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89181
“为了人生的幸福,必须爱日常的琐事。也就是必须爱云的光彩,竹子的摇曳,群雀的喧声,行人的面面相觑,从这些诸般琐事之中感受*的甘露之味。” ——芥川龙之介
作者的四季,就这样一年年,在看花与吃饭中倏忽而去。这样的平凡庸俗,果真是美好奇崛。
作家钱红丽的关于植物与节令的文集。为了人生的幸福,必须爱日常的琐事,从中感受*的甘露之味——这或许可以看做本书一以贯之的主旨。
书稿分为“四季帖”和“草本木本”两辑,*辑从春天的气息一路写到冬天的味道,第二辑虽以植物为主题,但仍脱不了对季节的敏感,依旧按季节排序。诚如作者所说:“我的四季,就这样一年年,在看花与吃饭中倏忽而去。这样的平凡庸俗,果真是美好奇崛。”简单两辑,已令人心生轮回之慨,更真切地感知到,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狂妄主宰。
笃定是需要底气的,底气源自对植物的欣赏与尊重,也源于精神生活的富足:做饭之余,有诗,有画,有音乐。正因为作者赋生活以文艺色彩,这些事关柴米油盐的文章也不会寡淡如日常菜谱。
第一辑.四季帖
气息 3
春来 7
春信 11
万物起身 16
大风吹 20
从清明到谷雨 24
立夏 28
小满,小满 32
初夏 36
乡下的气息 41
盛夏 45
那些年的菜 49
丰裕与荒凉 53
中年的秋天 57
秋暮 62
经霜 66
树树皆秋色 70
初冬 74
冬天的树及其他 77
那些繁盛和新鲜,那些枯败和荆棘 81
小雪 85
骤冷 89
凋败之美 93
冬天的味道 96
第二辑.草本木本
稻草垛 121
桃花 124
我所感到的春天 127
秋声 131
看草 135
看花 140
二月 143
流逝 146
种子们 150
早春 154
白露以后 158
栀子花 161
春天的几个词 164
蔷薇蔷薇处处开 170
树开花 173
倚靠 175
小美 178
本草有道 180
拥有一块地 183
小时候的味道 187
向农业致敬 191
野菜的皖南 194
四君子 197
与树为邻 211
添色木芙蓉 215
霜冷雾白 219
蔷薇的合唱 223
盛事 227
桂花课 232
秋日和 236
秋天的栗 238
冬天的事 242
所有的树木鸟群都请安静 246
看花与吃饭 250
总 序
林贤治
一天,到张懿的办公室小坐,见醒目地添了几盆花草,摆放很讲究。座椅后壁,挂了两幅手绘的水彩画,画的仍是花草。深秋的午后,一室之中,遂有了氤氲的春意。因谈花草,转而谈及关于花草的书。她说,坊间的这类书很零散,何不系统地做一套丛书?我表示赞成,她便顺势让我着手做组织的工作。
有关花草树木的书,我多有购置。除了科普,随笔类也留意挑选一些识见文笔俱佳者,其中,沈胜衣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东莞人,想不到还是一位地方的农业官员,通过电话联络,隔了几天,他径自开车到出版社来了。人很热情,没有可恶的官场习气,倒有几分儒雅。在赠我的书中,有一套他任职之余编辑的丛刊,名《耕读》,印制精美,可见心魂所系。
沈胜衣当日答允为丛书撰稿,归去之后,一并推荐了几位作者。我再邀来朋友桑农和半夏,在花草无言的感召下,很快凑足了这样一套丛书。
桑农编选的两种:《不屈的黑麦穗》和《葵和向日葵》,是丛书中的选本;一国外,一国内,都是名家。桑农长期写作书话,是编书的好手。他选的两种书,从植物入,从文学出,是真正的美文。《草莓》的入选尤使我感到欣喜,如遇故人,几十年前读到,至今手上依然留有整篇文字的芳馥,那“十八岁的馨香”。
沈胜衣喜读书,也喜抄录,加之注意语言的韵味,所以,笔下的《草木光阴》显得丰茂而雅致。作者置身在草木中,却无时不敏感于生命的流转,时有顾惜之意。忆往,伤逝,作品内含了悲剧中的某种美学意味,所以特别耐看。半夏是杂文家,《我爱本草》取材皆为中药,配以杂文,实在很相宜。鲁迅之所谓杂文,原也同小说一样,目的在于“疗救”,种类颇杂,并非全是匕首投枪式。信笔由之,何妨谈笑,不是“肉麻当有趣”便好。半夏此书,写法上,却近似周作人的一些名物小品,平和,闲适,而别有风趣。许宏泉的《草木皆宾》,取画家的视角,多有画事的掌故琐闻。至于王元涛的《野菜清香》,特色自是写“野”。一般文士喜掉书袋,后者亦不乏此中杂俎,但未忘现实人生,夹带了不少历史、社会人文的元素,多出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
钱红丽的《植物记》,将日常所见的花草,匀以生活的泥土,勃勃然遂有了一份鲜活、亲和的气息。戴蓉的《草木本心》,比较起来,偏于娴静,有更多的书卷气。这是两种不同的诗意,或许是沈胜衣序中说的“植物型人格”所致吧?论人性,大约男性近于动物,女性近于植物,难怪她们写起花草来,都能深入其“本心”。这两部小品,不妨当作女性作者的自我抒情诗来读。
编辑中,时时想起故乡的花草。它们散漫于山间田野,兀自开落,农人实在少有余暇观赏,倒是有一些药草,正如荒年供人果腹的野菜一样,不时遭到采掘。以微贱之躯,为救治世间穷人,或剁碎为泥,或投身瓦器,我以为精神是高贵的。但是,从野草们的立场看,未必见得如此。人类与草木之间,始终找不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想起来,不觉多少有点寂寞。
初 夏
初夏最值得过,因为有栀子花。栀子花开在芒种与夏至之间,整个六月仿佛都被栀子花的芳香覆盖。小区绿化带里,一丛一丛的复瓣栀子树,不停地长出新叶,油绿绿的,宛如一片片瓷被雨水打磨,泛着微光,青翠欲滴,是一刻不停地新生, 予人清凉之感。傍晚散步,忍不住摘几朵,攥在手里,一路走一路闻,淡淡袅袅,一枝一叶慢慢滑入浓酽的夜色——世间美好的事情,都是因为栀子花而发生的。上班途中,有一条天鹅湖路,植有许多观赏植物,含笑、蔷薇的花期已过。合欢花落了一地。四五棵小叶栀子,匍匐于道边。这几天,小白花废寝忘食地,开也开不完——小叶栀子花大约是最勤勉的花,像一个天性乐观的人,虽然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但不急不躁,且看一件一件地做到妥帖。青苞,白花,绿叶,不过是平凡的案头小品,或者挂在书房,明目,醒神。暗色系的窗帘永远垂闭着,幽禁着一屋的栀子花香。
盛夏即将登场,是过一天偷生一天的辽阔悠长。单位洗手间水台上,一直清水高瓶地养着一把四季竹,忽然有一天,瓶
口竹缝间浮起一朵洁白的栀子花,每次洗手,芳香阵阵,头发上都有了香,余情未了的香,以至人走到哪都香飘飘的。
栀子花是有灵魂的吧。蚊帐早已挂起,入夜,拿几朵,放在枕边。栀子花的香,携带着甜美肥郁,可以把寡瘦的梦境衬得圆满。栀子花的香,也易教人消沉,只想枕着它的广大无边,魇过去,魇过去,一直都不醒来,天地洁白,铺满栀子花香,走到哪里都有芬芳尾随。
李白写诗——“荷花初红柳条碧”,就是这个时节吧。芒种,依旧属于乡下。记忆里,荷花初开,总与小麦动镰、山芋初插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山头坡地的那些麦子仿佛一夜间倒伏下来,它们被连夜铺在稻场上,用石磙碾,用连枷打。海子有诗: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
割完麦子,麦地被修葺一新,变成窄窄的一垄垄,在垄上用锄头掏个小坑,可容一捧火粪的体积,以备扦插山芋苗。所谓火粪,是将木屑、干牛屎埋入细土堆里反复烧制而成,是基肥,好比育儿初始的母乳。旧年下在窖里的山芋,总要留下几根个头饱满的做种——我们叫它山芋母子。山芋母子是春天埋在菜园里的,底料下得肥足,以至春后一经冒藤,便痴长起来,把整个菜畦都遮盖住。
……
评论
还没有评论。