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55557
★针对性强:针对控制情绪和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落实在“气出来的病”上,让读者明白生气到底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影响,谈问题一针见血。
★浅显易懂:语言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行,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理论经典:理论思想来自于祖国的中医经典典籍,以中医养生和养性的关系为主轴,为读者提供调整情绪的养生要领。
★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本书探讨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情绪问题,问题具有普遍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实用性。
★名家撰稿:我们请到了一线医学工作者为我们编撰稿件,权威可信,对读者负责。
中医讲“气大伤身”,很多疾病是气出来的,因此中医养生和颐养性情是分不开的。不生气可以不生病或者少生病,为了健康,在中医理论中,养生包括养性。可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养生,却忽视了“养性”。为了纠正这样的养生误区,告诉读者怎样颐养性情减少疾病,特编写此书。
本书介绍了因情绪问题导致的疾病,情绪不好到底会给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哪些疾病会因情绪恶化?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本书将为您用心理励志和养生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颐养性情、减少疾病的方式和方法。非常适合那些平时不注意控制情绪的读者。
章生气愤怒火气大,既伤心情又伤身
生一次气,全身都受伤
爱生闷气,肝脏容易受伤
肝在志为怒
愤怒会让人生“火气”
心中有怒气,血压会增高
带“怒气”入睡,会严重影响睡眠
年轻时脾气暴躁,后患无穷
脾气有变,当心疾病来袭
脾气不好的人容易患感冒
秋燥易怒,可能“气”出糖尿病
心情不愉快,当心胸肋痛
赌气进食,身体会吃不消
吃饭前后动怒有损身体健康
第二章调节饮食,吃出健康与好心情
热天吃肉多,容易让人烦躁
盲目补铁,容易补出坏脾气
多盐会让人更容易发火
常吃粗棉籽油,脾气不会好
鱼子、蛋黄伤害好心情
吃得过饱,容易导致憋气
山楂吃多了,心情容易差
油炸食品过量食用伤心
烤制食品会对身心造成危害
误食火麻仁,会损伤心情
频繁吃火锅容易导致脾气大
过量食用榴莲,身体会上火
橘子吃多了,身体“火气”大
进食快餐也伤情绪
饮料也会损害心情
空腹喝茶易伤脾气
哪些人不适合喝凉茶防上火
酒中暗藏对心情的“杀机”
酒后饮茶伤心情和脾气
清淡饮食,让性情变得温和
情绪易波动,宜增酸“散气”
苦味食物能清心败火
容易发脾气的人宜多喝苹果汁
多钾食物可预防暴脾气
睡前一杯牛奶,第二天有个好心情
碳水化合物可以缓解压力
想要脾气好,多吃红色食物
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心脏才会健康
常吃大蒜,可缓和脾气
坚果类——消除疲劳,安抚心情
薏苡仁——健脾益胃,宁心安神
黑芝麻——提神抗抑郁
玉米——预防高血压,缓和脾气
土豆——健脾益气,神清气爽
芹菜——祛除肝火,缓解郁热
草莓——清热解毒,抑制肝火
菠菜——缓解不良情绪的绿色蔬菜
番茄——保护心脏降血压,清热解毒少生气
海带——祛除热毒,降低心火
黄花菜——消炎清热,消食安神
黑木耳——清理肠胃,排出怒火
黑枣——补肾固精,涵养心气
黑米——滋阴补肾,减少怒气
紫米——健脾补血,养心安神
紫菜——动脉顺畅,心情舒缓
桑葚——清理血毒,减小心火
乌鸡——平肝祛风,驱除烦热
莲藕——清热生津、滋肝润肺
莴笋——清热、顺气、化痰
白菜——清热除烦
绿豆——清凉解毒,解烦祛火
第三章本草中药谨慎用——心宁神安身舒畅
鹿茸——大热补品,要谨慎服用
淫羊藿——热性药品,要谨慎服用
仙茅——阴虚火旺者忌服
补骨脂——阴虚火旺者忌服
沙苑子——药性燥热,热证者忌服
益智仁——燥热中药,谨慎服用
茯苓——养心安神,增强免疫
麦冬——清心去烦,滋补肺胃
莲子——强心降血压,涵养好脾气
百合——清心除烦,宁心安神
竹叶——清除心火,凉心健脾
荷叶——清暑利湿,养心降火
酸枣仁——养心安神,有助睡眠
柏子仁——益智宁神,养心气
菊花——清热解毒,降火宁神
薄荷——疏泄肝火,缓解暴躁情绪
复方丹参酒——活血通气,纾解心情
桂姜酒——有益心脾,补气安神
冠心酒——开胸散结,清热除烦
瓜葛红花酒——化痰祛湿,通络理气
双参山楂酒——理气通络,纾解心情
养心安神酒——止渴去烦,补气安神
宁心安神酒——宁心安神、养心补气
生脉益气酒——宁心安神,补气养血
补心酒——益气补血,凝神补气
莲子酒——安神补气,纾解心情
茯苓酒——调和心脾,安神益寿
当归菊花酒——安定心神,旺盛精神
桑龙酒——养心健脾,气血双补
七宝酒——益气补肾,延缓衰老
四补酒——益气补血,滋润容颜
第四章运动强身又健心——轻松甩掉坏脾气
运动对涵养脾气的好处
体育运动要循序渐进
定时做有氧运动
容易生气的人应远离刺激性运动
运动要选择对的时间
太极拳——调节情绪,情志健康的运动
散步——让身心都放松的运动
慢跑——顺畅血脉,心平气和
骑自行车——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游泳——强健心肺,涵养脾气
非对抗性球类——减压运动,缓解紧张
踢踢小腿——舒筋活络,缓解疲劳
下蹲运动——清除毒素,心情舒畅
养心瑜伽——自我调节,消解怒火
第五章舒经通络养生——血脉畅通心气顺
按摩——调和五脏,散气顺气
按摩风池穴,缓解烦躁,平复心情
推擦心经,提升心脏血液循环能力
按揉极泉穴,宽胸理气治胸闷
按揉灵道穴,辅助治疗心脏早搏
按揉通里穴,让心脏气血通畅
按揉神门穴,缓解愤怒导致的心脏早搏
推擦心包经,强健心肌舒缓情绪
按揉内关穴,辅助治疗心动过缓
按揉劳宫穴,清心热,泻肝火
按摩膻中穴,疏泄怒气
按摩太冲穴,清肝火,缓和心情
旋摩全腹,辅助治疗各种心肺疾病让你脾气好
艾灸——温经驱寒涵养脾气
灸神阙穴,调气血和阴阳
灸合谷穴,镇静安神,调气镇痛
灸涌泉穴,降低心火
灸太冲穴,平稳血压疗效好
灸阳陵泉,调血通络,行气解郁
足疗——肾脏健康,心气足
爱发怒同时伴有肾小球肾炎的足疗方法
易怒并阳痿的足浴方法
易怒同时伴有腰痛的足浴方法
易怒同时伴有肾盂肾炎的足浴方法
耳疗——刺激耳朵穴位,涵养好脾气
耳穴压籽法——缓解激惹与烦躁
耳轮按摩法——强肾不衰心情好
搓弹双耳法——活跃心情与脾气
全耳按摩法——疏通经络,全身轻松
芳香疗法——舒缓压力,愉悦心情
芳香按摩——缓解紧张,身心放松
薰衣草香熏——不良情绪都扫光
刮痧——舒经通络,提升心气
拔罐——祛病强身,缓解坏情绪
第六章女性情绪调适——让好心情为美丽加分
为什么来月经前特别容易生气
女人缺乏维生素,容易发脾气
暴躁易怒,警惕身体缺“铁”和“锌”
过度愤怒,让肌肤很受伤
女人当心生气易致乳房胀痛
“购物狂”不要在生气的时候购物
嫉妒是心灵的“毒药”
夏季生气少,身材更苗条
生气是女人养颜的天敌
别在生气的时候给孩子喂奶
孕妈妈要学会缓解孕期焦虑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该如何调理
笑一笑可养生,疲劳怒气全抛掉
哭一哭,释放心中的怒气
旅游有益女性身心健康
静思冥想,放松全身
第七章男性情绪调适——乐而养身心欢愉
导致男人坏脾气的5个因素
脾气暴躁,当心雄性易怒综合征
男性脾气差,容易“不举”
生气导致应激性耳聋
常过夜生活有害健康
心中有怒气的男人不宜经常桑拿浴
生气时不宜长时间打麻将
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要素
怒生百病,宽容有助于康复
豁达会使人长寿
遗忘烦恼是养生的良药
练练书法,有一个好情绪
河边垂钓,乐而养神
爱生气的男人好补补肾
心情不舒畅,需要疏肝理气
告别“快节奏综合征”,享受慢生活
第八章老人情绪调适——心宽气顺,一身轻松
老人气不顺,疾病早晚来到
情绪压抑了,懂得如何释怀是关键
看得开退休,心气就会顺
丧偶综合征,老人需要释怀
老人要服老,让气顺过来
家庭和睦,老人才能轻松自在不生气
避免争执,让老人顺一顺气
避免过劳,子时前入睡
下下棋,棋中有无穷的乐趣
听听音乐,老人大脑放轻松
读读书,让老人的心静下来
养花种草,老人怡然自得心更宽
陪孙辈玩耍,有益身心健康
享受网络,赶赶年轻人的时髦
跳跳广场舞,老人心情会畅然
养只小动物,排遣孤独寂寞感
放放风筝,把不愉快放到九天之外
附录
控制脾气的常用方法
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这也表明人们的健康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因素则有益身体健康。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生气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人在大怒之下,身体内的肾上腺素激增,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各器官的功能会失调,严重时将直接导致疾病,如心律不齐、肝脏脂肪增加、内分泌系统失调、免疫机能下降、胃部功能紊乱、肺健康受损害等。可见,生气是伤身的一大祸根。
生气这种情绪对一个人的健康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控制心中的怒火,不要轻易乱发脾气和经常生气。只有将自己易怒的情绪调节好了,身心健康才会多一分保障。那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控制心中的怒气呢?本书就告诉你答案。
本书分为八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气对身心的危害,并介绍了用饮食、中药、运动、经络疗法调节情绪的健康知识,分别针对女性、男性、老人推荐了情绪调适措施。其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可供读者阅读参考。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及时缓解“愤怒”这种坏情绪,调养出一个好身体。
章生气愤怒火气大,既伤心情又伤身
章生气愤怒火气大,既伤心情又伤身
生气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是消极的心境,它会使人闷闷不乐,低沉阴郁,进而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有关医学资料认为,愤怒会导致高血压、溃疡、失眠等。同病毒一样,愤怒是一种心理病毒,会使人重病缠身,一蹶不振。总之,生气愤怒是伤身的一大祸根。
生一次气,全身都受伤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不顺的事情会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有人没完没了地抱怨,一直耿耿于怀而不能释怀。但是抱怨也好,不能释怀也罢,终对身体没有一点点的好处。因为,人一旦为这些事情恼羞成怒,就容易产生愤怒情绪,而把愤怒压在心头必然有损身体的健康。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10大害处:
1伤脑
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出血。
2伤神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
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
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
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6伤肺
肺是人体的呼吸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说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生命体的活动,而生气时,会加快吸气的频率,缩短呼气的时常,肺泡不停地扩张,根本无法收缩,使肺得不到休息,肺气失宣。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7伤肝
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
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
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10伤乳房
也称之为乳癖,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也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爱生闷气,肝脏容易受伤
常见这样一种人,性格内向,有事喜欢憋在心里,生气也是闷头不语。这种情况对身体尤其是对肝脏是有百害而无益的。
爱生闷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还会连累脾胃,导致人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泻,在吃饭时与别人发生争吵也会出现这种症状。大怒伤肝,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的症状,经常发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变差。
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抑郁情绪或内分泌紊乱,比如出现月经不调、皮肤长痘长斑等。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人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堆积于肝,从而损伤肝脏。
肝在志为怒
提起怒,人们都不会陌生。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变化,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情志反应之一。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
人在应当生气时而轻微发怒,属正常的情志活动,可发泄心中的郁闷,使肝气疏泄正常,气血调畅,不会致病。但是突然的大怒或经常发怒,过度愤怒,则易损伤肝脏。
怒志人人皆有,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对于机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称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怒由肝之精气所生,若肝之精血不足,不能涵养怒志,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稍有刺激,就会发怒。《杂病源流犀烛》中也指出:“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此为医家治怒之法也。”临床辨证属郁怒者,当以疏肝解郁为治;属大怒者,当以平肝降逆为治。
所谓“怒则气上”,气上也称气逆,包括气机上逆和横逆两个方面。由于肝主疏泄,主阳气升发,调节人体的气机和血的运行。当人体受到不良刺激发怒时,过度愤怒,引起肝失疏泄,就可导致肝的气机逆乱,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可见面红目赤、呼吸急促、或间而呕血,甚至昏倒。经常暴怒,则损伤人的阴血,出现头昏、目赤、舌红等症。反之,肝的阳气亢盛或阴血不足,阳气升发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而使肝气横逆,影响脾胃,可见腹胀、泄泻、恶心或吞酸、呕吐等症。
愤怒会让人生“火气”
忧郁、愤怒、思虑过度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气”,让人上火。临床常见的“上火”类型有:
1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
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上了火该怎么办?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另外,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好的“灭火剂”。
心中有怒气,血压会增高
研究发现,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惊吓、恐惧、压抑等情绪波动,以及长期繁重的劳动和过度的精神疲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当人在愤怒或痛苦时,由于动脉外周阻力的增加,致使舒张压明显上升。
生气时人处于应急状态,说得通俗一点,就相当于在为战斗做准备,精神高度紧张。生气时人体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机体会全面调动储备能力,消耗的能量就大;另一方面,对于血压高的人、具有微动脉瘤的人或者血管畸形的人来说,血压突然升高,血管容易破裂,从而导致脑中风。
此外一项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还与人的性格有关系,容易激动、争强好胜、雄心勃勃、常感到时间不够用而心理压力很大的人、或过于耿直的人、胆小怕事的人、常常忧郁苦闷的人,比较容易患高血压。
另外,在既往没有心脏病的成年人中,爱发火、常对人怀有敌意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那些明明生气了却强忍着不发火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高出一倍。这是因为总将愤怒情绪憋在心里,其血压会反复升高,终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因此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高危人群,一定要留意自己的血压,尽快压住怒火。
带“怒气”入睡,会严重影响睡眠
西方有句俗话:“永远不要带着怒气上床”。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与清醒的状态相比,睡眠可能让人对糟糕经历的记忆更加牢固,那些让人愤怒的画面会更长久地出现。
另外,带着“怒气”入睡,还会让人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导致失眠或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告诉自己,晚上生气着急也没用,不如先宣泄怒气,睡一个好觉再说。
0
0
年轻时脾气暴躁,后患无穷
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从大学时代就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在今后岁月里出现健康问题的概率较那些脾气温和的同龄人要大。研究人员同时表示,这些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并不注定一辈子都会不健康。如果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改变自己暴躁性格的话,那么他们的健康状况仍有望得到改善。
研究人员发现,从人的整个发育过程来看,脾气暴躁通常出现在青春期后期。为此,他们对2 000名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上大学的白人受试者的脾气状态以及23年以后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时代就显现出脾气暴躁的年轻人步入中年后的健康问题多多。这些人多会抽烟成瘾、酗酒,并常常伴随着没有社会支持的不安全感。这些人多在90年代开始患有肥胖症,同时,患忧郁症的比例较高,家庭生活多为不和谐。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这些人中间,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有了较大的改善,所以上述情况则不与他们为伍。但是,也有一些人,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步增长。这些人患忧郁症和肥胖症的危险是其他人的两倍。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应在年轻时就开始学会不要暴躁,遇事要冷静,这样才有助于人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脾气有变,当心疾病来袭
在脾气变化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多种严重的疾病。这类疾病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神分裂症
脾气改变若发生在青壮年尤其是青年人身上,首先应考虑患精神病,而常见的又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主要表现是: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意识清楚,但思维紊乱,讲话内容缺乏内在联系等。
2老年性痴呆
如果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记忆力下降之后,发现其性格变得主观、固执、急躁、喜怒无常、自私、多疑、常常为生活小事而争吵,和家人处不来时,甚至蛮横无理或行为古怪,幼稚或愚蠢,让人啼笑皆非,难以捉摸。这时要想到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年性痴呆。
3慢性疾病
常见的有:肺心病——出现幻觉,言语错乱或行为反常等;肝硬化——出现烦躁、易怒甚至毁物、打人等粗暴行为。
4更年期综合征
如果更年期妇女出现性格改变,变得急躁、好生闷气、好挑剔,或抑郁、焦虑不安,或合并有乏力、失眠、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等,应想到更年期综合征。
脾气不好的人容易患感冒
心情和脾气与感冒的关系非常密切,富有幽默感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非常小。相反,那些性格怪异、心情不好的人则更容易得感冒,且得了感冒要多花好几天才能恢复。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尤里·吉德,对63名住在养老院里、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仅以老年男子为例,在两个月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心情乐观、经常大笑的男子身体非常健康,与那些整天心情郁闷的老人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一天到晚老是愤世嫉俗、暴躁易怒、与他人搞不好关系、性格怪异的人得感冒的危险要比别人大得多。只有那些有幽默感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有能力看到生活光明一面,对年龄持乐观态度的人身体才健康。
所以,坏脾气的人应该注意纠正一下,学得幽默一些,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不易得感冒。
秋燥易怒,可能“气”出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也就是说,生气也能“气”出糖尿病来。因此,医学上已把糖尿病归属于身心疾病范畴。
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
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尤其是在燥热的秋天,人更容易发怒,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则很有可能“气”出糖尿病来。
心情不愉快,当心胸肋痛
当精神上受到刺激、心情不愉快时,不少人会感到腹部胀满,两肋隐隐作痛,同时伴有乏力、嗳气、食欲减退等表现,这就是临床上所说的“结肠肝曲综合征”和“结肠脾曲综合征”的症状。
“结肠肝曲综合征”常出现右上腹胀或压迫感,可伴有上腹及右前胸疼痛,而且胀气越严重,疼痛越明显。每当肛门排气后,疼痛可大为减轻或消失。这种疼痛还可向右肩、背等处放射,易被误诊为肝胆疾患。“结肠脾曲综合征”则以右上胸腹处胀痛为主,常向左肩、背放射,且痛无定处,可伴有胸闷不适、胸骨下端压迫感及心悸等。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易造成气分郁结、气滞不通,以至“肝失条达,肝气犯胃、肝脾不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的心理变化会影响到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其中也包括消化系统。因为人在烦恼生气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吞入大量气体,有时多达数升,虽然这些气体大部分通过嗳气而嗝出,但仍有一部分进入肠腔;另外,心情不畅,还影响到管腔内脏的植物神经系统,致使消化道的蠕动功能减弱。食物在大肠内停留过久,在肠腔内各种细菌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发酵,也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特别容易积聚在结肠转弯的地方,即解剖学上的“肝曲”、“脾曲”之处。结果,肠管积气膨胀,牵拉、刺激末梢感觉神经而出现两肋疼痛等症。
赌气进食,身体会吃不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愤怒和紧张时,胃液分泌量会大量的增加,胃酸也会相应增多,而过量的胃酸则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性病变。且人在生气时会减少胃的血流量,从而引起胃动力减弱,使得长时间停留在胃部的食糜和胃液混合物对胃黏膜会造成伤害。研究还发现,生气时会摄入更多高油、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面对这顿突如其来又不健康的“大餐”,消化系统可能受影响,导致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人难免有不如意、生气的时候,有很多人会选择大量进食缓解情绪,但是这种做法会对身体带来伤害。生气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饮食不当的话就会加重胃肠道功能负担,所以在赌气时非常想进食的话,就去吃那些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适量食用的话是安全的。当心情非常不好时,通常会感觉到腹部有明显的饱胀,其实这是胃在发出警报,不可以再勉强进食了,赌气进食只会让身体吃不消。
吃饭前后动怒有损身体健康
常言道,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愤怒、烦闷的情绪总是难以避免。但是,古人告诫我们:“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意思是说,吃饭前后动怒有损健康。
中医认为,大怒伤肝。过度愤怒会使肝气横逆上冲,出现面红目赤,严重者还会呕血、晕厥。从西医角度看,人生气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该物质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堆积于肝,从而损伤肝脏。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藏肝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新陈代谢,还有造血和凝血作用。此外,肝脏还是人体的解毒器官,身体内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药物等都需要依靠肝脏解毒。所以,发怒之后马上吃饭,或一边吃饭一边生气,不但不利于消化,还相当于在“服毒”。
发怒之后,人们往往还会左思右想。中医认为“思伤脾”,伤脾会出现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会导致气血不足,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贫血等症状。
西医认为,发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溃疡。所以,吃完饭后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动怒,以免影响消化,伤及气血。
第二章调节饮食,吃出健康与好心情
第二章调节饮食,吃出健康与好心情
有人经常说:“气得我吃不下饭去。”但民间俗语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气吃八碗,着急不喝汤”。不过,这种生气,看似饭量大了,其实很容易引起暴饮暴食伤害肠胃。殊不知,生气的时候不但不能由着性子暴饮暴食,反而应该选择一些可以缓解愤怒的食物,少食那些伤脾气的食物,避免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
热天吃肉多,容易让人烦躁
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烦,感觉躁动不安。近一项研究表明,在热天里“吃肉多”会更容易让人的情绪变坏。
人吃了大量肉食后,脾气会变得越来越烦躁。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肉类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会使脑中的色氨酸含量减少,导致人有侵略、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其次,肉中含钙的比率不高,多吃会造成体内钙浓度太低,也会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倾向。
后,肉类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过多摄入可使血管硬化,进而升高血压。血压增高是造成人情绪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几乎所有的肉类,包括内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行为和情绪。所以,为了有一个好情绪,在热天还是少吃肉食为好。
盲目补铁,容易补出坏脾气
科学研究发现,过量补充铁元素,不仅会给心脏增加负担,而且导致急性铁负荷过重,铁负荷过重,明显的特征就是心气不够平和,容易上蹿下跳发脾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补充铁元素应谨遵医嘱,忌滥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