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64122丛书名: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本书收录了临床常用中药531种,而文字量高达260多万字,足见其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在继承历代本草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中药的传统药性理论、药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古今临床应用、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既展示了古代本草学的知识精粹,又反映了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辨证与辨病用药的**结合,突出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本书体例新颖,条理明晰,论理深刻,文字流畅,基本实现了编写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在编写内容深度、广度方面,较好地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水平。
本书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由全国十余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及科研精英编写而成。本书在保持第一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了近十年国内外中药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
该书分总论,各论,附录三部分。总论,邵分系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各论部分收载了五百余种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二十一类,系统介绍了各药的别名,来源、采收炮制,商品规格、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鉴别用药,药论,现代研究等内容。其中药物的来源、药性、功究水平和进展。
《中药学》内容丰富,系统规范,新颖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中药学高级参考书,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科研人员及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参考。
上册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 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 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产地
第二节 采集
第三节 贮藏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 用药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第十章 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童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益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录
下册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 中药的命名
第二节 中药的分类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 产地
第二节 采集
第三节 贮藏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第六章 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 用药禁忌
第八章 中药的剂量、剂型与用法
第九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第十章 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益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