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28832
内容简介
《中国量刑指导制度研究(以量刑指导意见为切 入点)》的内容简介如下: 因量刑而引发社会热议的刑事案件成为我国大陆 地区法检系统推进量刑改革的重要动力。规范化量刑 改革针对传统经验估量或者综合估量量刑法的缺陷, 在实体规则上,创立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三步骤 ”量刑法。在程序规则上,创立了相对独立的量刑程 序,促使法官判罚说理。然而细化量刑规则规范法官 自由裁量,也让法官面对非典型案件寻求个案量刑公 正时有心无力。自上而下制定文本让本已量刑懈怠的 法官形成惯性依赖心理。正义总体现在个案之中。情 节是个案性的,基准刑是主审法官的经验刑量,量刑 公正须法官运用智慧良知判断。用指导案例记载经验 刑量远比实体规则更具明确性和指向性。相较于实体 规则规范法官自由裁量,凭借量刑程序控制和支持, 控辩双方提出量刑建议,围绕量刑情节举证、质证, 避免量刑恣意同时又不至于不当干扰法官的合理裁量 。我国民意与司法的互动格局已形成,量刑真正尊重 民意,防止量刑偏差应恪守“社会共识”。
刑罚固然能在一定期间有效预防犯罪,满足公众 报应犯罪的正当情感,但过分倚重仍会带来问题。监 禁刑成本昂贵,犯罪人与社会隔离也导致重返社会能 力下降。社区矫正策略的调整尽管艰难缓慢,监禁刑 执行的坚冰已有所打破。此时将社区矫正运行效果放 在保障社会持久、有序良性运行的大思路下考察,适 时调整目标和方案,有助于推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真正还社会于长治久安。
刑罚固然能在一定期间有效预防犯罪,满足公众 报应犯罪的正当情感,但过分倚重仍会带来问题。监 禁刑成本昂贵,犯罪人与社会隔离也导致重返社会能 力下降。社区矫正策略的调整尽管艰难缓慢,监禁刑 执行的坚冰已有所打破。此时将社区矫正运行效果放 在保障社会持久、有序良性运行的大思路下考察,适 时调整目标和方案,有助于推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真正还社会于长治久安。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规范量刑改革的背景及成因
第一节 规范量刑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量刑改革的现实进程
二、均衡量刑改革的动力
三、量刑规范化路径的探索
第二节 构建量刑指导制度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范式:文本指南
二、英国范式:论理指南
三、澳大利亚范式:数据指南
四、结论
第三节 构建量刑指导制度的问题与困境
一、量刑改革目标不尽人意
二、量刑方法缺乏共识
三、复杂多样的情节难以量化
四、细化量刑程序的经验不足
第二章 指导量刑的理论根基
第一节 量刑根据的界定
一、刑罚根据的历史解读
二、量刑的二元根据
第二节 量刑根据之横轴: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一、社会危害性之判断
二、社会危害性之于量刑
第三节 量刑根据之纵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一、人身危险性概念及历史起源
二、人身危险之于量刑
第四节 罪刑法定下刑罚的合理配置
一、罪刑法定的合理内涵
二、罪刑均衡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基准刑的合理确定
第一节 基准刑的应然需求与实然界定
一、基准刑的应然价值
二、基准刑的实然存在
第二节 基准刑的界定
一、基准刑概念及特征
二、量刑基准的界定
第三节 基准刑的确定方法
一、检讨确定基准刑的理论方法
二、确定基准刑的一般规律
三、确定基准刑的特殊规律——以未遂犯为例
四、结束语
第四章 指导情节适用的技术规则
第一节 指导情节适用的一般规则
一、量刑情节概念
二、酌定情节法定化辨析
三、顺势清晰情节作用
四、个案判断情节作用
第二节 厘正“重复评价”规则的含义
一、禁止量刑重复评价规则概述
二、禁止量刑重复评价规则的解读
三、特殊情形下禁止重复评价的运用
第三节 指导情节适用的具体规则
一、发现漏罪的并罚规则
二、减轻情节的适用规则
第五章 规制量刑活动的程序
第一节 量刑程序争议及结论
一、量刑程序设置现状
二、相对与绝对独立量刑程序之争
第二节 量刑建议制度的法理分析
一、量刑建议的现实背景
二、深圳市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改革实践
三、结论
第三节 量刑说理的程序要求
一、量刑说理的必要性
二、量刑说理的难点
三、量刑说理案件范围的合理界定
四、量刑说理方式选择
第四节 定罪程序的探索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为何刑讯逼供现象不能禁绝
三、配合制约:何以取舍
四、厘正误读:强化刑事辩护权
第六章 刑罚执行后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第一节 社区矫正观念之思
一、刑罚观纵横
二、马克思主义刑罚观的本质
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刑罚观
四、社区矫正——马克思主义刑罚观的接纳与重塑
第二节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
一、了解对象:被矫正人的结构性变化
二、过程控制:保证执法到位
三、完善程序:平稳机制运行
四、诠释“矫正”:走出传统管控
五、结语
第三节 社区矫正主体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研究
一、背景与现状
二、对现行社区矫正制度的反思
三、转型体制促使行刑社会化
四、以新体制带动职能转变
第七章 影响量刑制度建设的观念因素
第一节 量刑中的民意考量
一、民意影响量刑之实然
二、民意影响量刑之应然
第二节 支配量刑的“社会共识”
一、由“苏越案”与“陆俊案”谈起
二、案件反映的量刑症结
三、对“社会共识”的归纳
第三节 “疑罪从无”的正确解读
一、“疑罪从轻”并非冤案的祸根
二、厘正对刑事证明标准的误读
三、“疑罪从无”的正确解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第一章 规范量刑改革的背景及成因
第一节 规范量刑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量刑改革的现实进程
二、均衡量刑改革的动力
三、量刑规范化路径的探索
第二节 构建量刑指导制度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范式:文本指南
二、英国范式:论理指南
三、澳大利亚范式:数据指南
四、结论
第三节 构建量刑指导制度的问题与困境
一、量刑改革目标不尽人意
二、量刑方法缺乏共识
三、复杂多样的情节难以量化
四、细化量刑程序的经验不足
第二章 指导量刑的理论根基
第一节 量刑根据的界定
一、刑罚根据的历史解读
二、量刑的二元根据
第二节 量刑根据之横轴: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一、社会危害性之判断
二、社会危害性之于量刑
第三节 量刑根据之纵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一、人身危险性概念及历史起源
二、人身危险之于量刑
第四节 罪刑法定下刑罚的合理配置
一、罪刑法定的合理内涵
二、罪刑均衡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基准刑的合理确定
第一节 基准刑的应然需求与实然界定
一、基准刑的应然价值
二、基准刑的实然存在
第二节 基准刑的界定
一、基准刑概念及特征
二、量刑基准的界定
第三节 基准刑的确定方法
一、检讨确定基准刑的理论方法
二、确定基准刑的一般规律
三、确定基准刑的特殊规律——以未遂犯为例
四、结束语
第四章 指导情节适用的技术规则
第一节 指导情节适用的一般规则
一、量刑情节概念
二、酌定情节法定化辨析
三、顺势清晰情节作用
四、个案判断情节作用
第二节 厘正“重复评价”规则的含义
一、禁止量刑重复评价规则概述
二、禁止量刑重复评价规则的解读
三、特殊情形下禁止重复评价的运用
第三节 指导情节适用的具体规则
一、发现漏罪的并罚规则
二、减轻情节的适用规则
第五章 规制量刑活动的程序
第一节 量刑程序争议及结论
一、量刑程序设置现状
二、相对与绝对独立量刑程序之争
第二节 量刑建议制度的法理分析
一、量刑建议的现实背景
二、深圳市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改革实践
三、结论
第三节 量刑说理的程序要求
一、量刑说理的必要性
二、量刑说理的难点
三、量刑说理案件范围的合理界定
四、量刑说理方式选择
第四节 定罪程序的探索
一、问题的缘起
二、为何刑讯逼供现象不能禁绝
三、配合制约:何以取舍
四、厘正误读:强化刑事辩护权
第六章 刑罚执行后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第一节 社区矫正观念之思
一、刑罚观纵横
二、马克思主义刑罚观的本质
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刑罚观
四、社区矫正——马克思主义刑罚观的接纳与重塑
第二节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
一、了解对象:被矫正人的结构性变化
二、过程控制:保证执法到位
三、完善程序:平稳机制运行
四、诠释“矫正”:走出传统管控
五、结语
第三节 社区矫正主体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研究
一、背景与现状
二、对现行社区矫正制度的反思
三、转型体制促使行刑社会化
四、以新体制带动职能转变
第七章 影响量刑制度建设的观念因素
第一节 量刑中的民意考量
一、民意影响量刑之实然
二、民意影响量刑之应然
第二节 支配量刑的“社会共识”
一、由“苏越案”与“陆俊案”谈起
二、案件反映的量刑症结
三、对“社会共识”的归纳
第三节 “疑罪从无”的正确解读
一、“疑罪从轻”并非冤案的祸根
二、厘正对刑事证明标准的误读
三、“疑罪从无”的正确解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