估算 259
6.3.4 活动历时估算 262
6.3.5 制订进度计划 265
6.3.6 进度控制 272
第7章 军用软件质量管理 278
7.1 软件质量概述 278
7.1.1 质量的概念 278
7.1.2 软件产品质量 279
7.2 软件质量度量与评估 281
7.2.1 软件质量度量框架 281
7.2.2 软件质量度量活动 283
7.2.3 软件质量评估过程 286
7.3 军用质量管理体系 287
7.3.1 质量管理体系原则 288
7.3.2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93
习题 299
第8章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301
8.1 软件配置管理概述 302
8.1.1 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302
8.1.2 配置管理的发展历史 306
8.1.3 配置管理的基本目标 307
8.1.4 配置管理的基本功能 309
8.2 软件配置管理的关键活动 309
8.2.1 配置标识 310
8.2.2 版本控制 311
8.2.3 变更控制 312
8.2.4 配置审计 313
8.2.5 状态报告 314
8.3 软件配置管理的实施 315
8.3.1 配置管理的步骤 315
8.3.2 配置管理角色 317
8.3.3 配置管理过程 319
附录A 软件类主要国家军用标准索引 322
附录B 英文缩写词索引 324
参考文献 330
前 言
当代信息社会,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软件工程从概念提出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成果。目前,软件工程已经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信息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软件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是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工程原理、方法技术、工具环境、项目管理和标准规范等诸多方面。
在军事领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装备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软件在现代武器装备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并已成为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用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软件密集型武器装备和重要军事信息系统,军用软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武器装备的质量,也影响和制约着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功能的形成和战斗力的发挥。随着军用软件的规模不断增大,内部结构和交联关系日益复杂,军用软件的研制开发、测试验证及维护保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为了获得质量可靠、功能强大的军用软件,我们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运用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进行研制开发,另一方面加强研制过程的管理控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本书编著者长期从事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同时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较为全面的军用软件研制开发、维护保障和项目管理经验。本书在结构设计和内容组织上,注重根据军用软件的特点,突出国家军用标准规范、军用软件的测试验证、项目质量管理、配置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教学内容。
本书共8章。第1章概括介绍了军用软件的分类和特点、生存周期和工程标准等内容;第2章和第3章主要介绍了军用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技术等内容;第4章主要介绍了军用软件测试的基本过程、典型方法等内容;第5章叙述了军用软件维护的类型和特点、工作流程等内容;第6章介绍了军用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范围、人员、时间和成本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等内容;第7章围绕军用软件质量,主要叙述了质量概念、质量度量和评估等内容;第8章讲述了军用软件配置管理的关键活动、管理方法和实施等内容。
本书由黄震宇主编并负责统稿,参编人员主要有寇雅楠、周向东、王栋、孙曜,王学锋、樊蓉、田源等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若有错误疏漏,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著者
2019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