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495264
《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版)》以心理学研究过程为主线,采用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富有热情又细致周到,娓娓道来,使本来难学和枯燥的内容变得轻松易懂了。通读全书,只感觉像是一次惬意的旅行,从研究的起点到论文的发表,中途偶有小憩,却是一气呵成!
本书拥有专业的翻译团队,译文流畅、专业,语言表达清楚易懂。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诸多领域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提供很好的方法类课程教材或自学读本。
主题索引
译者序
在将译稿交付出版之前,我想表达对《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版)》原作者的敬意!格拉维特博士,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统计学家,擅长统计学、实验设计和认知心理学课程的讲授,这些课程往往是选择心理学为主修方向的学生最感头痛的。佛泽诺博士(也是一位女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罗克波特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潜心于对成人和儿童的学习行为进行细致的实验分析,这或许对当今中国心理学研究生队伍中占绝对多数的女性准心理学家有所启示。正如格拉维特博士和佛泽诺博士想告诉我们的,方法类课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尽管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大多会抱怨方法类课程难学,但其实,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缘于对科学本身的“敬畏”!
通读全书,分明可以感到作者不仅对行为科学研究过程非常熟悉,而且谙熟教法,富有热情又细致周到,娓娓道来,全然不觉方法类课程的枯燥难学了。我只感到像是一次惬意的旅行,从研究的起点到论文的发表,中途偶有小憩,却是一气呵成!全书内容按照行为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来组织,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十个步骤,并对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和资料分析进行了概括性讨论。具体地说,全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既是方法类课程学习的导引,又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初步思想训练(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作者首先分析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比较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类型,描绘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将其划分为十个步骤。接着,作者详细分析了文献检索的过程和进行有效的课题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毫无疑问,一个好的研究设想是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而选择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主题领域甚至是成就一个专家的关键。格拉维特和佛泽诺所描述的寻找研究设想的过程是一个由大及小、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入门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线。最后,作者简明地介绍了行为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伦理学问题涉及:人类被试和非人
类被试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者的诚实问题,要求研究者公正客观地报告研究过程和结果,包括对合作者工作成绩的认可和尊重;抄袭问题,或者不客气地说,就是剽窃问题,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法律问题。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的基本问题,主要讨论变量的界定与测量、被试的选择和研究的效度(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内容)。研究设计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变量的界定与测量。变量测量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技术,研究中往往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测量目标,而为了保证测量的可操作性,需要对测量变量进行界定。行为科学研究中用于测量的量表包括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种,这些量表对行为的测量能力存在差异。研究设计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是被试的选择。选择被试的目的在于以无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测量结果来推断总体,保证研究结果的推广价值。研究设计的第三个基本问题是研究的效度,有较高效度的研究结果才是能够反映行为规律的,才是有价值的。作者详细讨论了研究的效度评估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研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来自被试的、研究过程的、研究方法本身的等各种因素对效度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三部分:对行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研究设计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描述性研究设计、相关性研究设计、实验研究设计(包括第七章到第九章的内容)。描述性研究设计是一切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但在行为科学领域,描述性研究设计具有其独特性,一般包括观察性研究设计、调查性研究设计和个案研究设计三种类型。相关性研究设计多是作为初步研究而出现,它可以有效地发现变量间的共变关系,却难以验证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要想比较可靠地验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需要使用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研究设计的本质在于操纵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观测并记录因变量,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研究设计追求研究的高的内部效度,但这常常又意味着研究外部效度的降低。研究者为了克服实验研究设计的缺陷,使实验环境的现实性最大化,以增加结果的外部效度,常使用两种标准的研究,即模拟研究和田野研究。在多数情况下,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存在对立,不同的研究设计也存在不同水平的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需要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测量性质进行权衡,选择适宜的研究设计。
第四部分:实验研究设计,主要有被试间研究设计、被试内研究设计、非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设计、析因设计和单被试研究设计(包括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的内容)。被试间研究设计和被试内研究设计是单因素实验设计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使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被试样本,验证单个因素对被试行为变量的影响,要特别留心
个体差异对研究内部效度的损害;后者则使用一个样本,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验证单个因素对被试行为变量的影响,要特别留意顺序效应或时间关联因素对研究内部效度的损害。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外部效度始终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行为变量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复杂统计技术变得容易的今天,采用多因素的析因设计是必要和可行的,它不仅能显示单个因素对行为变量的效应(主效应),而且也能显示多变量对行为变量的交互效应,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作者对多变量析因设计中的交互效应进行了透彻解析。此外,单被试研究设计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在某些领域,研究个案与研究成组样本同样重要和有价值,比如临床研究。
第五部分: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包括第十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这是研究活动接近结束,但依然非常重要的阶段。实验研究本身和观测资料的意义,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和解释,特别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前者是对研究资料的组织与概括,后者是实现样本资料对总体规律的预测或推断。有不少研究者,由于资料统计分析的困难,研究设计与研究实施受阻。第十四章介绍了行为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便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快速查阅和参照。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统计学课程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令人惊喜的捷径。第十六章详细介绍了《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中对研究报告写作的规范要求,这些要求几乎成为国际心理学界的通用写作规范格式。对中国读者来说,可以结合中国主要的心理学专业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来阅读此章。
除上述十六章的内容之外,作者提供的附录B恰是一份简明的统计方法手册,可以帮助部分研究者快速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技术。
格拉维特博士和佛泽诺博士的《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版)》显然是以心理学研究过程为主线,同时兼顾了其他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比如实验法、准实验法、单被试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等,这些都是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临床医学等领域通用的研究方法,所以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诸多领域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提供很好的方法类课程教材或自学读本。本书深入浅出的表达,使本来难学和枯燥的内容变得轻松易懂了。我很愿意将此书介绍给国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介绍给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书稿的翻译是一项集体劳动,我的多位研究生参加了翻译和审校工作,他们是张宁、杨春慧、张凯璇、张嫣然、彭舒雨、吴珊,还有另一同事指导的研究生解晓娜同学、南京邮电大学外语学院的邓海燕同学也参加了此书的翻译与审校工作。具体分工
是:
初译分工:
邓 铸: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五章、附录A、附录B、术语表;
邓海燕:第三章;
张凯璇:第四章;
解晓娜:第五章、第六章;
庄瑜璐:第七章;
杨春慧: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张 宁:第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
张嫣然:第十三章;
邓海燕:第十四章;
解晓娜:第十六章。
审校:
邓 铸 张 宁 邓海燕
初译工作完成后,由我和张宁、邓海燕分工对照原文逐章进行了审读和订正。在形成了完整的翻译文稿后,由张宁通读了全部书稿,提出了许多修订意见。
在校样形成后,研究生团队又对全部书稿进行了审校和修订,他们是刘启慧、毛思瑜、刘子星、徐天琪、张琪、吴金金、祁艳、崔晓青、康琳琳、岳茂婕、林菁、邓海燕、魏良玉等。
全部译稿最后由我审定形成定稿提交出版社,因此书中如有遗漏和翻译错误,责任全在我,我会虚心等待来自原作者、出版社和读者的批评,并在此书再版时加以更正。此书在翻译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上海教育出版社谢冬华先生、王蕾编辑的大力帮助,因为他们的辛勤和富于智慧的工作,此本好书才得以高质量地出版,在此衷心致谢!
邓铸
2020年1月
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