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42181
一部中国戏曲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流变史。
“古调多自爱,今人不多弹。”
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共十卷,为国家“十三五”出版项目。丛书把戏曲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研究重点聚焦在“历史”与“文化”上,通过对各剧种所处地域的历史分析,突出阐述了各剧种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全面反映中国戏曲剧种和地方文化精神内涵的高质量文化丛书。
秦腔板胡、吴侬软语、广东大戏……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戏曲,一方戏曲又反映出各自的风土人情、审美意趣。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正是要把这些丰富的戏曲知识、戏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读者,也希望各地的戏曲艺术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成为我们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文化名片。
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各卷为:
1.《道情戏与黄河文化》
2.《川剧与巴蜀民俗》
3.《粤剧与广府文化》
4.《评剧与乡土市井文化》
5.《秧歌戏与乡村女性》
6.《秦腔与丝路文化》
7.《沪剧与海派文化》
8.《越调与三国文化》
9.《汉剧与汉派文化》
10.《锣戏与中原俗曲》
本书聚焦秧歌戏这一常见民间小戏与乡村女性社会生活的关系,以河北定州秧歌为重点考察对象,兼及其他地区有代表性的秧歌戏。从小戏厚土(秧歌戏的民俗环境)、粉墨“乾坤”(秧歌戏的性别扮演艺术)、“栓老婆桩”(秧歌戏内外的乡村女性)、别样花容(同域文艺与同题戏曲剧目中的女性表达)等方面,作者重点介绍、分析了秧歌戏戏俗信仰、表演艺术、戏班历史和剧目文本中对于女性的认知、想象和塑造,及其在其他民间文艺形式和戏曲剧种参照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秧歌戏对于女性妆扮、生计、交际等生活日常的描绘刻画,对于女性婚恋观、事业观、婆媳及亲子等代际关系观念的流露展现,都勾连着戏外更为深沉复杂的女性意识和更为宽广的社会空间。乡村女性借由秧歌戏,安放了她们的冷暖;而我们则借由秧歌戏,走进了她们的世界。
目录
前言秧歌小戏·书写女性与女性抒写
第一章小戏厚土——秧歌戏的民俗环境
第一节古源新声:近代乡村与秧歌戏的形成
第二节众生之母:秧歌戏背后的民间信仰与女性神崇拜
第三节家门内外:秧歌戏题材及其来源
第二章粉墨“乾坤”——秧歌戏的性别扮演艺术
第一节两极想象:秧歌戏女性脚色行当
第二节九番歌哭:秧歌戏旦脚的唱腔特色
第三节乾坤转寰:戏班演员的性别变迁
第三章“栓老婆桩”——秧歌戏内外的乡村女性
第一节戏里日常:秧歌戏内外的家庭制度与女性生活
第二节戏里人心:秧歌戏内外的情感世界与女性观念
第三节戏随境迁:“戏改”与传统剧目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第四章别样花容——同域文艺与同题戏曲剧目中的女性表达
第一节花开数朵:歌谣、鼓书、“瞎子戏”与秧歌戏的对照
第二节奇女入乡:传奇女性形象的剧种间对照
附:剧种间关联与对照的两个案例余论乡村小戏的“现实主义”与戏剧现代性
附录定州秧歌艺人与观众访谈录(2007—2017)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纵观这套丛书的策划立意和编撰体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套创意新颖、视角独特的丛书,其研究重点在于戏曲艺术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而非对于剧种本身的本位研究。这将有利于挖掘戏曲艺术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基础和缘由,对深化戏曲艺术改革和推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主编在选取剧种的时候也颇费心思,采取大剧种和小剧种、濒危剧种与大众剧种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保护和开发戏曲文化艺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使整个书系显得更加合理。我们期待江苏人民出版社以此为开始,一辑一辑地出版下去,形成一个涵盖我国所有剧种的书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